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木材生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莒口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837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木材生产
分类号: S782.57
页数: 2
页码: 204-205
摘要: 本节记述的是莒口镇木材生产情况包括伐区调查设计、伐区工艺流程。
关键词: 莒口镇 森林利用 木材生产

内容

一、伐区调查设计
  建国前,商品材(主要是杉木)生产前,由山主和木材商派人上山踏查,了解伐区森林资源蓄积量和可伐木材的出材量,并测算出修便道、便桥、砍伐工资、放溪里程等成本费用,经双方讨价还价达成协议后成交;柯木类多为做香菰、以一片山多少租金成交;毛竹主要做笋干,以一个笋厂多少租金而定;松木多劈成柴块出售,也是以一片松林多少钱成交。此种做法沿袭至50年代初。1953年,建阳县成立木材采购站后,实行订点收购,由采购站派出业务人员会同互助组或农业合作社木材采伐队深入山场,以目测、勘查森林资源、采伐面积、采伐量和集材走向,然后签订收购合同。这是集体采伐设计的早期做法。尔后集体砍伐设计,均以凭经验目测为主,没有科学的操作程序。从1985年起,随着《森林法》的颁布实施,伐区调查设计纳入采伐管理的规定之中,趋向制度化、法律化。
  木竹采伐必须由林权单位书面报告镇林业站,经审核同意后,由市规划队上山进行每木调查,以地径、树高测出伐区蓄积量、可伐量、出材量,并将调查的林班(大、小班)地点、树种、材种、林象、面积、蓄积量、采伐量、出材量、采伐方式、采伐目的、更新方式、更新时间等内容填表上报。林权单位依据伐区调查设计内容填写采伐申请书,并报市林委资源管理站复核批准,再交付评估所进行价格评估,待缴费和交更新押金后,方可办理采伐许可证,不符合规定的不予办证。
  二、伐区工艺流程
  历代采伐森林多为手工方式,其生产工艺流程为:踏看集材道路走势,开路,清杂,砍树,打枝修节,铲皮,比计锯筒,溜山,归堆,挑筒,装车,拉车,整堆等工序。
  踏看道路 是对伐区木材集运方向、便利于集材的布局、道路设计、桥梁架设和开路工资等进行预算。
  开路 集材路一般为1.5—2米宽。80年代前拉木头用手板车,现用小型拖拉机,道路一般开至木材较集中的山间合水处。集材路为坭土路面,有些地方要铺木棍。路桥多用木头架设,桥面铺上芦苇等物后再填上坭土。
  清杂 劈去拟砍树木四周1-2米范围的杂草、灌木、藤条等,以不碍于刀斧运作,便于砍伐,同时,在倒树时便于人员躲闪,以保安全。
  砍树 杉木大径材为带蔸掘砍,先剥去根部1.5米左右树皮,再挖土斩根、砍蔸、挂镰、坐索、剥皮。待1-2个月树干后再做节、比计锯筒、溜山、挑筒、归堆。小杉木则不挖根,就地平砍。以前砍伐杉木是从山头往山下砍,树倒方向全是向上山倒;现在砍伐比较粗放,满山乱砍乱倒,也不用挖根,剥皮。木头到公路边后,如货主要求铲皮的,则临时再铲皮。
  松木砍伐 先清除杂草后砍树,树倒后铲去2/3树皮,待树干后断枝修节、锯筒,再铲去余下的1/3的树皮。杂木砍伐工序与松木砍伐相同,但不须铲皮。
  砍树的关键是要掌握倒树方向,其技术要求高,须由技术熟练的工人来操作。开口从(倒树方向)下方入手,约砍或锯3/5后,再砍或锯上口。两侧要留弦,留弦要准,树才能按预定方向倒去。树开始倒时,要加快对留弦的砍锯速度,防止开裂伤人。坐绳,这是砍伐大杉木中技术要求高、危险性大的工种。一条20—30多米长的大麻索,一端栓住一个三角铁钩,砍树前先将铁钩用竹杆挂在树高5—6米处(越高越好),下头固定在上方山头固定物上,待树砍至2/3时,坐索人开始坐索以增加压力,迫使树往上方倒,待树倒过来时,坐索人要快速躲避。
  打枝修节 用斧、刀、锯等工具,要求从树根部向梢部依次紧贴树干砍去枝丫,做到光、平,不深陷损伤树干和凸出留楂,以打出白眼圈为好。古时杉木做节,还需做花。
  铲皮 (亦称剥皮)杉木砍前先剥去第一节皮,树倒后从下至上依次全剥;松木砍倒后先铲去能铲的部分(上皮),锯筒后,翻动木筒再铲去全部底皮。
  比计造材 亦称锯筒。比计造材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林木资源能否合理利用、木材等级和经济效益高低。现造材长度多为4米,大材长2.5米,特用材最长达12米。20世纪50年代前造材长度多为:杉木“连丈”(称丈六,即1丈6尺6寸),“连半”(称丈四,即1丈4尺4寸),“丈三”(即1丈3尺3寸);松木分〝丈四〞、“丈三”两种;杂木有“桶木”、“横丹”等数种。

知识出处

莒口镇志

《莒口镇志》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遵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实事求是,去伪存真的原则,力求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

阅读

相关地名

莒口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