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平:盏里乾坤大碗中日月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建盏百家》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6692
颗粒名称: 「周建平:盏里乾坤大碗中日月宽」
分类号: K828
页数: 2
页码: 74-75
摘要: 本文记述了从事建阳陶瓷艺术手艺人周建平的生平事迹和建窑建盏的历史、艺术。
关键词: 陶瓷艺术 研究 周建平

内容

刚开始做盏,我是听泥巴讲话的;做到一定程度,泥巴就要听我讲话。——感言
  余秋雨在《文明的碎片》中这样写道:“我们的故乡也许是一个很成器的地方,它的‘大器’不知碎于何时,碎得如此透彻,像轰然山崩,也像渐然家倾。”水吉就是一个“很成器”的地方,它的“大器”就是建盏,盛于宋朝碎于明朝,碎得惊心动魄。在水吉,有些地方的碎片,层层叠叠,达九层楼之高。
  土生土长于水吉的周建平,是个“很成器”的人。
  小时候,周建平经常爬到堆满碎片的山坡上玩耍,出于好玩,捡了些块大好看的回家随意堆放屋角。家人有时也随手捡些回家,日积月累,积存不少。
  2003年,周建平大学毕业,计算机专业出身的他,在福州租了一间小店面,卖起了打印机。有一天,他异想天开,在柜台上摆放了些建盏碎片,每片开价三至五百,一个月下来竟然卖了几万块钱,比开店半年赚得还多。
  周建平于是带着卖碎片赚来的30多万块钱,回建阳专门做起了建盏买卖,把收购重点放在相对完整的建盏上,由此发家。
  2009年,第一次来到日本的周建平,淘到一块品种稀有的宋代黑釉油滴残片,以5000元人民币买了下来。8年之后,周建平在国内一个收藏家那里发现另一块残片,软磨硬泡花高价买了下来。凭直觉,他认定它出自同一个建盏,是失散多年的“兄弟”。
  周建平精心将两块残片合成一个半盏,除了保存环境不同造成胎体颜色明显不同,接口釉面破损极少,油滴纹路严丝合缝,极其罕见。破盏重逢,成为建盏收藏界的传奇和佳话。
  周建平的另一个传奇和佳话,是五上央视《寻宝》《我有传家宝》《一槌定音》(3次),声名鹊起,影响越来越大。目前他是国家陶瓷高级技师、建窑建盏协会副会长、建盏鉴定咨询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
  2012年,周建平开始潜心烧制新盏,他觉得做新盏是个趋势,以新盏养老盏,收藏才可持续。其作既保留了宋盏韵味又有所创新,“鹧鸪斑建盏”“蓝毫建盏”“金兔毫建盏”先后被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南平市博物馆、建阳区博物馆收藏。
  “刚开始做盏,我是听泥巴讲话的,它怎么说我就怎么做;等做到一定程度,泥巴就要听我讲话,我叫它怎么样它就怎么样。”这是周建平的经验和自负之谈。
  做盏,周建平胸有成竹;烧盏,周建平却不敢夸口。“相比柴窑,电窑烧制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还是很多,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许这里头有天道,道可道,非常道。”
  盏里乾坤大,碗中日月宽。周建平这辈子,注定醉倒在盏里,沉浸在碗里。
  作者:邱贵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知识出处

建盏百家

《建盏百家》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从事建阳陶瓷艺术的手艺人的生平事迹,也介绍了建窑建盏的历史和艺术。

阅读

相关人物

周建平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