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莒口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8270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地质
分类号: P5
页数: 7
页码: 29-35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建阳市莒口镇自然地理的地质发展情况。
关键词: 莒口镇 自然地理 地质

内容

自元古代以来,福建始终是个构造活动区(即为陆内或板内构造活动带或为活动大陆边缘环境)。根据沉积类型、构造不整形、变质时期、岩浆活动期次,莒口地质发展史经历了晚太古代——早元古代、晚元古代——早古生代、晚三叠世——白垩纪、新生代四大演变时期。
  一、晚太古代——早元古代演变时期
  这个地史时期是华夏古陆陆核增生并“克拉通化”的过程。早元古代早期陆核边缘大规模的拗陷,形成了广泛盆地,在盆地接受陆源碎屑过程中,早期还断续发生火山喷发,因而形成了本区分布广泛的大金山(岩)组的沉积——火山建造及南岩组的沉积建造。
  早元古代末期的吕梁运动,使海盆遭受水平挤压,其沉积——火山堆积物褶皱回返、隆起,并伴随有基性——中酸性岩浆的侵入。在表层遭受挤压隆起并产生逆冲推覆或滑脱活动的同时,下部层位的地层处于相对拉张伸展状态,因而产生韧性剪切变形,在吕梁造山运动之后,华夏古陆全面隆升,剥蚀夷平而处于“克拉通化”状态,华夏古陆基本定型。
  二、晚元古代——早古生代演变时期
  此期是华夏古陆发生裂陷,进一步增生阶段。本区则在早古生代尤其是末期的加里东运动使沉积物强烈褶皱、隆起,形成一系列北东向背斜、向斜及北东向、北西向断裂,并伴随着中酸性、酸性岩浆的侵入(如莒口西侧的竹洲岩体)。
  三、晚三叠世——白垩纪演变时期
  此期转为濒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带的发展阶段。晚三叠世早期末,印支运动结束福建准地台冒地槽的历史,形成一系列北东向复式背斜和复式向斜构造,断裂也较发育。随着燕山运动的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俯冲,促进断块活动频繁,并扩大深熔作用,为岩浆顶蚀上升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大陆边缘产生一系列北东向断陷带,沿断裂带形成一系列盆地并接受含煤碎屑岩沉积。在闽北地区,晚三叠世沉积的焦坑组地层,下部以山麓洪积相间为主,夹有河流相沉积;向上部变为泥炭沼泽及湖泊相。到下侏罗世,以湖泊相沉积夹有冲洪积相沉积为主,次为冲积相及沼泽相,为继承性陆相盆的沉积。至晚侏罗世,随着太平洋板块的大陆俯冲加剧,造成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形成陆相喷发的中——中酸性火山岩性沉积。至白垩纪,气候变得更加炎热,本区随着闽北地区的地质发展而发展,境内也由于受华夏系(式)构造控制,出现孤立的红色盆地沉积。
  四、新生代演变时期
  进入新生代,现代大陆轮廓形成,地壳趋于稳定,而本区基本处于整体隆升、剥蚀夷平状态。第四纪由于地壳上升的差异运动和地表的风化作用,残坡积层广泛分布,同时沿麻阳溪两岸局部接受洪积——冲积沉积。
  第一节 地层
  境内地层出露广泛,主要有早元古代源群大金山组(pt1d)、南山组(pt1n)、晚三叠世焦坑组(Tj)、早侏罗世梨山组(JL)、中侏罗世兜岭群园盘组(Jy)、下渡组(Jxd)以及第四系冲积、冲洪积层等。总出露面积约360平方公里,约占全区四分之三的面积,其中以早元古代麻源群大金山组(Ptld)分布最为广泛。
  一、早元古代麻源群大金山组(Ptld):分布在本区的大金山、碗厂以北至茶㘵、莒口、村尾的广大地区,总体呈北东向展布,岩性为黑云斜长变粒岩、黑云石英片岩、黑云变粒岩、云母片岩夹数层斜长角闪岩,以普遍含晶质石墨为特征,厚度大于1394米,末见底,出露面积约250平方公里。
  二、早元古代麻源群南山组(Ptln):主要分布在境内的大金山、华家山一带,分布面积约15平方公里,呈北东向展布。岩性主要为灰色、深灰色黑云斜长变粒岩、黑云(二云)石英片岩、云母片岩等,厚度大于900米,末见底。
  三、晚三叠世焦坑组(Tj):分布本区的西山、马鞍山一带。出露面积约3.0平方公里,呈断块状、孤立状,为巨厚层状复成为砾岩、角砾岩、中粗粒砂岩夹粉砂岩及煤层等,与老地层呈断层接触。
  四、早侏罗世梨山组(jL):主要分布于本区的长埂、东山一带,面积约3.0平方公里,岩性主要为中厚层状中粗粒石英砂岩、石英砂砾岩、砾岩夹细砂岩、粉砂岩及碳质泥岩等。主要以断层或不整合于老地层之上。
  五、晚侏罗世兜岭群园盘组(Jy):分布境内北部的洋溪、楼下窠一带及零星出露茶㘵村附近,面积约14平方公里。岩性主要有紫红色、灰白色凝灰质砂砾岩、砂岩夹粉砂质泥岩等,与下伏的老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六、晚侏罗世兜岭群下渡组(Jxd):出露本区北部的云谷山、蜡烛山一带,呈北东向展布,分布面积约15平方公里。岩性主要为紫红色、灰绿色流纹岩、溶结凝灰岩、凝灰岩及火山角砾岩等,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七、第四系,境内分布很广,主要为冲积层和冲洪积层的产物。岩性为砂质粘土、粘土质细砂、泥质砂砾、卵石等。主要分布于莒口、马伏的麻阳溪及各支流河沟两侧的阶地中,分布面积约60平方公里。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第二节 构造
  本区位于福建省三大地质构造单元之一的闽北隆起带的浦城~顺昌隆起中部,崇安~石城断裂带南东侧的中段。区内地质构造较为发育,它主要由一系列呈北东50~60度方向的复式褶皱断裂组成,次为近南北向及东西向断裂。
  一、褶皱
  区内褶皱构造主要为北东向建阳(竹洲)~邵武卫闽复式背斜,表现为竹洲~丁厝附近的早元古代麻源群大金山组组成复式背斜的核部。两侧地层包括大金山组部分、早元古代麻源群南山组等,组成背斜的两翼。
  二、断裂
  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以北东向为主,次为近东西向,近南北向断裂。
  1、北东向断裂,为区内断裂的主体构造,由十几条规模不等的断裂组成,区内走向长4~26公里,走向20~55度,倾向一般南东,个别倾向北西,倾角一般50~80度,其中主要有马伏~华家山断裂、莒口~花园岭断裂及乌沙垅断裂等。
  ①马伏~华家山断裂:区内长大于26公里,走向25~50度,倾向南东,个别地段扭向北西倾,在该断裂及其附近发现有江墩小型金矿床及马伏金矿化点。
  ②莒口~花园岭断裂:区内走向长大于24公里,走向35~55度,倾向南东,倾角50~70度。
  ③乌沙垅断裂:走向长约11公里,倾向南东。
  2、近南北向断裂。由数条断裂组成,多为较晚期断裂,不同程度切断北东向断裂。区内走向长一般4~15公里,走向近南北,倾向东,倾角30~85度,主要有茶㘵~大金山断裂,范墩断裂。
  3、近东西向断裂:区内不甚发育,见于莒口一带,规模不大,走向长一般2~5公里。
  三、韧性剪切构造
  在本区大金山至华家山一带发育,其糜棱岩带宽约几十米,剪切面理倾角20~40度,明显具推覆性质,为南山(岩)组滑覆于大金山(岩)组之上。该韧性剪切构造的形成与主要活动期为晚元古代的晋宁运动,加里东期断续活动。
  第三节 岩浆岩
  境内所见岩浆岩主要为志留纪岭兜超单元,其它零星分布的为中生代的侵入岩及脉岩等。
  1、志留纪岭兜超单元(SLD)。分布于九峰村至钱塘一带,面积约10平方公里呈株状产出,岩性为灰白色中~中细粒二云母钾长花岗岩,岩石普遍具白云母化。
  2、中生代的侵入岩及脉岩,只零星分布。
  第四节 区域变质作用
  境内各变质岩系属中低压~高压区域变质作用。各变质岩系变质特征如下:
  早元古代麻源群大金山组:以普遍含矽线石、铁铝榴石、蓝晶石、晶质石墨为特征。主要岩性组合为:黑云斜长变粒岩+黑云石英片岩+云母片岩+斜长角闪岩等,属中~高压变质作用产物。根据包体测温计算,该地层大致在580~630度变质温度下形成的。
  早元古代麻源群南山组:以普遍含铁铝榴石及少量蓝晶石、矽线石、十字石为特征。主要岩性组合:黑云斜长变粒岩+黑云(二云)石英片岩+云母片岩等,属中等压力变质作用产物。大致500度左右条件下变质形成。
  第五节 矿藏
  经勘探,境内矿藏资源较丰富,矿种较多。金属矿种有金、银、铜、铅、锌、铂钯、稀土等;非金属矿种有石墨、煤、高岭土、石英及硫铁矿等。其中黄金为本区内主要矿种之一。
  区内金矿主要类型有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及砂金矿:
  一、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有江墩小型金矿床及中窑、埂上、马伏金矿点。另在乌沙垅、马伏、外墩等亦有发现小矿体,在东徐、大金山等地见有金矿化蚀变体。该类金矿容矿岩石为黄铁矿化硅化构造岩。金矿体、矿化蚀变体严格受构造破碎带控制,主要赋存于早元古代麻源群大金山组(Ptld)变质岩系中。围岩蚀变主要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等。金矿赋存于断裂破碎带及次级裂隙中,多呈北东向展布,明显受北东向断裂构造的控制,区内北东向断裂多为压扭性,具多期次活动特征,为热液活动提供通道和场所,是区域内主要导矿和容矿构造。
  二、砂金矿:主要分布于河流堆积的粘土层、砂层及砂砾层等松散沉积物中,在茶㘵的河流堆积物中见砂金矿点。
  各矿点具体情况如下:
  1、江墩小型金矿床:位于莒口镇南西195度方位,直距约13公里。矿体赋存于早元古代麻源群大金山组(Ptld)变质岩系中NE——NNE向压扭性断裂控制的破碎蚀变带中,金矿体产出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主要金矿体一般呈脉状~透镜状,长20~200米,斜深10~96米,平均厚度为0.47米,探明储量为D+E级556公斤,其中D级310公斤,E级246公斤。
  2、中窑金矿点:具体资料不详
  3、埂上金矿点:具体资料不详
  4、茶㘵砂金矿点:位于莒口镇茶㘵村一带。该区第四系沉积层面积0.5平方公里,主要是砂砾和粘土层,厚1~3米。砂砾层中含金,面积0.37平方公里。平均可采厚度1米,平均含金每立方米为0.7克,最高每立方米1.5克,拌有金红石、钛铁矿、独居石等。茶㘵~社州一带最有价值。求得金地质储量262.5公斤,拌有金红石等有用矿物。
  5、枫山铁矿化点:位于莒口镇上湖村南东1.3公里,含矿岩层为早元古代麻源群大金山组(Ptld)云母石英片岩、变粒岩夹石墨石英片岩,矿化体呈脉状沿片岩裂隙充填,长8米,宽1~2米,走向北西350度,倾向北东,倾角50~65度,品位:褐铁矿Tfe25~60%(一般40%),估计矿石储量700吨。
  6、莒口石墨矿点:位于莒口镇北东约500米的261.8高地处,含矿岩层为早元古代麻源群大金山组(Ptld)。见有石墨云母石英片岩层5层以上,厚几米至30余米,最大224.2米,长2~11公里以上,其中已圈定石墨矿层5层以上,厚度>1~5米,长达2~5公里以上,石墨晶质鳞片状,片经0.02~0.09毫米,矿物成分为石墨、云母、石英。石墨矿层品位:固定炭2.5~4.2%,V2O50.06~0.07%,石墨云母石英片岩含固定炭1.5~2.4%,V2050.04~0.08%。已圈定的石墨层有一定的工业价值。
  7、焦岚煤矿点:位于莒口镇焦岚西山北西1950米,出露地层为晚三叠世焦坑组(Tj),下段为砂砾岩夹砂岩,厚75米;上段为粉砂岩夹细砂岩,高碳质页岩和薄煤层。煤层(线)10层以上,产于焦坑组上段底部,厚度变化很大,一般几厘米,最大达48厘米(透镜体),顶底板为炭质泥岩。分析结果:Wa4.37%、Aa25.22%、Vv3.12%、Kv64.38%、S2.69%。煤系分布3平方公里,估算储量70万吨。
  8、下湖铂钯矿点:位于莒口镇南约5公里,有公路可通。
  Pt品位0.109—0.135g/吨、Pd品位1.02—1.04g/吨、伴生CuO.47%、Ni0.97—0.14%。
  探明铂钯金属D级储量13.5公斤,(Ptl.3公斤、Pd12.2公斤)。
  9、大金山多金属矿化点:位于莒口镇金山村炉墘东900米。本点岩性为早元古代麻源群南山组(Ptln)的变粒岩和片岩,仁寿南北向断裂通过,矿脉受次一级北东向裂隙控制。含矿石英脉共四条:宽8~50厘米,长40~300米不等,走向北东,倾角80~90度。矿物有:石英、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化学分析结果:Cu0.06~1.06%、PbO.05~8.52%、Zn0.17~2.10%、Au0.12~2.45g/吨、Ag40.5~745g/吨。普遍含银,且含量特别高,可进一步作地质工作。
  10、高坪铅锌矿化点:位莒口镇高坪村附近。该点出露岩性为早元古代麻源群南山组(Ptln)的石英片岩。方铅矿呈侵染状分布在石英岩中,宽5米,产状不清。围岩具黄铁矿化。本点只为矿化点,远景希望不大。

知识出处

莒口镇志

《莒口镇志》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遵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实事求是,去伪存真的原则,力求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

阅读

相关地名

莒口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