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平年鉴 2004》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5349
颗粒名称: 特载
分类号:
页数: 22
页码: 1-22
摘要: 朝着整体破解“三农”难题的目标,遇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鼓励创新,敢于突破,务求实效。
关键词: 农村 工作 科技 建设 特派员

内容

中共南平市委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的意见
  (摘要)
  一、总体要求: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必须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沿着“高位嫁接、重心下移、一体运作”的主线,不断拓展内涵和外延;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打通各类资源输往农村的通道,构筑基层相对较高素质的人才群体,提升“三农”发展整体素质;坚持深入探索“五支队伍、七个层面”一体运作方式,努力建立起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科技、流通、金融服务网络相配套,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推进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坚持工作基础不变。下派干部要根植于农村一线和农民群众,服务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具体工作。坚持运作格局不变。各级党委、政府要统一领导,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下派干部主管部门及其他部门各负其责,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调、一体运作的工作格局。坚持用人导向不变。坚持在农村基层一线选人,凭政绩用人,对作风扎实、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下派干部优先选用。坚持利益导向不变。鼓励机关干部走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鼓励下派干部以资金、技术、管理等入股,保护下派干部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坚持改革方向不变。朝着整体破解“三农”难题的目标,遇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鼓励创新,敢于突破,务求实效。
  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必须持之以恒,不断深化,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同步推进。要在认真总结第一步工作的基础上,着力走好第二步,到2005年力求使之制度化,进一步提高实效、提升水平;第三步,到2010年在更高层次上创新和完善。在此基础上,再用5—10年时间持续实施,全面达到预期目标。
  二、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继续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坚持“双向选择”的原则,每年从在编科技人员中优选千名左右任科技特派员,任期1—3年,可根据需要连续下派,乡镇选派人数原则上不超过总数的1/3。其职责是: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抓基地、育典型;抓项目,培育农村新经济增长点;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培养乡土人才,普及农业科技知识。
  完善乡镇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建设。对工作站的人、财、物进行全面整合,原有各站、所的资产和负债统一由工作站接管。原有各站、所承担的行政职能由工作站行使。工作站一般由乡镇分管领导兼任站长,原各站、所人员享受的行政职级不变。县(市、区)委农办、科特办、农业局、畜牧水产局、水利局、科技局等负责工作站相关业务指导。工作站要朝社会化、实体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允许工作站开展经营活动。积极鼓励工作站及其内部服务组、科技特派员与农户、企业联办或单独创办经济实体。
  加强科技特派员行业服务组建设。服务组要制定工作规划,加强对产业发展的研究、指导、服务。每个服务组每年要开展2次以上有一定规模的培训和指导活动。要集中技术优势,建立上规模的生产基地,开展流通和加工经营。科技特派员要积极参与服务组活动,根据服务组要求和产业发展需要开展跨区域联动服务。
  定期开展科技特派员培训,促使其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水平。科技特派员进修学院要积极举办针对科技特派员、农村乡土人才和知识青年的技术培训班,允许其与有关部门单位联合办班,开展有偿培训服务。
  加强与国家科技部科技特派员办公室沟通,争取项目支持。积极借鉴省内外科技特派员工作的经验。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联合开展科研开发、项目建设,引入更多高层次人才,逐步完善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以科技特派员为主体,以乡土人才为基础的宝塔型科技推广服务网络。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继续实施下派村党支部书记制度。下派村党支部书记从市、县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和乡镇的优秀党
  员干部(重点是后备干部)中选派,其中乡镇选派数不超过本县(市、区)下派总数的1/3,重复下派村不超过上轮下派村的10%。其任期原则上3年,职责是:找好一条路子。紧紧抓住发展农村生产力这个中心,带领群众拓宽致富门路,开发经济项目,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得到加强,农民收入增幅比非下派村有明显提高;带好一个班子。锻造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好一个机制。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管人管事;打好一个基础。夯实基层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业基础,营造政通人和的环境,为农村加快发展创造条件。
  加强村党支部建设。按照村党支部建设“五个好”的要求,下派村党支部书记要发挥核心作用,团结班子成员,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大农村党员和后备干部培养力度。下派村党支部书记在任期内要培养好村党支部书记后备人选。要积极推进村党支部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党员教育、干部管理、集体议事等制度。在下派村中开展村级班子及村干部履行职责承诺制试点。
  在下派村开展调整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工作试点。在有条件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设立党组织,在符合条件的村中设置党委或党总支,在条件成熟的村按照党员从业情况设置党组织,在部分村根据党员意愿和工作需要设立跨村党组织。
  根据有否后备村主干人选、健全的制度、好的发展路子、稳定的村财收入来源等,把下派过的村分为“自主管理型”、“继续帮扶型”、“下派强化型”,建立分类管理和指导的办法。
  建立党建指导员制度,下派村党支部书记任期结束后可再聘为该村“党建指导员”,一聘3年,进行跟踪指导和帮扶服务。
  开展下派村与非下派村建立联村党组织试点工作,推出一批下派典型村,与非下派村结对帮带、相互观摩、争创竞赛,促进下派村与非下派村协调发展。
  四、农村新型流通体系建设。
  继续实施乡镇长流通助理制度。从市、县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干部中选派乡镇长流通助理,原则上每个乡镇都派,原则上任期3年,期间可适当动态调整。其职责是:培育和发展流通中介组织、龙头企业、专业流通队伍,建设信息网络,进一步提升农产品销售率和流通组织化水平,逐步建立起按市场原则运作、反应灵敏、城乡互动、资源共享的新型流通服务体系。
  从市直机关优秀处级干部中选派县(市、区)委常委兼副县(市、区)长,分管流通、联系农村金融工作。
  农村流通工作要以发展流通中介组织和培育流通龙头企业为重点。积极引导和帮助龙头企业、产销大户、广大农户按照市场化要求,组建各类专业协会、同业公会、农民合作社。重点发展有规模的中介组织,支持有条件的中介组织发展成为主导型的流通经济实体。继续培育和壮大流通龙头企业,依托龙头企业和流通大户,建立生产基地,发展订单农业,创立产品品牌,实行网络经营。
  深化农村基层供销社改革,把其建成真正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组建基层供销社中心社,调整布局,扩大规模,增强实力;组建专业合作社(协会),创办村级综合服务站,创新服务方式,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业生产资料和日用工业品连锁经营,以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营销网络。
  加快流通信息网络建设。结合发展电子商务,依托市、县、区农副产品信息中心,进一步整合流通信息资源,推进网络互补,信息联通。积极创办各类信息服务机构,开展信息咨询、网上推介招商,努力培育一批信息中心镇、中心村和信息龙头企业,形成“三级延伸、双向辐射”的信息平台。依托高等院校,加强流通专业人员培训。
  加强招商引资和产品推介。抓好流通项目开发,实施品牌经营。加强与有实力的国内外商贸企业、大中型批发市场、超市连锁经营企业沟通和合作,参与现代流通业。加强农副产品专业市场建设,逐步建成具有一定规模和辐射能力的商品集散中心。落实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措施,畅通销售渠道。
  五、农村金融服务机制建设。
  继续实施金融助理制度。乡镇长金融助理从乡镇信用社主任中选派,村主任金融助理从优秀信贷员中选派,优先派往下派村党支部书记所在村和农民增收项目较多、信用基础较好的乡镇、村。乡镇长金融助理任期一般3年,村主任金融助理任期一般1年,可以连任。其职责是:制定辖区内支农发展规划和信贷扶持政策,宣传国家金融政策,普及农村金融知识,推广金融业务;培育农村社会诚信意识,推进信用户、村、乡镇建设;沟通农民、企业,联系地方党委、政府,推动信用社支农服务系统工程的开展。
  发挥信用社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下放贷款审批权限,对信用乡镇所在地的信用社或不良贷款率低于15%的信用社,贷款审批额可比辖内其它信用社高50%;对在信用村的信用站,经
  县联社审批授权后,允许信用站代办员对信用农户办理小额信贷业务。
  积极探索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的贷款方式。对农业企业开展信用等级评定,根据其信用状况确定流动资金信贷额度,在限额内周转使用。完善推广以产成品为抵押的“封闭式”贷款。完善和推广农村森林抵押及部分经济林抵押贷款的管理办法。规范和推行农户联保贷款的做法。积极发展农业贷款担保基金。
  根据经济发展需要相应增加下派干部授信额度,并逐步扩大授信贷款范围,对县级以上先进人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给予授信贷款,原则上省、市、县级先进人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授信额度分别与下派处级干部、科级干部、科级以下干部一致。
  完善信用等级评定办法。对信用农户及干部的信用状况按照2年一评的办法确定信用等级,连续被评为信用户的农户或干部,授信额度增加30%,贷款利率适当下调。农户贷款授信总额控制在2万元以内,下派干部贷款授信增加额最高不得超过初始授信贷款额,贷款利率下降幅度不得低于贷款基准利率。
  积极支持农村信用社发展,支持金融助理工作,切实落实南政[2002]综50号文件。允许农村信用社对收回1995年以前不良贷款本息的按适当比例提取手续费。
  积极稳妥地推进信用户、信用村和信用乡镇创建。进一步明确信用制度的内涵,严格信用等级评定标准,严禁把非经济内容强加于信用等级评定。
  积极鼓励农村信用社之外的其它商业银行进入农村金融市场,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大型农产品基地建设。
  六、龙头企业发展。
  继续实施龙头企业助理制度。龙头企业助理从市、县机关行政事业单位中择优选派,实行“双向选择、动态管理”,一般任企业总经理(经理)助理,任期1年,如果企业要求、个人愿意、单位同意可延长1年,鼓励其在2年任期满后与原单位解除人事关系,留在企业任职。其职责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协调内外关系,架设政府与企业之间联系的桥梁;帮助企业生产经营;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维护企业和社会的安定稳定。
  龙头企业助理优先派往年纳税额在50万元以上的企业和正在进行项目开发的企业,侧重派往符合市、县主导产业发展方向的产业化企业。
  集中力量做大龙头企业。通过政策扶持、整合重组、引进创办等方式,加速培养一批与主导产业发展相配套、关联度大、竞争有优势、带动能力强的加工企业型、中介组织型和专业市场型龙头企业。推广订单农业、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等不同类型的利益连接机制,增强企业的辐射带动力。
  七、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充分发挥各支下派队伍作用,传播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知识,培养群众的民主意识和依法办事观念,深化以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建立健全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机制,保证群众民主权利。
  以下派村党支部书记的村为重点,加快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凡涉及村民重大利益的事项,均需提交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讨论,确保村民当家作主。村务管理制度,包括护林管理、计划生育、社会事业建设、招投标等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推行村财支出村主任“一支笔”审批、村民理财小组审核的做法,推广村帐乡镇会计服务中心托管制。村务公开制度,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十规范”做法,建立组务公开制度。民主听政会制度,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民主听证会。民主监督制度,规范村务监督小组工作,推行村务点题问答。
  加强村两委的协调。以下派村为重点,健全落实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两委分工负责制、村委请示报告制、重大村务两委协商制。积极鼓励村支委或党员参选村主任或村委。若新当选的村主任或村委是党员的,符合条件的可以推荐(提名)为村党支部书记或村支委人选;若不是党员但符合条件的要及时发展为党员。
  探索农村社会稳定工作新机制,积极推广各地先进经验和做法,维护农村社会政治稳定。
  八、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充分发挥下派干部的教育、示范、牵引作用,不断探索新的方式方法,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通过下派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向农村导入先进的思想文化、科技知识和文明生活方式,增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效。结合打造农村诚信社会,大力宣传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开展诚信教育,提倡诚信实践,推动群众诚信意识、风险意识和市场意识的养成,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
  以经济技术为纽带,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整合农广校、农函大和农民夜校的力量,依托乡镇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开展农民学历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加强科技普及和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创新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投入机制。各级政府的教育、卫生等事业经费重点应投向农村。打通管道,鼓励民间资本、外部资金参与农村社会事业建设,进行市场化运作。正确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导向,侧重解决农村薄弱的路、水、电、讯等基础设施,改善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
  深入开展“共建文明生态路线,共创武夷旅游品牌”等城乡共建活动,扩大共建范围,增强共建成效。借助城市的资源和好的经验做法,推动文明村镇、文明农户创建和农村精神文明区域连片创建,提升农村整体文明程度。
  以整治农村环境卫生为突破口,以深化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为重点,构建新型的农村卫生防疫工作体系。由市卫生局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实施方案。
  九、一体运作。
  市、县、乡、村要上下联动,党政部门、群团组织要密切配合,下派的五支队伍要相互合作,共同推进七个层面工作。乡镇党委、政府要在一体运作中发挥基层枢纽作用,由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抓,建立下派干部联系沟通机制,每月至少主持召开一次下派干部工作汇报交流会。按照提高城镇化水平的取向,每个县(市、区)都要选择一个乡镇整合优势力量,培植五支队伍一体运作的典型,同时作为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直接抓的典型样板。
  以下派村党支部书记的村为基点,联合科技特派员、乡镇长流通助理和乡镇长、村主任金融助理,建立下派干部工作小组,其中下派村党支部书记、科技特派员、村主任金融助理为核心成员,乡镇长流通助理、金融助理为联系成员,由下派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工作小组要有工作制度,有生产性和经营性项目。科技特派员、村主任金融助理可列席驻点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会议。
  把一体运作的落脚点放在具体项目上,实行乡镇、派出单位和其它挂钩帮扶单位绩效与抓下派工作的实效挂钩,把挂点下派村项目的实施情况作为县(市、区)部门创业竞赛考核的指标。
  市、县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乡镇机构改革后新成立的机构的业务指导,落实原有扶持政策,不能以乡镇机构变更为由而影响对乡镇工作的指导。
  整合农业信息网络资源,依托市委农办建立南平农网,提供各类涉农信息上网服务,开展信息咨询、网上推介、推销、招商引资等活动,链接市、县、乡涉农网站。将乡镇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的资源与乡镇流通与信息工作站的资源进行整合,构建统一的乡镇信息平台。
  十、保障措施。
  下派干部主管部门要建立人才库,按照行业特点、专业类别归类,进行联网管理,并向社会公布,为“双向选择”提供基础条件。除下派村党支部书记3年一派外,其他各支队伍实行分批选派和临时选派相结合的办法,以更好满足基层需要。
  下派干部“四保四优”及其它优惠政策参照南委[2000]33号、南委[2001]40号、南委办[2002]94号、南委组综[2002]15号、南委组综[2002]55号等相关文件执行。
  下派干部年度考核视同在岗人员,优秀指标不占原单位指标,由人事部门为每支队伍单独划出30%比例,在各支下派队伍内部统一使用。
  优先提拔、评聘优秀下派干部,对在基层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要优先提拔、评聘。干部任职期满,原单位要妥善安置,有领导职数的要优先从优秀下派干部中选拔使用。
  原则上优秀后备干部及新提任或准备提任的干部未经基层锻炼的,都要下派到基层锻炼。农业科技人员申请晋升专业技术职称的原则上要有基层工作经历,新聘任的专业技术人员未经基层锻炼的,一般要下派到基层锻炼。
  下派村党支部书记、乡镇长流通助理、龙头企业助理、下派乡镇党委书记、流通副县(市、区)长要与原单位工作脱钩,派出单位不得随意抽调下派干部回单位工作。科技特派员要认真执行驻村服务期限的规定。未经县级下派干部主管部门同意,乡镇不得抽调科技特派员、流通助理、金融助理开展其他工作。
  加强下派干部培训。干部下派前要组织集中学习农村基层工作知识,下派期间每年培训一次以上,每次不少于5天。培训工作由市、县下派干部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农业、林业、畜牧、水利、科技等部门要提供支持。
  鼓励处级以下的下派干部以资金、技术、管理等入股创办经济利益共同体或单独创办经济实体,对其合法收入予以保护。下派干部领办、创办经济实体各有关部门要给予相应支持鼓励,允许先成立后办
  手续,免收办理手续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事业性中介费。当地党委、政府要帮助协调干部创业时与基层组织和群众的关系,保护干部的合法权益。干部下派期满后,仍可经营下派期间创办、领办的经济实体,但不可因此影响本职工作。
  下派干部主管部门的下派工作经费在维持原有数额基础上,根据工作需要、财政状况逐年增加。此项工作经费由财政专户管理使用。科特办项目经费要根据主导产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际有重点地使用。
  派出单位要关心下派干部的工作、生活,帮助其解决子女就学、配偶下岗等问题。各单位要从资金、人力、物力、信息、技术等方面大力支持下派干部工作,提供后勤保障。每轮干部下派期满,主管部门要做好总结表彰工作。
  十一、领导和管理。
  农村工作机制创新工作由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责,分工抓好落实。市委农办负责日常工作,履行指导、协调、监督职能,牵头组织下派干部主管部门、涉农部门和派出单位研究解决具体问题。
  进一步明确下派干部主管部门:市委农办(科特办)为科技特派员的主管部门;市委组织部为下派村党支部书记的主管部门,下派乡镇党委书记由市委管理,具体管理委托市委组织部;市经贸委(流通办)为乡镇长流通助理的主管部门,市流通办主任同时为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流通副县(市、区)长由市委管理,具体管理委托市委组织部,并列为所在县(市、区)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市人行为乡镇长、村主任金融助理的主管部门,乡镇长、村主任金融助理在县级由各地农村信用社(联社)主管;市乡镇企业局为龙头企业助理的主管部门。各县(市、区)要建立与市里基本一致的组织管理格局。
  干部选派由下派干部主管部门会同组织部门进行,以主管部门为主,与组织部门共同考核,要确保把优秀的干部派到农村。对于按计划没有下派干部的村,可由村党支部、村委会提出申请,由县以上主管部门根据需要研究确定。选派过程中发现派出单位提供的人选不符合要求的,主管部门和组织部门应要求派出单位另行提出人选或直接指定人员。
  下派干部考核与公务员年度考核相结合,由下派干部主管部门会同人事组织部门、派出单位、下派干部任职乡镇、企业进行,以主管部门为主。要积极探索下派干部绩效考评及期中、任期考核的合理有效方法,把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结合起来,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科技特派员、下派村党支部书记、乡镇长流通助理、乡镇长、村主任金融助理在基层开展工作由当地乡镇党委、政府领导。乡镇要建立健全下派干部考勤、考核、监督等制度,并严格执行。
  实行下派干部动态管理和辞退制度。对不胜任的由下派干部主管部门会同组织部门适时调整;乡镇党委、政府可以提出退回、调换下派干部的建议,下派干部主管部门和组织部门应组织专门考核,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企业提出退回企业助理的,主管部门和组织部门应予调整。
  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负责全市农村工作机制创新工作的督促检查,市下派干部主管部门负责督促检查下派各支队伍工作。对主管部门、派出单位以及相关单位不履行职责或履行职责不到位的,参照效能建设有关规定处理。
  中共南平市委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促进工业发展是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优化我市投资环境,突出工业,突破工业,加快闽北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若干意见的通知》(闽政〔2003〕9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对市本级和延平区工业投资项目(含工业园区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降低工业投资项目的行政门槛
  (一)工业投资项目实行“综合告知承诺制”。
  市本级工业投资项目,由南平市高新区管委会或南平市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设在市发展计划委)无偿代办从企业设立到开工建设的各种证照和手续。
  1、在市高新园区内新办工业企业,由市高新区管委会受理业主入园申请,与业主签订入园协议后,代各相关审批部门发给业主《综合告知承诺书》,业主认可后签字或盖章,项目即可开工。市高新区管委会按照告知事项,整理办证材料,采取并联方式,在业主提供材料基本齐备的前提下,18个工作日内为企业无偿办结从企业设立到开工建设的行政审批、办证手续(不含勘察、设计、地形测绘、环境评价、
  工程监理5个中介机构服务时间)。
  2、在市高新园区外新办工业企业,由“中心”受理业主投资申请。“中心”受理后,在2个工作日内牵头组织规划、国土、消防、环保、安全生产、林业等有关部门集中到现场踏勘。踏勘各方形成共识,则由“中心”代各审批部门发给业主《综合告知承诺书》,业主认可后签字或盖章。规划部门随后在3个工作日内办理《用地规划许可证》、总平面设计审查,项目即可开工。“中心”按照各行政审批部门告知事项,整理办证材料,采取并联方式,在业主提供材料基本齐备的前提下,在18个工作日内无偿为业主办结从企业设立到开工建设的行政审批、办证手续(不含勘察、设计、地形测绘、环境评价、工程监理5个中介机构服务时间)。若现场踏勘各方意见不一致,则由“中心”负责协调或由规划部门商业主提出新的选址方案,并在2个工作日内将情况以书面形式告知业主。
  3、行政审批部门要严格履行工作时限,为工业投资项目做好服务工作,对一些重大工业项目实行更灵活的政策。
  4、非主要申报材料不齐全的项目,只要业主或市高新区管委会、“中心”承诺限时补齐,审批部门应给予灵活办理。
  综合告知承诺制必须在“不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不污染环境、不违反安全生产和城市规划”的原则下实行,行政审批管理部门、市高新区管委会和“中心”必须指导、帮助、督促企业认真把关。
  (二)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下放审批权限,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办事效率。
  1、市计委:①对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和允许,不需要省、市综合平衡的,内资项目总投资在2亿元以下、外资项目总投资在3000万美元以下的工业投资项目,改审批为登记备案,并按企业注册地分别由县(市、区)发展计划局或市发展计划委办理。②项目登记表视同立项批文,作为有关部门办证照的依据。③登记备案时限为1个工作日。
  2、市经贸委:技改投资项目按属地原则实行备案制,由各县(市、区)经贸委或市经贸委办理。应企业要求需要审批的,1个工作日内完成。
  3、市规划局:①免去办理《项目规划选址意见书》环节。②将办理《用地规划许可证》和总平面设计图审查合并进行,时限为3个工作日。③办理《工程规划许可证》为1个工作日。
  4、市国土资源局:①将土地预审和审批手续合并办理;②在办理用地审批时,免去土地评估。③《建设用地批准书》办理时限为2个工作日。
  5、市环保局:①工业园区实行总体环境影响评价,市高新区管委会对区内环保负总责,具体项目实行入园企业登记报备承诺制。②对工业园区外工业项目环境评价工作可指定市环科所部分人员专门办理。③环境评价报告书和报告表、登记表,审批时限分别为2个工作日和1个工作日。
  6、市林业局:①市、区林业局权限范围内的征用占用林地审核,免去报送“林业可行性研究报告”。需上报省林业厅审核的,由市林业局免费报送林业可行性研究报告。②征用占用林地审核时限为2个工作日。
  7、市建设局:对甲级设计单位或信誉好的乙级设计单位设计的施工图,免去中介机构的施工图审查环节。
  8、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对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品的建设项目,由有资质的安全评价中介机构编制安全评价报告后,由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审查,审查时限为3个工作日。
  9、市消防支队:消防审批时限为2个工作日。
  10、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免办“统一代码IC卡”。
  为了使上述审批要求落实到位,各有关部门应尽快将原来由业主报送的报告书改为由业主填写的规范化表格。同一审批部门内的各科室对申报审批材料要共享,不得要求业主重复申报。
  二、降低工业投资项目的经济门槛
  (一)免收部分行政事业性和中介、技术服务单位收费(27项)
  1、延平区林业局:森林植被检疫费;
  2、市菜篮子基地办: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
  3、市国土资源局:土地登记费、土地抵押登记费;
  4、市工商局:企业名称核准费、非法人工业企业登记费、变更登记费、工业企业登记公告费、年检费、私营企业协会会员费、设备抵押登记费;
  5、市房产登记服务中心:产权登记费、房屋抵押、典当等他项权利登记费、房产抵押登记费;
  6、市公安消防支队:城市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代收);
  7、市水利局:水土保持补偿费、水资源论证报告费、水土保持方案审批费;
  8、市建筑工程交易中心:建设工程交易服务费、场地使用费;
  9、市规划测绘大队:地形图测量费、地形图版
  权费、晒图费;
  10、市规划咨询服务中心:总平规划图技术审查费;
  11、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环保评估费;
  12、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工程质量监督费等各项费用;
  13、市林业勘察队:编制林业可行性研究报告费。
  (二)优惠部分行政事业性和中介、技术服务单位收费(24项)
  1、延平区林业局:森林植被恢复费市、区留成部分即征即退;林木伐区调查设计费按低限减半收取;
  2、市国土资源局:缓缴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的省、市、区留成部分;土地出让金按基准地价的低限下调后的30%收取;土地抵押贷款需评估时,土地评估费按最低标准减半收取;土地契税以每宗土地实际转让(出让)价为基数计征;
  3、市建设局:房屋转让契税以评估价或实际转让价两者中的低者为基数计征;
  4、市工商局:企业注册登记费(含增加注册资金的增加部分)按现行标准减半收取;
  5、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免收代码技术服务费的市、区部分;
  6、市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车间钢构架无损检测费按最低收费标准减半收取。
  此外,要求下列省、市中介技术服务机构收费项目按省定最低收费标准或2002年南平市场实际发生标准(两者中取低者)减半收取:市建筑设计单位的工程施工图设计费;市城乡规划设计单位的规划设计费;市建筑工程监理公司的监理费;市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公司的图审费;市工程造价咨询公司的工程标底编制费、工程标底审查费;市资产评估事务所的资产评估费;市工程招标公司的工程招标代理服务费;市会计师事务所的企业验资审计费、年检财务审计费;市房产测绘单位的房产测绘费;省地质勘察单位的地质初勘、详勘费;省土地测绘单位的图纸勘测费;省安全生产评价单位的编写安全性预评价报告费。市物价局对上述收费项目的收费定期进行检查。
  (三)以优惠条件提供工业项目用地。
  根据不同地块的情况,投资者可以通过出让、转让、租赁、参股等方式依法取得工业用地土地使用权。
  市高新区内的项目,根据入园企业的投资规模、科技含量、上交税收、安排就业人数等情况,可以低于土地开发成本20~80%的优惠价格转让土地使用权;若要租赁的,也可以不同等级的租金给予优惠;对一周年内一次性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或特殊项目,采取“一企一策”的办法,可以给予更优惠的地价。土地优惠的具体办法参见《南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土地转让租赁实施细则》。
  三、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一)按照“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搞好工业园区配套设施建设。
  1、市建设局:按照市高新区各工业园的不同情况,将城市供水管道铺设到园区总接线口,或在园区附近单独兴建统一的取、供水系统,如深井、小水库等;逐步开通城市至工业园区的公交线路。
  2、市电业局:积极筹措资金统一电网建设,负责将供电线路架设到工业园区总接线口。
  3、市电信公司:根据工业园区需要,将通讯线路铺设到园区内所有企业。
  4、市移动公司、联通公司:负责将移动通讯信号覆盖到园区。
  5、市广电局:负责协调南平电视台、广播电视网络公司等部门,将有线广播电视线路架设到工业园区内所有企业。
  对于园区外的企业,根据企业的不同地段和位置,上述各部门也要尽可能做好相应的工作。
  (二)各职能部门要认真落实“突出工业、突破工业”的要求,优先、优质服务好工业项目。
  1、市规划局要积极配合工业园区做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并为企业办好规划“两证”。
  2、市环保局要及时做好园区环境影响总评价、企业环境影响登记报备以及园区外企业的环评工作。
  3、市国土资源局要负责制订工业园区征地补偿标准,拟定全市工业园区建设用地的土地调整方案,并上报审批;及时办理工业园区、拆迁安置用地和园区外企业的《国有土地使用证》。
  4、市建设局要协助有关部门制订工业园区房屋拆迁补偿标准;及时办理工业园区、拆迁安置房和企业的《房屋产权证》;严格建筑施工的质量监督和管理。
  5、市林业局要对工业园区及企业在征地中所涉及的林业用地,无偿提供勘察设计、可行性研究调查等技术服务,及时办理征用林业用地的有关手续。
  6、市外经贸局要及时协调解决外资企业外部环境的困难;每年由外经贸局牵头上门为企业年审;市
  外商投资服务中心应无偿为外资企业提供办理证照的服务。
  7、市工商局要及时为企业办理证照,指导好企业每两年一次提供年检所需的年度审计报告。
  8、各金融机构对企业申请以土地使用权或房产抵押贷款的,要用足政策上限,必须根据各商业银行的规定,“按其有效评估价的70%以内放贷”。对在工业园区内有市场、有效益、信用等级连续三年在2A级以上、无欠贷欠息记录的守信企业,可发放信用贷款。
  9、资产评估社会化,只要有资质的单位均可进行评估,任何单位都不得指定某家评估机构评估。除水灾、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物价指数大幅度变动外,评估机构一律按“一次评估三年有效”的标准出具评估报告;若金融机构和企业双方认为评估有效期限可以更长,各登记部门均要按三年或更长年限登记。借贷双方也可以协商确定抵押物价值,相关部门同样予以认定登记,不必评估。
  10、市外汇管理部门要减少企业开立外汇帐户环节,允许企业先开立外汇帐户并保留一定的外汇限额。
  11、供电和供水部门要保障企业水电供应。若因事故停电停水,在接到报告后1个小时内赶到现场抢修。属于计划停供的,提前3天通知到企业。此外,还要根据停供区域大小情况,实行登报通告。
  12、市效能办、物价局要及时受理对企业不规范收费行为的投诉,并予严肃处理。
  13、涉及到延平区相关部门职能的,与对市直部门的要求一样,要做好相应的服务工作。
  (三)善待客商,形成为投资者服务就是为发展服务的良好氛围。
  1、政法部门要积极创造宽松的司法环境,让外来客商在南平投资兴业感到比其他地区更为安全和便捷。
  (1)公安局:①办理客商及其直系亲属户口的迁入,免收费用;②办理客商出入境有关手续,免收市里部分费用;③对治安、刑事等案件,要即时立案,尽快侦破。
  (2)法院对关系到客商的治安、刑事、民事等案件,要尽快立案,及时审理办结。
  (3)司法局要积极主动提供法律和法律咨询服务,开辟面向客商的法律和咨询服务热线。
  (4)对客商应慎用司法手段,如经批准使用司法手段的,应注意处理好执法与企业生产经营的衔接问题,注意维护企业稳定。
  2、对注册资金3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外资、民营或民营控股企业,发给《南平客商证》(一企一证),5年内(暂定)享受如下优惠待遇:
  (1)一部自用商务车在延平区范围内免收过路过桥费。
  (2)客商及其企业外聘(指户籍不在本地)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亲生子女(由市高新区管委会或市经贸委认定),可就近选择一所优质学校(省市级示范达标校)入学,并与片区内学生享受同等待遇,免收借读费。
  (3)在延平辖区范围内的医院就医时,可归并到已设立的优先挂号及取药窗口(如军人、教师等),享受优先就医待遇;每年年底由市经贸委组织免费常规健康体检一次。
  (4)公安部门若需对客商的活动进行检查,需出示由市公安局长批准的相关批件。
  (5)交警部门在车辆、驾驶员及路面管理等方面为客商提供12项服务,具体见南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关于开展在道路交通管理方面为来南平投资兴业的客商提供优质服务的通知》(南交警〔2003〕22号);对客商企业自用车辆、为客商企业运输生产资料及产品的车辆,不慎违章时,交警部门以批评教育为主,一般不作处罚。确需处理的,要尽可能考虑企业生产经营对时间连续性的要求。
  3、对于客商中的守法纳税大户,可授予“南平市荣誉市民”称号,并可推荐其为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投资属大中型企业的客商,可邀请其参加市委、市政府有关经济工作方面的会议和活动。
  (四)严格制止随意检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1、新办工业项目(除高危企业外),从注册登记之日起五年内,采取报备制,原则上不进行一般性检查。
  2、企业建设期间,相关部门应积极上门指导服务,防止不检查也不服务的行为。
  3、在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期间,确实需要进行的检查,采取三种方式解决:一是实行一年一审制,国税、地税、工商、消防、安全生产、质量技术监督、卫生防疫等部门可以对企业实行一年一次的检查;二是实行报批报备制,其他部门或上述可进行一年一审的部门若需要增加对企业的检查或需要开展专项工作检查,需报市优化发展环境建设领导小组批准或备案;三是实行告知制,对中央和省里的检查,原则上应提前2天告知市高新区管委会及相关企业。
  4、任何时候,只要企业有需求,相关部门都必须立即主动上门指导服务,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5、各种检查重在督促整改,原则上不处罚,确需处罚的,必须报市优化发展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审核。各相关部门要做好省上对口部门的协调工作,属我市企业的相关问题,由我市部门督促整改。市里部门若要对县(市)工业企业进行检查、处罚,需征得县(市)政府的同意。
  6、严禁利用审批管理权搭车或强求企业提供赞助、入会缴费、购买商品、订阅报刊杂志、刊登广告等增加企业负担的行为。《人民日报》、《福建日报》、《闽北日报》按正常渠道定销。
  7、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管理。中介机构若有向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行为的,行业主管部门和工商局应依法对其进行处罚,并将处罚情况报市优化发展环境建设领导小组。
  四、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部门及人员的处理意见
  (一)实施效能告诫。
  1、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单位行政主要领导效能告诫:
  (1)制发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有关规定;
  (2)使用已失效的法律、法规、规章或中央、省、市已宣布废止的经济政策、规范性文件,或继续使用已宣布删除或已修改的条款;
  (3)对我市关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政策、决定,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
  (4)擅自设定行政审批事项或私下将行政审批职能转移分解到其他单位进行有偿服务的;
  (5)对单位存在的问题不整改,对有关责任人员不处理的。
  2、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有关责任人员效能告诫:
  (1)对符合条件,应颁发证照或应予审批、登记的有关事项,不予办理或不受理、拖延、刁难的;
  (2)对涉及多个部门的审批事项,不及时主动沟通、协调,互相推诿扯皮,造成不良后果的;
  (3)未能按照《综合告知承诺书》和《工业投资项目行政办证告知书》的工作时限为投资者做好服务工作的;
  (4)未能施行一次性告知制度,可一次性告知但未告知,由此造成让服务对象往返窗口三次以上(含三次)的;
  (5)因工作效率低下、工作作风和服务态度简单、生硬以及有不文明行为,使企业名誉和利益受损或造成不良影响的;
  (6)对企业申办事项设置障碍或借机向企业推销商品,搞有偿服务的,或无法律和政策依据强制服务对象接受有偿培训的;
  (7)对可不需要经过中介环节的却强行要求经过中介环节,或强行指定中介机构的,或只收费而不提供服务,或只提供部分服务的;
  (8)无证收费或不使用财政部门印制的专用票据,或擅自立项收费、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的;
  (9)对所管辖的社会团体组织、事业单位监管不力,造成向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或违反社团管理规定,强制企业加入相关社团,妨碍经济发展的;
  (10)向企业强行摊派财物,强制参加商业保险、购买有价证券、集资的,或违反规定,强令征订书报、刊物、音像制品的,或违背企业意愿,强拉广告、赞助,或搞有偿新闻的;
  (11)实施行政处罚不开具或不据实、不按规定的内容开具合法、规范的处罚决定书和单据的;
  (12)收取押金而又不按规定时限作出处理决定或退还当事人的;
  (13)行政处罚显失公正,或进行报复性处理的;
  (14)对企业所反映的问题推诿、设障的,或对职责范围内的机关效能投诉不受理、不调查、故意拖延、隐瞒的;
  (15)违反规定,对企业乱检查,或在一年内对同一企业多次重复检查,或同一部门不同科室对同一企业轮番检查,或不按规定职责、权限、程序检查的;
  (16)对被检查企业随意实施查封、滞留帐册证照和查车查物,或其他损害企业合法权益的;
  (17)对只顾地方和部门利益,不顾发展大局,有意懈怠、拖延或阻挠项目建设落实的;
  (18)对持有《南平客商证》的投资者不落实相关待遇的。
  (二)对受到效能告诫的有关人员给予严肃处理。
  1、市直部门(含下属单位)的工作人员被效能告诫1次的,直接责任人当年年度考核定为不称职,并予以调整担任下一级工作,其中对于无证收费或不使用财政部门印制的专用票据收费,或实施行政处罚不开具合法、规范的处罚决定书和单据的,直接责任人予以辞退。分管部位(含下属单位)工作人员被效能告诫1次的,其科室领导和分管领导当年年度考核不得高于第三档(基本称职),并向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作出书面检查。
  当事人一年内被效能告诫2次的,直接责任人予以辞退。同一个科室一年内被效能告诫2次的,其科室领导当年年度考核定为不称职,并予以调整担任下一级职务。同一个分管领导分管的科室一年内被效能告诫2次的,分管领导当年年度考核定为不称职,并予以调整担任下一级职务。同一单位(含下属单位)一年内被效能告诫2次的,行政主要领导必须向市委、市政府作出书面检查,整改不力或又被效能告诫的,予以调整担任下一级职务。
  2、对于垂直管理单位,被市效能告诫的,市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责成该单位参照上述标准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理,并将处理情况报市效能办。若同一单位一年内被效能告诫2次的,行政主要领导必须向市委、市政府作出书面检查,整改不力或又被效能告诫的,市委、市政府将以书面形式向其上级主管部门提出要求调整其行政职务的建议。
  3、延平区所辖部门及人员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由区效能办予以效能告诫,或由市效能办责成延平区效能办给予效能告诫,也可由市效能办按本《实施意见》规定直接给予相关责任人效能告诫,并对相关责任人按本《实施意见》规定予以处理。延平区领导一年内分管的区直部门被市、区效能办合计告诫2次的,该分管领导必须向区委、区政府及市委、市政府作出书面检查,整改不力或又被效能告诫的,由区委、区政府或市委、市政府责令其辞职。
  4、上述各项处理结果均在媒体上公布。
  (三)市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每年组织投资者对市有关部门进行一次民主评议(详见市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关于对市直有关部门服务经济工作进行民主评议的实施细则》),对被评为服务态度最差(含乱检查、乱罚款最多)的单位(被评议单位可以提出申诉,经市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复核属实的),其行政主要领导要向市委、市政府及全社会作出书面检查,两年内该单位不能参加各种评先活动,是文明单位的予以降级或摘牌,并在媒体上公布;连续两年被投资者评为最差的,其单位行政主要领导调整担任下一级职务。若垂直管理单位连续两年被评为最差的,市委、市政府将以书面形式向其上级主管部门提出要求调整该单位行政主要领导职务的建议。
  (四)对单位自身存在的问题放任不管,却借执法检查之名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市优化发展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可组织审计等部门对该单位及其下属单位或科室的财务等情况进行审计检查,构成违纪的,移送纪检监察机关追究纪律责任。
  (五)对严重损害经济发展环境,构成违规违纪的责任人员,除了按上述相关条款处理外,由纪检监察机关按有关规定给予党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本《实施意见》,从公布之日起执行。各县(市)可结合当地实际,参照贯彻执行。
  附件(略)
  2003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一、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拓宽就业渠道,做好再就业困难群体的援助工作
  1、工作目标:认真落实中央和省里出台的再就业各项扶持政策,建立街道的社区保障平台,全市所有街道办事处以及所有的社区居委会劳动保障平台组建率达到80%;对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及时发给《再就业优惠证》,并使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60%以上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6.3%以内;切实做好困难群体的再就业援助工作。要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落实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税费减免政策,落实下岗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补助政策和再就业服务政策,落实安排再就业资金,加强对再就业资金监督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有市场需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社区服务业,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开拓就业市场,开发政府公益性就业岗位和社区公益性就业岗位,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更多地安置再就业困难群体,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通过灵活多样形式实现再就业。继续做好对下岗失业人员的认定、发证、管理等基础性工作,开展再就业援助行动,加快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建立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大力推行“一站式”就业服务,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在促进就业和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服务及管理方面的作用,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的职业培训,为下岗失业人员申办个体户和企业登记提供开业指导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咨询及办理证照等各项就业服务工作。各级政府计划、经贸、科技等职能部门,要有切实的工作安排,为下岗失业人员创办企业和企业发展提供投资指导,免费发布产业信息、推介项目等,为下岗失业人员创办企业提供各种帮助。
  2、资金安排:各级财政按照有关规定,做好2003年再就业资金的预算安排;人行指导和督促各商业
  银行对符合下岗失业人员及时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支持;其他有关部门落实国家扶持再就业的政策。
  3、主办单位: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协办单位:市发展计划委、经贸委、财政局、科技局、建设局、工商局、地税局、物价局、国税局、人行、总工会
  二、扩大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积极做好调整部分农业特产税及屠宰税的各项工作
  1、工作目标:通过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和调整部分农业特产税及屠宰税的各项工作,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特产品的流通,提高我市农特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保持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民增收,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维护农村安定稳定。要求在原有试点的基础上,根据财政的承受能力,扩大农村税费改革试点范围;鼓励有条件、有积极性的市县在本辖区内进行农村税费自费改革。从2003年起,除保留烟叶及原木收购环节的特产税外,其他品目的农业特产税全部缓征,并停征屠宰税。
  2、资金安排:争取省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资金补助,用于扩大农村税费改革的试点工作;自费开展农村税费改革的市县,争取省上给予一定的转移支付补助;同时争取省预算安排的转移支付补助,用于因缓征部分农业特产税及停征屠宰税的困难县(市);市财政安排一定资金,用于财政比较困难且特产税收入占县级财力比重较高的县(市)。
  3、主办单位:市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委、人民政府、财政局
  协办单位:市委农办、编办,市教育局、计生委、农业局、民政局、地税局
  三、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
  1、工作目标: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治理“餐桌污染”的目标,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具体要求:重点治理畜牧业产品、种植业产品、水产品、饮用水、加工食品、餐饮业食品污染。其中城区生猪定点屠宰率达95%以上,牛、羊定点屠宰率达到85%以上;生产和流通环节生猪“瘦肉精”检出率控制在5%以内;上市猪、牛、羊肉卫生指标合格率达到90%以上,鲜牛奶抗生素超标检出率控制在1%以内,禽类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残留超标检出率控制在5%以内。四市一区源头产地蔬菜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硝酸盐超标检出率分别控制在5%以内;主要水果农药残留超标检出率控制在5%以内;大米卫生指标市场合格率达95%以上;主产区茶叶的农药残留超标检出率控制在5%以内。上市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检出率控制在10%以内,水产品及水发产品甲醛检出率控制在2%以内。市政供水管网末梢水的水质合格率达99%,二次供水4项常规指标合格率达到90%以上;矿泉水和纯净水生产企业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市场抽检合格率达到85%以上;农村供水覆盖率乡镇达到90%以上,村级达到53%以上。酱油、食醋、鱼露卫生指标市场抽检合格率达到90%以上;粮食复制品(挂面、线面、粉干)卫生指标市场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小麦粉中增白剂等各种添加剂纳入标准化管理,卫生指标市场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豆腐等豆制品卫生指标市场抽检合格率达到90%以上;食用油黄曲霉素B1市场抽检超标率控制在1%以内;肉、蛋、乳再制品卫生指标市场抽检合格率达到90%以上;罐头、饮料、糕点、酒类卫生指标市场抽检合格率达到90%以上。学校、企事业单位的食堂、酒店、宾馆、饮食摊点、熟食摊点各项卫生指标达到国家和省卫生标准。
  2、资金安排:市财政局及各县(市、区)财政安排
  3、总协调单位:市经贸委
  主办单位:市经贸委、财政局、农业局、畜牧水产局、水利局、建设局、质监局、卫生局、工商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协办单位: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环保局、粮食局、供销社、公安局、交通局、城管支队
  四、认真做好拥军工作,积极支持部队建设
  1、工作目标:各级政府和市直各有关部门要继续帮助驻军部队发展农副业生产,扶持部队的“两基地、一中心”(副食品基地、示范培训基地、生产生活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支持部队开展三个“一好”建设(一个好食堂、一个好猪圈,一块好菜地)。进一步开展科技拥军工作,支持部队信息化建设。要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对符合条件的驻延部队随军家属优先安排就业培训,优先推荐就业,应安排就业而未能安排就业的,每人每月生活补助从100元提高到260元;武警、消防部队战士每人每天生活补助由1.5元提高到2元。
  2、资金安排:市财政及各县(市、区)财政安排
  3、主办单位:市支前(双拥)办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协办单位:市财政局、经贸委、科技局、文化局、教育局、民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五、继续实施土地开发整理、整治工作
  1、工作目标:当年完成土地开发整理16750亩、新增耕地面积3230亩。通过对项目区内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推进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耕地质量,扩大耕地面积,建成一批项目规划合理、设施配套、旱涝保收、环境优美、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土地开发整理整治示范片区。
  2、资金安排:总投资3210万元,2003年度完成1550万元,主要来源于省级定额补助,不足部分由当地自筹。
  3、主办单位:市国土资源局,各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
  六、实施城市社区和农村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
  1、工作目标:立足城市社区和农村,面向老人,坚持方便实用、小型多样、功能配套的原则,在城市逐步形成社区居委会有站点、街道有服务中心的社区老年人福利服务设施网络,在农村逐步形成县(市)有中心、乡镇有敬老院的老年人福利服务网络。当年新建30个“星光老年之家”。
  2、资金安排:总投资约100万元,由各级民政部门福利彩票公益金支付。
  3、主办单位:市民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七、继续实施全民健身工程
  1、工作目标:①建立全民健身活动点:争取省布点2—3个,全市配套建设13个(其中:市本级3个,其他县(市、区)各1个);②市体育场改造:将现有田径场煤渣跑道改造为塑胶跑道,足球场改造为草坪足球场,并配建管理房、公厕等设施。③建成体育公园:将文体路口体育场外侧建成拥有地下停车场、2个露天篮球场、1个门球场和1个露天舞台的体育公园。
  2、资金安排:第①项由各级体育部门体育彩票公益金安排;第②项由市财政投入100万元,其余由体育彩票公益金、原灯光球场拆迁补偿款及上级补助安排;第③项公园建设由市公用事业局招商引资开发,露天篮球场、门球场建设资金由市体育局自筹,露天舞台建设资金由文化局自筹。
  3、主办单位:第①项由市体育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主办;第②项由市体育局主办;第③项由市公用事业局主办,市体育局、文化与出版局协办。
  八、进一步加强新时期规范化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
  1、工作目标:2003年底前,全市有100%的乡镇(街道)和50%的500人以上的企事业单位以及集中居住100人以上的外来人口聚居地建立起人民调解委员会;全市所有村(居)调委会完成调整、整顿、规范、充实工作;全市有四分之一以上的调委会达到规范化标准要求(其中60%以上的村、居调委会、50%以上的乡镇、街道调委会、25%以上的企事业单位和集中居住100人以上的外来人口聚居地调委会达到规范化标准要求);编织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的人民调解工作网络。初步在纵向形成乡镇(街道)调委会、村(居、企事业单位)调委会、自然村(楼院)调解小组、村组(车间)十户调解员或纠纷信息员的四级调解网络,在横向形成综治、法院、公安、司法、民政、土地、城建、计生、劳动等有关部门参与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的工作格局,从而使辖区内民间纠纷调解率和调解成功率均达90%以上,全市实现“四无”(即无民间纠纷激化引起的非正常死亡、无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无民间纠纷引起的群众性械斗、无民间纠纷引起的群体性上访)的村(居)达50%以上,实现“四无”的乡镇(街道)数量比上年有所增加。
  2、资金安排:市财政及各县(市、区)财政安排(其中市财政安排30万元)。
  3、主办单位:市司法局,各县(市、区)委、人民政府
  协办单位:南平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发展计划委、经贸委、公安局、财政局、民政局、教育局、总工会、团市委、妇联
  九、电力“双满意”工程
  1、工作目标:加强城网改造,提高城市供电能力。拟投资1.2亿元建设城市电网:完成220KV顺昌变电站一期及其配套输变电工程建设;开工220KV夏道变电站一期及其配套输变电工程建设,完成110KV塔下变电站工程建设;对35KV及以上输电线路进行建设与改造;对10KV及以下城市配网进行建设与改造,进一步实现市区九越路、文体路、横排路、马坑路、梅峰路、金山路、东山路等主干路的电力架空线路的电缆化和埋地化,美化市区。加大农电改投入,计划投资1.5亿元建设及改造110KV变电站2所,建设110KV线路70KM,建设及改造35KV变电站5所,建设35KV线路168KM,新建及改造10KV配变510台,建设10KV线路890M,建设0.4KV线路946KM。完成一户一表改造4万户,计划减轻农民负担3000万元。
  资金安排:省、市电业部门自筹。
  3、主办单位:南平电业局
  协办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十、“造福工程”
  1、工作目标:计划搬迁2000名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的边远山区农民以及受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危及生活安全的农民,帮助其迁居安置,重建家园,发展生产,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2、资金安排:省上争取100万元,市财政安排100万元,其余由县(市、区)自筹。
  3、主办单位:市委农办、市扶贫办,各县(市、区)委、人民政府
  协办单位:市老区办、民族与宗教事务局、林业局、民政局、国土资源局、规划局、建设局
  十一、南平市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1、工作目标:(1)安装5条道路路灯。①天地台650米道路安装22盏110W高压钠灯。②三中门口680米道路安装20盏高压钠灯。③东坑岭(道口)300米道路安装8盏110W高压钠灯。④东溪路至六中420米道路安装14盏110W高压钠灯。⑤环城路267部队门前道路安装数盏110W高压钠灯。(2)开通九越路公交线路。为配合江南新区的开发建设,拟开通九越路公交线路,由商业城至夏道,定为15路车,九越路道路竣工、验收一段,公交车就开通一段,以方便沿线居民的出行。(3)改造江滨公园。将原江滨交警停车场恢复为绿地,将九峰商场屋面更好地与公园溶为一体,增加公园面积5000多平方米。(4)改造梅峰路东段250米道路,修复后路面宽9米。
  2、资金安排:第(1)、(3)、(4)项在城市维护费中安排,第(2)项由市公交公司自筹解决。
  3、主办单位:市建设局
  协办单位:第(1)项第⑤小项由市双拥办协办,第(3)项由市交警支队、水利局协办。
  南平市2003年重点项目名单
  一、续建项目(17个)
  1、建瓯锥栗产业化开发项目
  2、光泽圣农有限公司第四期扩建
  3、闽江上游建溪防洪加固工程
  4、南平长富集团奶牛产业化三期工程
  5、南平铝业公司电解铝大型预焙槽技改项目
  6、顺昌(富宝)氟化工生产基地
  7、邵武打叶复烤厂
  8、福建源光亚明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引进SMI工艺自动电子产品生产线项目
  9、南平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多功能水刺非织造布技改项目
  10、南平嘉联化工有限公司扩建4万吨白炭黑项目
  11、邵武热轧板生产线
  12、省电力公司顺昌变电站
  13、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一期工程
  14、武夷山石雄至建阳公路工程
  15、南平市第一医院病房综合大楼
  16、武夷高教园区(一期)
  17、南平市九越路
  二、新开工项目(6个)
  1、福建大乘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三期乳业产业化项目
  2、延平预焙阳极项目
  3、建瓯北津水电站
  4、南平照口水电站
  5、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二期工程
  6、建阳麻沙——蕉溪交战公路
  在市委二届七次全会上的报告
  中共南平市委书徐谦
  这次市委全体(扩大)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省委七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按照中央《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要求,对我市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进行部署,认真研究我市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措施办法,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加快推进闽北旅游生态经济区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
  7月18日至19日,省委召开七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对全省迅速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作出了全面部署,对开创我省各项工作新局面提出了具体实在的措施。省委宋书记对全会的召开十分关心,病中专门致信全会,希望同志们把会议开好。会议精神主要体现在卢展工省长代表省委常委会所作的工作报告中。报告提出要更加自觉地盯住发展、谋划发展、致力发展,始终坚持以发展为大、发展为先、发展为重,真正把发展作为第一位的根本任务,突出体现了加快发展的主题;报告提出要敢于作为,按照“先干不评论、先试不议论、实
  践作结论”的要求,允许试、鼓励干,不随意贴封条、扣帽子、打棍子,努力在全省营造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突出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报告提出要多从群众的角度想问题,站在群众的立场作决策,凡事都要问一问群众是否拥护、是否赞成、是否高兴、是否答应,突出体现了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报告提出要少说多做、说到做到、说好做好,避免承诺过度、承诺过早、承诺不实,突出体现了求实求效的务实精神。全会的报告是我省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动员令,也是加快福建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会议的主要精神已印发了传达提纲,卢省长的报告已在《福建日报》全文发表。各级各部门都要结合各自的实际,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把省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贯彻好、落实好,不断开创闽北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一、结合南平实际,扎实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
  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个战略举措,是近年来全党全国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动的继续和深化,也是加快南平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省委的部署,从南平的实际出发,把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努力在思想认识上达到新高度,在发展实践中取得新成效。
  1、统一思想,自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全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充分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只有更加自觉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才能更好地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坚持正确方向;才能更好地集聚力量,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应对各种可能遇到的风险和挑战;才能更好地提高水平、增强能力,不断开创改革与建设的新局面。几年来,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省委“构建三条战略通道、按三个层面、分三个阶段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致力抓基层打基础,提出了一系列切合南平实际、符合群众愿望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并付诸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我们这些年一直探索的农村工作机制创新,正在继续向纵深拓展;举全市之力打造宽松的发展环境,突出工业、突破工业的举措效果明显;项目带动战略的实施,既增强了发展后劲,又推动了机关职能和作风的转变;努力突破制约发展的机制和体制弊端,基层经济细胞更加活跃。与此同时,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南平的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全市上下心齐气顺,谋发展、抓发展的创业竞赛氛围日益浓厚,干部群众的精神状态比较好,各项工作更加求实务实,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我们这几年发展的历程,就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我们取得的成绩,都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成果。实践证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当前,我们与全国全省一样,面临着一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实现比全省提前两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到2017年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有基础、有条件,更有困难和挑战。战胜各种困难,推进新的发展,最根本的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全局,贯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落实到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全部过程。所有的工作,都要围绕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来部署、来展开、来落实。
  2、把握重点,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要真正领会和把握这一科学的理论体系,就必须要按照中央《通知》提出的把握九个方面内容的要求,系统而不是零碎地、全面而不是片面地、深入而不是肤浅地、融会贯通而不是相互割裂地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从整体上把握其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又从政治、经济、文化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加深理解。从我们工作在闽北基层的实际出发,学习、贯彻、落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突出以下四个方面的重点:
  第一,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点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就在这里。卢省长在省委全会上指出:“为什么有些对群众很有利、也深受群众欢迎的事情,有的干部却不乐意、却不赞同?这是很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南平发展得更快些,让群众的生活过得更好些。“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牢记“两个务必”,强化宗旨意识,在思想上切实解决好“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在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如果我们都能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来考虑,很多问题就可以处理得比较好;如果我们真正把人民的利益举过头顶,部门、局部和个人的利益就可以看得开、放得下。我们
  的事业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有新的发展。
  第二,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悠悠万事,发展为大。没有发展,就改变不了落后;没有发展,就不可能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没有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实现不了。我们要坚持发展目标不动摇,工作思路不改变,狠抓落实不放松,千方百计珍惜和维护好来之不易的好势头。要全面对接全省“构建三条战略通道、按三个层面、分三个阶段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突出发展县域经济,突出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建设旅游生态经济区。我们必须用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来统一思想,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不游离、不晃悠,用发展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通过发展不断为人民群众谋取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第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所在,也是我们事业始终保持生机活力的决定因素。从闽北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按照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以及“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要求来指导我们的工作,服务全市的发展。我们既要拿出不怕事、想干事、干成事的劲头,敢闯敢干,奋发有为;又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顺应发展趋势,推进体制、机制和方法创新,着力营造更具竞争力的综合环境。只要是有利于南平发展的事,有利于造福闽北人民的事,就要大胆地干,不轻易说不行、不准、不允许,不机械地照搬部门的、条条的框框制约闽北的发展,更不能以局部的、一时的利益影响全局的、长远的利益,损害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第四,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在基层工作,接触最多、最直接的是老百姓。我们想问题、出思路、定政策、办事情,都要着眼于大多数群众。把全部精力和心思都用在与群众利益密切相联、受群众欢迎的事情上,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实施集体林经营体制改革、减降竹木规费,强调在引进项目中要坚持“污染环境的项目不能要、不符合安全生产规范的项目不能要、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项目不能要”的原则,在工业用地征地中要考虑失去土地农民的利益,在企业改革中要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等,都是维护群众利益的具体表现。当然,并不是说对群众要求的所有事情,不管对否,不顾条件是否具备,都只能有求必应,有求必办。而是突出强调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要真心地去对待它,去研究它,不能以各种借口推托,敷衍了事,麻木不仁,能解决的立刻解决,一时做不到的要做细致解释,让广大群众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真心实意,体会到推进改革发展带来的实惠。
  3、领导带头,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引向深入。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作表率,精心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原原本本、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学原著、学《纲要》,真正加深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的理论概括、新的理论要求、新的理论意义、新的理论视野的理解和认识。要始终把研究问题、解决矛盾、推进工作作为衡量学习成效的一条重要标准。面对现实讲真话,针对问题找办法,而不能停留在嘴巴上,更不能说归说、做归做,搞“空对空”、“两张皮”。这样才算得上学有所得、得有所用、用有所行、行有所成。要切实加强对学习贯彻活动的组织领导,努力营造学习贯彻的浓厚氛围。各级党委学习中心组要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联系实际,列出专题,展开深入研究。各有关部门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发挥好自身职能,形成合力。学习形式应该生动多样,通过举办研讨班、培训班、学习班和宣讲等,进一步加强对广大干部、广大党员、广大青年的思想教育。要抓紧市、县两级组织理论骨干的培训,组织好宣讲活动。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采取切实有效、丰富多彩的形式方法,力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引向深入。
  二、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重在以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县域经济,是中央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省委实施“构建三条战略通道、按三个层面、分三个阶段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一个实现平台;也是我市建设旅游生态经济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突破口。发展县域经济,是振兴南平经济的客观要求,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1、必须充分认识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
  性。
  生机勃勃的县域经济,是闽北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县域经济在南平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全市9个县市总人口数达234.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2.5%;国土面积2.36万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89.9%;县域国内生产总值186.98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73.4%,四分天下有其三。县域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决定着全市发展大局,决定着南平在全省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县域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近年以来,我们围绕着建设旅游生态经济区的区域发展定位和“绿、旅、新”的产业发展取向,大力培植各具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县域经济,南平发展开始步入了一个平均较好速度的增长期,为新世纪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从全省的格局来看,我市县域经济比沿海发展慢,在全省的位次逐渐后移。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我市县域经济整体水平处于全省前列;到了90年代初期,则退居全省中游;而现在,则处于全省中下游。根据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和省统计局对全省59个县“县级经济实力”的综合评价,2001年,我市的建瓯市正好处于中间,排在第30位。前面29个县市中,我市只有1个邵武市,排在第26位。后面29个县市中,我市占了7个,其中:武夷山33位、建阳39位、顺昌42位、浦城52位、光泽56位、松溪58位、政和59位。全省县域经济实力最差的10个县市中,我市占了4个。从人均GDP来看,1991年,我市县市人均GDP为1441元,高于全省县市平均水平(1134元),居全省第二位。而到了2001年,我市县市人均GDP为7012元,低于全省县市平均水平(10225元),在全省居第五位(厦门除外)。从人均地方财政收入来看,1991年,我市县市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为125元,高于全省县市平均水平(85元),也排在第二位;而到了2001年,我市县市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为257元,低于全省县市平均水平(340元),同样退居全省第五位(厦门市除外)。从GDP总量来看,2002年,我市县市GDP总量为186.98亿元,平均每个县20.78亿元。这个水平只相当全省县市平均水平(48.1亿元)的43.2%,只及泉州县市平均水平的15.5%,福州县市平均水平的28.1%,漳州县市平均水平的42.8%。全市9个县市GDP总量只相当于晋江市(303.53亿元)的61.6%,福清市(207.07亿元)的90.2%。
  客观分析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绝不是要让大家失望、气馁,而是要科学把握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轨迹,冷静面对差距和不足,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发展的步伐。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落后,原因很多,既有环境和政策上的原因,也有自身发展的问题。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缺乏特色规模,财力薄弱,债务沉重,投入不足,缺少项目支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等等,都是制约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差距使我们奋起,新的发展机遇已经到来。当前,我们正处在县域经济扩张的新一轮重大战略机遇期。从全国来看,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党中央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发展县域经济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写进了十六大的报告。从全省来看,省委提出“构筑三条战略通道、按三个层面、分三个阶段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将对第三层面的发展带来有力的推动和深远的影响。省委七届五次全会,对我省县域经济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和发展措施。省委、省政府即将出台《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其实质是对县市进行简政放权,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同时继续完善省委对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的管理体制。这些措施的实施,对欠发达地区来说是一次重要的发展机遇。从我市来看,通过这几年的改革、发展,夯实了基层基础,拓展了发展空间,改善了发展环境,经济社会呈现出近十年来最好的发展态势,积聚了进一步发展县域经济的有利条件。
  当前,各地都在竞相加快发展,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是区域之间的竞争、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是经济实力的竞争、基础条件的竞争、思路观念的竞争、体制环境的竞争。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应当看到,省里对县域经济的体制、政策,对全省各地来说都是相同的,但沿海县市基础条件好,将来的发展会更快,我们与沿海的差距还可能进一步拉大。至于第三层面的县市,今后发展的差别很可能是在落实的具体化程度上,谁的落实力度大谁就能走在前头。因此,我们要珍惜机遇,把握机遇,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增强发展县域经济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大胆突破,大胆创新,努力实现我市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2、必须明确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
  县域经济是以县为单位的区域经济。发展县域经济,总体要看经济总量、财政实力、城乡人民收入。必须把增强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实现富民强县目标,为到2017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遵循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注意把握区域经济的
  开放和协调发展的要求,全面拓展对外开放、对内联接、山海协作,努力与全省经济布局、中心城市发展相衔接,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分工,接受中心城市辐射,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协作,实现县域经济与区域经济互为促进、共同发展;必须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按照区域经济生产力布局,注重发挥比较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政策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各具特色的规模经济,防止出现“小而全”经济、“篱笆经济”;必须坚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加大对发展困难县的扶持力度;必须坚持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在区域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必须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全面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依法治县,以德治县。
  发展县域经济,最关键的是改革创新,从体制上放活、从机制上激励;最直接的是简政放权,让基层有发展空间、宽松环境、内在活力;最重要的是“条条”转变职能,加强对“块块”服务,打破一切束缚发展的条条框框,创造“块块”经济生成的有利条件和空间;最有效的是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最根本的是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
  发展县域经济,项目是抓手,是着力点、突破点和合力点。要毫不动摇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带动集聚生产要素,促进投资增长,增强县域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以项目带动促进创业竞赛的深化,促进招商引资,推动重点工程建设,集聚方方面面的力量;以项目带动转变政府职能,营造好的发展环境;以项目带动检验工作的落实和工作的成效,形成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导向和氛围。
  发展县域经济,从我市实际出发,必须走“一特三化两突出”的路子。
  一特,就是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特色就是优势,个性就是竞争力。凡是县域经济发达的地方,都是特色经济发展的地方。有特色,就能创品牌,就能成规模。浙江经济发展得那么快,就是靠特色规模,每个县都有自己的品牌,每个县都有一个或几个主导产业不是全国行业最大就是最强。如庆元的中国香菇城、永康的中国五金城、义乌的中国小商品市场。温州的打火机一度占国际市场的70%,嵊州的领带年产量2.8亿条,占全球的1/3,海宁年产皮衣1600万件,是全国的1/4。泉州市县域经济为什么发展得那么快,最主要的经验也是有特色。石狮的服装、晋江的鞋、南安的建材、惠安的石雕、德化的瓷器、永春的芦柑、安溪的茶叶,既有特色又上规模,还有响当当的品牌。虽然我市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县市之间也有差异,但每个县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特别是近年来,各县市围绕全市发展定位、围绕“绿、旅、新”产业取向、围绕做大做强“畜牧业、木竹业、茶果业”等三大农业主导产业的要求,注意培育县域特色经济,展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如延平的畜牧业,光泽的鸡业,武夷山的旅游和茶业,建瓯、顺昌的毛竹和柑桔,建瓯、政和的锥栗,建阳的中药材,以及邵武、顺昌、浦城的化工,邵武的纺织,等等。如果这些产业规模能进一步做大,品牌能进一步打响,就会有较强的竞争力。但从整个南平来看,最有竞争力的是生态。南平可以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好的绿色食品基地和休闲旅游胜地,必须举全市之力来共创这一品牌。需要强调的是,从各地发展的经验来看,特色经济是在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具有自身的规律性,不能人为地拔苗助长,不能靠决策者的长官意志。各级政府要研究和把握特色经济的发展规律,因势利导,从政策、体制、环境、市场上引导我市特色经济发展。
  三化,就是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三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促进,不可分割。但三者并不是平推的关系,工业化是现阶段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要围绕新型工业化的目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要进一步突出工业、突破工业,加快工业项目的建设,构筑工业发展平台,拓展工业发展空间。要立足各地优势,发展各具特色的工业产业,发展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科技应用型的工业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农业产业化中蕴含着工业化,是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必由之路。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涉农工业和龙头企业,围绕主导产品实施种养加、农工贸、经科教一体化运作,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要以工业化推进城镇化,以城镇化加速工业化。工业项目建设、工业产业发展要与城市建设、城区拓展结合起来,形成生产要素的集聚效应,以产业发展吸纳人口、吸纳就业,促进服务业发展,加快城市扩张。要突出抓好中心县城,科学布局小城镇建设,逐步形成以县城为龙头、中心镇为重点、村镇为基础的闽北城镇网络体系。
  两突出,就是突出工业,突出民营。南平县域经济落后,主要是落后在经济结构上。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比重太小,工业短腿问题十分严重。2002年,南平县域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30.2:28.2∶41.6,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小于第一产业。泉州市县域三次产业结构为7.1∶51.3∶41.6,福州市为12.2∶46.3∶41.5,漳州市为22.2∶36.7∶41.1。
  与沿海发达县市比,南平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比上述三个设区市都高了很多,而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却低了很多。二是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公有比重大,非公比重小,经济缺乏活力。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比山区快,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个体、私营经济、外资经济比山区发达。所以,我们在发展县域经济中一定要注意集中力量突出工业、突破工业;一定要把发展的主体定在非公经济上面,把发展的重点放在挖掘民智、吸引民资、依靠民力、做活民营上面,为非公经济发展扫除障碍、大开绿灯,做大速生点,培育增长极。
  3、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一方面,县市要抓住机遇,放开发展。省、市两级将陆续向县市下放经济管理权限,县域经济将进入新的发展周期。作为县市,要把握好机遇,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一是要担负起自身发展的责任。放权后,县市的权大了,但责任也大了。县市的认识和行为要在相当程度上从习惯于等上级放权、靠上级出政策、要上级给补助的“等靠要”,转到突出自身发展上来,靠自身发展来解决问题,减少对上的依赖性。二是要用足用活用好下放的权限和政策。政策是发展的“加速器”,要使放下的权力最大限度地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并非易事。县市要学习政策,了解政策,研究政策,吃透政策,把握政策空间,挖掘政策潜力,发挥政策的最大效应。简政放权是一个好事,但是如果没有创新意识、发展意识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简政放权就失去了意义。简政放权不能再搞计划经济那一套,上面放了权,下面又用这个权力搞管、卡、压。要以扩权为契机,强化服务发展、服务基层的意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快推进县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凡是通过市场机制能够解决的,应积极引用市场机制运作。凡是能够下放给乡镇的,应研究梯次给乡镇放权松绑。要加强组织领导,研究制定扩权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对每个审批事项制定详细的操作规则和程序。各县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案,要报市政府批准后施行,同时报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小组备案。三是要理清发展思路,在改革中推进发展。每个县市都要把握这次放权的机遇,深入研究县域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理顺发展思路,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旅则旅、宜贸则贸。要大力发展特色规模经济,提高“块块经济”的规模和效益。要加大改革力度,理顺经济体制。进一步深化县属国有中小企业改革,加快推进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的步伐;进一步推进粮食、商业、供销等体制改革,加快职工置换身份的步伐;进一步推进农村集体林权改革,及早研究应对下半年全面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基层政权如何运转、农村社会事业如何发展、农民积极性如何调动等一系列问题;积极发展民间性、自律性的农业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产品流通的组织化、社会化程度,继续鼓励下派干部和科技人员以技术、资金入股等方式与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户建立经济共同体;积极探索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改进信贷管理,改善金融服务,优化金融环境,进一步发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努力推进县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医保制度和低保制度;积极推进事业单位社会化、市场化改革。要以深化创业竞赛为动力,以实施项目带动为载体,以强化招商引资和扩大出口为重点,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主动接受发达地区的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大力引进区外资金、项目、产业、技术、人才,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要坚持科教兴县、人才强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对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大力引进和培育我们事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营造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舞台和空间,把县域经济增长转移到依靠科技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要正确处理县域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
  另一方面,市直部门要转变职能,加强服务。面对“扩权强县”的重大改革,市直部门要尽快转变职能,转变角色定位,适应形势的变化和发展的需要。一是要服从大局,简政放权。省委、省政府要求赋予县市相当于设区市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除涉及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重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安全和跨县市的建设管理等事务外,设区市其它经济社会管理权授权县市政府行使。市政府近期已着手研究进一步向县市放权问题,除确实需要保留的审批事项外,其它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将尽快全部授权给各县市。市直各部门要服从“简政放权”大局,坚决冲破部门利益、小团体利益的束缚,本着“能放都放”的原则,积极支持向县市放权,为县域经济发展最大限度拓展政策空间。二是要调整定位,转变职能。实行简政放权后,县市的经济项目有的自己审批,有的直接上报省直部门,不需要市直部门审批和转报(除市保留的以外),上面来的资金也不需要通过市财政和市直部门来分配安排,这对于习惯了审批、分钱的市直部门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转变。必须调整市直部门的工作定位,迅速转变部门职能。一方面,要从以往重管理、重审批,转移到重服务上来,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努力地、逐步地
  营造一个适应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发展的社会环境,以服务来指导和帮助县域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要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市本级发展上来,提高动手能力,集中精力把市本级做大做强。三是要下放权力,但不要放弃责任。实施“简政放权”,重在改革经济管理体制,下放的只是经济管理权限,而不是领导责任。设区市对县市在党的领导、组织领导、思想政治领导上没有变,行政领导责任也没有变。对县市经济上的放权,并不等于领导上的放弃。不能认为实行简政放权后,市里对县市就没有领导的权力、监督的责任了,就可以甩手不管了。恰恰相反,市里各部门一定要加强对县市各项工作的领导和监督,检查推进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的落实,切实承担起对区域重大公共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以及跨县市建设项目协调等责任,着力帮助解决县市解决不了的问题、办县市办不到的事情,努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4、必须提高中心城市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带动力和辐射力。
  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把中心城市做大做强。我们要正确理解县域经济的概念,并不是强调县域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中心城市,恰恰是在加强发展县域经济的同时,必须加快中心城市发展的步伐,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对县域经济的带动力和辐射力。南平作为闽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其发展包括了市本级和延平区的发展,市、区两级政府和部门要集中精力谋划南平中心城市发展。要尽快着手研究南平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的定位和思路。要突出南平中心城市的发展重点,一手抓工业,一手抓城市建设,努力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继续举全社会之力发展工业,加强工业项目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着力推动造纸、纺织、电池、电缆等主导产业拓展上下游产品,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的集聚效应,增强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力。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城市功能,加快“江南新区”建设步伐,大力拓展“一城(中心城)四片(来舟王台片、西芹片、夏道片、大横片)一区(茫荡山风景旅游区)”发展框架。加快高速公路建设步伐,提高铁路运力,疏通闽江航运,把南平建成福建西进北上的战略要冲、承接江浙沪辐射的战略走廊。跳出南平区域拓展中心城市发展空间,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探索与周边县市结成城市联盟,逐步实现中心城市与县市之间经济、交通和环保等一体化。在全市旅游规划纲要的指导下,加大茫荡山和延平湖等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切实把水上旅游这篇文章提上议程,尽快形成“北山南水”的大武夷旅游格局。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信息产业、房地产业和其他第三产业,进一步规划建设好各类专业市场和批发市场,构筑大市场、大贸易、大流通格局。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时,也要注意加快延平区农村发展,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和发展。要理顺南平中心城市的发展体制,探索一市一区行政管理体制的新突破。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开展调研,寻找一个调动市、区两个积极性的比较妥善的办法。经国务院同意,去年3月国家建设部批复我省的城镇体系规划(2001—2010年)。根据这个规划,邵武市未来的发展定位是二级城市经济区中心,这是我省根据福建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作出的规划布局。邵武能不能成为区域经济中心城市,最终要看自身的发展。南平市将全力支持邵武市做大做强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城市。
  三、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真心去干
  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不干,就对不起人民群众。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见诸行动,躬行实践,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体化为指导工作的科学方法、破解难题的发展良策、抓好落实的强大动力和检验成效的根本标准。
  第一,按科学规律办事。真心去干,绝不是盲目乱干。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自身规律,违背规律办事,肯定得不偿失,甚至适得其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宋书记在给全会的信中提醒我们,加快发展绝不是单纯追求速度,而是速度、效益、质量同时要,能搞多快搞多快,就是不要假数字。要求我们抓项目一定要按经济规律办事,一定要从各地实际出发,一定不搞长官意志,一定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一定不能造成新的污染。我们想问题、作决策、谋突破,都要顺应发展趋势,尊重客观规律。开发项目也好、招商引资也好、改革攻坚也好,干任何事情都要讲科学,都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用科学的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发展要有科学正确的理解,要明确发展不等于简单的数字增长。我们不仅要研究各种惯例、各项具体规定,更要研究规律,不能让规律去适应惯例、规定,应该让惯例、规定去适应事物发展的规律。按科学规律办事,就不会劳民伤财,就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考验。
  第二,敢作敢为敢负责。无所作为,注定事业无成;奋发有为,才能加快发展。对我们大家来说,职
  务是一种责任,领导就要承担责任,责任就是要有所作为。作为不是应付门面,作为是要不断解决问题,不断有所突破,开创自己工作范围内的新局面。各级有各级的责任,部门有部门的职责,核心就是要对发展大局负责,对工作负责,对人民群众负责。做官不履职、做事不担责,说严重点是党性不强、意识不好、人格不正的表现。要营造这样一种氛围,使那些怕担责任、怕丢权力、怕失利益的人和事没有市场、没有空间。我们每位干部都要想干事,把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做好;要会干事,不能仅仅会动口,更要具体动手,要有能干工作的实实在在的本事;要干成事,工作要干得好、干得成,没有效果的事不做,光做给领导看的事不做。要鼓励干部敢闯敢试、敢抓敢管、敢做敢当。对基层的探索允许试、鼓励干、不争论,对他们在工作中的失误,各级领导要敢于负责,勇于承担责任,让他们在一个宽松舒心的气氛中干出业绩。
  第三,形成合力抓落实。合力就是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也是我们围绕发展抓落实的前提和基础。形成合力,要有大局意识。发展就是大局。各级各部门都要从加快发展出发,所有工作都围绕加快发展,就会有加快发展抓好落实的合力。要有全局意识,各级各部门都把自己摆进南平发展的全局中去,站在全局思考问题,为全局利益考虑,围绕全局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方法,合力就会增强。要有开放意识,善于借助各种外力来加快发展。要充分调动人大、政协等各套班子、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各社会阶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形成全市上下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促进发展的局面。发展的合力形成了,就能带动落实风气的形成。抓落实要有好的作风。作风扎实了,工作才会落实;作风扎实了,发展才有实效。抓落实要有好的机制。省委提出的“三具两基一抓手”就是我们抓落实的一个重要平台。抓项目是抓发展的圆心,是抓落实的具体表现,所有的工作都要围绕项目来展开、来推进、来落实。抓落实,要少说多做、说到做到、说好做好。真正对人民群众负责,就得少讲大话、不讲大话。党委、政府说过的话要算数,承诺的事要兑现,布置的工作要认真去落实,使我们的决策,定一项是一项,项项算数;使我们的工作,干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实。
  第四,党的领导不放松。事业成败,关键在党。党的建设只有在围绕与服务第一要务进程中,才能呈现生机活力,发挥巨大作用。各级党委要善于统揽全局,协调各方,有第一要务的目标要求,有第一要务的检查落实,用发展来检验我们党委工作的成效。要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增进谋划发展、攻坚克难的水平。要切实加强基层党的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好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改进与加强党管人才工作,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发挥人才作用。要坚持公开、公认、公道、公正的要求,落实省委《建立选人用人公正机制的若干意见》,建立围绕第一要务选人用人、评判干部的工作机制,让一批创业干事、团结干事、为民干事、干净干事、务实干事的干部不断脱颖而出,担负重任。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按照“清清白白为官,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的原则,严于律己,谋事干事。对在改革发展中、在对外开放中、在营造环境中,工作有失误的干部,我们会多一点理解、多一点支持、多一点保护,让他们少受点委屈、少受点伤害;但如果我们的干部不廉政、不自律,违纪违法,一切后果自负,绝不在保护之列。要按照省委反腐倡廉“六个机制”的要求,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要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人际环境和氛围。我们不能让那些只琢磨人不琢磨事、只做小动作、无事生非的歪风邪气扰乱我们的思想,干扰我们的氛围,损害我们的发展。我们的干部既要讲干事,又要讲干净;既要艰苦奋斗,更要无私奉献。这样,才能树起党和政府的好形象。
  最后,我再强调一下当前的几项工作。一是经济发展上,要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不动摇。非典和接踵而来的旱灾对全市经济有相当负面的影响,今年还有5个月时间,我们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消除负面影响,实现全年目标任务,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各地对创业竞赛点评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应对之策,攻坚克难,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要更加务实推进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继续突出工业、突破工业,大力发展旅游业,进一步加大项目开发、招商引资、外贸出口和重点工程建设力度,进一步深化各项改革,积极促进就业和再就业。要紧紧抓住“三农”工作不放手,按照最近市委、市政府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的意见》的要求,持续深化农村工作机制创新,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扎实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加快破解“三农”难题。二是在防旱抗旱上,要一手抓当前抗击旱情,一手抓旱后发展。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组
  织安排预先、群众利益当先、科学抗旱领先、顾全大局为先”、“领导干部要靠前、保障服务要支前、群众利益摆在前、防灾减灾重事前”的要求,立足于抗大旱、抗重旱、抗连旱,加强领导,动员全社会力量,科学抗旱,合理用水,及时调解群众争水纠纷,强化森林防火措施,搞好疫病防治和安全生产。要及早研究部署因旱灾而影响的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等问题。同时,认真思考特大旱情的启示,有效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三是在维护稳定上,突出抓好安全防范工作。特别注意交通事故、食品卫生、建设施工、森林防火、劳动保护等方面的安全。巩固和发展“严打”成果,努力构筑社会治安和稳定工作的长效机制。注意建立公共卫生长效机制,防止非典疫情反弹。四是在组织建设上,重点抓好下半年县市班子换届。要围绕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来搞好换届,这也是对干部的一次考验。一些同志在换届时有这样那样的想法是正常的,向组织反映也是正当的,但最重要的是不能影响工作。这是对干部品格、境界、素质的重要考验。不要去跑、去要、去托、去送,如果这样,其人品将被组织看轻,其作用将是负面的。我们需要的是以大局为重、埋头苦干、干成事业的干部。
  同志们,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关系全市工作全局,关系南平发展大局,关系南平人民的利益。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按照中央要求和省、市委的部署,真心去学,真心去做,切实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思想、统一认识、指导实践,切实推进南平县域经济加速发展,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而不懈努力。
  抓住机遇突破风险
  全面衔接建设海峡两岸经济区
  南平市人民政府市长陈桦
  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是我省发展思路的新突破,发展定位的新升华,必将对福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对处于“第三层面”的南平市,是一个发展的机遇,能否主动衔接落实这一战略决策,在区域生产要素的流动配置中,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南平老工业基地、农业大市和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突破新一轮发展竞争所带来的风险,努力实现持续快速全面协调的发展,把南平建设成为我省连接长江三角洲的重要战略通道,使南平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腹地。
  一、以扩大开放为动力,拓展发展空间。对外开放是南平加快发展的根本出路。要大力推进“南接北联”,主动接受我省沿海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发达地区的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集聚各类生产要素,提高经济开放度。为此要做好与沿海及华东开放区域的“四个对接”:一是思想观念对接。要冲破封闭狭隘的山区意识,以高速公路开通为契机,树立沿海意识和开放意识,以沿海的理念,打造比周边地区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推动南平的大开放大开发。要进一步树立市场经济意识,提高各级干部市场经济的运作能力。二是基础设施对接。尽快打通南平的交通瓶颈,加快公路、能源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南平融入区域经济合作、吸引各类投资创造条件。重点是确保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今年9月底前全线通车,浦南高速公路年内动工建设部分控制性工程,争取尽快开工松瓯、宁邵高速公路,力争用8年左右的时间形成基本覆盖闽北的高速公路网。与此同时,纵深建设农村公路网,用3—5年时间,基本完成全市5800多公里农村公路硬化任务,形成比较完备的县、乡、村公路体系,更好地把南平的资源引出去,把区外的资金、项目引进来。要着力开发闽江航运,降低工业成本,打开南平通向沿海的水上通道。三是市场对接。要打破一些产业、产品封闭循环状况,以全国大市场为导向,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提高产业层次。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等多种形式,推动我市优质农产品进入跨国公司和大型超市的销售网络,以此带动农产品加工业和标准化生产,实现农业产业升级。努力扩大优势工业品的市场占有率。充分利用国内外资金市场,促进有条件企业上市融资。强化招商引资,立足于做大总量,坚持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齐发展,大中小项目一起上,大力引进工业、农业开发、农产品加工项目,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四是体制对接。用两年时间基本完成国有企业改革任务,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继续创新农村工作机制,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和社会事业的体制改革,以体制机制的优势,增强加快发展的活力。
  二、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扩张经济总量。以项目带动为突破口,加快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大幅度提高二产比重,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以农业产业化促进工业化。农业方面,在保证
  粮食生产的同时,要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扩大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加快重点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集中力量发展竹木,茶果,畜牧三大主导产业,把南平建成全国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工业方面,立足南平老工业基地,做大做强现有企业,主动对接沿海产业发展,加快培育五大产业集群,即以南纸、中竹纸业、佳成竹木等骨干企业为重点,形成森工造纸优势产业集群;以南孚、南铝、南缆、南平汽配、南平电机、三山钢铁等企业为重点,壮大机械、金属冶炼产业;以南纺、邵武和丰公司等企业为依托,加强技术改造,延长产业链,形成区域性针纺生产基地;以嘉联、正大等企业为骨干,发展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的化工产业群;推动圣农食品、三爱药业等骨干项目建设,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和中药保健产业。旅游业方面,进一步提高旅游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充分发挥武夷山“双世遗”品牌优势,构筑“北山南水”的大武夷旅游体系,推动旅游企业上市,增强与周边旅游资源的对接,力争使武夷山成为全省旅游业发展的龙头。
  三、以中心城市为龙头,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一手抓简政放权激活县域经济,一手抓中心城市做大做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近期在南平中心城市发展上,要采取“两轮驱动”:一是产业带动,增强中心城市产业集聚能力。组织制定南平中心城市产业规划,加快资源整合,研究出台中心城市工业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培育3—5个具有明显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尽快形成区域性流通中心和农产品集散地,增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力。二是城建拉动,迅速拉开中心城市框架。坚持新区开发为主、旧城改造为辅,全力推进江南新区和延平西区开发建设,扩张城市容量,提升城市品位,把南平建成独具特色的滨江山水城市,实现产业做强、规模做大、功能做优、环境做美的目标。要按照市区一体的原则,力口快市区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新的财政体制,调动市、区两个积极性,增强中心城市的发展合力。与此同时,进一步落实对县域经济的有关改革措施和政策措施,以富民强县为目标,推动各县(市)发展特色产业,逐步提高闽北县域经济在全省的位次。
  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落脚点,实践执政为民。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归根到底在于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作为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在指导思想和工作举措上要始终牢记南平基础弱、底子薄、群众的困难面还比较大这一基本区情,把“三农”问题、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时刻记在心上,抓在手上。一要坚持通过发展解决问题,全面实施事关长远发展和群众生活的“十大工程”,加快重大基础性、公益性项目建设,今年要认真完成200个行政村供水工程,加快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推进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缓解制约南平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性问题。在发展的基础上,加大对农村、农业、农民及困难群体的投入,逐步实现公共财政。二要坚持把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政府执政目标之一,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力争今年实现城镇新就业3万人,净增1.2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万人以上。三要强化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快建设公共卫生体系,把农村卫生体系和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摆上突出位置,努力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四要始终关心困难群体,重点抓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探索面向低收入群体的城市廉租房建设,推进城市医疗救助体系建设,切实安排好困难企业职工、退休人员、城市贫苦居民和农村贫困人口、受灾地区群众等困难群体的生活,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成果。

知识出处

南平年鉴 2004

《南平年鉴 2004》

出版者:海风出版社

本年鉴主要收集和记载南平市2003年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全书设特载、大事记要、政治、群众团体、工业经济、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社会生活等类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