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图书馆
南平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南平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禽畜饲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莒口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833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禽畜饲养
分类号:
S87
页数:
6
页码:
146-151
摘要:
本文记述了莒口镇畜牧水产的禽畜饲养包括主要畜禽,品种改良,疫病防治,饲料的内容.
关键词:
莒口
农业
畜牧水产
禽畜饲养
内容
莒口畜牧主要是饲养猪、牛、羊、狗、鸡、鸭、鹅、兔等。
一、主要畜禽
猪是禽畜之首,农户历来把养猪作为一项重要副业。品种,经过劳动人民长期培育,形成独特的闽北猪种,以毛色和肤色的不同,分为花猪和黑猪两种。
花猪(又称闽北花猪) 数量多、分布广,为地方优良品种,花猪按毛色大致可分为大花、小花与花胛三种。花猪具有较早熟、耐粗食、抗病力强、皮薄、肉嫩和味美等特点,但生长缓慢,据调查测定,成年公猪平均87公斤,成年母猪平均78公斤,农村饲养公猪6—7月龄,体重40一55公斤,开始配种,公母数比例为1:100~150,一般使用年限7—9年。母猪一般8—10月龄,体重40公斤以上开始配种,受胎95%以上,一般使用年限6—10年,平均产仔数在9头左右,哺育率90%,离乳窠重80-100公斤。花猪有较好饲养条件,离乳重9公斤以上的仔苗,饲养10-12个月,活重可达100公斤以上。莒口在引进良种之前普遍饲养花猪。
黑猪(又称武夷黑猪) 全身毛黑色,生产性能与花猪相似。
1958年人民公社化,生猪收归食堂集体饲养;1961年食堂解散,剩下母猪不多,养猪业转为集体和个人并举,又因粮食产量上不去缺乏饲料,又怕被扣上“资本主义”帽子,自养不能自宰,使群众养猪的积极性受到很大限制。同年年末存栏数约5000头。1972年后,贯彻毛泽东主席“一人一猪”“一亩一猪”“猪多粮多”的指示,同时实行“三级建场”、“四级饲养”(公社、大队、生产队、个人)的办法,推动养猪业的发展,当时莒口公社在范墩坪办起了公社畜牧场,开始引进新品种,饲养毛猪200多头,各大队,生产队相继都办起猪场,生猪存栏数有明显增加,由1972年7024头增加到1979年12930头,增长81.1%。90年代后,随着农村经济政策放宽,畜牧生产结构有了很大变化,“两户一体”(专业户、重点户、经济联合体)方兴未艾,1997年年未生猪存栏数达19500头,户均3.1头,当年生猪出栏数18000头,户均2.86头。
牛 莒口的牛均为水牛,属闽东水牛和广丰水牛两种血统。这两种水牛肥壮高大、四肢结实、身躯丰满,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食,抗病力强,性情温顺等特点,但怕热畏寒,夏天常漫于水中,冬天需防冻。成年公牛体重可达400公斤以上,母牛达350公斤以上,免役力强,持久力大,使役年限15~17年。母牛2~3岁开始配种繁殖,2年一胎或3年二胎。犊牛初生重15~20公斤哺乳期150~280天。
土改前,耕牛多由地主、富农雇工饲养出租给农民耕地。建国初,全镇耕牛有300多头,用于犁田、平田和犁旱地。土改时,耕牛按土地房产搭配分给农民。1956年合作化时实行耕牛入社,由合作社推选有养牛经验劳力放牧,按头数计酬,繁殖小牛奖励。至1961年全镇有422头,1968年发展到820头。1975年发展到1055头,其中有劳役牛682头,此后每年保持在1000头左右。
自80年代开始,莒口有十余户养菜牛专业户,收购退役水牛和黄牛,专门供应市场,从此,墟日均有牛肉销售。
羊 历史上有少数农户饲养。
本地羊适宜于山地放牧,为肉用山羊,体型小、产肉量低,在莒口家畜饲养中,不占主要地位。90年代,由于政府重视,大量调入新品种,鼓励农户饲养,品种有:广丰羊、麻羊、波尔山羊、福建高山羊、小尾黄羊等。
鸡 历史上家庭普遍饲养。多为散养和放养。1954年粮食统购统销后,农民手头粮食紧,户均饲养数有所下降。莒口传统鸡的品种,大多毛色繁杂,体型小,卵肉兼用,生长速度慢。但抗病力和适应性强,适合于农村饲养。成年公鸡体重1.5~2公斤。母鸡1~1.5公斤。母鸡6月龄开始产蛋,就巢性强,年产蛋180个左右,屠宰率为百分之七十左右。肉质细嫩鲜美。80年代后,出现了养鸡专业户,引进产蛋和肉用鸡两大类型。
犬 为家畜六畜之一,历来饲养较为普遍,宜于看家、狩猎、食用。
鸭 镇内传统家庭养鸭,有全番鸭、半番鸭、麻鸭(水鸭)、北京鸭,近年引进白羽半番。全番肉质嫩美,营养价值高,体质强健,生长快。性情温和,好群居,畏冷怕热。喜温暖气候。动物性饲料要求较高,但也耐粗。一般公鸭体重3.0~4.0公斤,母鸭2.5~3.0公斤,屠宰率60~65%。母鸭一般7月龄开产,年产蛋40~65枚,蛋重60~75克,能就巢孵化育雏,育雏多在农历正月和七月,番鸭销路广,价格高。
半番鸭 本身无繁殖能力,是番鸭与麻鸭交配的后代,其肉质次于番鸭。
麻鸭 属于优良蛋用鸭。体型小,其优点是健壮,适应性强,耐粗食,善觅食。公鸭0.6~1公斤左右,母鸭1.5公斤左右。早熟,80~100天开产,年产蛋220~280枚,蛋重50~65克。麻鸭,本地统称水鸭,习水性,80年代前多为散养,农民下田劳动时用笼子带去田中吃鱼虾,收工带回。1954年合作化以后,大集体劳动,出工收工带鸭不方便,以后曾一度禁止鸡、鸭下田,使散养鸭数量下降。各村利用冬闲田放养群鸭,多数为蛋鸭,每群有一定范围地段田块群养,租金有的以亩计算,有的按地段面议。80年代引进龙岩地区优良麻鸭品种,1982年莒口村蔡牛仔率先采用关棚养鸭,后在全县推广。90年代养鸭专业户发展迅速,特别在90年代中后期,莒口等村养鸭千只以上的专业户有160余户,每年从二月开始,一年养数批,全镇全年养鸭百万只,其中少数留在本地产蛋,大部分销往上海、浙江等地。
鹅 本地鹅有白鹅与灰鹅两种,以白鹅为当家品种,占总数95%以上。白鹅,又称闽北白鹅,生长快,肥育性能好,产肉率高,蛋粒大而均匀,耐粗力强。一般放牧于房前屋后、沟溪、路边与田间。如饲养条件较好,鹅一般在5月龄开产,一年产蛋3~4窝,每窝产蛋8~12枚,年产蛋30~40枚,蛋壳白色,蛋重150克以上。
兔 莒口历史上饲养兔很普遍。当地肉用兔是中国家兔的后裔,又称土种,有黑、棕、黄、白等毛色。抗病力强,耐粗饲,以青草为主食,繁殖快,体肥呈椭圆形,体型小,体重1.5~2.5公斤,一般养8~10月可屠宰,屠宰率55~60%。繁殖力强,母兔4~5月龄开始发情,一年可生六胎,每胎产仔8—10只,建国前,农户饲养较为普遍,饲料以青草兼用米糠、麦皮、剩饭等。70年代后期推广长毛兔,一度掀起饲养长毛兔热潮,兔毛由供销社收购,后因销售渠道不畅通,价格大落,渐渐无人饲养。
二、品种改良
莒口从60年代开始引进猪禽多个优良品种,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80年代后再引进肉牛、山羊、西德长毛兔等优良品种,扩大饲养草食动物。
良种引进的品种计有:
约克夏猪、苏联大白猪、上海猪、长白猪、克米洛夫猪、新淮猪、杜洛克猪、萨能奶山羊、白来航鸡、白洛克鸡、浦东鸡、北京鸭、白羽半番、长毛兔等。
三、疫病防治
莒口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湿度大,适于病原体生存繁殖,畜禽疫病较多。民国时期,畜禽疫病缺医少药,任其流行。建国后,随着兽医机构的建立和健全,开展兽医防疫工作,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得到比较有效控制。
1、畜禽疫病
1979年2月和9月,普查1977~1979年畜禽疫病,查出禽疾病36种,其中传染病14种,寄生虫病12种,普通病7种,中毒病3种,危害性较大的疫病中,猪有4种,禽3种。
猪病:有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喘气病、仔猪副伤寒、仔猪白痢病、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感冒等传染病。猪瘟病原是猪瘟病毒,发病率高,无特效药可治,对养猪业的威胁很大。喘气病,其病原是猪肺炎支原体,为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在猪群初发时来势凶猛,传播迅速,死亡率高,呈急性经过,在老疫区,则呈慢性和隐性经过,严重影响猪的长膘育肥。仔猪白痢病是1月龄以内的仔猪常发生的一种肠道传染病,患病后多成僵猪。普通病有胃肠炎、中暑、关节炎、氙气、脱肛与湿疹等。寄生病有蛔虫、姜片虫、肾虫与疥癣等。为害较大的蛔虫感染率三分之一,姜片虫感染五分之一。中毒病主要有食盐中毒、农药中毒等。
牛病:历史上有暴发性炭疽,现有流行性感冒,出血性败血病等传染病。炭疽通常发生于春夏之交,严重地区死牛多。普通病有瘤胃积食、膨胀、风湿性关节炎、眼病与产科病等。寄生虫病有肝片吸虫、犊新蛔虫、疥癣等病。中毒病主要是农药中毒。其他为劳役过度,老弱牛跌死与冻死的较多。
鸡鸭病:有鸡白痢、鸡瘟、鸭瘟与禽霍乱等传染病,以及蛔虫、条虫感染等主要寄生虫。
2、防治工作
建国后,畜禽实行“防重于治”、“防治并举”的方针,全面开展对危害性大的传染病预防注射。1955年首次进行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的防疫工作。1958年县建立免化猪瘟苗厂,制造免化猪瘟弱毒湿苗,保证防疫注射工作的正常开展。1980~1988年,畜禽防疫每年注射猪瘟苗占生猪存栏数80%左右,注射猪丹毒苗占生猪存栏数30%左右,口服猪肺疫苗占生猪存栏数70%左右,注射鸡疫苗、鸭瘟苗、禽霍乱苗的鸡鸭,每年1万只以上;趁集市时间,为上市小猪预防注射猪瘟苗已形成普遍性,同时加强畜禽检疫检验。通过这些措施,有效地控制畜禽危害性较大的传染病。
四、饲料
莒口饲料资源丰富,品种繁多,为发展饲养畜禽提供有利条件。
(1)饲料种类
莒口较普遍使用大米、米糠、碎米、地瓜、地瓜渣、地瓜藤、麦皮、酱渣、豆渣、酒糟、麦芽糟等。
大米、米碎用大米和碎米煮粥喂仔猪、用谷粒喂禽兔最为普遍。
黄豆、玉米:群众有用黄豆磨豆浆作哺乳猪及奶牛的补充料,用水浸黄豆作长毛兔的补充料。
米糠 主要用于喂猪。莒口传统习惯有用米糠拌泔水或米糠同大米、菜叶等煮熟喂猪,亦有用米糠、饭粒或甘茹拌泔水喂禽兔。全镇粮食加工厂所生产的米糠,不敷供应。
地瓜、地瓜藤、地瓜渣多作为饲料喂猪等。
瘪谷 全镇每年约有1500吨,主要通过加工粉碎后,拌以配合料、泔水、青菜、瓜果与水生饲料等喂猪。
水生饲料 主要有水浮莲、日本水仙、水花生、红萍、细绿萍等。利用方法有三:一是生料直接喂猪;二是混合煮熟喂猪;三是青贮后拌料喂猪。亦有用其少量切碎喂禽。
野生植物饲料 莒口民间用几十种野生植物做养猪饲料。其中较为普遍采用的有红萍、苦菜、山苋菜、野菜叶、槐叶萍、鸭舌草、肉草、鱼腥草、繁姜、盐肤木嫩叶、野葡萄叶、嫩虎杖、葛藤叶与马兰等。多以煮熟喂猪。牛、羊、兔饲料的近80种,其经常采集利用有五节芒、葛藤、马唐、鸡眼草、狗尾草。早熟禾、荩草、芥草、黄茅、细炳草、油芒、雀稗、律草与东草等。
知识出处
《莒口镇志》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遵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实事求是,去伪存真的原则,力求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