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人口源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莒口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830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人口源流
分类号: C924.21
页数: 1
页码: 88
摘要: 本节记述的是1988年4月考古发现,莒口半月山有新石器时代遗址,证明早在四千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建国前莒口镇人口源流情况。
关键词: 莒口镇 人口源流 人口发展

内容

1988年4月考古发现,莒口半月山有新石器时代遗址,证明早在四千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原人口多次南迁,以其较发达的文化知识与本地越族共同开发这块富饶的土地。据唐末“三王”入闽有关资料记载:福建古闽越地、海滨山区,都有闽越族人聚居。自秦汉、东晋、唐初已有三次北方汉人移民入闽,而唐末王潮、王审圭、王审知入闽则是规模最大,人数最多,对福建的开发影响最大的移民高潮。中原移民入闽者与当地土人混合,成为今之闽人。《元和邵县图志》光州条云:“河南光州领五县,唐代开元时(约713~742年)有二万九千六百九十五户,到元和时(806年),仅存一千九百九十户。”历史上光州人口骤减,除了战争死亡外,绝大部分是向南方移民。唐末随“三王”入闽者有王、林等63姓氏。
  据历史记载,唐兵部尚书熊秘,于唐乾符年间(874—879),因黄巢起义,自南昌避乱入闽,至义宁(今莒口镇樟㘵村),爱其山青水秀,遂在此定居,故名熊屯。翁郜,长安人,唐昭宗时(889—904年)官河西节度使,耻事朱梁窃位,以父、祖均在闽为官,知其僻静,遂携眷属至建阳,定居莒口。将作监簿刘豳京兆(今西安市)人,于唐昭宗末年入闽,定居马伏,号西族。建阳七贤之一叶味道,原籍浙江永嘉人,为叶适第三子,于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承父命来建阳云谷师事朱熹,后移居后山街。黄干,字直卿,号勉斋,其先三山人(长乐县)是莒口黄氏始祖。元朝黄周,其先为宋端名学士,端明自周始来闽,为邵武人,后居建阳。黄仪,邵武人,建宁万户府镇抚,侨居建阳崇泰里。古代文化科学落后,生产力低下,生存条件差,天灾人祸多,瘟疫流行频繁,缺医少药,死亡率甚高,导致人口至建国前的1949年全镇只有11000多人。

知识出处

莒口镇志

《莒口镇志》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遵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实事求是,去伪存真的原则,力求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

阅读

相关地名

莒口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