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图书馆
南平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南平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浦城县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平年鉴 2004》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6550
颗粒名称:
浦城县概况
分类号:
Z525.73
页数:
2
页码:
368-36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南平市浦城县概况,包括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产业调整加快、体制改革纵深推进、对外开放明显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强劲增长、城镇建设步伐加快、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等情况。
关键词:
浦城县
概况
南平市
内容
2003年,浦城县围绕富民强县的目标,突出发展第一要务,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真抓实干,开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局面。在全市创业竞赛活动中,获10个县(市、区)综合创业竞赛第四名。
【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继续高位攀升,完成19.48亿元,比增12.4%,其中,一、二、三产业生产总值分别为7.85亿元、5.74亿元、5.89亿元,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财政总收入完成1.32亿元,增长12.6%;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7781万元,增长14.8%,全县税性收入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比重达78.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完成8.48亿元,比增3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18亿元,比增11.71%,金融各项存款余额20.1亿元。
【产业调整加快】 具有浦城特色的县域经济结构初步形成。工业发展后劲和主导作用显著增强。以精细化工为龙头的林产、矿产、食品四大支柱产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大幅提高,一批规模工业企业成长壮大。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到41家,完成工业产值8.7亿元,比增34.6%,工业经济效益指数连续五年位居全市前列。南浦生态工业园区完成一期开发建设2200亩,基本实现“六通一平”,先期入园企业17家,其中7家企业建设投产,成为全县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新“亮点”。非国有工业发展迅速,比重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6.3%,第二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率达42.7%。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优质米、笋竹、乳牛、菌菜、烤烟等“八大产业”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2003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64亿元,比增4.76%,其中“八大产业”产值9.22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77%;粮经产值比例调整为59∶41,农产品优质品率上升到60%。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达到42家,其中省市级龙头企业12家,农民从产业化中实现人均增收220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加大,农村二、三产业正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农民人均非农收入2071元,年均递增12.42%。商贸流通、旅游、金融等第三产业繁荣活跃。完成新建、扩建专业市场5.07万平方米,发展超市、连锁经营16家。旅游业取得重大突破,编制完成《浦城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总投资1亿元的浮盖山风景区及配套服务区开发建设正式启动。房地产、中介、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发展迅速。第一、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率分别达到28.89%和28.41%。
【体制改革纵深推进】 围绕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产权制度和职工身份两置换”为切入点,以加快企业重组盘活为目标,基本完成工业、林业、粮食、商业、供销、二轻等国有、集体企业改革重组,置换职工身份6996人,重新就业5300多人,发展了华瑞化工、绿康生化、丽浦中纤板等一批骨干企业,极大地推进了企业民营化进程。创新农村经济体制和工作机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定推进,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进一步完善。金融信贷支农机制成效显著,发放信贷支农资金3.1亿元,并率先在全市创建九牧食用镇。新一轮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农村税费改革基本完成,实现村村减负、户户受益的目标。县乡党政机构改革基本完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成削减行政审批事项148项。全面推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所有经营性用地项目和矿业开采权一律纳入招标拍卖,土地出让项目性收入居全市前列。教育改革逐步深化,建立新的中心小学管理体制,创办民办清华中学,民办教育取得新的突破。
【对外开放明显扩大】 实施“南接北连”的对外开放战略,积极融入长三角发达地区,外经贸工作位居全市前列。年共新增“三资”企业21家,实际利用外资6734万美元,外贸出口总额1.16亿美元,引进山海协作资金6.5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强劲增长】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开展“项目开发年”和大竞赛活动,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4778万元,增长33.8%。全县共落实生产性项目382个,培育了一大批经济增长点,极大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与此同时,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竣工,花古两条入闽战备通道全线建成通车,花城线获全省重点项目建设优胜奖。完成5个乡镇、33个村公路硬化改造,浦南高速公路即将动工,县乡公路等级明显提高。城区防洪工程建设基本线闭合,并顺利通过省级验收,防灾减灾能力得到加强。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基本完成,并获全省第一名。城网改造开始启动。全社会投资小水电开发势头强劲,新增装机容量1.41万千瓦时,为缓解电力紧缺和抗旱蓄水发挥了重要作用。
【城镇建设步伐加快】 完成县城和5个建制乡镇总体规划编制,积极探索城市资产经营,实现以地聚财、以城养城。至年底,累计投入7.16亿元资金,先后完成滨江一期、浦林、安华广场、怡源小区及道路、供水、交通、绿化、防洪、排污、夜景灯改造等一批建设项目;河滨二期旧改拆和怡源大酒店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城区规划面积扩大到26平方公里,新增城区人口3.34万人、公共绿地4.8万平方米。仙阳、石陂、临江等集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带动功能进一步发挥,城镇化水平逐年提高。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质提升,先后荣获省级卫生县城,第七届、第八届省级文明县城称号。认真实施“科教兴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成果承接转化、推广能力不断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5%。教育“两基”成果连续五年以较高标准通过省、市跟踪督查验收,城乡中小学布局调整、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及危房改造步伐加快。累计投入资金3925万元,新建、改建校舍10万平方米。加快实施人才战略,在财政困难情况下,对大学本科人才全部分配,并公开招聘一批大中专毕业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文体、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全面完成赣剧院改造,以《丹桂情》、《梦笔江郎》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剧目,获得了国家和省级大奖。全民体育健身活动蓬勃发展。广电事业基本完成“网台分营”,广电信号人口覆盖率达98.7%,城乡电视光缆实现联网。计生工作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全省先进水平,先后荣获全国计生协会先进单位、全省计生“三为主”先进县和计生一类县称号。卫生初级保健通过省、市达标验收,农村公共卫生建设力度加大,县医院门诊综合大楼建成投入使用。防治“非典”取得阶段性胜利。土地执法管理和城乡环境综合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分别荣获“全国土地执法模范县”和“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县”称号。
【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7035元,比增7.51%,农民人均纯收入3357元,比增7.0%。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16.8亿元,群众消费结构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住房、旅游、医疗保健、文教娱乐等支出的比重逐年增加,尤其是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城镇和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35.14平方米和36.01平方米。城镇养老、失业保障及城市低保实现基本覆盖,累计发放低保资金436万元、失业保险金1765万元,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至年底,共筹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181.7万元,基本养老金全面实现社会化发放,医疗保险参保人数扩大到1.6万多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成效明显,新开发公益性岗位256个,新增城镇就业63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6%。扶贫开发、防灾救灾和经常性社会救助工作力度加大,实施“造福工程”35个村2313人。
【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 坚持依法治县,“三五”普法顺利通过省上验收,“四五”普法全面展开,荣获“全省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称号。坚持定期报告政府工作和通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监督指导,年共办理议案、提案696件,办复率达100%,完成为民办实事52件。大力推行政务、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基层民主建设不断加强。坚持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监察、审计和经济监督。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及时排查调处重大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建城区夜间巡逻大队、校园治安特勤大队,创新农村“110”社会联动机制。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严厉打击“法轮功”邪教组织,全社会打防控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受到国家和省市充分肯定。群众和投资业主对社会治安满意率居全市前列。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有根本好转。围绕降低“行政门槛”和“经济门槛”,出台一系列优化环境的具体实施优惠政策,大幅减少行政审批环节和权限,严格实行综合告知承诺制和“一站式”办理,加速政府职能转变。机关效能建设市场整规和行风评议力度加大,机关工作作风和部门服务意识、质量明显提高,投资吸引力显著增强。
知识出处
《南平年鉴 2004》
出版者:海风出版社
本年鉴主要收集和记载南平市2003年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全书设特载、大事记要、政治、群众团体、工业经济、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社会生活等类目。
阅读
相关地名
南平市浦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