第四节 集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莒口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8381
颗粒名称: 第四节 集材
分类号: S776.357
页数: 2
页码: 207-208
摘要: 本节记述的是莒口镇集材情况包括肩驮、挑筒、拖轳、溜山、滑道、胶轮板车等。
关键词: 莒口镇 木材 集材

内容

集材是将木材从伐区运至山下堆头或公路边、河边的生产工序。传统的作业方式有肩驮、挑筒、拖轳、滑道、溜山等,因劳动强度极大,便逐渐使用手板车和小型拖拉机。70—80年代,外墩伐木场曾经使用木轨、移动钢轨、动力架设高空索道等,后因采伐面积小,成本高,又改用小型拖拉机。
  一、肩驮:多用于路途较近,采伐数量较小。一般需备一只护手钉于木头上,驮时以便于掌握;还需备一根撬木棍,用于撬动木头,并在轮肩负荷和途中歇息时起支撑作用。
  二、挑筒:工具有钉钴、挑筒索、挑筒棍、撬棍等。两人为一棍组,挑筒时,至于要由几个棍组进行操作,视木头大小、长短而定。行走时人与人、棍组与棍组要配合默契,保持步调一致,将木头挑走或装车。
  三、拖轳:是60年代前普遍采用的集材方式。使用以黄檀、石楠等硬木做成梯状轳车,每车可装木材1立方米左右。木材用麻绳捆绑结实,在轳路上牵引滑行。轳路约1米宽,每隔20—30厘米横铺木棍或竹片,两端斜钉木楔固定。轳路要逢山开路,过水、过坑搭成的桥,叫轳桥。轳桥有一层、二层或多层的,视高低落差而定。多层轳桥,巍巍颠颠,白天不敢走,轳车要在夜幕的遮掩下才敢过轳桥,天黑时在轳桥两侧插上香火以示桥的方位。夜间拖轳十分危险,属危险工种。现在伐区很少开轳路,一般开拖拉机路。
  四、溜山:利用伐区自然坡度,用棍担撬动木头使其翻滚至集材路。溜山不仅对地表和木材破坏性很大,而且危险性也大。
  五、滑道:在自然坡度为30-400的地带,挖成深30厘米,宽60-70厘米的坑槽。坡度大的可用土槽,坡度小的可在坑槽底部纵铺竹片或木棍助滑。要将竹片、木棍末梢削尖朝上方插入土中才会固定。滑木时,大头朝下,滑不动时要注水助滑。
  六、胶轮板车:是60年代后集材的主要工具,只要从伐区修通有一定坡降的手板车道就可集材。胶轮板车有大花鼓和小花鼓,大花鼓每车可拉木材1-1.5立方米。
  七、拖拉机集材:从80年代初开始有部分人使用拖拉机集材,如今集材全部使用拖拉机,每车能装木材2立方米左右。

知识出处

莒口镇志

《莒口镇志》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遵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实事求是,去伪存真的原则,力求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

阅读

相关地名

莒口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