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平年鉴 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6770
颗粒名称: 南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分类号: F123
页数: 2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6年南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发展改革委的关心、支持下,紧紧围绕建设海西区绿色腹地目标任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项目开发为抓手,以创业竞赛为载体,加快发展,推进改革,努力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
关键词: 南平市 发展 改委会

内容

近年来,南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发展改革委的关心、支持下,紧紧围绕建设海西区绿色腹地目标任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项目开发为抓手,以创业竞赛为载体,加快发展,推进改革,努力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
  1、经济形势综合分析能力不断提升。密切关注宏观调控政策对我市经济运行的影响,关注全省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情况,认真把握全市经济运行态势,及时分析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特点,认真解读专家观点,深入开展专项调研,及时提出对策建议,不断提高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市领导决策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
  2、项目带动战略有效实施。①重点项目、“十大工程"和“四个一百"项目顺利推进。2006年,全市52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8.9亿元,“十大工程”完成投资41.47亿元,组织实施“四个一百”项目594项,完成投资128.11亿元。②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武邵高速公路正式动工;向莆铁路南平连接线项目即将开工;南平核电项目,宁武、松建等多条高速公路项目,外福、横南铁路提速改造和衢宁铁路项目,闽江航运项目等前期工作有效推进。③申报的开发区全部通过国家审核。其中: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列入国家其他类型开发区,闽北经济开发区、南平工业园区、邵武经济开发区、建瓯工业园区、浦城工业园区、光泽工业园区等6家列入省级开发区。④项目策划工作扎实有效。组织策划重点招商项目120个,总投资198.3亿元。
  3、“6·18”工作成效显著。在连续四届走在全省前列的基础上,第五届“6-18”工作再次取得丰硕成果。全市共对接项目成果640项,总投资46.0亿
  元。在对接的项目中,处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项目达416项,占对接项目总数的65%。
  4、争取国家和省上资金补助成果突出。2006年,通过发展改革系统共争取国家和省上扶持的各类项目344项,补助金额达1.16亿元。
  5、招投标管理不断规范。建立了招投标工作联系会制度,出台了《南平市招投标工作联席会制度的暂行规定》。2006年全市共核准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45个,涉及金额14亿元。
  6、重点领域改革有序推进。一是企业改制上市工作加快推进。举办了高规格、大规模企业改制上市会议,与福建证监局、深交所签订了“南平市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作合作备忘录”,建立了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储备库。二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开展。完成17个市直单位上报的329项审批事项的审核清理工作,剔除非审批事项65项,保留审批事项192项,取消审批采取其他方式进行后续监管的72项,减少审批辐度达27.3%。三是稳妥推进公路养护体制改革。规范设立了11个公路养护公司,出台了深化公路养护体制改革暂行办法。
  建瓯市地处闽北中心腹地,疆域总面积4233平方公里,总人口52万,是全省面积最大、闽北人口最多的县级市和一座有着1800多年建县历史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素有“金瓯宝地”、“绿色金库”、“竹海粮仓”、“酒城笋都”之美称。
  “十五”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突出工业、突破工业”和项目带动发展战略,攻坚克难,奋力拼搏,全面超额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十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3%0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14亿元,外贸出口6081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2亿美
  元,分别比“九五”时期增长1.7倍、5.9倍和83.6%。2005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8644元和4752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49.9%和48.3%。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31.8:22.5:45.7调整为2005年的32.8:25.5:41.7。规模工业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竹木加工、食品加工和机械化工等重点优势产业。农业基础更加稳固,木竹、茶果、畜禽等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商贸流通繁荣活跃,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
  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各项改革扎实推进,工作机制不断创新。一批重大交通、能源项目相继开工建设,特别是随着浦南高速公路的即将建成和北津、红湖、溪屯溪等水电站的投产发电,交通瓶颈制约将得到有效突破,能源保障能力大大增强。与此同时,投资服务软环境也得到持续改善,全市上下议发展、谋发展、促发展和亲商、敬商、扶商的氛围浓厚。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科技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连续两次通过国家科技进步考核。教育“两基”成果巩固提高,
  素质教育深入推进。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步伐加快,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目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和应急机制初步形成。人口计生和资源保护工作力度加大,生态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社会和谐稳定。
  “十一五”期间,全市将紧紧围绕建设海西区绿色腹地经济强市目标,充分发挥交通区位、绿色资源、产业基础、生态环境等优势,全面对接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海西区绿色腹地发展战略,按照“四个重在"和“四谋发展"的要求,以加快中国笋竹城建设为抓手,持续突出突破工业,持续深化项目带动,持续推进新农村建设,把握机遇,奋力拼闯,全力推动跃升发展,努力在海西建设全局中勇当前锋,在闽北“一点一线一重心"发展布局中抢当“头马”。按照这个目标思路,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2006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52.82亿元,增长12.1%;财政总收入2.96亿元,增长44.5%,是近十年来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好的一年,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知识出处

南平年鉴 2007

《南平年鉴 2007》

出版者: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

本年鉴设特载、大事纪要、政治、民主党派·工商联、政法、群众团体、军警、旅游·外事侨务·涉台事务、工业经济、农业·农村工作、国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等类目,主要记载了南平市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