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文卫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平年鉴2003》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5001
颗粒名称: 科教文卫体
分类号: G322.757;G527.57;G127.57
页数: 45
页码: 326-370
摘要: 本文记述南平市科学技术、教育、南平师专、福建林业学校、南平一中、剑津中学、南平高级中学、南平中华职业教育社等。
关键词: 南平市 科教 体育

内容

科学技术
  2002年,市科技工作以为“建设用高新科技武装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经济区”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为指导,把开展创业竞赛作为全年科技工作的主线,围绕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社会科技事业发展和提高科技服务水平等开展工作,促进闽北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创业竞赛活动】 全市科技系统按照《关于开展科技系统创业竞赛活动实施意见》和《全市科技系统创业竞赛活动实施细则》的要求,采取强化领导、季度检查、年终评比以及与科室任务目标挂钩等措施,针对项目实施、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和科技工作领导与服务体系建设等十个方面,精心组织开展科技系统创业竞赛活动。一是加大项目实施力度。全市共上报国家、省科技项目58项,被批准立项的21项,其中“南方农区奶业现代化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等3个项目列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闽航大规模集成电路(LSI)高密度陶瓷封装产业化”、“超声波催化合成β紫罗酮开发研究”等18个项目列入省重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此外,“牛粪固液分离技术与废弃物综合利用”等10个项目列入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项目。全年共争取国家、省上科技项目31项,经费537万元,争取资金占年任务数的179%o全市完成科技成果推广269项,新产品开发249项,分别占年任务数的116.96%和108.26%。全市共完成项目储备82项,占全年任务的160.78%。加快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步伐,全市新认定民营科技企业34家,其中市本级7家,县(市、区)27家,完成全年任务的170%,各县(市、区)均已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全市民营科技企业技工贸总收入比去年增长20.52%。科技招商成效显著,市本级推出科技招商项目5项,均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市场发展前景。全市共签约外资项目11项,利用外资950万美元,占年任务数的475%;利用山海协作引进区外资金860万元,占年任务数的430%。科技工作领导及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各县(市、区)均成立了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和科技创业竞赛领导小组,并召开了二次以上专题研究科技工作会议。全市建立科技示范乡镇10个,示范村150个、示范户1193户,分别占全年任务的100%、150%、119.3%。培训农村技术骨干13889人,占全年任务的138.89%。全市成立11家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开展各类特色服务20项,推荐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项目23项。延平、浦城、建瓯、邵武等县(市、区)通过生产力促进中心开展创新资金项目申报,在提供科技服务、科技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全市成立企业研发中心16家,占年任务的160%。各县(市、区)均开展了一些产学研活动,重点放在科技项目的合作、科研产品的开发上。知识产权意识有所提高,专利工作力度有所加强,企业和个人的专利申请量逐步上升,全年专利公开、授权115件。
  【科技特派员工作】 市科技局与市科特办成员单位一起,认真总结经验,坚持双向选择,加大下派规模。一是把创建利益共同体的做法引向深入,认真贯彻落实南委(2001)40号文件,鼓励科技特派员以资金、技术入股等方式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从机制上激活农技推广的功能。2002年,全市下派的2253名科技特派员中,有473名建立了利益共同体项目555项,项目总投资6860万元。其中科技特派员个人投资875万元,已获利近500万元。二是按行业进行整合,全市共划分成19个行业,组成750个科技特派员行业服务组,全市组建657个科技协会。三是构建了科技特派员信息网,为农业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打下基础。全市初步实现了市县乡三级联网,并与省农科院共同向科技部申报网络建设重大科技项目。四是根据《福建省乡镇工作纲要》,从南平市实际出发,在乡镇创建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并由点到面铺开。五是创建南平市科技特派员进修学院,与省农科院建立了“院市合作”关系。9月,省农科院派出首批科技兴农服务队39人,并成立了驻南平市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1月,国家科技部在南平市召开全国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现场会。省科技厅发文向全省推广南平市科技特派员做法。
  【闽北星火技术产业带】 2002年底,国家科技部已批准闽北星火技术产业带列入“十五”国家级星火技术产业带。在省级重大科技项目的奶业、优质稻和锥栗3个产业带建设项目的带动下,产业带建立牧场40个,奶牛存栏数已发展到3.16万头,鲜奶产量5.8万吨,占全省鲜奶市场的70%,产值3.3亿元。种植各类牧草15万亩。大乘公司承担的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新西兰布尔山羊引进和杂交利用研究》,通过了省级验收。建立优质稻示范片25个,观察鉴定62个新品种,推广优质稻面积150万亩,建立基地,为龙头加工企业提供1000多万公斤的优质稻米。珍稀食用菌产业已筛选并推广“南花103”等珍稀菌种9个,共7000多万袋,并投入规模生产。产业带内锥栗产量达8000吨,产值近6000万元,《锥栗优良无性系推广》项目通过了验收,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建瓯天香绿色食品工程有限公司,采用国际领先技术和设备,开发出绿色保健食品——即食调理锥栗。全市留养新竹1.49亿株,竹业产值32亿元,笋竹加工企业发展到972家,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28个。颖食物产有限公司、成达竹胶板厂等一批产值上千万元的笋竹加工龙头企业生产的产品除水煮笋罐头、竹凉席、竹筷子等传统产品外,还开发生产软包装笋系列食品、竹胶板、竹炭保健品等9个系列300多个品种的新产品,并且创出了自己的品牌。
  【科技宣传和普及】 通过《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和《海峡科技》等国家、省级以上报刊杂志,介绍南平市科农携手、科技特派员和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项目管理改革等方面经验。尤其是着重介绍了南平市下派干部构筑高素质人才群体,实施“高位嫁接”的做法和经验,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继续抓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以农村适用技术的推广运用为重点,在3月的科技宣传服务月中,组织10个科技下乡宣讲组,开设培训讲座30多场,科技集市60多场,发放科技图书2000多册,资料10000多份。全市组织6750名科技人员,下乡服务1340次,举办科技培训、专题讲座660场,发放图书资料和科技报刊13万册(份),举办科普电影专场125场,开展科普赶集、科教进社区16次。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也根据实际,创新科技服务“三农”和普及农业科技的方式与方法。市委宣传部和有关部门在全市组织了“首届农民科教电影节”和“科技卫生文化进社区”等活动。市林业局、市老干局和团市委组织“千人竹业创业竞赛”、“老年科技工作者下乡服务团”、“农村青年乡土人才培训班”。延平区成立了“五纵十横一中心”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有力推进了全社会的科技素质的提高。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南孚等10家全市技术创新试点企业,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跨国公司联合,协作共建企业技术中心,带动了全市企业普遍建立技术中心。全市有南纸等8家省级技术中心,南孚、亚明、长富公司经国家人事部批准成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运行机制不断完善,成为申报项目、整合人才、科研开发的服务平台,推行了以企业为主体,高校、院所的研究和开发人才广泛参与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实现社会科技要素向企业转移和企业内部科技要素的优化重组,积极有效地开展产学研活动。南孚公司承担的省重大科技项目“锂离子电池”,吸引厦门大学、天津电子部18所参与,聘请复旦大学博士开展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攻关,成功试制出锂离子电池样品。同时从日本东芝引进了锂电池生产线,进行第八期技改。南纺公司承担的省重大科技项目“海岛纤维合成革基布”,通过与浙江海曼公司合作,成功开发了以海岛超细纤维作基料的合成革基布,占领35%的市场份额。南平电机厂承担的省重大科技项目“1000KW及以上风力发电机组”,与神州大学、莆田南日风力发电场、西班牙爱尔赛财团和新疆金风科技公司等单位进行多边技术合作,已成功开发出新型风能发电机。源光亚明公司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型企业”,按有关规定,从2002年起企业所得税从24%减按15%税率征收,预计年可减免税收30万元。
  【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针对南平市传统工业比例较大的实际情况,加大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以南平市被省科技厅确定为首批省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示范市为契机,积极推进“数字福建·南平工程”与工业化的相互融合,制定南平市制造业信息化实施方案,确定亚明、德赛、南电、南缆、三泰等一批重点企业开展信息化试点,推广应用CAD、CAM、ERP等计算机应用技术。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现有计算机网络近百个,单位拥有计算机总量超过2万台。重点工业企业中拥有计算机专业人才的企业占82.9%,平均每家企业拥有计算机专业人员4.2人,圣农、大乘、南孚、南纸等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控制生产和销售环节,强化科技兴贸,以信息流带动物流,促进产品流通和销售,年实现网上购销上亿元。全市实施企业技改项目269项,新开工186项,累计完成投资15亿元,长富乳制品二期扩建技改等7个项目均已建成投产。通过技术改造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数已达9家,其中产值超亿元的有4家。嘉联公司利用石油焦生产活性炭等4个项目列入国家技术创新计划。德赛公司、闽航公司的新产品评为“2002年省新产品”,南孚公司的国家创新项目“400只/分钟高能无汞LR6碱锰电池装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爱药业公司成为闽北首家通过国家GMP认证的制药企业。南铝公司投入近4亿元进行的万吨铝型材等8个项目的技术改造,已先后建设投产,并发挥出良好的效益。
  【高新技术园区建设】 高新技术园区建设成为南平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亮点,成为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重要基地。市政府出台了《南平高新区建设收费项目和标准的通知》,收费项目由原来的21个部门39个项目降低到7个部门11个项目,区内有21家企业,有11家竣工投产,完成项目投资3.5亿元,基本形成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环保、生物技术等产业结构。通过“一区两园”的开发建设,高新区功能已初步实现“三个转变”,即开发建设由形态开发、功能开发向综合竞争力开发转变,产业结构由单一的加工业面向以制造业为主,适度发展第三产业转变,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由一般水平的配套建设逐步向可持续发展配套建设转变。
  【创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成立南平市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领导小组,由中共南平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李川担任顾问,市长徐谦任组长,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市科技局。具体工作由市科技局负责抓落实,从组织领导、政策措施、资金保障等方面确保实验区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和有关专家的关心指导下,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省科技厅正式下文批准南平市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南平市正积极做好申报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前期准备工作,争取早日被批准为全国第四个设区市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武夷山市通过创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启动“双遗产地”的保护与监测,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发展等指标都有显著的提高。
  【科技进步考核工作】 按照科技部和省科技厅的要求,市政府研究决定,在全市范围全面开展科技进步考核工作,并要求邵武、建瓯两市要积极努力,争取2003年进入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行列。武夷山市、延平区确保通过2003年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其它县(市)也积极创造条件,力争早日通过科技进步考核。为此,市科技局组织了各县(市、区)分管科技工作的领导和相关部门的业务骨干进行两期相关培训和部署,各县(市、区)认真对照科技进步考核的逐项要求,重点在科技投入等四个方面加强了工作力度,有力推动工作的开展。
  【社会事业科技项目】 以项目为抓手,加大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工作力度,在医药卫生、防震减灾、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实施了一批项目,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按照省科技厅重大科技招标项目《福建省地道药材GAP研究及其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的要求,市县乡三级政府分别成立实施地道药材GAP研究及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协调领导小组及工作班子,市科技局还确定专人负责项目协调管理工作,并及时下拔20万元的配套经费,确保了项目研究和基地建设的各项工作按时序进度展开。该项目在南平实施,带动了全市中药产业快速发展。建阳市发动3140户农民,在市农科所科力公司的带动下,种植白术、杜仲等中药材1.51万亩,产值2416万元,户均收入3000元,成为山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新亮点。
  出台了南平市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的意见,基本完成列入省“十五”重点建设项目“福建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域城市防震减灾体系工程”的政和、武夷山2个数字地震遥测台网正式投入运营,并进行了GPS基准点的前期筹备工作,地震办组织进行了3项重大建设项目的地震安评工作。
  【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 发挥南平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整合直属事业单位的作用,推行人员收入实行二次分配,科技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对促进南平市区域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各县(市、区)科技局也都建立了生产力促进中心,形成市、县两级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网络,已经为全市37家中小型企业提供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申报服务,有10家企业申报的项目被立项,争取到省上科技创新项目资金550万元,争取资金额列全省前茅。帮助提供信息查新、资料检索500多人次。开展计算机应用、WTO与知识产权、技术合同认定等各类培训50多期。帮助60多家企业设计制作网站和网页。受理专利申请200多件。
  【创建虚拟性质的闽北科技研究院】 2002年5月,南平市在原虚拟研究所的基础上,建立了虚拟性质的闽北科技研究院,由吴邦才副市长担任院长。拟通过闽北科技研究院把闽北建设成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试验、示范和推广基地,使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成为闽北经济迅速发展的科技后盾,走出一条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闽北无名院,名院在闽北”的路子。科技研究院下设工业、农业、林业、畜牧水产、建设规划和医疗卫生等6个行业发展联络部,在市科技局设立研究院协调办公室,并建立四个层次的专家网络。研究院以项目为纽带,把每位专家与项目结合,实行绩效挂钩;组织有关专家对闽北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进行调研,提出有价值的对策与措施;对专家和技术人才实行一系列鼓励政策。至2002年底,研究院各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聘请一批院士、博士生导师为市政府科技顾问及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加强与省内外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项目联络,积极推介35个重大科技项目与高校、院所实现对接。结合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科协等10个部门牵头组织的“院士八闽行”活动,邀请市政府聘请的8名科技顾问参加“院士专家闽北行”活动,就南方牧草种植、精细化工产品开发等10多个项目进行项目咨询和指导。在网上搭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沟通平台,开通南平科技合作信息网,各联络部结合行业特点,推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及全市技术需求、难题招标项目。利用研究院专家网,请60多位专家对南平市上报的30多个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进行策划包装。
  教育
  2002年,市教育工作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巩固和提高“两基”为重点,推行素质教育为基础,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为突破口,深入开展创业竞赛活动,扎实工作,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快速发展。
  【教育改革】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得到进一步落实。2月26日,召开全市教育工作会,研究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两个《决定》的贯彻意见,对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作了新的部署,明确了各县(市、区)政府发展教育事业的职责,有力地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全面深化教育管理机构改革。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南平市党政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制定了《南平市教育局关于实行科级领导干部竞争上岗的实施意见》,完成了机构改革的“三定”方案,局机关二层领导全部实行竞争上岗。通过改革,调整机构设置,理顺职能关系,优化人员组合,建立起办事高效、运转协调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同时,进一步继续深化教育管理机构改革,至2002年秋季,全市乡镇学区一级机构全部撤销或并入中心小学,全市有600多名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充实到教学一线,改变原来机构重复设置、管理环节不畅的状况,实现了减员增效的目标,极大地激活了农村小学的办学活力。认真落实国务院“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社会力量办学方针,出台《南平市关于进一步推进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意见》,广开山门,鼓励各地有识之士到闽北投资办教育。审批了邵武市明鸿中学、建瓯俊德中学和英加英语培训中心,并对全市社会力量办学机构进行检查,规范南平市社会力量办学行为。至年底,全市社会力量办学机构达到360所,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同时,积极探索国有民营的办学途径,与香港达隆责任有限公司进行初步商谈,拟议将南平四贤高级中学租赁给其办学,不断壮大南平市社会力量办学的力量。
  积极推进中小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延平区、武夷山市、建瓯市、松溪县等实行教师全员聘任制或校长竞聘上岗等改革。市直南平职业中专、四贤高中、建溪学校、新光学校、南师附小和水东小学等推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综合改革试点,南平四贤高级中学率先进行“四制”改革,其中结构工资制稳步推行,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创建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相结合的新机制。4月起,首批选择南平农校、南平武夷旅游商贸学校、南平工业学校、福建林校、建阳农业工程学校和武夷山旅游职业中专学校等6所学校,以“科技特派校”的形式,主动介入农业、工业、林业、旅游业、畜牧业等行业的生产一线。鼓励学校与乡镇、公司、企业结为对子,把学校办到工厂和农村,把试点办成学习提高的基地、人才培训基地、技术推广基地和经济创收的基地,实行产教研结合,实现人才培养和加快发展的“双赢”目标。
  随着农村出生人口的降低和人口流动的加快,农村幼儿教育出现萎缩现象。市教育局选择建阳市为改革试点,探索适合山区农村实际的幼儿教育多种办班模式。采取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办法,在生源10人左右的村庄采取村小附设幼儿班、公有民办幼儿班、民办公助幼儿班、个人办幼儿班、联村办幼儿班、寄宿制幼儿班等全日制办班形式;在生源只有5名左右难以成班的小村庄,则采取游戏小组、巡回活动点、墟日活动、家长自培和以大带小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很好地解决了农村零散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问题。11月,全省农村幼教改革试点工作现场会在建阳市召开,南平市农村幼教改革的成功经验得到国家和省上专家的肯定。
  【“两基”成果】 进一步健全完善市对县(市、区)年度督导评估制度。继续把巩固提高“两基”成果作为教育督导工作的重点,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组织全体督导人员对8个县(市、区)进行“两基”跟踪督查,并与省政府教育督导室联合对松溪、光泽2县“两基”验收后五年来的巩固提高工作进行复查。“两基”跟踪督查时,重点抓住“以县为主”义务教育新体制的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教师工资发放保障机制的建立,学校布局调整、农村初中辍学等问题,推进全市“两基”整体水平的提高。
  贯彻《决定》精神,落实“以县为主”管理体制。改变原有督导检查方式,简化检查程序,立足于指导、推动基层解决问题。贯彻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督促加强县一级政府举办基础教育责任,保证收入、保证发展。逐步建立健全教师工资发放的保障机制,全市10县(市、区)中小学教师工资已全部收归县级统发,全市在职中小学教师36273人,已有19265人工资由县财政国库统发,占53.1%,其中延平区、建阳市、松溪县、政和县已全面实行教师工资国库统发。
  各级政府依法做好组织入学和动员辍学生返校工作,开拓思路,标本兼治,攻坚克难,因地制宜地采取依法“控辍”、助学“控辍”、改革“控辍”、转化后进生“控辍”等措施,继续落实“双线三级责任制”。强化各级政府控制流生责任制和领导蹲点挂校分线包干制度,并开展教育执法检查,对个别不履行送子女返校入学责任的监护人,依法进行思想教育和经济处罚。不断增强依法治教观念,全市形成了依法组织入学、依法按时入学、依法送子女入学的良好氛围,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现象得到有效扼制,促进了全市普及程度的提高。
  【改善办学条件】 多渠道筹资改善办学条件,市教育局直属单位本级财政预算2793.03万元,比2001年的2044.02万元增长36.64%。在加大主渠道投入,依法做到市、县(市、区)财政对教育拨款“三增长”的基础上,积极向中央、省上争取资金,鼓励社会各界捐资助学、拓宽运用外资办学的渠道。全年先后取得省上中央的危房改造补助款1738万元,中小学布局调整补助款582万元,特困校补助120万元,救灾款490万元,信息技术教育专项补助80万元,寄宿制学校建设补助150万元等,共计4208.40万元。
  因地制宜,加快教育布局结构的调整步伐。各县(市、区)都制订了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逐步调整中小学布局,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促进教育均衡发展。2002年,全市改建、扩建中学49所,小学109所,撤并小学37所,教学点134个,有条件的地方创办寄宿制小学。同时,加大职业教育布局调整的改革力度,建阳商校与南平旅游职业中专合并组建南平武夷旅游商贸学校,南平工业学校与南平一技校进行联合办学,开展了南平教师进修学院和南平业大、建阳师范三校合并办学的前期工作。
  全面推进中小学危房改造。把中小学危房改造纳入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成立危改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危改资金专户,并多渠道筹措县、乡配套资金,确保危改工作的领导和危改资金的及时到位。全市181项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其中中央补助的危改项目66项,建筑面积86533平方米,完成投资5143万元,国家、省级补助1738万元,县乡政府投资3005万元,学校自筹投资400万元,基本完成改造任务。同时,自筹资金改造中小学危房项目已动工86项,其中已竣工51项,完成主体16项,施工面积54073平方米,完成投资2543万元,推动了南平市中小学危房改造顺利进行。
  积极做好抗洪救灾工作。“6·15”洪灾,给中小学校造成了较大的损失,全市受灾学校179所,倒塌校舍58间2555平方米,造成危房947间38354平方米,冲毁围墙、挡墙、道路共16480米,教学仪器设备等损失严重,直接经济损失达4535万元。进入汛期后,南平市成立了教育系统抗洪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24小时值班制,局主要领导分片挂校深入第一线指导抗洪救灾,疏散、安置受灾师生1万余人,由于指挥得力,措施有效,洪灾期间,全市无一师生伤亡。灾后,市教育局组织各地受灾师生抗灾自救,并及时收集整理受灾情况,积极向上向外争取资金,重建校园使全市所有受灾中小学在秋季都如期开学。
  【素质教育】 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根据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统一部署,2002年秋季,延平区(包括市直属中小学)、武夷山市首批进入省级课改实验,共有331中小学开始使用新课程、新课标和新教材。认真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会议精神,制定《南平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南平市幼儿园课程改革实验方案》和《南平市小学课程改革实验校工作指导意见》。建立南平市中小学、幼儿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课改学科专家指导组,加强对课程改革工作的指导,并定期召开课改工作研讨会、邀请专家举办专题讲座以及组织各学科交流课,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加快课改师资培训步伐,4月开始,选送274名教育行政干部、高师、中师培训机构和行政领导及中小学校骨干教师参加省级培训,并在实验区展开大规模的二级培训,共培训教师1187人。同时,下发课改通识培训、课程标准培训的专家讲座光盘22套462张,为实验区的课改提供了坚实的师资和理论保证,推动南平市课改试点工作取得良好进展。
  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以实施“校校通”工程为重点,成立南平市教育信息网络建设项目办公室,把建好南平市教育信息中心纳入信息技术教育与开展素质教育的重点工作,对国内几家大型教育软件公司进行综合评估论证,筛选出K12、浙大网络两家软件,分别投放到6所学校试用。与南平市电信局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拟由市教育局与电信局共同建设南平市教育信息中心。组织评审全市中小学关于网络环境下或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优秀教学录像课和优秀论文,共选送13节优秀教学录像课到省上和国家参评。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基础工作,全市中小学现有计算机17273台,有14所中小学校建成了校园网,有195所学校实现“校校通”,拥有教育卫星接收系统学校20所,信息技术教育的开课率高中达100%、独立初中达99%、乡镇中心校以上的小学达23%。
  加快素质教育示范校建设。实施素质教育“重点带一般”、“示范带全面”的工程,加快实施素质教育示范性学校的建设,发挥它们在推行素质教育中的示范和带头作用,全市共有邵武一中、建阳一中通过省一级达标校评估验收,光泽一中通过省二级达标校复查验收,剑津中学、南平三中创建省级初中示范校,有16所农村小学被确认为省级农村示范校,4所农村小学成为市级农村示范校,南平实验幼儿园通过省优质幼儿园评估,成为南平市第三所省级优质幼儿园。
  教育条件装备配备得到进一步加强。开展“实验教学普及县”活动,指导光泽县加强中小学实验设施、教学仪器设备和实验教学工作,促其通过省“实验教学普及县”的验收,使南平市“实验教学普及县”达到9个,教育教学仪器器材设备达1.24亿元。同时,加快中小学图书馆的建、配、管、用工作,全市共有各类图书阅览室、藏书室2014个,图书藏书达960万册,使用面积达117093平方米,为南平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素质。积极鼓励在职教师进修,提高学历。至年底,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从1999年的93.02%、94.31%和64.33%提高到现在的98.1%、96.65%和67.12%,位居全省前列,且初中教师获本科学历达15.55%,小学教师获专科学历达16.82%。大力开展骨干教师培训,共有930名中小学骨干教师参加省市级培训,2500名教师参加了计算机信息技术培训,190名教师通过转岗英语教学岗位培训并获得《福建省英语教师岗位培训合格证书》,有19500名教师参加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基本形成了一支能适应各类教育发展的有较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加强“名师”、“特级教师”队伍建设。组织专家对各县(市、区)、市直有关学校推荐上报的28名特级教师参评对象,进行严肃、认真、公平、公正评选,评出23位推荐对象参加省评,最后有14位教师获得“特级教师”光荣称号。制定《南平市特级教师考核评估工作意见》(讨论稿),每年对特级教师进行一次学年考核,每两年对特级教师进行一次全面评估,按评定成绩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等级,考核评估连续二次或累计三次不合格者,报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其特级教师称号。同时,评选出21名“闽北名师”,表彰那些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强,学科造诣深,有一定知名度,在教学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无闻、爱生敬业、师德高尚的中小学教师。“闽北名师”实行动态管理,不搞终身制,每年重新评选一次。
  【校(政)务公开】 根据市政府关于加强政务公开工作的要求,制定政务公开实施方案确定政务公开重点。各类招生实行“八公开、两监督”。有关局机关机构改革、“三定”方案,职位竞聘、收费,工程建设项目、大宗物资采购、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等全部在政务公开栏公开,使政务公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经常化,做到办事权限公开、办事依据公开、办事纪律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标准公开、办事结果公开。全市设立对外公开栏1277个,对内公开栏1238个,意见箱1055个,举报电话909部,成立校务公开监督小组386个,有力促进学校管理和改革。
  【教育事业】 至年底,全市幼儿园558所,实际招生31281人,完成计划的104.3%。小学1386所,计划招生33000人,实际招生41235人,完成124.95%,比去年增长26.32个百分点,入学率99.72%,毕业率99.93%,保留率110.43%。全市初中入学人数57631人,小学升初中比率为97.7%,比增0.62个百分点。高中招生17047人,初中升普高比率为35.77%,比增4个百分点。全市普通中学178所,其中高中39所,教学班级3833个,比去年增加148个,在校生203807人,比去年增加12625人。全市共有大中专院校及成人中专、职业高中等61所,在校生32353人,比增5.68%。2002年,南平市自学考试开考54个专业,其中本科23个,专科31个,共270多门课程,考生报考人数38784人,报考科数84659人次。全市报考硕士研究生363人,比去年增加118个,增幅48.16%。普通高校录取考生7443人(不含高职单招录取281人),比去年的5572人增加1871人,录取率53.82%,位居全省第三名。加快地方高等教育发展步伐,全面推进武夷高教园区建设工作,至年底,南平师专校区一期工程开工顺利。
  南平师专
  2002年,南平师专围绕校第五次全体党员大会提出的各项目标,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以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为根本保证,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及文明校园创建等项工作都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为学校的新一轮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五次全体党员大会】 年初,师专召开第五次全体党员大会,提出要“加快改革与发展,巩固提高现有专科办学水平,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发展成为本科学院”的总体目标,确定“5321”系统工程(到2005年,办学规模发展到在校生5000人以上;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与专业建设、教学基本设施建设等3个方面达到本科办学的基本要求;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等2项主要指标有明显提高;完成武夷学院1期工程并投入使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委领导班子。
  【武夷山校区和学科专业建设】 确立建设武夷山校区目标任务后,着手进行第一期工程的建设。按照“统筹规划、逐步迁入、先办专科、再升本科”的原则,向武夷山高教园区实施战略转移的发展思路。并按2003年秋季武夷山新校区要达到2500人的办学规模的目标任务,着手进行新校区第一期工程的建设,至年底已完成校园规划、资金筹措、土地勘探、工程招标等项前期工作,新校园开始破土动工,并成立了武夷山校区管理委员会。上半年,成功申报了新闻学与大众传播、环境艺术设计和机电一体化等5个新专业,并招收了第一批学生。下半年,又成功申报了公共事业管理、应用日语、艺术设计、软件高职等14个专业。师专现有专业总数达38个,为2003年进一步扩大规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学科专业结构进行调整,组建了旅游系、建筑系两个新系。按照“调整专业结构,突出重点建设,创建特色品牌,提升专业水平”思路,深入开展创建“学科专业品牌”工作,明确未来五年学科专业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招生、毕业生就业】 加大招生宣传力度,保证招生经费,积极采取向本省沿海地区和外省拓展生源市场等途径和措施,超额完成了招生计划,全年实际完成招生1874人。其中普招生1580人,夜大174人,大专层次小学教育120人,形成了在校生3416人的办学规模,进一步提高了办学效益。同时做好2003年2500人招生任务的有关准备工作。
  下大力气狠抓毕业生专升本工作和就业工作。专升本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2002届毕业生有61人通过专升本考试,被厦大、华大等五所高校录取。学校还提出了开展创建“专升本”品牌活动,并实施一系列有效措施。毕业生就业工作出现新的局面。全年召开20多场人才交流会,并首次在校内召开大型供需双选会,与100多家用人单位建立了较稳定的关系。下半年,学校组织2003届毕业生的12场供需见面会,已有近150名2003届毕业生与厦门京闽大酒店、含佳酒店、福州阳光中学、福州源兴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嘉联化工厂、亚明电子有限公司等10多家用人单位签订了用人协议。2002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80%以上,至年底,基本实现全部就业。
  【教学科研和师资队伍】 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严格教学管理。完善教学督导制度。年初,重新组建一支由老教师和外籍教师组成的富有教学经验且高度负责的教学督导队,一年来督导员认真听课、评课,年终撰写了《教学督导报告》,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授课情况进行客观分析,并对学校的教学工作提出许多切合实际的建议。开展第一届教学标兵的评选表彰活动,建立起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在2002级新生中试行学分制。建立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制度。全面推行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制度,并将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完成第二期中学骨干教师的培训任务,并通过教育部验收。加强教学基本设施的建设,全年投入190万元用于改善教学仪器设备。加强校园网的建设,开辟各系、各部门网站,并两次开展各系、部网站的评比工作,促进网络的建设,为教学、科研、招生及人才引进等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现代信息服务手段。开展实验室建设的调研工作,提出实验室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布局。出台并实施《南平师专科研经费管理暂行办法》、《南平师专科技成果奖励办法》、《南平师专优秀学术论著出版补贴暂行办法》等项措施,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和科研奖励的力度,激发广大教职工从事科研的积极性。全年全校教职工在公开发行刊物上共发表论文123篇,其中省级以上58篇;专箸5部。其中,《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一书经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原有的“红学”、“软件开发”等7个研究所的基础上,组建基础教育研究所,并在经费上给予支持,进一步浓厚了学术氛围。
  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充实教学一线力量。本着“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益”的原则,对《南平师专教师进修培训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加大师资送培的力度,提高进修层次。全年选派5名中青年教师到重点大学做访问学者,34名青年教师参加了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进修,40多人次参加校外各类函授、自考及短期培训。组织全校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计算机五个模块、六个班的校内培训。面向全国招聘高级职称教师,引进教授1名,副高职称教师5名,并着手办理3名正高职称教师的引进手续,与2位高级职称教师达成了引进协议。招聘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本科毕业生40多名。加大职改力度,在全校专业技术人员中继续推行聘任制,全年共有25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其中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5名,中级职称13名,初级职称16名,完成9位正副教授任职资格人员代表作的送审工作。
  【干部、人事制度及后勤管理改革】 进行处级干部的易岗交流和科级干部的竞聘上岗,激活用人机制。9月,对全校行政岗位处级干部进行全面易岗交流,并上报中共南平市委。年初组织首次科级干部的竞聘上岗,通过竞职演讲、民主测评、组织考察等程序,公开选拔9个系的总辅导员兼团总支书记,切实加强了学生工作基层一线的力量。根据精简的原则,重新确定校内的机构设置,并着手进行定编定岗工作,为下阶段实行全员竞聘提供了制度保证。深化分配制度的改革,制定《南平师专校内超工作量岗位津贴分配方案》,进一步将办学效益与办学规模和质量挂钩,形成了有效的激励机制。出台《南平师专后勤社会化改革管理办法》,决定将现总务处改为后勤管理处,撤销校内幼儿园和总务处二级财务,水电、招待所、车队、绿化、印刷厂、汽修厂等部门实行社会化管理,并采取具体措施对改革后的富余人员进行分流,妥善安排。后勤部门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提高服务质量,为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及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党的建设】 深入开展以“党风建设为龙头,以党风带教风,促学风”的“三风”建设活动,推动了校风的好转。全校各支部按党委的部署结合各部门的实际,围绕教学工作中心,坚持把党建工作和学校教学行政及文明学校创建活动等紧密结合起来,初步形成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行政、文明学校创建等密切结合的工作新格局。各支部结合实际开展“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校风建设”、“加强校风建设,争创最佳业绩,迎接十六大胜利召开”等系列活动,推进校风的好转。加强班子的作风建设,切实提高工作实效。制定并实施《南平师专关于加强班子作风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党委会议制度及班子决策议事规则,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增强班子成员的民主意识和责任感。建立校长接待日制度,畅通民主渠道。坚持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着力提高工作实效。开展了争创“先进支部”活动,对各支部的工作进行一次较全面的评估检查,评选产生5个先进支部、10名优秀共产党员和5名优秀党务工作者,较好地发挥支部在各系教学、科研、管理及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的应有作用。开展支部立项活动,管理系和中文系支部立项活动在省教育厅开展的“创最佳业绩、迎十六大召开”系列活动的评选中分别获三等奖和优秀奖。全年发展新党员103名,培训入党积极分子400余名。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和各项制度建设,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形势政策教育。组织副处级以上干部观看“5·29”案件等警示教育资料,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各项规定,定期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分析会,在全校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校务公开及收支两条线等有关制度。9月,南平师专再次荣获第二届全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荣誉称号。
  【创建文明校园】 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师生思想状况的滚动调查和心理普测活动,较全面真实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素质,增强日常工作的针对性。认真做好特困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和帮助特困生争取助学贷款等形式解决他们的困难,全校学生中有170余人获得助学贷款,金额达50万元,在加强常规管理,严肃纪律的同时,通过实行导师制、党员挂点学生宿舍、在学生中设立助理辅导员等形式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力。以迎接第八届省“文明学校”评估为契机,进一步提升文明学校的创建水平。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文明校园建设的各项工作机制,加大文明校园建设的督促检查力度。以深入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基础,根据不同专业和不同年段学生的具体情况科学设置德育工作序列,提升师生的基础文明素质和道德境界。提升校园文化层次,发挥校园文化对学生的隐性教育功能。年底,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组织的第八届文明学校验收评估中,南平师专获得了较好成绩。
  福建林业学校
  2002年,福建林业学校根据中专教育日益变革的趋势,与时俱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办学层次,为学校在新世纪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申办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省林业厅通过一年多的调研论证,成立了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申办领导小组加强对申办工作的领导,为申办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全部申办材料在通过福建省教育厅专家组初审后,迎来了福建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的评估,并获得专家组的认可。11月,福建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经过投票,通过了组建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审定。12月初,又获得省长办公会议研究通过。至此,福建林业学校申办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申办程序全部完成,为今后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思想政治工作】 2002年,校党委领导和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邀请福建省委党校知名教授来校做十六大精神辅导讲座,各支部也开展了专题讨论。校党委还不断加大党建工作力度和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学校按照省林业厅党组、南平市直机关党工委的要求,以党建责任制为标准,制定了《中共福建林业学校委员会工作规则》,校党委和党支部充分发挥政治的领导核心作用,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营造健康先进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广大教职工谋利益。在组织建设方面,校党委本着“积极培养,严格把关”的原则,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不断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素质,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每年有200多名同学参加业余党校学习。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学校积极参加街道、社区的党建联席会议、党员志愿活动、喜迎十六大、永远跟党走等活动,积极发挥龙头作用。2002年11月,顺利通过福建省第八届省级文明学校初评。
  【教学工作】 顺利组织完成学期各项教学任务,校本部9个中专专业(含5年专园林)38个教学班,农林大“3+2”成人大专班15个教学班的理论教学和实验实习任务,总计完成理论课时20704节,教学实习61周,组织99级、2000级班级共42门课程的毕业考试,非毕业班114门课程的期末考试。强化教学值班及常规教学管理与检查,加强学风建设。日常教学管理除继续实行视频值班、教师休息室值班外,还开展了不定期教学检查,特别是强化对课堂的教学管理和自习课的学生考勤管理,同时把新生的学风建设列入重点,发现问题当天及时向有关领导、教务科、专业科、学生科书面反馈,并在教学值班室公布,结合与教师的课时费、年终奖金等挂钩,实施该制度后,日常教学管理的效果较好,学生的学风有明显好转。加强晚自修的管理,针对走读学生较多等问题,实行值班教师除进行晚自修管理,还负责所值班级的学生考勤制度,保持了晚自修的良好秩序。全面开展期中教学检查,第10周到第14周,组织专业科、教研组开展常规的期中检查,对全校各门课程的学期授课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全校教师全部按进度完成教学计划,各教研组开展了教师教案、教学效果等测评工作,教务科还抽查84门课程的作业与实验报告,收集344份学生对各任课教师的意见与建议,并召集全校各班级班长、书记、学习委员会同专业科、学生科、团委、总务科开展了一次大型的座谈会,了解学生对教学后勤工作的意见。针对近年来学校生源素质有所下降的情况,中专专业重新制定学期各课程考纲。为了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教务科组织各教研组认真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制定出98门课程的考纲,并组织各专业科重新制定现有中专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举办第十五届校田径运动会,并组织学生田径队参加南平市第六届大中专田运会,获得了“体育道德风尚奖”,男甲团体总分第二名,女甲团体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
  【招生与就业工作】 为确保2002年招生任务的顺利完成,学校按地市成立9个招生工作小组,前往相应地市宣传,并安排有关人员在校值班,接待来人来访,协调联系各地招生情况。9月,共招新生600多人。招生工作取得预期效果。新成立的招生与就业办公室,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400多位毕业生及部分大专生的档案、就业推荐表、学历证书等资料的管理、存档等工作,为毕业生的就业及继续学习打下了基础。学校派出专人先后前往福州、莆田、泉州、晋江、石狮、厦门等地和几十家企业商谈,探讨毕业生的工作和联合办学的事宜,并和用人单位保持着密切的联系。12月21日,学校举办了规模较大的首届“福建林业学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有近30家企业和用人单位到校招聘。全校所有毕业生都场咨询、面试、应聘、达成意向的有300多人。南平电视台、南平人民广播电台对此做了专题报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 学校的学生工作继续以育人为本,实施“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指导思想,让同学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创造有利于同学们身心健康发展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使同学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调整学生组织结构和干部队伍,学校针对以往责任不明确、不到位、学生组织无凝聚力、缺乏公平、公正等不足,对学生会、团委会进行了结构调整,并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各部门负责人,明确职责,使学生部门做到分工不分家,紧紧围绕着服务师生服从大局的观念,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健全和完善学生管理制度,为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学校首先强化学生组织内部工作制度,并颁发实施学生管理13条补充规定,开展学生纪律整治活动,改进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评比制度。抓两头带中间,激励学生自我发展。为肯定学生的学习成绩,激励学生勇于创新,在学生中树立典型,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调动其他同学的积极性,形成比学赶帮的氛围,学校对上学期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同时采用批评与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强化后进生管理,并在贫困生中开展帮困助学活动,让贫困生感受到学校的关心和帮助,体会大家庭的温暖,安心学习。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规范学生党建工作。学校注重抓好学生骨干的理论学习,注意及时掌握学生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对学生的推优工作进一步进行规范,使推优工作程序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寓教于乐。为陶冶学生情操,充实学生生活,学校各部门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如新生军训、卫生文明周活动、菊展、第二届“五小”大奖赛、“一二·九”革命歌咏赛,以“校园处处尽风采,喜迎党的十六大”为主题的系列活动等,为同学们创建文明向上、安全稳定、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科研、成教工作】 学校向省林业厅申报了樟科植物组织培养和扩大繁殖的研究,闽南天然群落动态及更新机理研究,半边莲、白花蛇舌草的组织培养快繁技术,日本白肉枇杷新品种适应性试验研究,乐东拟单性木兰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利用研究等5项科研课题。此外,学校还继续搞好组培室的开发利用及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工作,使之真正发挥科研、教学、生产的作用。进一步研究木本植物——油樟、马褂木、乐昌含笑组织培养的适宜培养基;提交组培室进一步改造、扩建的方案,已经领导讨论、审定并通过,现正在进一步实施中;扩大原有组培苗的生产和下地种植的数量,与校园林中心共同研究组培苗的下地种植管护的方法,使组培出的多种瓶苗能顺利通过出瓶下地种植关;开展学生组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20次;做好学校已有立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如与福建农林大学合作的《花卉保鲜、干制新技术与专用新设备》等。
  成人教育方面,做好北京林业大学函授站工作,完成福建农林大学“3+2”教学工作,组织第16次计算机等级考试考务工作和完成第17次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报名工作。组织2003年成人高考预报名及招生宣传工作,包括北京林业大学大专函授、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大专函授及哈尔滨工业大学远程教育专升本等。组织2002年下半年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的报名及考务工作,包含计算机描图、计算机应用基础、信息应用等三个模块。组织2002年全国制图员的培养及考核工作。举办全省木材检查员和营造林工工人技术等级升级培训及考核工作五期,共232人参加。组织73名教职工参加ITAT证书的考核。协助南平市人事局做好公务员报名工作,并承担全市的公务员考试任务。
  【行政、后勤工作】 全年接待省教育厅领导、高职院评估专家、省林业厅党建联席会议、省职教学会数学年会等大型活动9次。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学校根据《干部任免条例》,结合实际,引入竞争激励机制,为学校新一轮创业奠定基础。率先在中层领导职位上引入“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择优聘任”机制,对新增设的“招生就业办公室”2名领导职位实施竞聘方案。经过一系列的组织程序,11月27日,两位同志脱颖而出,走上了领导岗位。整个竞聘过程体现了“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模范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坚持原则、廉洁奉公、管好用好学校各项资金。在保证基本运行的开支的同时,确保职工工资、福利水平的提高。做好安全保卫工作,确保学校稳定发展。积极贯彻落实省林业厅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批示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自觉主动开展安全大检查,消除安全生产隐患。每天安排两位教师进行18小时的巡逻值班,及时发现、制止一些不安全因素的发生。通过宣传栏、挂图、横幅标语、校园网、广播等各种宣传渠道大力宣传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暑期总务科对校园的多处建筑进行了维修、改造和装修,使校园旧貌换新颜。继续进一步做好校园设施的维护和改造工作,完成了红楼学生宿舍的鉴定工作;做好校大门改造的前期工作,初步设计方案已出台;完成毕业生及2002级新生1000多人的体检工作;完成新生“乙肝”血检603人,并组织注射“乙肝疫苗”预防乙肝病的发生。编辑出版校报《天麝报》3期、《福建林校简讯》3期、《教育与科研》1期,及时报道学校教育、教学的动态和信息。并在《闽林信息》、《林业职业教育动态》、《闽北日报》、《南平电视台》等处发表多条信息,扩大了学校的影响,提高了知名度。校园书馆对教职工多年的借书进行了清理,明确了馆藏类别与册数,为下一步导购指明了方向,完善了流通环节,使之形成健全的借阅制度。校工会在重阳节、中秋节、国庆节、元旦等节假日均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南平农校
  2002年,南平农校以举办全省农业中专“两会”和创建省级文明学校为主线,以教学、招生及各项管理工作为重点,全校师生员工,团结一致,群策群力,圆满地完成了工作目标和任务。获得全省农业中专学校第七届田径运动会和南平市大中专学校第六届田径运动会团体第一名,南平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南平市《公民道德建设》读书系列活动优秀组织奖,并被推荐为省级文明学校。
  【创建省级文明学校】 农校把发展作为学校的第一要务,在积极争创国家级重点中专和高职学院的同时,将创建省级文明学校列为发展目标,加强学校的软硬件建设。在做好队伍建设、学校管理、办学硬件和教学质量等各方面工作的基础上,对创建工作再部署、再检查、再落实。全校师生员工发扬“学校是我的,我是学校的”的主人翁精神,按期完成63个三级指标的省级文明学校自评报告及总结、申报等各项工作。11月28日,评估组来到学校,详细审阅有关资料,实地检查电脑室、语音室、多媒体电教室、图书馆、田径场、学生宿舍楼、学生食堂、服务部及校园环境等。评估组认为农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认真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富有成效,已推荐为省级文明学校,于12月23日在《闽北日报》公示。
  【省农业中专“两会”工作】 为办好全省农业中专第七届田径运动会及书记校长联席会,成立了由省农业厅领导为主要成员,农校领导为具体负责人的组委会。组委会下设10个职能小组,各职能小组相互配合,狠抓落实,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农校于9月28日、10月9日两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相关工作。省农业厅科教处于10月12日在农校召开现场办公会,研究部署有关事宜。学校还于10月16日召开由全体教职工参加的动员会,要求教职员工高度重视,各尽所能,保证完成任务。
  11月16日,省、市有关部门及兄弟学校领导、来宾和全省10所农校、农工校体育代表队近270人参加“两会”。在运动会上,农校运动员奋力拼搏,以总分209分勇夺团体总分第一名。在书记、校长联席会上,农校领导介绍学校加强艰苦创业精神教育、加强实践技能教学、加强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受到与会领导的充分肯定。在“两会”期间,全体教职工人人行动、齐心协力,做到上下一条心,全校一盘棋,确保了“两会”取得圆满成功。12月初,在南平市第六届大中专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农校体育代表队,再次夺得团体第一名,并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
  【招生与就业】 学校以招生就业指导为依托,一手抓招生工作,一手抓毕业生推荐就业。通过增设新专业,制定新的招生计划和优惠政策,全校扭转了招生人数滑坡的严峻形势,打开了推荐学生就业工作的新局面。新年度招收入学新生437人,毕业生推荐就业416人,占毕业生总数的70%。另有近20%毕业生通过亲朋好友推荐就业或自谋职业,使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较好完成招生与推荐就业的目标任务。为搞好招生工作,农校主动邀请中学校长、班主任、学生家长到校参观,增强对学校的了解。组织招生宣传队,深入全区10县市近80个乡镇,宣传农校办学情况和招生政策,这些举措为完成全年招生任务奠定了基础。在学生就业方面,请省绿色人才交流中心领导来校作《有关今年就业形势》的报告,与建阳市劳动力中心市场联合举办毕业生供需洽谈会,邀请37家企业来校招聘毕业生;加强与南平长富集团、福州超大集团、东南汽车、中华映管、厦新集团、厦门航空港集团等企业的联系,把学生推荐到这些实力雄厚、规模大、管理严、效益好、待遇高的用人企业就业,深得学生欢迎。
  【办学条件】 在加强实验室、图书馆及实践基地等建设的同时,重点强化田径场建设,包括跑道加长拓宽主体工程和护坡、围墙、主席台、升旗台、足球场、水泥篮球场、农田灌溉水泵房和老年门球场等附属工程建设。该项工作历时8个月,至11月中旬竣工。新建成的田径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平坦开阔,成为校园内的一道亮丽风景,是驻潭中专最好的田径场。此外,学校还对女生宿舍楼、实验楼、教工宿舍楼2号楼等处的瓦屋面进行翻盖,综合楼A幢两侧室内楼梯拆除改建,木质窗户拆除改为铝合金窗户,并在一楼教室增设铁窗栅,走廊、教室内粉刷;食堂厨房新建外侧围墙,以及教工宿舍1号楼拆除,筹建教工集资住宅楼。
  【办学活力】 根据学校办学实际和学生就业取向,增设了电子技术应用和物业管理两个新专业,重点建设了畜牧兽医和计算机信息与网络两个专业,包括师资、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等,使之成为学校的主干专业。其次,开展多形式办学,提高学校办学层次。继续输送部分学生到福建师大、福建农林大学学习。继续发挥福建农业大学南平农校函授站的作用,开办畜牧兽医和农学两个专业函授班,与东北农业大学联办园艺专业远程教学大专班,招收学员50人。通过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提高实验开出率,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站,举办高新技术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择业竞聘能力。开展公民道德读书系列活动和球赛、征文赛、演讲赛、卡拉OK赛、文艺晚会等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活动,积极引导师生共创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通过鼓励自考、函授、上网络大学、选送培训、开展课题试验等不同形式,加强教师培养。有65人参加计算机信息模块培训并参加考试,1人参加全省中专骨干教师培训,2人在读研究生,13人参加本科自考,每位教师组织一个兴趣小组,10位教师开展完成课题试验。
  【科技服务】 学校每年选派专业教师作为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基层开展科技服务。2002年,选派12名专业教师作下派到建阳市14个行政村及政和县,选派2名教师到浦城大乘乳品有限公司开展科技服务。同时,学校确定作为市教育局科特校之后,派出高级讲师前往浦城大乘乳品有限公司培训授课,对该公司奶牛饲养、疫病防治、牧草种植等进行业务指导和技术攻关,解决生产和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协助公司筹建疫病诊断化验室和乳品质量检验室,赠送《乳牛常见疾病和饲养技术》科普资料,把公司作为学生实习和吸纳毕业生的基地,实现学校与公司双赢。有2人被评为南平市明星特派员,2人被评为优秀特派员。
  【举办福建省农业中专第七届田径运动会】 为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贯彻落实,增强学生的体质,由省农业厅主办的全省农业中专第七届田径运动会于11月16~18日在南平农校举行。全省有泉州农业工程学校、建阳农业工程学校、宁德市农校、三明市农校、漳州市农校、省农校、福州市农校、龙岩市农校、泉州市农校、南平市农校等10支代表队共226人参加了运动会。南平市农校以团体总分名列第一名。南平一中
  【提高教职工素质】 通过出宣传栏,广泛宣传“十六大”精神,请讲师团团长到校作报告,提高教职工思想理论素质。召开党代会,选举产生新一届校党总支委员会,召开第八届教代会暨工代会,产生了新一届校工会委员会。学校领导班子在抓思想政治学习的同时,引导教师学习先进的管理理论,提高业务能力,并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开展岗位练兵和推选“名师”活动。听课、评课、集体备课形成制度,结教学对子建师徒关系,以老带新。明确要求教师以教书匠型向学者型转变,由经验型向科技型转变。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鼓励教师在职进修,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注重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强行政后勤职工的培训。全校教职员工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多人。课件制作演示、优质课比赛有多位老师获奖,其中课件获省一等奖1人,市一等奖1人,获第五届全国青年教师物理教学大赛市一等奖1人,省市优秀论文13篇。
  【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确立创建国家级示范校的目标,注重双基与能力培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胆实践创新。进行省级教研教改课题“大语文教育”及“课内外结合,开展生物实验”以及各学科的教改实验。坚持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不以考试成绩或升学率作为奖励师生的唯一标准,不公布学生成绩,不排名次。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材施教。注重素质培养,坚持开好选修课和社会实践课,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注重能力发展,注重创新精神培养,坚持每年举办一次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活动。开展科技节活动,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有版报、科技报,书法比赛,知识竞赛,专题讲座等。在体育节上(运动会),学校选手屡屡刷新校运会记录,有35人次破十项校运会记录。学校艺术团坚持开展活动,校合唱团、舞蹈队、铜管乐队在校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中大展身手。校合唱队参加市歌咏比赛,获市三等奖,并得到音乐界专家的高度评价。继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在高一年段,全面完成“研究性学习”的第二阶段即“实践体验阶段”课题研究工作。在高二、高三年段,“研究性学习”试验班已进入成果验收阶段。“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涉及政、语、史、地、英、数、理、化、生,还有音乐、体育,学生研究涉及的课题,不仅表现了同学们的兴趣爱好,也体现出学生学习的品质和艺术追求的品位。学校根据“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提供了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举行了两次论文答辩会,一次“研究性学习”专题观摩教学活动,汇集装订一本学生关于“研究性学习”论文集。学校将“研究性学习”列入必修课,正式排入课程表内,每个阶段的学习、研究内容、进度安排科学有序,阶段性过程成果评审规范认真,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的研究,初步实现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的整合,学校现有教师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学生计算机房等多媒体设备。电子备课室主要用于教师备课,制作课件以及上网查找相关资料等,学习和使用校园网,学习网页制作。6月,学校举行一次教师自制课件的大型比赛活动,评出4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多媒体和学生计算机室每天的使用率达100%,初步完成学生题库和资料库的建设。
  【竞赛活动】 有19位学生参加第17届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其中作品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15位学生参加第五届北京市高中数学知识应用竞赛,其中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优秀奖5项。高三学生参加全国数学联赛荣获全国优胜奖3名,市二、三等奖11名。高中物理奥赛荣获全国三等奖2名,市一、三等奖共14人。有多位学生参加全国第九届“金球杯”、第二届“繁星杯”青少年美术书法摄影大赛,分别获“金奖”3名,“银奖”4名和“一等奖”1名。参加“世纪之展”情系中华书画艺术大展,获“金奖”4名,“银奖”4名,有的作品在俄罗斯中央美术家展会上展出。在全省第十二届运动会上,学校选手在女子乙组和男子乙组排球竞赛中双双夺取银牌,同时,学校选手还获男乙足球第五名。
  【高考再传捷报】 2002年,是学校由完全中学改制为独立高中后的第一届毕业生。学校各学科教师认真分析,发挥集体智慧,采取相应对策,使毕业班学生思想稳定,心理状态良好,成绩稳中有进。即使在“6·15”特大洪灾面前,高三学生在全校教职工的关心帮助下,保持学习、生活正常运转。2002年,校毕业生655人,本科上线401人,占全校应届毕业生总数61.2%,名列全市首位。高职、高专上线人数626人,占全校应届毕业生总数95.6%(以上人数均不含艺术、体育类考生)。全市学科高考成绩评比中,南平一中荣获一等奖4个,二等奖4个,总体评比获一等奖,其中唐夏庆学生摘取全省英语科考试的桂冠。
  【德育教育】 学校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根据上级的部署,组织高一、高二全体学生征订中共中央宣传部与教育部联合编写的《学生道德修养读本》,请市讲师团孙祖汉教授为全校教职工作贯彻十六大精神报告会。通过思想政治课、班会课、讲座、竞赛、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生动活泼地开展时事政策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各学科根据教材的特点,有目的、有意识地渗透德育教育内容,发挥学科育人功能。组织学生观看学校举办的迎“十六大”成果展,在升旗仪式、班会课等宣讲贯彻“十六大”精神。学校乘申报“省级文明”学校的东风,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促进学生养成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习惯,并顺利通过市级文明学校的评估。组织团员青年到敬老院义务劳动,开展植树、读书等有益的活动。校“迈向青春门,走好成人路”主题竞赛活动,得到上级团委的充分肯定和赞誉,获省级表彰。学校还被评为省级首届“绿色学校”。学校通过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文明市民业余学校”以及家长会、家庭访问等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每学期,教师对每位学生进行至少一次的家访。积极参加社区精神文明共建活动,优化社区育人环境,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横向联系的育人工作网络,形成德育新格局。
  学校成立学雷锋活动小组144个,师生共同到福利院、石碑、九峰桥等处做好事。各年段“爱心助学基金会”帮助特困生,共发放助学金2万多元。高三(12班)一位学生因患脑积水,学校团委、学生会提出倡议,学生捐款17241.3元。校举办学生干部培训班,组织学生干部到大横高科技园区、大展集团、石佛山等德育基地进行活动。组织高二年段672位学生到沙溪口、夏道、湖尾进行为期两天的远足拉练社会实践。请32267部队领导到校作国防教育报告,还举办了国防教育图片展。组织高一、高二优秀学生赴北京参加全国第十届中学科技、军事夏令营,增进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理解。坚持开展“学科学,用科学”、“校园拒绝邪教”等活动,在校园内形成“崇尚科学,拒绝邪教”浓厚氛围。
  【灾后重建】 “6.15”特大暴雨,造成胜利大厦基建工地驳岸塌方,危及学校学生公寓及校办工厂厂房,学生公寓靠近校办厂一侧和校办厂塌方。学校果断采取措施,一方面及时撤出学生,一方面将险情及时上报。在市委市府、市委宣传部及有关单位领导关怀下,在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妥善安置了近500多名寄宿生,确保了学生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6·15”特大暴雨,使学校损失严重,但学校全体教职工齐心协力,抗灾自救。年内拆除断裂的学生公寓和原校办厂房,并已在原址施工建新15层的学生公寓。
  【改善办学条件】 在校园建立新报刊专栏、宣传专栏、橱窗、每日新闻、校内电视、广播、警语牌等,教学楼悬挂名人名画,校容校貌逐年改观,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扩大学生活动场所,完成“一户一表”电路的改造,学校电网变空中高架线为地下电缆。新增了五类现代化钢结构路灯和一台500KW的专用变压器,为食堂购置了电锅炉,结束了学校食堂因长期烧煤而污染环境的历史。新建的60米跑道及专用教学楼年底竣工。新购置一台光电阅读机,配置66台联想启天2610-P4型计算机,新增添一间学生计算机机房,实现一人一机目标。校园网络完善,使之能正常运作,校园网管理平台采用清华紫光公司开发的校园先锋资源库管理平台和I—SCHOOL校务管理平台,对学校的相关资源起到很好的管理效果,也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方便。为实现南平地区各中小学资源共享的目标,学校增设浙大网络开发的校校通校园网管理平台。
  【安全教育】 请市消防干警来校进行消防知识宣讲,开展灭火演练,增强消防意识。学校教育学生注意交通安全,不乘坐无牌无证的车、船等。校食堂经卫生防疫部门检验合格,所有的人员健康达标;并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和《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等相关法规,加强校食堂、饮水及周边饮食卫生安全等方面的管理。校内外安全工作网络健全,各楼栋设有安全员,有门卫,夜间有专门的巡夜值班人员,重点防范处还安装了报警器。消防设施按照消防部门要求配置。定期检查校园安全,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剑津中学
  【队伍建设】 学校通过公开竞聘选拔上岗的方式组建新一届领导班子。利用周一校长办公会及班子成员例会组织班子成员学习。通过学习,统一思想,明确职责,配合默契,形成一支勤政、廉洁、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队伍。以教师职业道德为准则,落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各项指标,切实端正师德师风。党总支印发了教师行为规范“十要、十不准”,做到人手一份。全体教师做到“五会”(一会教学,要有渊博的知识和过硬的教学本领,把教学过程当作是师生心灵的沟通、对话的过程;二会教育学生,要做到眼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三会管理,在教学中要做到“教、导、管”并重;四会社会交往和参与,在教育活动中要重视同学生与家长的直接交往与沟通,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五会专业技能和现代教学手段,做到一专多能)和“五要”(一要以“教”育人;二要以“导”育人;三要以“形”育人;四要以“情”育人;五要以“德”育人;),开展争当“人民好教师”、“好园丁”的评选活动。建立和健全业务学习制度。学校加强对教师新的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同时健全和完善岗位责任制和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有计划地培养青年骨干教师。根据“一年入门,三年合格,五年骨干”的培训规划,积极开展岗位练兵和结对帮扶活动,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帮助年青教师过好“四个关”(常规关、教材关、教法关和教研关)。每学期开展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基本功比赛等系列活动,促使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积极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参加脱产进修、在职函授、继续教育培训等,切实加强教师的业务知识的自我进修和提高。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开拓教师的视野。鼓励青年教师开展教改实验。大胆使用年轻教师。实行“三个优先”:班主任年段长人选,年轻有为的优先;承担教改课题研究,年轻有识的优先;评优奖励,年轻有绩的优先。学校教师队伍稳定,大批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形成了团结协作的良好集体。
  【德育教育】 贯彻落实学校德育政策法规、《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健全德育工作制度和激励机制,汇编《学生管理制度》手册。建立以书记、校长为组长,政教处主任、年段长为成员的德育领导小组。同时建立以年段为单位,以班主任为核心,全体教工共同参与的德育工作队伍。定期对德育队伍进行培训,积极鼓励教师参加省教育学院、市教育局组织的学习培训等各种进修、培训活动。制定每单周一次的以年段为单位的学习制度,建立班主任培训制度和以老带新的导师制。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深入开展学生的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开展文明习惯教育、法制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学校坚持每周一上午的升旗活动制度,国旗下的讲话制度,加大力度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同时结合“清明节”、“五四”青年节、“十一”国庆节等节假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爱国、报国之心。学校以“公民道德纲要”为本,加强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入手,从身边的小事抓起,每年向新生印发《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剑津中学学生守则》,利用每周一的主题班会课认真组织学习。学校建有学生常规检查、评比制度“文明督导队”。学校还组织各班级开展“自制自律”、“向不文明行为告别”、“中学生仪表、仪容讨论”、“五有五无”、“争做道德规范小公民”、“争优创先”、“卫生星级班级评比”、自编道德小报等活动。学校采取讲座、图片、请校外辅导员为学生作法制报告、讲解法律知识、参观展览、法律知识竞赛、自编法制小报等形式,广泛宣传《宪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加大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力度,有力地促进了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学校在法制宣传教育中,组织师生学习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文件,充分发挥综治领导小组的作用。学生德育考核优良率95%以上,学生违法犯罪率为零,校园综治工作年年获上级表彰。
  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定期与家长沟通,召开家长会,成立家长委员会,与家长共同讨论学生的教育,邀请家长撰写家教论文,取得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支持。学校与“110”巡警大队、紫云派出所、交警大队、关工委等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为学校素质教育的推进提供社会支持。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开展参观调查、野外考察、社区服务、劳动锻炼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同时重视发挥德育基地的教育作用,充分利用社会德育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各种活动,寓德育于各项活动中。如第二课堂活动、团队活动、文体活动、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主题班会、专题讲座、报告会等,形成校内外相互交织的德育活动网络,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研究】 严格执行部颁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以人才素质为核心,以课程改革为重点,构建适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结构,增加研究性学习课程,开设必修课、选修课、劳技课、活动课、实践课。课内课外相结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教研教改活动从调查、培训、竞赛、科研、评价五个环节入手。确保四定:定时间、定人员、定内容、定课题。突出“三性”,即超前性、整体性、开放性。上好二课,即示范课、优质课。形成人人参与教研教改,向教改要质量的氛围。各学科教研组都确立攻关教研课题,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由年轻教师承当数学科“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课题,英语科实行“激励法”教学,语文科开展“阅读——指导”,物理科进行探究式学习等,教改取得阶段性成果。
  教师积极投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工作。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学校把课程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各教研组,紧扣新的课程标准及“自主创新”课堂模式,提炼推敲出一个个独具特色的精彩案例。11月,省课改专家到学校对课改工作进行检查调研,并对课改工作做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评价。同时,抓好教学常规的落实与检查,严格教学常规工作的规范管理,并形成制度。学校对教师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考查等五大环节提出明确要求,落实责任,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素质教育】 以“志存高远”为校训,以“依靠一流师资、培养一流学生、实施一流管理、办成一流学校”为奋斗目标,抓质量、求生存;抓特色、求活力;抓改革、促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02年,学校先后被评为“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合格学校”及“省普通初中示范校”,并获得第八届省级文明学校的光荣称号。中考创佳绩,上重点高中线316人,其中上南平一中录取线达226人,上南平高级中学线90人。在市区范围内的考生,中考总分达700分以上的13人中,剑津中学11人,并囊括第一至第七名。
  【办学条件】 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多方集资,筹措资金,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学校的硬件建设。学校第三步改造计划已经取得论证并即将启动。学校投入41万元新增电脑71台,更新语音设备,基本满足了教学需要。新增图书近1200册,办公实现电脑网络化。花大力气进行校园绿化、净化、美化,新建花池假山、绿化带、植树、栽花、种草、美化环境。学校成立了综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由校长负责层层签定综治责任状的管理机制,建立了完整的值日制度,校园内安全工作网络健全,防范、保卫措施有力。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学校无发生安全责任事故、刑事案件,年年被评为“综治合格单位”。
  南平高级中学
  2002年,南平高级中学围绕完成中师办学、争创知名品牌高中两大目标,突出狠抓校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改善办学条件,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社会声誉显著提高。年底,高级中学申报第八届省级文明学校和省级绿色学校,在南平市的评选中以高分获得通过。
  【思想政治教育】 年初,学校组建新的领导班子,5月选举产生新一届总支部委员会。学校新一届班子认真组织学习“十六大”精神,坚持开展理论中心组学习。先后邀请市委宣传部、市委讲师团、市委党校的领导及学校的政治教研组组长周钦老师给师生作理论学习辅导。多次举办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活动,征文比赛、演讲比赛。举办《金秋昂首盛世共庆》为主题的贺“十六大”党建成果展,组织党员进行学习心得体会交流活动,运用电教手段对党员进行教育。组织政治教师结合课堂教学进行“十六大”精神宣讲。学校还充分利用校园网、宣传栏、黑板报、有线广播、闭路电视等宣传载体,宣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多家新闻媒体报道了学校学习活动所取得的成果。
  开展“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工作,鼓励教师为学校的办学改制成功而建功立业。贯彻福建省中小学教师“六要六不要”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做到道德规范,素质过硬,为人师表,同时把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紧密结合起来,在考核中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学校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建设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来抓,突出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法制纪律教育、道德规范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紧紧围绕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全校师生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活动,开展《勤俭自强》道德建设课题研究,所拟定的实施方案被省教育专家评为优质方案。2002年,南平高级中学被确定为福建省青少年学生德育实验学校。在公民道德知识竞赛中,南平高级中学师生代表队荣获南平市直学校一等奖。在教育过程中,注重把道德认识与道德实践结合起来,广泛开展青年志愿者、教工110、捐助贫困生等多种公民道德建设实践活动,优化校风、教风和学风。
  【争创知名品牌高中】 改制之初,学校确立“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创一流,七年显特色”的办学目标,提出培养“志向高远,品德高尚,言行高雅,识能高强”全面发展人才的校训。学校积极进行课程改革探索,开展研究性学习、科学探究、校本课程设置、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等方面的教学实验。根据上级的安排和学生的志愿,开办政治夏令营、奥赛夏令营、英语和信息技术夏令营。同时,积极借助名校的声誉和力量开展办学活动,南平高级中学作为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学校和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小组再次双双获得市里表彰,学校还被福建省教育厅确定为福建师大教育实习基地,并加入了福建省高中教育协作体。学校根据改制后的生源和师资状况,制订了“大底面,低重心,文理兼重,以量取胜”的高考目标。按照高中教育“三年一盘棋”的精神,实行了“慢起步,重衔接,打基础,少夹生,抓会考,促高考”的教学策略,开展分层次教学实验,实行晚自习封闭式管理、教师随堂进行晚自习辅导等制度。
  学校历史学科率先以62.67%的优秀率超过了一级达标高中的标准,会考总成绩达到福建省二级达标高中的标准。517名首届应届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上线363名(其中本科64名),大大超过了上级有关部门上线200名的预计指标;在全市同类学校的高考学科成绩评比中,获得1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和1个三等奖。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培养和发挥学生的特长,许多学生在省、市信息技术、物理、英语等学科竞赛中获奖。高考中,近20名学生通过艺术类专业考试。200名1998级师范生全部如期毕业,其中有30多名获得高教自考毕业证书,近100名获得福建省教育厅颁发的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英语任职资格证书,约20名通过高考进入高校深造。
  学校制定师资队伍建设中长期目标,实施“名师工程”,聘请福州一中、福州三中、师大附中等知名中学教师为客座教师,邀请来校进行现场指导。暑假集中教师进行培训,组织教师前往市内外近10所兄弟学校考察学习,并开展教研课评比等活动。同时,着眼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制定了《教师进修研究生课程的暂行规定》,积极鼓励教师继续进修提高,至年底,有7名青年教师参加教育硕士在职研究生班学习,有5名获得硕士学位,有3名教师参加研究生课程班进修,有2名教师考取脱产研究生。全校95%以上的教师为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教研工作也有新的成绩,有20多篇论文在省级及其以上刊物发表,或在省级以上研讨会上交流;有10多名青年教师在省、市组织的课件制作、教学技能等竞赛中获奖。选送10多名教师,分别参加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全年有14位教师晋升专业技术职务,5位教师参加“闽北名师”评选,1名教师被省政府授予特级教师称号,近10名教师担任省、市学科学会的理事、常务理事、副理事长或理事长等职务。学校提出“抓基层,打基础”的管理要点,采用集中业务培训、指定专人指导、定期进行工作讲评等方式,着力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调整充实教科室人员,一批经过实践考验的中青年教师充实了教研员队伍,加强了教学研究和指导力量。根据改制之后的新情况,修订了学校原有管理制度,制定了《年段工作纲要》、《教学工作纲要》等适应高中教育教学需要的基本制度,每学期召开年段工作会议、教务工作会议,每周召开班主任工作例会,实行校级领导带班的教学、行政和生管值班制度。现任5位校级领导,全部经过省级校长培训,增强了学校管理能力。
  【办学条件】 近几年,学校投入近2000万元改善办学条件。其中,按国家级示范学校建设标准,投资1100万元,新建了约11000平方米的科技楼、图书馆。投资30万元,改扩建教室约400平方米。投资约50万元,购置理化生教学仪器设备和多媒体电教室设备。投资180万元,建成千兆校园宽带网。校园网连接每一间办公室、教室和所有的校内教工住宅,使师生能够借助互联网驶上“信息高速公路”。投资近40万元,添置课桌椅、图书馆设备等。学校也因此被省里指定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模块考试定点学校。操场扩建已经完成第一期工程,正在筹备第二期工程。投资约60万元的学生宿舍楼防护工程即将完工。学校的整体规划校园西区的拓展改造工程和学生宿舍楼扩建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已进行。
  【行政管理】 作为南平市直属学校工会工作者协会理事长单位,学校在校际工会活动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学校重视对团委、学生会的领导,办好业余团校,设立年段团总支和班级团支部,积极开展“推优”工作,培养优秀青年师生,校团委年年被评为市级先进团委。在四鹤片区文明共建中,学校作为西门桥居委会片区的理事长单位,为片区共建活动提供场所,牵头组织开展有关活动。派出干部兼任居委会委员,尽力支持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的工作,每年均捐款资助居委会活动。学校与驻军部队、武警部队和公安派出所也开展军民、警民共建,聘请四鹤派出所魏永健副所长为综治副校长,派出人员参加治安巡逻,邀请部队官兵担任军训教官,来校开展学生军训,并与官兵进行联欢活动。学校又和市检察院、国税局等单位共同与四鹤办事处的上洋村“结对子”,开展文明单位“共建带创”活动。
  学校积极开展献爱心活动。一位职工的儿子患白血病,学校党政班子成员多次带头捐款,并发动师生共为其捐助约4万元。每年学校和师生个人都用减免费用、困难补助、提供勤工俭学岗位、捐款捐物等形式,帮扶经济困难的学生。全校师生还为社会扶贫救困捐款7000余元,衣物500多件。5月中旬,由于连日暴雨袭击,学生宿舍楼出现管涌崩塌的地质灾害,校党政班子领导亲自带领部分教职员工,连夜紧急疏散和临时安置500多名学生,抢险及时有序,确保了学生的安全。
  南平中华职业教育社
  2002年,南平中华职业教育社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为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办学培训】 市社与南平二职校和市机械中等技校继续联办普通高中和机械中专两个班,还与南平市建设局联合举办了对全市土建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班,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有来自全市各县(市、区)的土建专业技术人员250人。为保证教育培训质量,聘请福建农林大学土建的博士生导师、教授和南平师专的教授、副教授,以及南平市质量监督站的高级工程师授课,进一步提高土建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素质,推进南平市建筑行业规范化建设。此外,还与市房地产管理局合办一期有50余人参加的房地产公司总经理培训班,组织学习房管法律、法规和各项管理条例。年初,市职教社职业培训中心,集资添置了多媒体语音设备,先后开设和培训了中、小学生英语辅导班13期,为524名中小学生进行了辅导。成人公共英语等级培训班,培训公共英语一级185人,二级31人,三级26人。出国务工英语培训班2期26人。与闽北大饭店合作,为该饭店12名服务员,进行涉外英语培训。
  【职业介绍】 市职教社职业介绍所,本着“急人所急,雪中送炭”、“不厌其小,务求其实”的精神,克服困难,开拓进取,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横向联络,广辟就业渠道,拓展服务领域。在福州、厦门、泉州和广东的惠州、东莞、深圳等地建立长期用工信息联络站,开展职业介绍工作。在前几年已介绍1259人就业的基础上,2002年登记306人,推荐介绍237人就业和再就业,得到社会好评,受到省社表彰。
  【职教理论研讨】 积极组织、推动本市各地方职教社和广大社员,对市职业教育现状,办学存在问题等,进行专题调查研究,撰写了一些反映本市职业教育工作实际情况的报告与文章。8月,市职教社推荐5篇论文参加省职教社在厦门召开的职教理论研讨会。南平职业中专学校副校长杜洁兰代表南平在研讨会上发言,实事求是反映了闽北职业教育的现实情况与存在问题,提出了一些职业教育需要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对策与相应措施。
  【组织建设】 积极发展新社员,壮大职教社组织。2002年全市发展新社员25人,其中市社11人,延平社6人,建瓯社8人。至年末,全市共有社员674人,其中,市社159人,延平社120人,武夷山社69人,邵武社35人,建阳社5人。市职教社重视建立健全社员小组工作,坚持每年社员小组活动1至2次,年终召开一次社员大会的制度。文化
  2002年,市文化事业以服务经济建设为目的,以繁荣发展文化艺术为中心,以社会文化为重点,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与艺术活动的需求,文化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四基”建设】 为贯彻落实南平市《关于加强文化工作的决定》,市、县两级文化部门会同规划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将文化设施建设纳入2002-2020年城乡建设整体规划。各地加大了文化设施的投入,武夷山文化馆、建阳影剧院、顺昌图书馆、光泽和政和活动舞台等一批文化基础设施改造和建设工作都已顺利完成。同时,对乡镇文化站的改革和建设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方案。市社会文化工作围绕基本阵地、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内容和基本活动方式的“四基”建设,以社区和乡镇为重点,强化文化事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基层的建设。继续广泛开展农村文化中心户和社区文化之家的创建工作,表彰了27户优秀农村文化中心户和社区文化之家,整理汇编了《闽北优秀文化家庭风采录》。对市群艺馆和10县(市、区)文化馆的办馆条件、队伍建设、业务工作、内部管理等进行了评估,对延平区、松溪县、建瓯市、武夷山市4个申报一级馆的文化馆进行抽查复评。加大乡镇“读书社”和社区办图书室建设力度,完成《南平市古籍联合书目》的编撰,整编古籍3万多册。同时,扎实开展“福建文化信息网络”扩点工作,申报南平市图书馆、武夷山市图书馆等9个“福建文化信息网络”基层工作点。组织48件作品参加“省第三届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大赛”,18件作品获奖,延平区杨真小学柯俊摄影作品《渔舟唱晚》获第二届全国“蒲公英”金奖,组织14名选手参加省首届青少年古筝艺术节古筝大赛,6名选手获奖。围绕迎接中共“十六大”召开、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特色文化建设以及各部门、各行业的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举办“闽越风·武夷情”大型民俗文化活动、延平区首届艺术节、首届松溪版画艺术展暨全国版画之乡作品邀请赛、第十一届政和农民诗文化节、溪源风光迎春展、建瓯鼓乐邀请赛、首届樟湖镇青蛙文化节等一系列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各县(市、区)继续开展了近千场以“文明之光”为品牌的广场文化活动、“七个百”系列文化活动、歌颂“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群众歌咏活动和闽北文化成果展,创作和建立了“中国南平文化画廊”。
  【致力精品创作】 南平市艺术工作以中共“十六大”宣传和省22届戏剧会演、省2届曲艺节、省4届中青年演员比赛为契机,加大精品创作的力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艺术创作方面,组织开展全市农村科特派题材小戏、小品创作征文和调研,组织创作南词现代轻喜剧《山乡恋歌》、赣剧历史传奇剧《梦笔江郎》两台大戏和《锁财神》、《双喜临门》、《抢财神》、《红毛衣》4个科特派题材小戏参加了省22届戏剧会演。组织创作《让生活更加美丽》、《春歌》、《咱村来了科特派》等8个曲艺节目参加省两届曲艺节会演。两次活动中,共获50个奖项,仅次于福州,位居全省第二。音乐舞蹈创作方面,组织创作了《闽越春歌》、《喊春》、《闽越魂》、《武夷情怀》等一批反映闽北地域风情的音乐舞蹈节目,加大了闽北旅游生态经济区的宣传,同时制作了《闽北风情》歌曲VCD。专业剧团活动方面,全市5个专业剧团参加和完成了省下达的“百团千场,服务万民”的活动任务,共完成公民道德实施纲要、计策宣传、反腐倡廉、交通法规宣传等主题晚会和专场演出近300场。对外文化交流方面,组织4位歌手和茶艺表演节目赴香港,参加闽北旅港联宜会换届联欢演出,接待了“中硫音乐比较研究考察团”,考察团对南词音乐、畲族民歌、武夷山民间音乐、赣剧音乐等进行了考察,将闽北民间音乐和硫球音乐作了比较和研究。艺术人才培养方面,先后选送5名艺术骨干外出进修培训,以提高其专业水平,南平艺校完成了99级群文班毕业汇报和验收,并完成了新生招生入学工作。
  【整顿市场秩序】 文化与出版市场的管理,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积极营造健康规范、繁荣有序的人文环境。对歌舞“三厅”、迪吧、网吧、录像厅、电影(剧)院、大型演出场所的消防安全进行集中检查,对65家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经营场所责令限期整改,依法取缔和关闭30家证照不全和不具备安全条件的经营场所。先后对电子游戏机场所、歌舞娱乐市场、音像及放映市场、网吧经营场所、营业性演出市场及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清理整顿。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的市场经营行为,查处“网吧”31家,音像制品销售单位26家,罚没和销毁盗版VCD盘片102856片,按照省上的部署,以封堵、查缴政治性非法出版物、取缔有害卡通画册和淫秽“口袋本”、打击盗版教材、教辅读物为重点,开展全市第三阶段“扫黄打非”活动,查缴8本政治性非法出版物、2500多册其他非法出版物、磁带(VCD)650套,挂图5000多张。开展全市新华书店、个体书刊零售店、印刷企业等年检、换证、开办等工作。同时,对全市19家报刊、12家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等出版发行秩序进行专项整顿。召开全市农村电影工作会议,规范电影放映市场管理。举办全市首届“农民科教电影节”。开展文化电影“三下乡”活动,全市共放映电影7813场,丰富和活跃了农村群众文化生活。
  【文博管理】 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在服务闽北特色定位、文物保护、合理开发利用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加强了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文化古迹、古街区、古村镇的保护工作,重新划定并公布了80多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同时加强了延平宋元摩崖石刻群、明代宰相刘墉亲笔挂匾等新发现文物的保护工作。将全市240处文保单位中的火灾易发、隐患较多的木结构古建筑向公安部门申报为消防重点单位。加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各类“特色文化之乡”的创建力度,申报了武夷山市五夫镇、延平区南山镇等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武夷山市下梅村第一批历史文化名村,以及武夷茶文化之乡、延平农民鼓文化之乡等特色文化艺术之乡。文博开发利用工作,紧紧围绕南平市的特色定位,开发闽北旅游文化,积极开发特色文化旅游项目,邵武的和平古镇和黄峭文化、建阳的建窑和朱子文化、延平的蛇蛙文化和游酢文化、光泽的商周文化、顺昌的宝山文化等文博和历史文化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地方志
  2002年,市方志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地方志第三次工作会议精神,开拓进取,地方志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较好地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完成首轮修志扫尾工作】 2002年,市方志委克服人手少,任务重等困难,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完成首轮修志扫尾工作。首先落实责任制,将《南平地区志》志稿修改任务落实到人。对《地区志》志稿修改实行专人负责,责任到人。其次,全委人员树立创新意识、精品意识,认真按省方志委审定意见,对志稿反复修改。至10月,全面完成450万字《南平地区志》的文字审改,并重新录入。
  【年鉴的编辑和出版】 年鉴是地方志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续修新志积累资料的重要途径。市方志委把续修新志作为弘扬先进文化的重要工作,按照“上一届志书完成之日,就是下一届修志开始之时”的要求,积极做好《南平年鉴》的编纂工作。市方志委领导带头,分工组织编纂年鉴。同时,聘请数名有文字功底的老同志参加年鉴编纂。全委干部职工加班加点,认真查阅数据资料,走访部门、群众,取得了许多保贵的资料。2002年1月,出版发行了120万字1999-2000年《南平年鉴》。4月,完成2001年《南平年鉴》文字、图片资料的收集,9月,完成2001年《南平年鉴》约80万字的撰稿和彩页的组稿任务。12月,2001年《南平年鉴》交付出版印刷。武夷山市方志委公开出版首部综合年鉴——1994~2000年《武夷山年鉴》。全书69万字。
  【组织编写新增省志】 为贯彻落实省方志委(2001)14号《关于开展续志准备和省志增编等工作的通知》精神,2002年4月,市方志委转发了省方志委“关于修订《福建省志·姓氏志》、《福建省志·地名志》、《福建省志·传统名产志》篇目的函”,要求各县(市)方志委抓紧部署落实。并于2002年7月、12月分别在邵武、浦城召开南平市各县(市)方志委主任会议,研究部署省志增编工作。省方志委卢美松副主任、省志辅导处陈建新处长到会指导。至2002年底,已有邵武、浦城2县(市)完成《闽江志》;武夷山、浦城2县(市)完成《名产志》;武夷山、浦城2县(市)完成《地名志》初稿;浦城县完成《姓氏志》初稿。
  【方志资源的开发利用】 市、县(市)方志委充分利用地方志工作的有利条件,积极开发利用方志资源,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将修志成果推向社会,使之充分发挥作用。武夷山市方志委利用地情资料编写《武夷山与古越文化》、《武夷山之旅》、《朱熹思想与公民道德教育》;建瓯市方志委编写了《建瓯寺庙史》、《文史资料》、《建瓯民俗10年历程》、《闽北掌故》;建阳市方志委编写了《黄坑镇志》、《潭城镇志》、《金融志》;浦城县方志委编纂出版地情书籍《走近匡山》等都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转变机关作风,提升服务质量】 市方志委努力把发展服务,营造经济建设软环境做为开展创业竞赛活动和机关作风建设的“着力点”,努力提高服务质量。2002年,卓建武主任先后深入浦城、政和、武夷山、松溪等县(市),帮助解决经费、人员、领导班子建设等问题,促使县(市)在机构改革中和选拔方志部门的领导时,能从地方志工作的特点和专业要求出发,配好县(市)方志委领导班子。市方志委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想方设法拨给政和县杨源乡扶贫款5000元。赠给政和县方志委旧电脑一台。市方志委还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参加无偿献血,为灾区、下岗职工捐款捐物等各种献爱心活动。同时,市方志委还认真指导市直有关部门编纂志书。对市卫生防疫站为庆祝建站50周年,拟编纂出版《南平市卫生防疫站志》一事,给予支持。对市防疫站送来的《站志》初稿,刘积卫副主任耐心指导,对编写体例、篇目等提出具体要求,2002年12月该书已出版发行。对上门咨询人员,市方志委有关人员都能热情服务,帮助查找资料。国家交通部为设计南衢高速公路,派专人到市方志委查询有关高速公路所经过的县、乡(镇)、村地理情况;江南新区管委会,为提高新区文化品位,拟用历史人物名字命名街道,到市方志委查询闽北历史人物资料;市审计局拟编纂审计志,要市方志委提供有关资料。市方志委从领导到一般职工,都很支持上门咨询人员的工作,热情地为他们提供服务,帮助查找核实、复印,使来访者满意而归。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市方志委坚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班子成员坚决按照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对工作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分工负责。在2001年支部换届后,支部委员按照分工,各负其责。全面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制,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党建工作,实行书记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党支部成员分工负责落实的工作制度。进一步加强党支部的组织、作风、纪律、廉政建设,积极发挥党支部和党员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2002年,市方志委领导成员及工作人员团结协作、积极向上。在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为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努力拼搏。
  图书发行
  2002年,市新华书店成绩喜人。全店纯图书销售2100万元,上缴税利130万元,均创历史最高记录。实现税利39.9万元,一般图书发行在连续两年保持较大增长势头上,2002年再次突破820万元大关,同比增长166.2万元。教材发行在教材招标、折扣下降、教育减负的压力下,仍完成1282万元,增加26万元。市新华书店先后获得福建省第三届创建文明行业初评南平服务行业第二名,被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最佳收货店,被省新华书店授予一般图书、教学用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发行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
  【文明创建活动】 坚持以先进文化占领图书发行阵地为突破口,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良好氛围。制定《关于开展精神文明创建竞赛活动,加强诚信建设,服务创业的实施意见》下发全市新华书店,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精神文明创建竞赛活动。针对书店行业的服务特点,把开展文明行业测评,劳动创业竞赛,发行技能考核作为创建竞赛活动内容。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地督促落实精神文明创建竞赛活动,把书店的窗口行业建设、文明服务水平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抓好第八届市级文明单位的申报考评工作。在原有第七届市级文明单位的基础上,继续从思想上、行动上、认识上、重视和抓好申报考核工作。重点加大对环境建设、服务达标、制度管理、综治创安等方面的创建力度,强化创建措施和办法,消除薄弱环节,缩短创建差距,文明创建工作取得一定成效。11月,在全市第八届市级文明单位考核评比中,得到市文明考评组的一致好评。积极参与第三届全省书店行业系统“创文明行业,建满意窗口”活动考评和南平市第三届创建文明行业群众满意度测评活动。在福建省第三届创建文明行业初评中获南平服务行业第二名。在文明创建活动中,注重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娱活动,活跃职工业余生活。
  【优质服务】 在连续两年获得一般图书发行较大增长的基础上,再次加大一般图书的发行力度,把提高优质服务,巩固发行规模,实现稳步增长,争创最佳效益为工作思路,努力在服务上外延,在挖掘上突破,在管理上创新。一方面,从读者需求出发,不遗余力做好一般图书的征订、预订工作,参与举办读书活动,在读者满足上下功夫,提高书店信誉度,让读者对书店有归宿感,使读者到书店能称心如意地寻找到自己喜爱的图书。另一方面,发挥所长,实行工效挂钩,利用书市时机、业余时间,走出店门,发动业务部全体员工,动员一切力量和社会关系跑业务,抓征订,最大限度地挖掘一般图书的市场需求。同时,扩大服务外延,实现农村、城郊、厂矿、学校上门征订,宣传促销的经常性,双管齐下地抓好农村、城区一般图书的市场开发,加大一般图书的寄销比例,适时调整图书品种结构。2002年,全店一般图书发行销售总额再跃820万元大关,三年超额390万元。
  【教材发行】 围绕省教育厅《教学图书预订工作的通知精神》,重点抓好课改教材选订和春秋两季教材的宣传征订工作。为保证“课前到书,人手一册”,提高教材征订满足率。市新华书店先后与教育主管部门联合召开三次教材改革研讨会和市、区两级教材宣传征订座谈会,安排部署征订计划,征求各校征订意见,积极争取教育部门对教材发行工作的理解和支持。针对农村学校首次直接代发教材经验不足的问题,主动派出教材发行经验干部上门给予辅导,为各校提供教材送达服务,帮助解决课本余缺调剂问题,赢得了各校的积极配合。2002年,教材发行销售总额1282万元,同比增加26万元,成为实施教材竞标后,全市教材发行保持增长最多、最好的书店。
  【书市展销】 为配合第十三届全国书市南平分会场书市展销活动,充分展示南平新华书店图书发行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10月,市新华书店全力以赴地参与了全国书市南平分会场的书店各项组织筹备工作。为把首届书市办成“出版届的盛会、读书人的节日”。在宣传上,大力开展了宣传造势工作,不间断、大容量地宣传和推介书市举办的目的意义,使书市活动深入千家万户。在组织上,以提供丰富优秀精品图书为已任,多次派出业务前往各地调集书源,保证了5万种充足的图书品种,按时投放书市现场,满足读者需求。在管理上,调动全店员工的积极性,齐心协力给予人力、物力上的积极支持,倾尽全力做好进、销、存、展工作,周密安排观摩活动,使书店展销活动顺畅、有序、有效。12天的书市展销活动创下了南平图书展销史以来的最好记录,共销售图书码洋近70万元。展销第一天销售达8.2万元,创下了南平日销售史的最高记录。
  【服务“三农”】 根据福建省新闻出版局《关于在全省新华书店系统开展第二届服务“三农”全国农村图书大联展活动的通知》精神,市新华书店把组织开展农村图书联展当作开拓农村图书市场,挖掘市场潜力,满足农村读者需求的一项重要举措,增强服务“三农”的实效性。利用全国书市南平分会场开幕时机,同时拉开第二届服务“三农”全国农村图书大联展活动的序幕,将书市与联展二者结合,使“服务三农”农村图书联展活动与书市活动、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融为一体,互相促进,进一步拓展和开发农村图书市场,推动农村图书发行工作不断发展。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送书下乡”流动供应。建立农村墟日售书服务点,书市农村流动展,掀起声势浩大的图书展销行动及舆论攻势,加快对农村图书市场的开发、巩固和发展,使强化农村阵地建设,繁荣农村图书文化市场的内容和形式得到不断延伸。配合市委、市府“高位嫁接,重心下移”的“三农”一体动作机制,充分运用书店工作特性,切实把实现优质服务作为“三农”的必要前提来抓,强化农村服务意识,通过设立农村图书专柜,书市奶牛牧草饲养图书专柜,送书下乡等方式,及时为农村广大农民实现“科技兴农”、“科技致富”提供帮助。同时,进一步拓展和开发农村图书市场,帮助和扶持农村文化中心户的开发建设,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推动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先后向文化中心户、科技示范户捐书达26万元,支援了农村文化建设。卫生
  2002年,市卫生工作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旅游生态经济区战略目标,服从服务经济建设中心工作,努力拼搏,开拓进取,全面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任务,促进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成效明显。
  【医疗机构内部改革】 市各级医疗机构普遍实行院、所、站、校长负责制,二层领导竞争上岗、全员聘任制以及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相结合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市卫生防疫站试行一层副职竞聘上岗。南平市第一医院、第二医院、中医院等医疗机构进一步探索人事代理制,共有92人实行人事代理。南平市第一医院、第二医院、中医院试行院长年薪制改革试点等一系列对现行医院运行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做法与措施,受到卫生部和省卫生厅重视和支持。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 根据全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要求。全市综合性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所)共35家全部参加全省两批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其中第一批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确认采购品种1184种,采购金额1013.7万元,完成签约940.64万元,平均降幅40.17%,让利患者300万元。强化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降低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例。据省卫生厅2002年上半年统计公布:南平市直医疗机构2001年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比例为全省最低比例的设区市之一,仅次厦门。全市城市医院出院病人平均费用3420.97元,门诊病人平均费用75.12元,为省属与九个设区市的第九位和第十位。
  【社区卫生服务】 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年内上报光泽县城关卫生服务中心,延平区玉屏、水东,建阳市西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全省第二批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年底,全市有社区卫生机构48个,加入社区卫生服务网络105210人,建立健康档案44582份。为社区群众提供便利、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受到广大市民欢迎。
  【农村卫生事业】 按照省核定标准,将原先全市29所中心卫生院调为21所。贯彻国务院召开农村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和五部委《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组织开展全市农村卫生工作调查,对农村卫生工作现状、问题、改革与发展对策提出系统意见。加大农村卫生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武夷山市推行乡镇卫生院长公开竞聘上岗,邵武市乡镇卫生院办专科特色和乡镇计生服务所与乡镇卫生院合并的改革,建瓯市实行从市直医疗单位下派专业人员到乡镇卫生院担任院长,松溪县、延平区将个别服务量小的乡镇卫生院进行合并或改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松溪县、建阳市多种形式创办农村合作医疗等都取得长足发展。
  【医疗机构创等达标质量管理】 以加强医院科学管理,提高医院管理和医技水平上档次为目的的创等达标工作继续开展。顺昌、光泽县中医院通过“二乙”标准。至年底,全市12所综合性医院,1所达“三乙”标准,5所达“二甲”标准,4所达“二乙”标准。全市10所中医院,2所达“二甲”标准,7所达“二乙”标准。加强医疗护理质量管理,狠抓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和一次性输液器使用管理,开展病历质量、护理质量、整体护理检查,举办抗菌素合理使用培训等。“5·12”国际护士节期间,开展护理知识与技能竞赛,举办大型文艺晚会和踩街活动,以市政府名义召开表彰大会,全市有1个科室被授予先进集体,4名护士授予模范护士称号,50名护士授予优秀护士称号。
  【疾病控制,预防保健】 为预防甲类急性传染病在老疫区死灰复燃,全市加大对鼠疫、霍乱、艾滋病等严重传染病预防工作力度,并继续开展肝炎、结核病等专项防治工作,全面启动世界银行贷款和英国赠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至年底,结核病涂阳发现率已达27.71/10万,超额完成2002年省政府下达的27/10万的目标。巩固消灭脊髓灰质炎和丝虫病,基本消灭疟疾和阶段性控制碘缺乏病的成果,全市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192/10万以下。尤其在“6·15”洪灾后,全市卫生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发扬“98”抗洪精神,组织医疗、防疫、食品卫生小分队,深入灾区一线,严防死守,防病灭病,共投入漂白粉34吨,敌敌畏等消毒剂1120公斤,防病疫苗1.094万人份。并向省卫生厅、省红十字会以及香港、上海等红十字会争取到抗洪赈灾款、物,折人民币185.19万元,及时支援灾区生产自救和防病灭病工作,再次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继续做好妇女儿童预防保健工作,全市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巩固在96%以上,孕产妇系统管理率86.06%,高危孕产妇管理率99.97%,住院分娩率95.99%,婴儿死亡率11.28‰,孕妇死亡率50.27/10万。
  【卫生执法】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大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宣传,认真做好酒楼、宾馆,学校食堂、食品批发市场的卫生执法监督,开展饮料、蔬菜、大米、粮油制品、调味品、桶装饮用水的专项整治。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猪肉市场、农贸市场的抽检,积极参与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根据市人大要求,完成对市场“瘦肉精”抽查送检。至年底,全市卫生部门开展食品卫生监督8289人次,开展各类专项检查631项(次),查获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案件433起,捣毁地下制假窝点240个,查处不合格食品81.743吨,食品农药残留抽检超标率18.75%,比上年下降11.25个百分点,水发食品甲醛超标率4.42%,比上年下降5.08个百分点,10月“瘦肉精”检出率已降为零,吊销卫生许可证129家,有效净化食品市场。
  【医疗市场清理整顿】 强化医疗质量监控,严格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准入,严厉打击各种形式的非法行医。5月,依法吊销不合格个体医354户“执业许可证”,重点开展未通过《职业医师法》考试合格的个体开业医的清理,提高医疗市场服务质量,确保广大群众就医安全有效。
  【公民无偿献血】 加强公民无偿献血的宣传,提高市民无偿献血知识水平。组织6名专家对市中心血站和5个中心血库进行管理质量检查,并将医院临床用血管理纳入医院质量考评,以提高临床用血安全。至9月30日,全市完成无偿献血12663人次,占年计划77.6%,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85.71%。其中,市本级完成无偿献血5049人次,占年计划112.20%,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88.51%。
  【旅游卫生】 全市开展以“旅游卫生,与你同行”为主题的第14个爱国卫生月活动。市卫生局配合省爱卫会、省健康教育所、省电视台到武夷山风景区、度假区、卫生村示范点开展旅游常见病防治、景区卫生保护等知识宣传,提高广大旅游工作者和旅客的卫生知识水平。继续在旅游沿线开展农村创建卫生村活动,与市文明办联合组织开展旅游交通干道沿线乡镇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指导农村搞好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全市农村新增改水受益人数12560人,新增改厕7770户,改善了旅游环境卫生面貌。积极利用食品污染预警系统监测,对全市食品生产企业和市场销售的11类食品及餐具、饮用水,计766个样品进行抽检,合格率达83.7%,并及时把监测结果告知生产企业和销售单位,促使企业提高质量。加大旅游沿线食品卫生专项检验,认真做好“五一”、“国庆”两个节日旅游黄金周,饮食卫生安全,广泛开展“食品卫生示范单位”评比活动,首批17家酒楼、宾馆、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被评为“食品卫生示范单位”。加快旅游沿线红十字急救站建设。至年底,大横、南雅等6家红十字急救站已通过省红十字会验收,并竖起统一醒目的“红十字救护站”引导牌。“316国道”沿线的樟湖、太平、炉下、峡阳等4个红十字救护站争取通过省红十字会考核验收。
  【中医工作】 为做好全市中医院管理、创等级和重点专科建设工作,发了《南平市中医重点专科管理》及《南平市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标准评分细则》,规范指导全市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武夷山市、光泽县、邵武市被省厅列为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单位,同时武夷山市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建设单位。武夷山、光泽、邵武3县(市)均成立了由县(市)政府分管副县(市)长任组长,卫生局局长任副组长的中医创先领导小组,有计划地培训中医人才,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为群众服务。
  【医教科研】 5月,市政府成立了虚拟性质的闽北科技研究院,下设五个部,其中医疗卫生联络部依托市卫生局,建立供求项目库与合作项目库。经过认真筛选,上报省内外对接项目10项,均为省级大医院的专家、科研成果和新技术,以解决医疗卫生行业中的科技攻关技术与技术难题。全年举办各种新技术新进展学习班13期,参加人数670人,组织市直单位承担市科委科研项目6项,获得科技费用9万元。
  【红十字会工作】 2月3~8日,市红十字会根据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福建省红十字会闽红[2002]1号通知精神,开展春节送温暖活动,为孤寡、孤儿、残疾等弱势群体138人送去太空棉被100床,慰问金14100元,总金额达21300元。3月28日,在南平召开市红十字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依法进行四年一届的换届选举工作,产生新一届理事会。7月24日,由厦门市红十字会援建的南平市红十字会备灾救灾仓库、办公用房,举行仓库落成仪式。邀请省红十字会、厦门省红十字会、市红十字会的领导参加,南平市政府副市长、市红十字会会长吴邦才在落成仪式上讲话并剪彩。南平市政府、省红十字会、厦门市红十字会、泉州、南安市红十字会以及南平市10个县(市、区)红十字会送来祝贺条幅。
  在“6·15”特大洪灾之后,市红十字会博爱基金紧急调拨资金3.6万元,购买救灾大米20吨,分发给重灾的顺昌县10吨,延平区7吨,光泽县3吨。灾民们感动地说:我们得到第一批救援就是你们红十字会。同时,南平市红十字会快速地向省红十字会汇报灾情,争取到省红十字会博爱工程基金援助的——康力速效消毒剂345箱,价值30187元。这批消毒剂下发重灾县(市、区)用于消毒水源与环境,防病灭病,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至年底,南平市红十字会已接收救援物资15批,价值达100余万元,全部下发重灾各县(市、区)。
  卫生防疫
  2002年,市卫生防疫站,加强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较好地完成了工作任务。
  【卫生防病】 年初,按省厅的要求开展了春季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平均报告接种率达到90%以上。快速评价平均服苗率93.16%。各县(市、区)对脊灰疫苗基础免疫工作不放松,保持较高的基础免疫接种率,报告接种率均在90%以上。做好AFP主动监测,全市共报告AFP病例13例,超过省定7例及以市为单位1/10万的指标。针对麻疹易感人群,把提高并保持高水平免疫接种率作为重点,接种各年龄组儿童106983名,报告接种率92.64%。在麻疹流行季节,采集可疑麻疹病例18份血清标本进行麻疹抗体检测,对部份病例还进行了风疹抗体检测,确诊风疹爆发点1个,共收到疑似病例报告41例,个案调查率100%。半年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进行评价通报。开展政和县接种率调查。抽查30个点,调查217名儿童,合格建证率100%,卡价苗接种率100%,卡痕率95.1%,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率100%,百白破混合制剂接种率100%,麻疹疫苗接种率100%,乙肝疫苗接种率91.7%,四苗全程接种率98.62%,五苗全程接种率87.1%,接种率各项指标均达到卫生部要求。继续加强肝炎综合防制工作。各地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栏等,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发放宣传单2万多份。全市除基础免疫外,甲、乙肝疫苗分别接种1万人份。推行新生入学入托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在阻断母婴传播方面,对婴儿推行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2002年,全市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2000多支,对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起到积极的作用。对南平实验小学6个年段686名学生免费检测乙肝二对半,及时将结果反馈给学生家长,并组织乙肝疫苗接种160人。对高级中学847名学生也进行了乙肝免疫。还对夏道水井窠村扶贫点178人进行乙肝相关指标检测。开展各年龄段乙肝携带率专题调查,对象包括幼儿园、中、小学及高中毕业生、应征青年、婚检青年。总调查人数34069人,乙肝携带率12.82%。免费为各县提供乙肝二对半检测试剂4400人份。
  加强传染病管理,预防疾病控制。全市报告传染病发病18种5392例,发病率176.81/10万,死亡10例,死亡率0.33/10万。发病最高的是肝炎(81.8/10万)、结核(56.4/10万),未发生甲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大暴发及流行。在霍乱流行季节,开展对建阳市、武夷山市、松溪县、南平市第一医院等县级以上综合医院肠道门诊监督检查,确保具备及时发现苗头病人的能力。开展艾滋病预防知识宣传,分发各种小册子、画页、书签万余份。对南平1例艾滋病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开展传染病管理和报告调查,对政和、浦城2县医疗单位的传染病管理和报告工作进行调查。调查处理数起突发疫情,如浦城县钩端螺旋体病例、建瓯市南雅梅村小学学生出疹性病例、延平区太平镇儒罗小学学生水痘病例等。
  【地方病、寄生虫病防治】 与省防疫站一道完成了延平区、建瓯市、松溪县的碘缺乏病病情、尿碘、碘盐的监测工作。做好南平盐业支公司的碘盐抽检监测工作,按月进行监测和上报。2月,在监测中发现碘盐包装不符合“食品卫生法”的要求,依法责令南平盐业支公司整改并给予行政处罚。5月15日,与市人大到政和县农村开展碘缺乏病宣传、咨询,利用展版和传单进行广泛的宣传,取得了较好效果。较好落实完成鼠疫监测任务,全年4个省级监测县和2个市级监测县共捕获家鼠1835只,检获体蚤607只,全市共采集1730份鼠血清样本,进行鼠疫F1抗体放射免疫沉淀试验,结果均为阴性。松溪县松源镇后街和建瓯市顺阳乡后珠自然村发生了自毙鼠事件,经送省鼠布室进行判定,排除了鼠疫。对建阳市、武夷山市、政和县进行嗜人按蚊复查,共复查7个村,捕获按蚊265只,全为中华按蚊。对来站检查的5位疑似病人认真采血镜检,查出4例病人,并给予全程治疗。全年全市发现疟疾病例11例,其中本地人口外出打工感染8例(属本地人口省外感染),外来人口发病3例(属省外人口省外感染)。认真做好武夷山市丝虫病病原学监测,共血检527人,结果全部阴性。9月,全国消灭丝虫病专家组对南平市进行了审评,确认南平市实现了消灭丝虫病的目标。
  开展对邵武市3个自然村华支睾吸虫与肠道线虫感染情况调查,肠道寄生虫的平均感染率51.23%,其中蛔虫感染率25.45%,鞭虫感染率31.85%,钩虫感染率13.31%,华支睾吸虫感染率0.45%,姜片虫感染率0.06%,福建棘隙吸虫感染率0.06%。各种肠道寄生虫的感染率比10年前的调查结果有所下降。开展肺吸虫感染调查,先后对松溪县花桥、旧县2乡镇3个行政村进行病原学、血清学调查,皮试1562人,其中血清学阳性12人,发现存在斯氏肺吸虫和泡囊肺吸虫感染,较罕见。通过调查为南平市开展农村寄生虫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消毒监测】 依据新颁布实施的《消毒管理办法》及南平市卫生局的要求,制定了“南平市医疗保健机构消毒管理工作考核表”,对市属各医疗单位和各县(市、区)医疗机构消毒管理工作进行了一次抽查,先后对南平市第一医院、市第二医院、市中医院、武夷山市立医院、建阳市妇幼保健院、建瓯市立医院、邵武市森工医院、顺昌县医院、光泽县医院、浦城县医院、松溪县医院、政和县医院等12所医疗单位进行了消毒监测和消毒管理工作考核。消毒监测总合格率88.10%,其中空气细菌菌落总数合格率63.77%;物体表面微生物合格率95%;消毒剂染菌情况合格率100%,医护人员无手污染合格率100%,压力蒸汽灭菌效果合格率100%。合格率总体比2001年有所提高。先后完成7家纸品厂的产品抽检工作,纸品抽检合格率100%。认真完成市区大面积统一灭鼠工作,鼠密度由灭前的9.84%降至2.4%,取得了很好的灭鼠效果。
  【卫生执法】 结合治理“餐桌污染”和食品打假工作,通过南平电视台报道专题新闻21条。其中1条上中央电视台,3条上福建电视台。在《福建日报》报道1篇,《闽北日报》报道37篇。并及时将食品专项整治成果汇总,组织编写“南平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工作简报”8期。上街宣传3次,发放传单3000余份。扩大了宣传的效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结合集资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加大对农贸市场、副食品批发市场等食品经营单位的监督力度,共检查334家,捣毁地下制假窝点6个,没收、销毁不合格食品3.5吨。查处“瘦肉精”引起的食物中毒案件,配合做好“瘦肉精”整治工作。对投诉到市卫生防疫站疑似“瘦肉精”中毒的案件,认真组织食品卫生监督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及时处理,并将有关情况及时通报治理“餐桌污染”办公室等部门。为确保节假日及旅游黄金周期间饮食卫生安全,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立旅游生态经济区中心目标,确保旅游黄金周期间游客的饮食安全卫生,组织卫生监督人员对南武路沿线、武夷山景区及溪源庵旅游线路的餐饮业进行专项检查,共检查114家。在人大、政协会议以及重大活动期间,为确保会议的饮食卫生安全,选派食品卫生监督员驻进用餐场所,并运用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进行系统管理,控制重要餐饮活动卫生质量。全年开展13场次监厨活动。随着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南平市各级卫生监督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在打击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的同时,树立一批食品卫生状况信得过企业,创建一个让游客和市民放心购买、信用的消费环境,达到扶优、抑劣、引导消费的目的。在南武路和205、316国道沿线及景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创建“食品卫生示范单位”活动,评出25家为“示范单位”。在日常监督执法检查中,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指导思想,全年完成行政罚款10起,罚没款收入4200元,警告114次,责令改正63次,取缔6家,吊销卫生许可证1户。
  在全市范围内检查地产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23家,抽检22份,合格率仅77.3%。市防疫站即时对南平市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整顿工作专项通报,并将监测结果通过《闽北日报》、南平电视台向社会公布。此后,市防疫站又进行第二次抽检,合格率100%。城区6家市场销售桶装饮用水抽检,5家合格,合格率为83.3%,实现了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市场销售桶装饮用水抽检合格率达到80%以上,实现达标。对市属校办食堂课间餐进行监督,共抽查了南平市区六个街道办事处辖区内16所大中专、中小学、幼儿园的学生食堂、课间餐食堂,提出整改意见。抓住重点,精心组织专项治理活动。根据市委、市政府整治市区市容环境的要求,在市区一级路段人民路、解放路及八一路部分路段,完成以取缔超范围经营、占道经营和增添基础卫生设施为内容的餐饮业整治。6月,对学校周边餐饮业和副食品零售业进行专项治理,共治理整治86家。及时处理突发事件,严厉查处食物中毒案件。先后对建瓯市徐墩中心小学学生因食用被农药污染的蔬菜中毒事件、松溪县溪东乡中学发生因投毒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光泽县鸾凤乡误食有毒河豚鱼干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等以及对市区两起因食品加工过程交叉污染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都及时立案查处。建立举报、投诉登记、反馈制度。设立投诉举报登记本,对群众来信、来电、来人投诉逐例进行登记造册,接到报告立即出动,凡留有联系电话的群众,均给以反馈。在南平市区范围已受理举报投诉154起。其中反馈85起,反馈率达100%。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
  开展公共场所卫生的监督监测。全市现有公共场所经营单位2359户,发证率95.4%。从业人员7110人,实际体检人数6607人,体检率97.7%。查出“五病”(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人员192人,调离163人,调离率84.9%。对2297家经营单位,进行卫生监督,监督率97.4%。监测1967家,监测率83.4%,监测31486项次,合格28699项次,合格率91.1%。根据南平市卫生局《关于下达2002年南平市健康相关产品抽检和公共卫生监督抽查计划的通知》要求,抽检公用物品290份,合格261份,合格率90%。公共场所卫生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卫生合格率不断提高。开展对新装修的宾馆、饭店、生活居室进行污染物的监测工作。继续开展对全市城(市)区15个自来水厂每季度的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工作4次,全年共采集水样109份,全年水质合格率99.5%,对市区末梢水监测120份,合格率90.5%,对未达到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的项目,及时提出了整改意见。
  全面规范学校学生健康监测工作,增添体检设备,购买了便携式电脑在现场对学生进行生长发育的评价。对市属11所小学、8所中学、5所中专学校共22350人进行健康体检。小学生身高上等率14.3%,体重上等率20.0%。营养不良率13.8%,肥胖率7.2%,龋患率43.8%,沙眼患病率1.8%,视力低下率28.1%。
  【检验工作】 全年共出具33500多个检验数据,比2001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不仅完成了日常监督的食品样品,还完成了大量的省食品污染监测与预警系统的任务,及时向省及市报告,使该项工作走向正轨。完成食品样品共计964份,其中日常监督及检测515份,食品污染物监测与预警系统检测样品达449份。新开展黄曲霉素B1的检测,完成19份的检测任务。完成12家医院的院感监测任务以及12家制剂室监测任务,共完成494份。生活饮用水水质分析80份,检测项目达1544份,游泳池水质日常监测30份,每月完成南平市城区自来水10个点的末梢水检测。公共场所用品用具202家,检测份数达1144份,空气监测11家,共86份,化妆品38份。完成从业人员体检5730人份,检测麻疹lgM抗体检测15人份,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检测23人份,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271人份。另外,还新开展狂犬病毒抗体检测工作,检测份数达20份。完成乙肝监测点监测任务,全年共完成862人份的两对半检测任务,共4310份。
  【救灾防病】 2002年6月15日,闽北部分县发生洪灾期间,市卫生防疫站向灾区派出防疫人员20人次,车辆6辆次,投入漂白粉10吨,敌敌畏等其他消杀药品500公斤,投放各类疫苗1万多人份。派出食品卫生监督员现场检查督导食品卫生,处理受洪水污染食品近800公斤,加强对灾区的疫情动态监测,建立传染病疫情“零”报告制度。向灾区发放各类卫生防病宣传单1万余张,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
  妇幼保健
  2002年,市妇幼卫生工作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实行保健和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新时期妇幼保健卫生工作方针,围绕“一法两纲”目标任务,积极开展各项妇幼卫生工作。
  【专科特色明显】 市妇幼保健院投入130多万元购置美国全自动生化仪、半自动血凝仪、多功能显微镜、氦氖激光机、CO2激光治疗机、进口心电图、牙科综合治疗机等仪器设备和业务用车一辆。积极拓展服务领域,新增添全套生化,PT、APPT、TT、Fib等多项检测、淋球菌培养、孕妇糖筛查及糖耐量检测、儿童视力字母匹配等项目。提高了新生儿急救能力和高危妊娠的筛查率,孕期保健质量得到有效保证,妇幼专科特色更加突出。新生儿急救中心在相关部门共同努力下,已投入临床运行,填补了闽北地区的空白。给病房和科室安装空调。注重人才培养,鼓励支持在职人员参加自考、函授学习。全年有在读研究生1人,在读本科生3人,在读专科生14人。派出47人到省级以上相关单位进修学习。积极开展医疗教学、科研工作,鼓励医务人员撰写论文,全年有24篇论文发表在全国及省级以上刊物。眼科科研课题《南平市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进入评审阶段。
  【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 推行妇幼保健保偿责任制,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和儿童系统管理的覆盖率和管理质量,强化高危孕妇和体弱儿管理。认真做好婚姻保健,产前、产时、产后保健服务,积极开展妇科病筛查、青春期、更年期保健、儿童眼、口腔保健和妇女、儿童心理保健等特色服务,确保母婴安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围产保健工作。实行妇幼保健保偿责任制,统一发卡,统一建档,按办事处、居委会分类管理,遵循自愿原则,并签定保健保偿协议书。实行产前检查、产后访视执行票制结账,统一在市妇幼保健院建卡、结案。实行副主任医师严把产科门诊质量关,确保高危孕妇安全。全年共参加保健保偿1599人,城区孕妇建卡1313人,产检8931人次,高危筛查城区525人,农村散居116人,高危筛查率38.6%,高危结案76.8%,高危孕妇住院分娩率100%,对高危孕妇全部进行专案管理。全年儿童体检12994人,其中门诊儿童体检8109人次,托幼集体儿童体检4674人,共查出疾病957人,缺点4192人,并予以及时纠正和治疗,筛出体弱儿156例,全部进行专案管理。门诊营养咨询2600人次,诊治营养缺乏性疾病1600人次,母乳喂养宣教人数2751人次。全年儿科门诊诊病28824人次,眼保健4213名儿童,检出视力不良1132名,对斜弱视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并在全市集体小年龄组弱视普查中使用匹配视力表普查,普查率90%以上。口腔保健3200余人次,发现疾病缺点及时纠正指导。采用较先进的氟保健漆进行防龋,使南平市儿童的龋齿率大大降低。
  【妇科病普查和婚检及更年、青春期保健】 在市总工会、市妇联、市劳动局、市卫生局的大力支持下,妇幼保健医院在91家单位开展妇科病普查。根据农村妇女妇科病就医难,发病率高等特点,对延平区14个乡镇进行妇科病普查,收到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年普查4305人,其中患病2623人,患病率60.93%,治疗2453人。全年举办妇女健康知识讲座5期,受教育人数1000多人次。为提高妇科普查质量,市妇幼保健院还结合年终产科质量检查,对城区已开展妇科普查的单位进行检查,纠正普查单位存在的问题。全年选送6名婚检医生到省卫生厅参加主检医师及婚检医师培训班,对婚检医师进行岗位培训,认真组织婚检医师学习婚检新规范,明确职责范围。严把婚检关,对暂缓结婚对象给予指导、治疗,并给予定期随访、结案。全年共做婚前检查2114对,其中涉外婚姻882对,发现疾病异常1286人次,暂缓结婚33人。
  医院重视妇女更年期保健工作。年初,聘请北京更年期保健研究所教授来院讲授更年期保健知识讲座,积极开展青春期保健工作和生殖健康教育。鉴于少女早恋、早孕普遍存在,市妇幼保健院组织医务人员深入学校举办青春期生理知识讲座,受教育人数达2000多人次。全年更年期保健门诊咨询527人次,诊治更年期疾病1083人次,青春期保健咨询150人次。全年开设妈妈班5次,听课人数达1038人,母乳喂养咨询1038人,婚前保健宣教3772人,孕产期保健1284人,孕妇营养咨询登记512人。同时,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妇女保健知识,全年刊登保健知识文章54篇,发放宣传小册子3870份。
  【推广母婴安全适宜技术】 举办全市产科、新生儿适宜技术强化培训班,聘请省立医院、省协和医院主任进行学术讲座,使新技术、新知识得到推广。协助延平区卫生局举办2期母婴保健助产技术换证考核培训班,培训23人。协助市卫生局开展全市产科质量检查,对10个县(市、区)的产科医院及卫生院进行质量检查。年内多次选派业务骨干下县(市、区)指导“创规范化妇幼保健院”工作,重点指导建阳市妇幼保健院创达标工作。6月,建阳市妇幼保健院顺利通过一级甲等妇幼保健院评审。加强围产保健工作,协助市卫生局召开围产保健协作组会议,对全市2001~2002年26例孕产妇情况逐一进行评审分析,针对主要死亡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
  【基层业务指导】 年初,市妇幼保健院组织保健人员参加基层妇幼卫生业务考试,指导基层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工作及产儿科规范化管理,强化高危孕产妇和体弱儿管理,指导基层开展妇科病筛查、儿童体检、妇女、儿童常见病、多发病诊治。规范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开展“三网监测”工作。全年下乡425人天,并建立下乡工作日记和逐级汇报制度。保健部每月25日定期召开科长例会,每季度定期通报延平区乡镇妇幼卫生工作情况。针对延平区乡镇妇幼卫生工作的薄弱环节,安排9个乡镇妇幼人员到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基层妇幼保健加压培训”,协同卫生局举办2期的产科适宜技术及新生儿疾病防治提高班,参加培训的有延平区医院、厂矿医院及各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78人。全年召开乡镇妇幼人员例会2次,采取以会代训,加强业务指导。加强基层督促,除平时检查指导外,年底还对延平区15个乡镇卫生院妇幼卫生工作进行年终考核,各项指标比上年有了进一步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率85.60%,规范化管理率76.52%,住院分娩率96.38%,非住院分娩新法接生率99.39%。基本消除新生儿破伤风发生,高危孕妇筛查率30.45%,高危住院分娩率达100%,7岁以下儿童保健率84.06%,3岁以下儿童保健率85.18%,婴儿死亡率7.05‰,新生儿死亡率4.41‰。
  【医疗、护理质量管理】 继续按照等级医院的标准做好病历书写和病情的观察护理工作,严格执行产科工作制度,加强院感管理,对每位产妇入院后进行全面体检,严密观察产程,进入产房全程使用胎心监护,正确使用产程图,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严格掌握催产素使用适应症、禁忌症,使用催产素由专人监护观察记录。院内成立产科、新生儿科抢救小组,实行高危妊娠首诊负责制,全年成功地抢救急危重孕产妇、新生儿共56人,院内无孕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率控制在15‰以下,院内感染率控制在5%以内。医院设立医疗护理管理委员会,狠抓产科质量,定期开展疑难病症讨论和围产儿死亡分析讨论,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加强队伍建设把好人员准入关,产科工作人员均通过助产技术执业培训考核,获得执业资格。同时加强对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和行风教育,改变旧观念,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探索产科新的服务模式,开展导乐式分娩,实行新生儿科医生进入产房、妇产科与新生儿科双轨道查房制度,及早发现新生儿疾病,早期干预治疗,大大提高了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降低了院内新生儿死亡率。坚持爱婴爱母,促进母乳喂养。医院始终把巩固爱婴医院、等级医院工作与提高产科质量有机结合起来,常抓不懈,坚持实施促进母乳喂养的十点措施,重点加强母乳喂养培训复训工作,做好母乳喂养三期宣教,以及指导母乳喂养技巧,免费定时做好产后访视,督促婴儿4-6个月纯母乳喂养,通过爱婴爱母行动的实施,提高了产科质量,降低产儿科并发症。妇产科全年创收近216万元,比上年增长22%。全年完成分娩数1079人,危重病抢救成功率98%,病历合格率98%,处方合格率97%,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0%,护理表格书写合格率92%,毒麻药品完好率100%,常规器械消毒合格率100%,“三基”考试合格率100%。五是继续抓好五个必备委员会的工作,定期开展活动,定期查病历、查处方,针对存在问题及时给予整改,学习医疗事故条例和基本医疗保险配套文件,严格规章制度。在新药申购方面,坚持药事委员会成员讨论,支持政府招标,严格杜绝药品采购当中的不正之风,加强全院医务人员的感控知识意识,多次培训,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无菌操作技术。
  【参与社区活动】 在区文明委开展共建带创文明单位过程中,市妇幼保健院赠送延平区樟湖镇图书阅览室书架、书桌、折叠椅折合人民币5000余元,支持辖区共建理事会活动和夜间巡逻等数千元。开展便民服务、文体娱乐和各种竞赛活动,利用节假日组织医务人员深入社区,到“老少边”地区开展形式多样的义诊和送医送药便民服务活动。医院组织党员自愿者、青年自愿者到延平区南山吉溪村(老区村)、夏道水井窠、市福利院等免费进行妇科普查、义诊,全年下乡义诊14次、87人次,为社会各界义诊4800多人次,无偿赠送药品6000余元。积极参加市卫生系统举办的“5·12”大型踩街及文娱宣传活动,迎“十六大广场文艺晚会”。参加评选“五好家庭”活动和“我为社区增光彩”演讲比赛及“巾帼文明示范岗”活动。通过系列活动,各科陶冶了情操,丰富了职工业余生活,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职业病防治
  2002年,市职业病防治院共收治职业病病人55人次,其中尘肺42人次,职业中毒观察对象6人次,常见病4人次,生活性铅中毒2人次,职业性铅中毒1人次。住院天数共计3488天。门诊部诊病6712人次,专家门诊2703人次,健康体检929人次,心电图检查3103人次,B超检查2162人(5042个脏器),肺功能458人次,电测听801人次,注射2096人次,理疗39人次,完成三大常规检查1089人次,生化项目3441人次,乙肝2536人次,AFP98人次,尿铅12人次,尿锰62人次,细菌检验376人次,血粘51人次。摄片1894人次,胸透768人次。
  【职业病防治】 以实施《职业病防治法》为契机,开展大张旗鼓的宣传贯彻活动。在宣传周活动中,请领导在电视上讲话、印发宣传单2万多份。举办各县(市、区)卫生局分管局长、防疫站站长、劳动卫生工作人员培训班,深入邵武、建阳、建瓯、光泽、延平等县(市、区)协助开展工矿企业经理、主管人员《职业病防治法》学习班,提高企业主对职业卫生工作的认识,促进了职业卫生监督、监测和职业健康监护的开展。根据国务院国发[2002]9号文精神,与市安全生产管理局、经贸委、环保局、公安局联合,开展有毒有害化学品生产、销售和使用专项整治工作,共检查了39家,并发放现场监督意见书。在放射卫生专项整治活动中;与市环保局、公安局联合,开展放射性同位素专项检查,共检查13家单位。开展新、扩、改建厂矿“三同时”验收工作,对丽阳、丽瓯、丽浦、绿原、南纺、金月、荣琪制氧、嘉元等8家厂矿进行了验收前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检测与卫生学评价。开展劳动卫生经常性监督、监测和职业性健康监护工作,认真落实市政府安全生产责任制。全年监测厂矿56家,测定有害因素作业点1531个。其中,市属应测厂矿32个,已测28个,厂监测覆盖率87.5%,共监测有害因素作业点1531个,合格点1114个,点合格率72.8%(其中粉尘点合格率70.2%,毒物点合格率86.8%,物理因素点合格率66.1%)。职业性健康体检2395人,占应检人数的12.7%(其中粉尘710人,体检率9.1%;毒物1371人,体检率35.1%;物理因素314人,体检率4.4%)。加强放射卫生监督、监测工作,全市应检测单位96个,共监测医用X线使用单位90个,监测率93.8%,监测机台数110台,合格机106台,合格率96.4%。举办放射防护知识培训班共1期,培训人员42人,开展个人剂量监测292人,监测率88.5%。全年共监测厂矿放射性同位素使用单位13家,已监测放射性同位素30个,放射性同位素监测率83.3%。放射作业人员职业性体检116人,体检率95.9%。
  【拓展业务】 以职业病防治为中心,积极拓展业务,开展驾驶员体检12253人次,年收入18.38万元。联系银行系统职工、交警、药剂人员体检,开展伤残鉴定、妇科门诊、牙科门诊、专家门诊,共创收约10万元。争取市政府专项拨款10万元,省卫生厅专项拨款5万元,市财政专项拨款3万元。投资3.68万元添置电脑三台、FJ37A放射巡测仪、尿生化检测仪。投资13.2万元进行门诊部、住院部、卫检室装修等,为资质认证做准备。投资约4万元对宝珠山的天福疗养中心进行维修、铺设水泥路、电路改造,以保证职业病病人的暑天疗养需要。
  【后勤管理】 按照《会计法》、《审计法》做好财务工作,对账目做到日清月结,及时上报。固定资产设置保管卡,做到一物一卡,账物相符,顺利通过市审计局的财务审计检查。积极鼓励医务人员撰写论文,全年共发表论文20篇,参加学术交流会议15人次。积极配合四鹤办事处、流芳居委会做好社会治安综合管理、计划生育工作,2002年,院内无刑事案件,无违反计划生育案例发生,被评为“延平区文明单位”。11月,完成了科技综合楼的验收。全院年财政拨款153.18万元,其中专项拨款8万。预算外收入191.88万元,其中医疗收入123.08万元,药品收入68.8万元。医疗支出236.39万元(人员经费、公用事业、业务支出、离退休人员经费),专项支出8万,药品支出64万元,年末结余36.67万元。
  南平市第一医院2002年,市第一医院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狠抓医疗护理质量,坚持改革创新和两个文明建设,基本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任务。
  【医疗优质安全活动】 开展以医疗优质安全为主线的质量效益年活动。一是强化医疗安全教育。以办班和考试的形式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新出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案书写基本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提高医务人员质量和法律意识。二是加大病案管理力度。9月,建立了临床高级职称人员评审病案制度,除病案委员会按季抽查评审外,每月每人抽查4份,院长还针对问题较多的科室,每月重点抽查4份。对评审中存在的问题,召开点评反馈会并逐一讲评限时整改。三是狠抓合理使用抗生素。监测全院抗生素使用情况,干预科室的抗生素使用率、三联用药率和病原送检率。四是实施ISO管理,推行持续改进,在质量检查中发现不合格项首先经当事人(科)当场确认,现场改正或督促整改、跟踪验证。经系统管理,质量抽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取得一定成效。在省卫生厅组织的年终专科检查中,市第一医院病案质量抽查结果甲级率在90%以上,名列全省第五名,检验质量考评80分居全省平均水平,病理操作技术在省医学会组织的“全省病理技术竞赛”中荣获二等奖。与去年同比三联抗生素使用率5.33%下降0.44%,病原送检率51.77%上升5.25%,无医疗事故发生。2002年,在全省医政工作会议上市第一医院的医疗管理经验做大会交流,得到同行的认可。
  【通过ISO认证】 2002年对医疗、护理、医技、行政、后勤等进行2次全面内审,共开出11项不合格报告,均得到有效解决。11月,中国方圆委专家一行10人对市第一医院按国际标准建立的ISO9001:2000版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进行认证,现场审核通过。12月27日,正式获得由中国方圆标志认证委员会方圆标志认证中心颁发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成为福建省首家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综合性医院。
  【护理管理】 成立护理管理委员会,狠抓护理制度落实和管理创新。一是改革护士长管理,实行20%轮岗制,有6位护士长易岗。建立护理部和ICU的一周培训制,拓宽了护士长知识面和应急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二是重视护理理论知识和操作训练,全年专科和“三基”理论考试每人4次,合格率分别为94.34%和82.86%,操作考试每人2次,合格率97.43%。全年护理指标完成情况良好,开展整护11个病区达73.33%,基础护理、特级和一级护理、护理文件书写、急救物品以及无菌消毒隔离等合格率均达100%。三是开展护理管理创新。改变整体护理检查模式,采取现场考查和归档病案评价相结合,考,查护理人员应用护理程序为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由护理部人员和护理本科生等组成考评组现场点评打分,有效提高“整护”质量。四是改革护理人员夜班制。实行按职称制定夜班次数,较科学合理安排了夜班,初步解决了“夜班难”问题。五是实施温暖护士活动。开展给每位生日护士一个祝福电话,每位住院护士一束鲜花、一次探视、一声问候的“四个一”活动,营造护理温暖大家庭氛围。六是开展“百针穿刺无失误、电脑录入医嘱”等技术比武活动,评选“技术能手”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市第一医院在全市卫生系统的系列活动中表现突出,扎实的管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2年,神经内科护理组被省妇联授予“三八红旗集体”;神经内科被市政府授予先进集体;有1人被市政府授予模范护士,4人授予优秀护士,受市总工会表彰劳模1人。在全市护理技能比赛中获单项操作第一名、团体第二名。医院表彰了“十佳”护士,奖励晋升一级工资。有四项护理技术获得医院科技创新奖。
  【科教实力】 11月,成立闽北创伤骨科研究所和南平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并挂靠市第一医院。院科协成立并召开第二次科技表彰大会,表彰1项省级科技进步奖,6项市级科技进步奖,3项市级科研成果;2项国家专利;一本专著和院内新技术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7项。年内有4项课题获市级立项,其中“血细胞分析仪鉴别肾小球和非肾小球性血尿的研究”、“老年人脑血管病危险个体筛选和干预治疗”、“ISO质量标准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3项课程获得2002年度“南平市科技立项费用”的专项资助。“关节松动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足踝关节功能障碍的应用研究”被南平市科技局列为2002年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纤维支气管镜临床扩大应用”通过市级科技成果评审。有11位副主任以上医师被南平市科技局聘为“南平市科技专家”。7月份获准成为“首批全科医师临床教学培训基地”,“福建中医学院首批医学研究生教学医院”。有2名副主任医师被福建中医学院聘为“临床硕士生导师”。2002年完成15所大中专院校191名(护士生88名)和64名进修生的带教任务。
  【医学教育】 开展“三基”理论测试,参考人员159人,合格率100%。派出医务人员到北京、上海、广东等知名医院进修10人次,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和学习班156人次,开展全院性学术讲座13场,全年发表学术论文(CN刊)65篇,其中在《中华医院管理杂志》、《中华临床护理杂志》等中华牌期刊发表的有6篇,年智力投资65万元,达到三级医院的标准要求。请省内外专家会诊、手术、实地临床示教等64人次,促进了知识的更新和交流。
  【工会工作】 3月,召开一届七次职代会,审议通过了“医院工作报告”、“工会工作报告”、“基建工作报告”等。收到职工建议案32条,逐一答复。积极开展济困献爱心活动,全年职工个人捐款共36535元,捐衣物2180件。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等活动,选送的文艺节目《生命守护神》获优秀奖和首届延平区艺术节“银奖”。
  【基本建设工程】 新建病房综合大楼是市重点工程项目之一,大楼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16层框架结构,设14个病区床位583张。工程进行规范的招投标工作,2001年11月破土动工,2002年7月封顶,共完成工作量2380万元,超额完成2002年投资计划的12%。计划2003年8月竣工验收。2002年11月,肿瘤放射治疗中心举行奠基仪式,该中心为市山海协作项目,泉州市政府无偿捐资20万元,被誉为“泉州楼”。预计基础建设投资100万元,目前已进入施工阶段。
  【行风建设】 医院以“行评”和创建百姓放心医院为契机,加大纠风力度,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建立健全了较为有效的运行机制。配合卫生局对2名收受“红包”违纪的医生分别给予解聘、暂停半年执业活动和当年考评不及格、任职年限延长2年等处理。职工思想受到深刻的教育。全年扎实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四阶段工作,整改率100%。医院的纠风落实工作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
  2002年,每住院床日费用254.81元与2001同比下降2.18%,居全省平均水平之下,百姓得到实惠。医院的先进事迹和做法在《健康报》、《福建卫生报》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34篇,在《闽北日报》发表47篇,在省市电视台播出17条报道。在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评选的百姓放心医院第二主题——医疗优质高效活动中,再获“百姓放心医院”称号,医院的声誉和形象得到提高。
  【建立激励模式】 以荣誉激励为主导。积极开展争当文明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活动,树立“文明示范点”、“青年文明号”和“巾帼文明号”等先进团队,表彰模范护士、十佳护士和劳动模范等先进典型。荣誉成为大家自觉树立医疗新风的强大牵引力,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以经济激励为杠杆。为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动和医德医风的表现,实施正、负激励,全年共发放奖励金35190元,其中技术创新奖23100元,荣誉奖2800元,罚金620元。
  【创新工作】 医院围绕“以病人为中心,以百姓放心满意”为目标开展创新工作。在技术服务创新方面,全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41项,其中“偶发分枝杆菌的分离培养和抗药性的研究”、“多导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胸椎前路侧前方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均达省内先进水平。“枕下路直切口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第四脑室内巨大肿瘤切除术”开创了闽北先河。“矫形支具室一足托、分指板、长支具制作”填补了闽北空白。“甲状腺功能全套检查”、“性激素检查”不仅使检验项目的敏感性提高1000倍,同时缩短了报告时间,由原来的10~15天缩短到3~5天。开发院内网页系统,模块有:院部通知、科室介绍、用药指南等多项,充分利用现有的硬件资源传递信息,提高信息传递速度和医护人员专业水平。在管理创新方面,把星级宾馆服务理念和礼仪导入日常工作,规范工作人员的电话语言、行走站坐姿等礼仪,提升了医院服务品质。成立药学部,分开药事与药剂管理,制定了《南平市第一医院药事管理暂行条例》。2002年12月,召开首次新药评审会议,严格按“新药引进程序”审定,迈开了药品管理的新步伐。建立“临床用药协调员制度”,药剂人员参与临床查房、会诊、指导,监督临床合理用药。收集临床用药质量信息,增强临床与药剂的沟通,及时解决质量问题。
  【经营管理】 市第一医院全院编制床位550张,定编人数830人,床位与人员之比为1:1.5。业务总收入7546.20万元,减少0.16%;业务总支出7328.28万元,减少4.74%;业务收支结余217.92万元,增加352.61万元;总结余580.98万元,增加426.15万元,增长275.24%。业务收入中,医疗收入占58.10%,增加9.5个百分点;药品收入占40.99%,下降8.94个百分点,实现业务收支平衡并结余217.92万元。在职职工年人均收入20170.62元,比上年增加915.20元,增长4.75%。财务预算管理情况,严格按照年初制定的财务收支预算进行管理,效果良好。一方面,有效实现收入结构优化调整,在控制药品收入的同时,提高医疗收入在业务收入中的比重,2002年医疗收入预算4300万元,实际完成4384.39,完成收入预算的101.96%;另一方面,支出预算控制得当,全年业务支出预算7800万元,实际完成7328.28万元,占预算年支出的93.95%,节约6.05个百分点。同时,专用基金收支预算管理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没有出现赤字,年末总结余也圆满达到既定目标。
  市第二医院
  2002年,全院有床位250张,在岗职工32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49人,占总数77.2%,具有高级职称21人,中级职称61人。门诊病人91419人次,增加3178人次;住院病人4302人次,增加440人次;实际占用床日52969床日,增加9608床日;床位使用率58.05%,增加10.53个百分点;病房抢救危重病人成功率86.16%,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8.88%;甲级病案率91.2%,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100%,成份输血87%,完成下达献血任务100%,亲友互助献血占临床用血6%,开展整体护理病房100%。业务总收入1716.90万元,增长5.81%;业务支出1685.33万元,增长3.77%;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37.80%,降低5.15个百分点;业务收支对比结余增加33.15万元。2002年,投入90余万元,购置空调27台、热水器13台、电脑3台、鼻咽喉镜1台,24小时动态心电图机1台,除颤仪1台、多参数心电监护仪6台、腰椎牵引床1台、非接触眼压仪1台、婴儿保温箱1台、电子阴道镜1台、冰帽1台。
  【行风评议】 开展药品处方提成整治工作。医院成立处方提成整治领导小组。配合建阳市检察院开展处方提成查处工作。院领导亲自多次地做思想工作,要医务人员放下思想包袱,主动退出处方提成款,使查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并保证医院诊疗工作正常进行。同时,对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成员进行调整,并建立管委会专家库,专家库成员由医院中级以上卫生技术人员组成,研究有关药事问题,均由专家库中随机抽取1/3人参加。在开展行评工作中,医院坚持边查边改,纠建并举。采取多种措施查找问题,从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完善医务人员行为准则、职业道德规范和医疗服务规范。制定《医疗收费管理责任制》、《合理应用抗生素制度》、《大金额病历抽查制》、《一日费用清单制》、《院务公开工作责任制》等有关制度。根据省厅《关于加强医疗卫生单位院务公开工作十条意见》要求,成立院务公开领导小组,制定院务公开工作责任制,开展院务公开工作。通过院务公开栏、院刊、职代会、民主生活会、离退休人员座谈会、工休座谈会、社会监督员座谈会、院长接待日等形式,进行院务公开。根据建阳市委、市宣传部要求,医院与建阳市将口镇新村结为“共建带创”对子,投入万余元帮助新建村建立文化俱乐部。组织医务人员为当地群众义诊,为文化俱乐部捐书900余册,这一举措得到南平市委宣传部、建阳市委、市政府的肯定、赞扬和建阳将口新建村广大村民的好评。医院还组织6次医护人员到武夷山市吴屯乡,政和县石屯镇等偏远山区开展义诊活动,共诊治病人1960人次,手术10余台。
  【业务建设】 定期安排院内业务学习,请副主任以上专家讲课,全年举办院内业务学习20次。医院每年有计划地选送医护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鼓励医护人员搞科研、写论文,全院共发表论文72篇,科研立项2项,选派进修学习15人次。为防范重大医疗事故发生和提高医疗质量,医院成立质量控制领导小组和质控办。制定《防范医疗事故预案》,建立医疗质量考核评价制度,举办一期《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培训班,由院领导主讲,全院员工参加培训。根据业务发展情况,将原内科按不同专业分为内一、内二两科;成立“疼痛治疗中心”、“内窥镜检查中心”和“心血管检测中心”。开展整体护理工作。医院成立整体护理领导小组,行政后勤科室全力支持整护工作的开展,努力做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医院开展整体护理科室100%。护士素质得到提高,护理合格率100%。有3名护士获南平市卫生系统优秀护士称号,院内表彰优秀护士10位。加强院感工作,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和监督全院感染管理制度的执行。举办了为期一周的院内感染控制培训班,全院医务人员均参加了培训。加强血液管理工作,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采供血。坚持开展无偿献血,100%完成无偿献血任务,成份输血87%。2002年4月1日起,受血者9项检查达100%。11月12日,为抢救一名大出血产妇,江敏汉院长亲自带头,医院11名医护人员参加献血。全年医院职工28人次参加无偿献血。
  【后勤建设】 医院病房始建于50年代初期,布局不合理、病房破旧,不能满足需求。为解决这一问题,经院务会研究并投入100多万元对旧病房进行改造,增添卫生间46间,使116张病床配有卫生间,装上热水器。投入30多万元对制剂室进行改造。投入20万元新建一座公厕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投入近20万元用于改造和建设院容院貌,如翻修道路,改造大门,植树种花等。
  市中医院
  【经济指标情况】 2002年,市中医院以纠风工作为突破口,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提供优质服务,门诊、住院病人及各项经济指标稳中有升。全年,完成门诊人数133084人次,出院人数4016人次,门诊、住院中医药治疗率分别为59.86%和43.60%,治愈率好转率98.11%。床位使用率74.95%,床位周转次数19.63次。全年总收入2376.0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23.86万元,增长10.40%。全年总支出2192.03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19.52万元,增长5.77%。全年结余184.0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3.88万元,增长39.57%。2002年人均月工资收入1390.28元,比上年增长12.44%。
  【体制改革】 出台《关于病人选医生与职称、职务动态管理的实施意见》、《关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管理工作暂行规定》、《二层干部民主测评制度》、《工作人员失职追究制度》等文件,加强干部、职工的工作评判标准,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强化对分配管理的监督,每月将全院各科室月考评情况进行登记,并上报院纠风办,由专人统计检查结果,并根据所扣系数与当月绩效工资挂钩。加强对医疗质量管理的监督。制定“大额住院费用评价制度和医疗质量评价制度”,强化医生的责任意识,匡正行业风气,提高医疗质量,有效避免医疗纠纷、维护了广大患者的切身利益,密切了医患关系。医院在边实施、边调整的基础上,健全、完善各项改革制度和措施,促进了医院改革的稳步推进,受到了各级领导和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
  【行业纠风】 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管人管事”原则,层层签订责任状。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建立《医疗设备、仪器采购程序》制度,规范医疗设备、仪器的采购程序,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医疗器械经销的有关规定选择进货产家及公司。围绕纠风专项治理工作,把“药品处方提成”作为纠风工作的重点,加强正面引导,弘扬正气,树立医务人员的良好形象。制定《关于加强药事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药品购销程序及制度》等规定,开展药房“三放心”活动。1~10月,药品收入比例下降至48.95%,医药收入比例更趋合理。实施“用药阳光工程”,定期公布用药前10名医生名单和用量前10名药物。依据《福建省卫生系统2002年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实施方案》、《福建省医院开展“以病人为中心,提供优质服务”活动13条要求》等有关文件精神,医院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行风建设的若干规定》、《关于职业道德规范的奖罚条例》等一系列具体措施,并狠抓落实。给每位员工建立“医德医风档案”,凡被查处的人和事,全部建案入档,作为当年晋升、评优的依据,并直接与个人绩效工资挂钩,奖优罚劣。继续落实社会监督机制和社会、病人满意度调查制度。医院先后召开各类座谈会8次,广泛征求、听取意见和建议。两次向社会发放调查表183份,满意率91.9%。坚持每月一次向住院病人发放问卷调查计3010人次,满意率97%。坚持每周深入科室调查20个病人,听取病人的反映。实行院务公开和常用药品价格、检查收费公开制。继续实行门诊、住院病人收费一日清单制。建立院长接待日,设置意见箱(举报、投诉箱),公开投诉电话等。
  【医护技术】 积极引进、推出许多新技术、新项目,鼓励医护人员学科学、用科学,撰写论文,大胆创新。新购置电动手术台、无影灯、X光机、牙科治疗机、多参数监护仪、磁酶免测定仪、心电图机、呼吸末CO:仪等仪器设备,引进颅脑、肿瘤外科高级人才2人。开展新技术、新项目63项,治疗人数达16945人次,增加业务收入144.5万元。检验水平继续保持全市领先地位。8月,33所省、地级医院参评的全省检验科建设与管理检查中,名列第15名,是唯一一所地级中医院,列南平市第一名。两个科研项目被市科委立项。正式发表论文共12篇,其中国家级9篇,省级3篇。全年外出进修、学习94人次,全年进修学习经费26万余元。接收基层卫生和厂矿医疗单位进修学习13人,安排大中专院校带教实习54人,其中福建中医学院18人。
  【专科建设】 市中医院的“福建省中医药剂改中心”全年生产自制制剂产品132种,基本满足临床需求。下半年,医院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福建南平天一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市重点专科不孕症专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取得明显的成效,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知名度。自行研制的专科制剂“助孕口服液”、“妇科灌肠液”,受到了患者的普遍欢迎。全年开展宫腔镜手术145例,腹腔镜手术164例。市重点专科肝病专科,成立于2000年7月,经过两年多的运作,已初具规模。收治住院病人433人次,床位使用率108%,年总收入52.5万元(不含药品收入)。开展了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免疫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生物治疗等。骨科,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先后选送2名骨科人员到省级以上医院进修学习,引进2名技术骨干,充实骨科队伍,在南平市率先开展了关节镜、BAK椎间融合等手术,填补了闽北地区的空白。
  【管理水平】 医院在收费、取药、结算、查询等方面推行计算机管理,为病人及家属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医院组织管理人员,参加学习培训考核,组织有关人员到外单位学习参观,提高管理能力。以创建“三乙”为契机,导入2000版ISO9000族国际质量标准认证体系。在全院建立市场观念和成本核算、机会成本、品牌成本观念,实行科学化、标准化、程序化的质量管理。10月26日,完成质量标准认证工作,有18名人员取得了内审员资格。医院通过ISO9000质量标准认证,提高了医院管理水平和医院的质量信誉,市场竞争能力得到提高。
  【社区服务】 为社区急诊出诊56人次,义诊24次,参加服务的医务人员140人次,受益群众3401人次。医疗下乡15次,参加服务的医务人员78人次,受益群众1950人次。发放健康宣传材料14000余份,健康教育讲座15次,受益人数1038人次,受到了广大市民群众的好评。至年底在市区两个街道办事处形成社区网络。
  【医保改革】 医院组织“院医保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和全体医务人员学习有关医保文件,了解门诊、住院及大型检查等的结算方式,使全体医务人员都能掌握医保结算方式。举办五期医保政策学习班,并购买了医保政策汇编,医保政策知识小册子,做到人手一册。院办摘抄了医保政策简答及答卷,加深对医保知识的理解,并设置医疗保险政策宣传栏“今日人民医院”。制定了医保工作管理制度和执行医疗保险政策的相应措施。全年门诊医保病人38966人次,住院病人1653人次,全年总收入775.73万元。
  市精神病院
  2002年,市精神院推进医院规范化管理,扎实开展敬业爱岗,行业树新风等一系列活动,各项工作步入发展的快车道。8月,被省民政厅授予省二级精神病院。9月,被南平市民政局授予“民政工作先进单位”。经省民政厅考核,医院各项工作指标、综合实力在全省17所精神病院同行评比名列第三名。医院为民服务的先进事迹,在福建省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在行风建设中医院制度建设、规范管理做法,被省民政厅刊登在全省民政行风建设专刊上作为工作讯息交流,被省文明委授予全省“创文明行业,建满意窗口”竞赛活动“示范点”。各项工作指标在本系统乃至全省同行业评比中名列前茅。全年收治病人372人,比增32%;治愈好转率96.7%。病人治愈出院后,大部分生活能够自理,有的能够参加工作或劳动,为社会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经济效益】 医院创收能力明显增强,全年创收116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9%,创收资金大部分做为院事业发展基金,投入医院发展建设和补助“三无对象”。投入43万元购置医疗设备和后勤保障设备。投入10万元补贴“三无”对象药品、被服等,提高病人生活条件。投入15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修缮,改善病人住院环境,为医院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全年医院共收治参保病人79人次,收入291777.87元,支出306637.69元,收支基本平衡。医院积极创造条件,想方设法为参保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医疗生活环境和就医康复环境,赢得了参保患者的好评和市医保中心满意。
  【行风建设】 围绕“提升服务质量,着力为病患者服务”建立医患监督制度,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提升为病患者服务的水平。一是建立医患联系监督卡制度。医院为每位医生印制医患联系监督卡,医患联系卡有医生姓名、联系电话、监督电话、服务内容等服务事项。每位患者来院就医,医生必须将联系监督卡交给病人或家属,便于病人求医时能随时找到医生,让医生能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使医生能全天候、全方位为患者服务。二是延伸服务空间。患者出院后,医生能及时了解病人在家基本情况,出院后患者的工作、生活和服药情况,把服务延伸到社区、家庭。三是加强监督力度。患者来医院就医,如发现医护人员工作不尽职,服务不到位,或有吃、拿、卡、要等违纪行为,可根据联系监督卡电话进行投诉,医院接到投诉电话及时调查,及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通报患者或家属。实施医患监督卡制度,全院工作作风,服务质量有了显著提高,患者选择医生的制度,促进医生加强业务学习,改善服务态度,提高专业水平,全院形成一个“赶、学、比、超”的学习氛围。患者或家属对医院医疗工作的满意率也明显提高。医院增设了院务公开栏一块,行风评议、医保工作意见箱一个。公示院务各类情况19次,对大件物品设备采购、人事任免、医患监督联系情况、医保工作信息、职称评聘、预备党员培养、预备党员转正等进行公示,取得很好的效果。
  【基础设施建设】 投入数10万元新建病区庭院园景1500平方米,改建老人康复中心300多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500多平方米,整个医疗环境优美恬静,达到开窗见绿,令人心旷神怡的康复疗养效果,全年收治老年人34人次。此外,添置尿液10项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氦氖激光治疗仪等一系列先进医疗辅助设备、购置为病患者服务的大型洗衣机、脱水机、冰柜等,医院整体功能和实力稳步提高,基础建设日趋完善。至年底,医院已变封闭式管理为半开放式管理,达到美化、绿化、园林化的建设目标。
  【业务培训】 组织科室(病区)业务学习24次,外请专业人员授课3次。外派2人到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南平市第一医院进修。外派医护人员8人次分别到北京、上海、银川、福州、闽清等地学习进修。有12人参加高等院校函授学习,9人参加各种形式的自学考试,22人参加福建医学会举办的《福建医学》通讯继续教育学习。2人晋升主治医师,3人晋升护师,1人晋升助理会计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6篇。接收松溪县郑垱卫生院、建阳市将口卫生院2名进修医师,提高了医师带教水平。
  【后勤保障】 医院增加伙食花色品种,成立膳委会,加强监督管理,基本满足患者的生活要求。加强行政后勤管理,树立服务一线,服务病人的思想,把医护时间向服务病人倾斜。实行(行政后勤工作)下收下送服务,把医护人员的时间充分有效服务于病人。把病人的需求当成医院的追求。每年定期或不定期上街下乡为群众送医送药,免费义诊,散发宣传精神卫生科普知识宣传单数百张。此外,积极配合南平市“110”联动工作,及时收治“110”送来的社会精神病患者16人次,为南平市两个文明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院长叶少辰被评为福建省“110”联动先进工作者。
  市皮防院
  2002年,市皮防院以《2002年度南平市皮防院目标考评指标》为工作基准,经过全院职工努力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工作任务。2002年,医院门诊就诊人次35532人次,比上年增长8.1%。门诊收入1728883.94元,比上年下降10.18%(其中药品收入比上年减少18.47%);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64.37%,低于市卫生局有关文件规定药品比例额65%的要求。全年发现性病631例,其中梅毒56例,淋病141例,尖锐湿疣179例,生殖器疱疹85例,非淋菌性尿道炎170例。
  【业务管理】 坚持走科技兴院的道路,加强卫生技术人才,特别是专业技术骨干的培养,为加强闽北地区皮肤科学术交流,医院先后举办“皮肤科临床用药研讨会”和“皮肤病新进展研讨会”,邀请北京林秉端教授和省皮防院副院长、主任医师何成雄作专题讲座。医院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从病历规范书写入手,通过闭卷考试及案例分析,增强全体职工权利和义务观念,正确处理医患关系,保障医患之间的合法权利。医院多次组织医务人员到文化广场义诊。全年义诊260人次,发放皮肤病、性病、麻风病健康教育宣传单850份。配合公安部门做好劳教所犯人的性病检查工作,及时诊断及治疗。在《闽北广播电视报》设“郝医生信箱”专栏,开通咨询电话,对患者来电、来函咨询的问题及时解答。医院制剂室通过省药监局验收合格后,医院派2名专业人员到市药检所进修,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对制剂室进行装修改造。按有关规定,对药检室的“微生物限度检查”、“理化检测”进行检测,为患者安全用药提供保障。同时,医院投资21万元,对门诊大楼进行装修。投资20万元购进一台体外高频热疗机,为前列腺患者提供热疗、磁疗等物理疗法,深受患者的欢迎。
  【麻风防治】 年初,与各县市卫生防疫站及延平区各乡镇卫生院签订了麻风防治任务指标。全市的三级防治网络基本健全。各级防治兼职医生积极配合市皮防院的麻风线索调查和随访,各防疫站兼职医生认真完成现症病人的治疗工作,并建立麻风档案。至年底,全市累计患麻风病1716人,有存活治愈病人686人。当年新发现麻风病人4人。现症病人的化疗规则率100%,监测期病人48人,随访44人,随访率92%,现症病人细菌涂片率100%,病历记录完整,麻风反应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未发现一例新的畸残。对新发病人乡村进行严密线索调查,抽查了浦城县富岭镇,武夷山市五夫镇,政和县铁山乡,建阳市水吉镇、延平区炉下、太平、王台、夏道等乡镇33494人,均未发现病人。对重点治愈病人家属及周围人群进行体检,排除了多名可疑对象,并发放麻风宣传画45张,增加群众对麻风防治常识的了解,消除对麻风的恐惧感。麻风康复对象84人,未发现一例新增的残疾病人。对现症病人中6例神经粗大疼痛者,及时予以有效的治疗和控制,对部分经济确有困难的病人,给予免费细菌涂片检查、提供外用敷料及补贴往返车费。3月,全国麻风防治中心的专家和荷兰麻风专家与省皮防院领导对南平市麻风康复工作进行考察,对医院的康复工作给予较好的评价。在市外事办的帮助下,日本驻广州使馆提供利民工程援助资金人民币40万元,给住院部改建一幢有卫生间设施及厨房的病房,改善了麻风病人的住房条件,方便了畸残老人的生活。
  【医保管理】 组织全体职工认真学习有关医保的文件,并根据文件要求,制定了《二00二年医保管理工作计划》。为加强领导和工作计划正确实施,成立以医院副书记为组长的医保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对医保工作进行督查和指导。在门诊设立健康教育宣传栏,向广大群众普及卫生知识,结合医保法规每季度出一期专刊,及时地将医保的主要政策规定向参保人员公布。严格按照《南平市医疗单位服务项目及标准》进行收费,设立院长联系信箱,举报投诉电话,院务公开栏,每周五上午为院长接待日,设立用药咨询窗口等,接受群众监督。全年医保门诊收入22.75元,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59.96%。
  广播电视
  2002年,广播电视工作加大新闻宣传力度,积极推进事业建设,深入开展创业竞赛活动,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宣传报道】 以宣传中共十六大为主线,形成了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广泛开展创业竞赛、迎接中共十六大召开和学习宣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良好舆论氛围。南平电视台推出了实践“三个代表”先进典型、创业竞赛典型、改革开放成就、党建先进典型四大系列报道,开辟了《实践三个代表,推进创业竞赛》、《创造新业绩,迎接十六大》、《万马奔腾竞风流》、《学习贯彻十六大》等11个栏目。积极配合和参与省电视台80集大型系列报道《福建新跨越》摄制活动,以点带面反映中共十五大以来百姓生产生活的新变化、新感觉。南平人民广播电台开辟了《来自创业竞赛一线的报道》、《党旗在竞赛场上飘扬》、《学习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相关专栏5个,在《闽北各地新闻联播》等节目中播出。全市广播电视台发稿约5.38万条,其中南平电视台全年发稿7030条(篇),被省电视台采用662条(篇);被中央电视台采用15条(篇)。南平人民广播电台发稿近6000条,被上级台采用30多条。建瓯广播电视台在福建人民广播电台发稿量位居全省县级台第一名。同时,重视抓好节目创优工作,提高节目质量,深入开展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的节目创优活动,调动了采、编、播人员的积极性,深入基层,贴近生活,采编制作出一批内容新、质量优的节目。通过举办“闽北广播奖”、“闽北电视奖”、“闽北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作品暨论文奖”、“闽北广播剧奖与广播文艺奖”评奖活动,评出获奖优秀节目131件。在全省节目评比中,全市有41件作品(节目)获“福建广播奖”和“福建电视奖”,其中南平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同顶一片天,缘何两境遇》、电视论文《坚守与探索》获一等奖,南平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节目《粮区变牧区,农民变牧民》获一等奖,并被省里推荐到全国参评。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三十分》、《金土地》栏目多次报道了南平市下派干部工作情况,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县乡村光缆联网工程】 县乡村光缆联网建设有了新的突破。各县(市、区)广电局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积极采取系统集资、银行贷款、厂家垫资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推进县乡村光缆联网建设。全年共投入县乡村光缆联网资金3000多万元。全市10个县(市、区)已有武夷山、松溪、顺昌、建瓯、建阳、政和6县(市)局全面完成县乡光缆联网工作。武夷山市、松溪县在实现县乡光缆联网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乡村光缆联网,乡村联网分别达87%和80%。至12月底,全市广播电视县乡村联网乡镇数已达113个,占全市乡镇总数的89%,比增39个百分点,行政村联网总数达706个,占行政村总数的43.6%,比增16.6个百分点。全市广播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5%和97%。
  【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建设】 省下达南平市40个50户以上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建设任务。市广电局及时将任务分解到各个县(市、区)局,组织各局认真做好资金筹措和建设规划。各县(市、区)局克服了县乡村光缆联网任务重、雨季施工难度大等困难,科学合理安排人力物力,于11月底提前超额完成了51个自然村的通广播电视建设任务,其中老区自然村35个,少数民族自然村1个,边穷自然村15个。同时,为市广电局扶贫挂点村——建阳市漳墩镇陈元村安装一套电视接收设施。2002年上半年,市广电局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扶贫开发工作”先进集体和“促进老区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城区网络改造和增值业务】 南平市广播电视部门结合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传输工作,加快城区网络改造和有线电视增值业务开发步伐。对城区干线采取地埋等安全措施,进一步增加城区光节点数。2002年,全市广播电视系统共投入约600万元资金用于城区网络改造。南平市广播电视网络公司在南平城区网中成功地实现了数字电视业务接入,城区数字电视用户数量正在逐步发展。
  【广播节目覆盖面拓展】 在省广电局、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建阳庵山107.8兆赫南平人民广播电台节目调频转播发射机于6月28日正式开播,扩大和改善了南平人民广播电台的无线覆盖。南平朦瞳洋转播发射频率申请手续已经省广电局同意,并报请国家影视总局审批。同时,南平人民广播电台按市政府要求认真做了滨江文化长廊广播音响系统建设,该系统已按计划于9月底完成。建阳庵山调频转播发射和滨江路长廊广播音响系统等工程投入资金55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 改建的南平人民广播电台办公用房及播出机房工程已基本完成,内部装修工作即将开始,预计2003年上半年投入使用。计划投资6000万元的南平市广播电视大楼,已完成大楼建设项目立项,并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
  【完成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传输任务】 3月,市广电局按照中央和省、市的要求,在全市广电系统多次紧急部署网络安全防范工作,并成立了市、县网络安全领导小组和“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指挥传输指挥中心”,与公安局制定了应急工作预案。市广电局与县(市、区)局,县(市、区)局与乡镇站层层签订了安全播出传输责任状或承诺书。为抓好企业独立有线电视网络的安全播出传输,市、县广电局还与有关企事业单位签订了488份责任书。在中共十六大召开期间,局台领导实行24小时值班制,做到“靠前指挥”。市委、市政府领导还亲自到指挥中心检查指导安全播出工作。同时,在市610办牵头下,加强与有关部门配合,群防群治,共同做好安全播出工作。为确保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传输,除要求各地加强演练、巡查外,还组织参加了3次由国家广电总局组织的技术“演练”,并组织市县乡的野外“演练”活动。市委副书记徐肖剑、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石建华、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晋闽到演练现场进行了指导。全市各级广播电视系统共组织61次机房和野外“演练”,有1414人次参加演练,为“十六大”安全播出打下了良好基础。市县两级广播电视部门还投入资金2153.6万元,对城区有线电视网络干线采取了“入地、架高、上墙”等安全防范措施,对有关播出机房按安全播出的要求进行改进。南平市广播电视网络公司投入10多万元架设专线,在中共十六大召开期间,为南纸、南铝、南纺、南平电机厂等企业免费提供南平有线电视网的光缆信号,确保安全播出传输。同时,组织力量,加强巡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南平市广播电视网络公司组织8个小组,日夜巡查。全市平均每天参加网络巡查人数达1004人,出动巡线汽车,摩托车达247辆。中共十六大召开期间,全市各级广播电视系统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发射台、转播台、有线电视网络的播出都做到了零秒不间断,没有发生播出事故和技术事故,完成了安全播出传输任务,被省广电局评为“党的十六大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传输先进集体”。
  【依法行政】 在全市组织开展了净化声屏工作、市(县)两级都成立了工作小组,及时纠正全市广播电视各类节目特别是医药、医疗广告节目存在的一些问题。9月,通过了省局组织的检查验收并受到好评。同时,加大节目抽查监管力度,杜绝“有偿新闻”,重点对公共频道转播插播、群众参与的直播节目、黄金时段播出电视剧等方面进行了检查管理。特别是在迎接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大召开期间,及时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广播电视宣传工作的部署要求,确保了全市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优质播出。年初,对卫星电视第二阶段清理整顿四项任务进行部署,开展打击非法销售台湾华视卫星电视工作,共查处了69处非法安装的卫星电视接收设施,没收非法销售卫星电视器材22套。共有479家单位向市、县两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申报了接收境内外节目许可证。同时,按市人大常委会的部署,开展了行政执法工作检查,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改进行政执法工作。全市广电部门共选送27人参加省级执法培训。加强厂矿企业事业单位和乡镇广播电视站的管理。加快与企事业单位的联网步伐,南平针织厂等5家企事业单位有线电视网并入市有线电视网。在省广电局的支持配合下,促成了邵武铁路部门有线电视停止自办电视节目并与地方联网。在全面完成乡镇广电站收归管理的基础上,加大乡镇站的管理力度,坚持拆掉乡镇站自办电视节目前端,不自办电视节目,确保安全播出。
  【管理体制改革】 2002年,按照国家广电总局的要求,对南平电视台3个频道整合为1个频道(综合频道),同时,设立市级公共频道。7月10日,南平电视台正式开播公共频道。每天预留30分钟(13:00-13:30)给县(市)台插播当地自办新闻、专题节目。在完成频道整合的同时,重视抓好中央、省一套节目的完成转播工作,增强政治意识,严格宣传纪律,使播出机构职能转变工作真正落到实处。7月中旬,市广电局对市、县两级广播电视台转播中央、省及市广播电视节目情况进行了检查,各县(市)都能按照省上要求,在标准频道转播中央一套、省台一套(综合频道)、公共频道和南平电视台综合频道、公共频道。按规定时段、规定内容在省、市级公共频道中插播自办新闻、专题项目。抓紧网台分营、组建网络公司工作。全市9个县(市)按照“职责分开、资产分开、人员分开”要求,基本实现网台分营,有6个县(市)成立广播电视网络公司。为“三级贯通”打好基础。
  【创文明行业、建设满意窗口活动】 认真抓好省、市两级“文明示范窗口”的建设。南平电视台和建瓯市广播电视局被确定为省第三届“创文明行业、建设满意窗口”示范单位后,重点抓好诚信建设,提高工作效能,兑现服务承诺制,解决服务环境、服务态度、服务效率、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规范服务行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开展援藏工作。6月中旬,市广电局派出了由南平电视台和建瓯市局组成的支援西藏米林农场广播电视服务队,帮助农场维修设备、线路,培训技术人员,采编新闻等,南平电视台、建瓯局还分别向西藏米林农场赠送了1台小型摄像机和价值4万余元的广播电视器材。组织各类文体活动。8月,组队参加全省广电系统篮球比赛,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10月,组织市广电系统干部职工参加福建省广电系统迎十六大书画摄影大赛,1人获一等奖,1人获三等奖。年底,市广电局通过了第八届市级文明单位考评、申报工作。
  南平电视台
  2002年,南平电视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执行党的宣传方针,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战,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新闻宣传】 坚持把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放在首位,严格遵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牢牢把握舆论导向。全年三个新闻栏目《南平新闻》、《今晚九点半》、《延城要闻》共采编播出新闻7030条,被省台采用662条,上中央电视台15条。社教栏目《武夷方圆》共采编播出95期,节目总长度1460分钟,送省台播出电视专题片13个,节目长度195分钟。制作播出党建栏目《闽北党建》12期,经济栏目《闽北经济》53期,节目长度795分钟。安排播出电视剧和其他节目115部12600集。特别注意抓住全市各个时期重点工作,精心策划,组织战役性报道,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全年,《南平新闻》共开播《十五开局,硕果累累》、《拼搏竞赛创新业》、《真情回放》、《百城联动儿童慈善一日捐》、《走近武夷旅洽会》、《劳模风采》、《农业科技与农民致富》、《聚焦企业排头兵》、《延平区首届文化艺术节》、《工商系列报道》、《抗洪自救,重建家园》、《落实三个代表,扎实创业竞赛》、《创业竞赛结硕果》、《福建省人民满意公务员》、《福建新跨越》、《迎接十六大,争创新业绩》、《环保世纪行》、《快速成长的闽北乡企》、《闽北大地涌春潮》、《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下派干部进村来》等16个栏目和系列报道,共播出专题新闻340条。《今晚九点半》开播了《百姓看变化》、《岁首五章》、《万马奔腾竞风流》、《关注两会》、《三个代表在南平》、《变迁》、《创造新业绩,迎接十六大》、《喜迎十六大》、《乡土人才创新业》、《在十六大精神指引下》、《走进长富》、《高速公路采风行》、《5·16旅洽会》、《税改一年看变化》、《关注执行》、《质询瘦肉精》、《关注单亲孩子》、《走进灾区》等近20个系列报道,播出专题230集。
  为配合全市开展创业竞赛活动,《南平新闻》推出了《拼搏竞赛创新业》、《落实三个代表,推进创业竞赛》、《创业竞赛结硕果》等专栏;评论部《今晚九点半》推出《万马奔腾竞风流》专栏,全方位深入地报道了南平市各地各条战线奋力拼搏创新业的先进事迹和创业者的风采,全年共采编播出创业竞赛活动的新闻、专题、系列片等共400多采,在推进全市学习实践“三个代表”、争创新业绩中,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围绕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建设用高新科技武装的可持续发展旅游生态经济区这一目标,《南平新闻》开办了《快速成长的闽北乡企》、《聚焦企业排头兵》、《重点项目报道》等专栏;《今晚九点半》推出了《走进长富》、《高速公路采风行》、《5·16旅洽会》、《税改一年看变化》等专栏,充分报道了各地经济建设的成就,用生动鲜活的新闻个例诠释了南平市的发展战略目标。
  在新闻宣传中,注意让新闻贴近百姓生活,关注社会热点,捕捉社会新闻,发挥电视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改革会议报道方式,坚持从重从简原则,结合会议背景、主题进行报道。从接待群众投诉中理出线索,策划了社会新闻深度报道,如《夜探网吧》、《路边的猪肉不能买》等,《今晚九点半》特别开辟了《关注单亲孩子》、《走进灾区》、《水漫山城,险情频频》、《洪峰过延城》等系列专栏,使节目更加体现群众关心的热点,反映百姓的疾苦。《武夷方圆》制作播出专题片《生命的期盼》讲述了光泽儿童聂木荣误喝硫酸烧坏食道的不幸遭遇,在观众中产生巨大反响,社会各界捐款近10万元,使聂木荣手术成功,重获新生。此外,一些记者调查写成的社会新闻稿播出后,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解决了问题,受到群众的赞扬。
  【“十六大”精神宣传】 根据上级的安排部署,分三个阶段对“十六大”进行宣传报道。9月中、下旬组织进行全市学习实践“三个代表”,迎接十六大的动态报道。并继续采编推出实践“三个代表”先进典型和创业竞赛典型系列,重点报道各地各部门学习贯彻“5·31”重要讲话的新做法和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围绕建设“用高新科技武装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经济区”,以及实施“三条战略通道”,推进“三个层面”发展,实施“高位嫁接,重心下移,一体运作”,加速南平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等创业竞赛中,涌现出的典型事例和先进个人进行重点报道。“十六大”召开前夕,推出经济建设成就和党的建设成果两大系列报道。《南平新闻》侧重点放在宏观上,全面宣传报道南平市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农业、城市、乡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社会稳定等方面以及各行各业取得的成就。《今晚九点半》、《武夷方圆》栏目,侧重从微观上入手,采用专访专题报道和系列片等手法,选择典型的人物或事例,从平民百姓视角来看成就,用切身的感受谈变化,用生动的语言说体会,与《南平新闻》栏目的宏观宣传相互配合,形成更好的宣传效果。系统地宣传报道南平市在新时期党的建设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加大对“高位嫁接、重心下移、一体运作”干部下派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力度。组织精兵强将深入基层、农村,挖掘在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中的新经验;加大对下派基层的村支书、优秀共产党员实践“三个代表”,艰苦创业事迹的宣传报道力度。11月8日,南平电视台在《南平新闻》中开辟了“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栏目,在《今晚九点半》中开辟了“在十六大精神指导下”专栏,报道各地各界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热潮,还推出《闽北大地涌春潮》(15集)、《下派干部进村来》(11集)等专题节目。
  【对外交流合作】 南平电视台除继续加强与省台合作外,与中央电视台的合作进入了新阶段。中央电视台关注南平市实施的“高位嫁接、重心下移、一体运作”的工作机制,先后派出了多批记者深入闽北农村进行采访拍摄制作节目,陆续在一套《焦点访谈》、《新闻30分》、《东方时空》、《实话实说》、《纪录片之窗》、二套的《金土地》、三套的《聊天》、十套的《家园》等8个栏目采编播出了《村里来了詹特派》、《科技特派员富了吴地村》、《湘闽军民抗洪救灾》、《特派员与阿里木》、《科技特派员詹夷生》、《有这样一批村官》、《张庚生下乡》、《自然天成武夷山》等8个195分钟的专题节目。同时,还与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联合拍摄制作了5集、每集50分钟大型专题《漫话武夷山双遗产地》,该片于11月份起在央视十套播出。借助央视窗口,扩大了闽北影响,在观众中引起强烈的反响。
  在与省台合作方面,参与了80集大型系列报道《福建新跨越》采风活动。7~8月派出4个组赴10个县(市、区),一个县(市、区)一个选题,选择能代表进入新世纪经济发展的新成就、新亮点的话题,从新闻角度切入,以小见大,通过事关国计民生的生动事例,结合相关信息链接,以点带面地反映中共“十五大”以来闽北百姓生产生活的新变化、新感觉。下半年,参加省委宣传部组织的对外电视宣传作品异地采访活动,采编制作《老虎的亲事》、《建盏》、《变化七年间》、《巧手剪出新天地》、《土库人家》等节目,在东南台对外栏目《今日福建》中播出。《菇棚里的科特派》等7个节目在省台其它栏目播出,对外宣传工作取得好成绩。
  【打造名牌栏目】 按省广电局要求,播出机构职能转变,按期顺利完成由三套节目到二套节目的转变,实行一套综合频道,一套公共频道。频道简缩后,即对社教栏目《武夷方圆》进行改版,由每周一档改为每周三档,在公共频道每周二、四、六晚九点黄金时段准点播出,分设《纪实》和《旅游》两个栏目,其中《旅游》栏目是第一次对闽北旅游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性介绍的社教栏目。扩版后虽然节目数量增移,但质量仍稳中有升,制作播出了一批质量较高的,在观众中产生较大影响的节目,如《生命的期盼》、《八旬老妪何以栖身》、《桥》、《生命之歌》、《变化七年间》、《“人头案”之谜》等。《旅游》栏目开设以来,在观众中产生较大反响,对推介闽北旅游资源产生良好的宣传作用。12月,根据行风评议和观众调查反映意见,对两个新闻栏目《南平新闻》、《今晚九点半》进行扩版。从12月9日开始,每档由12分钟延至15分钟,增加了节目的信息量。《武夷方圆》也由每档15分钟改为20分钟,并要求各栏目在创精品,打造名牌栏目上下功夫,努力把栏目办成领导满意,观众爱看,社会反响大的节目。
  【改善办台条件】 首先,修整内部环境。电视台工作场所小,比较拥挤,立足现有条件,尽量合理布置,投入20万元改造收费处门厅,使门厅宽敞明亮,方便了用户。并对三楼办公地点进行装修,使全台环境达到净化、美化、香化。其次,更新采编设备。投入近200万元,添置了Betacam编辑机7台、Dv-cam编辑机2台,Sony Sx编辑机2台,风暴非线性编辑系统1套,Dvcam摄像机5台,Sony Sx摄像机2台,松下数字编辑特技机1台,清华同方光盘记录机1台等,基本满足地市级电视台设备的要求。再次,完成了广电中心大楼的选址、立项、扩大初步设计等工作。5月,在玉屏山购买18亩土地,由南平武夷房地产开发公司负责建设,项目已经市计委批准立项,市规划局批准用地规划,且完成了扩大初步设计、勘察等工作。
  【广告创收】 面对全国广告业滑坡、低迷状况,想方设法走出困境,提升广告量。一是加强自我宣传力度,制作众多的形象宣传片,在春节期间推出祝贺篇广告,周末剧场篇广告,特惠套装新鲜出炉篇广告,城市台协作会召开篇,金话筒竞赛篇等。在空挡时间里播出如《南平新闻》、《今晚九点半》、《经济报道》的简短宣传片,同时加强《荧屏导视》、《节目预告》的宣传力度,将近期要播出的精彩电视剧早宣传,以提高收视率吸引客户投放广告。在周末剧场提前一个月宣传,播出的《大唐情史》,收到很好的效果。二是加强服务意识,巩固和培植客户。电视台坚持以诚待人、诚信为本,根据客户需要提供最佳的服务方案,与客户建立感情,不断巩固如纳爱斯集团、汇仁集团、脑白金上海特健集团、康富来集团、长富集团、南孚公司等的关系。同时不断培植,武夷山旭华房地产、万佳房地产、梅山农贸市场、建瓯省柴宝等新客户。三是办好经济栏目,增加创收渠道。电视台自办的经济栏目有《闽北经济》、《经济报道》、《资讯时空》以及《天气预报》、《金曲点播》、《周末剧场》等,通过办好办活经济栏目,吸引客户,增加创收。
  【承办、举办大型活动】 继前两年承办全国“记者情”演唱大赛、跨世纪焰火晚会、《朱熹》大型专题片拍摄等重大活动,2002年,电视台又承办了第26届全国城市电视台广告年会。8月29日至9月2日,来自全国80多个大中城市的广告精英200多人聚集南平市,重点研究讨论城市电视台的发展前景及产业化发展思路,探讨新形势下城市台广告发展之路。会议圆满成功,提升了南平电视台的形象,展示了竞争实力。同时,南平电视台借建台10周年之机,举办了大型庆典活动,制作专题片,10年纪实展览等,向社会各界展示南平电视台10年来的发展成就。开展向社会公开征集台标活动,从观众设计的1500多份台标来稿中,选出入围10件,并从入围稿件中选出中标1件,新的台标以规范的制作在2003年启用。
  南平人民广播电台
  2002年,南平广播电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提高宣传水平,唱响主旋律,为闽北的改革开放和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呐喊鼓劲。
  【新闻宣传导向】 年初,围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传,以“十六大”为主线贯穿宣传工作。从1月起,先后推出以成果宣传为主的《十五开局年,我们这样走过》、《县(市、区)书记谈发展》等系列报道。3月,及时播出市委《关于开展创业竞赛活动的意见》,并连续播发了市委宣传部统一部署的评论员文章《创业竞赛时不我待》等。接着,在《闽北各地新闻联播》陆续开辟了“来自创业竞赛一线的报道”、“创造一流竞赛业绩、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等栏目,持续对全市各行各业创业竞赛活动进行全方位、大力度的宣传。至11月底,共播发有关创业竞赛的新闻稿件近500条,有力地推动了你追我赶、拼搏争先的竞赛氛围形成。6月,为配合全市抗洪救灾工作,及时反映灾情和抢险工作,开设了“立即行动起来、奋起抗洪救灾”、“三个代表在闽北——来自抗灾自救、重建家园一线的报道”,组织记者深入洪灾现场采写新闻,积极反映各地党政领导和党员干部亲临一线,不畏艰险,组织抗洪救灾工作,身体力行“三个代表”的感人场面。大力报道人民解放军、武警、公安干警不怕牺牲、冲锋一线,奋力抢救受灾群众的英雄事迹。充分宣传广大人民群众不屈不挠,抗灾自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精神风貌,并及时向上级新闻部门供稿,使南平市受灾情况和全市上下大灾面前不低头的良好精神风貌及时上传省上和中央媒体,为南平市赢得各方支援和夺取抗洪救灾全面胜利作出重要贡献。省电台还特意致信感谢南平广播电台在抗洪宣传中及时向省台发送新闻,全方位报道这项工作。为迎接“十六大”胜利召开,从9月起,南平广播电台就开辟了“争创新业绩、迎接十六大”、“展示新成就、喜迎十六大”、“学习十六大、贯彻十六大”“落实十六大精神,冲刺年终目标”等专题报道,宣传南平市“十五大”以来取得的成就。“十六大”召开后,南平广播电台积极引导广大群众深刻理解“十六大”报告精神,为闽北改革开放和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呐喊鼓劲。2002年,南平广播电台将各项宣传活动都与“十六大”宣传紧密结合,使“迎接十六大、宣传十六大、贯彻十六大”这条宣传工作主线清晰有力。同时,还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5·31”讲话精神、科技特派员、工业改革、农业结构调整、旅游生态区建设等方面都进行了较为广泛的宣传报道,全年共播发新闻稿件和专题近6000篇,为全市改革开放大局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自办节目精品化】 广播电台对自办节目进行了重新调整定位,在保留原版的《闽北各地新闻联播》之外,于每周日增设一档《一周要闻回顾》;将原来每天一次的《延城步行街》增设午、晚各一档。将《社会新闻网》改版为《法制与社会》,与市政法委共同联办增加了节目的内容,实现了节目趣味化、平民化、口语化。新增设了《走近生活》,每天30分钟,溶生活小知识、保健等于一身,成为服务类节目的主打品牌。当家节目《青春七色雨》、《街头流行风》、《新概念聊吧》、《与你同行热线专递》、《太阳岛》继续保持节目各自品位、风格,继续赢得听众的喜爱。年内广播电台购买北京雷禾公司制作的精品节目《男士时间》,与《单田芳书场》专栏一道,丰富了节目内容。12月底,与市教育局联合主办的《青春心理咨询热线》正式播出,节目定位大中专学生,针对学生中易于出现的心理问题,聘请专家进行现场解答。由于节目开播前宣传到位,节目播出后引起了良好的反响,被学生朋友引为良师益友。对于联办节目和广告,都严格按照《广告法》等有关法规进行审查,严禁虚假、言过其实的广告播出,全年,未发现一起违反《广告法》等法规的广告播出。
  【安全播出连创佳绩】 圆满完成了中央台、省台的安全优质转播任务,实现了“零停播”的目标。为防止“法轮功”等不法分子干扰南平广播电台正常播出,南平广播电台提早戒备,制定了《安全播出工作计划(预案)》、《电台双岗值班安排表》、《安全播出50天重大日程安排》、《节目自查及应对措施方案》等一系列措施,从制度上确保安全播出。随后,又先后多次召开各种会议,要求技术人员反复检测设备,值机人员“手不离操作台”,并进行了现场演练,确保每一位进入直播间的主持人与值机员都能在1秒钟内按要求切换到位。11月1日凌晨,南平广播电台参加了全国安全播出传输演练。由于事先周密部署安排,演练取得圆满成功,不仅成功监测切换了中央台发出的3次干扰信号,还及时切换了106台未切换的信号,为“十六大”期间的安全播出奠定了基础。11月8~15日,在举世瞩目的“十六大”召开之际,南平广播电台全员动员,台领导及二层领导实行全天候带班,技术人员、值机人员实行全天候值班,主持人、播音员实行全天候双岗,确保了“十六大”期间节目正常播出,转播任务圆满完成,被南平市授予“党的十六大安全播出先进集体”称号。
  信号覆盖一直是广播电台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2002年,在建阳庵山设立了发射基站(FM107.8),成功实现了对周边县、市的覆盖,使南平台成为名副其实的地级台。信号覆盖扩大后,节目的收听率有了较大上升,听众来信增长了一倍,而且涵盖各县(市、区)。同时,在滨江路文化长廊建立了公共广播系统,各项安装调试工作已基本结束,年底可正式开播。这套公共广播系统的投入使用,扩大了电台知名度,使电台事业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
  闽北日报
  2002年,坚持把中共“十六大”精神作为新闻报道的主线,结合推行干部下派、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破解“三农”难题的实践,浓墨重彩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造势鼓劲推动企业竞赛。在“引导热点,维护稳定”上取得新经验,在“为党立言,为民鼓呼”上取得新成效。
  【宣传报道】 根据中央和省、市委宣传部的部署,在年初就拟定计划,分阶段组织战役性报道,有重点推出系列专栏、专版。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全方位地展示13年来闽北改革开放和党建工作取得的成就,发生的巨变,展现广大党员干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风采。“十六大”精神宣传逐月升温,高潮迭起,形成团结奋进、昂扬向上的良好氛围,使“十六大”精神成为推动闽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先后在一版推出《学习5·31重要讲话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三个代表”加强党的建设》、《创造新业绩喜迎十六大》、《“三个代表”在南平》等10个专栏、专版,编发各类新闻两千多篇(幅)。在《学习5·31重要讲话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专栏中,集中编发各地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动态,有针对性地配发相关言论,将“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推进。在《实践“三个代表”加强党的建设》和《创造新业绩喜迎十六大》专栏里,除适时报道各地各部门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三个代表”,满怀激情争创佳绩,以实际行动迎接“十六大”的新闻外,侧重报道闽北各级党政组织如何加强政治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采取有力措施,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中突出问题的成功做法和新鲜经验,给人以教育、鼓舞、启发和激励。组织采写编发了建瓯市玉山镇广泛开展“五送融情”改善党群关系,凝心聚力建设小康的做法和经验,在全市引起较大反响,成为典型和学习榜样。编发的政和县高山区深入开展“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出现新气象的调查《这里没有冬天》和武夷山市“一分钱读书社”现象的透视,以及浦城县民主村实行“点题公开”制度、顺昌县开展城乡精神文明“共建带创”活动、延平区太平镇建立干群“连心桥”、光泽县大青村采取契约式帮扶困难群体等一大批实践“三个代表”取得实效的深度报道,使广大干部群众深切感到“三个代表”就在身边,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6月中旬,顺昌、延平等地发生特大洪灾,编辑部及时组织精干力量迅速赶赴现场,把笔头、镜头对准抢险抗洪一线的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同时,充分发挥县市区报道组和骨干通讯员作用,及时捕捉信息,采写新闻,编发的《这样的干部靠得住》、《洪峰浪尖铸警魂》、《力挽狂澜战洪魔》等一批消息和新闻故事,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给闽北人民重建家园以极大的鼓舞和激励。在组织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传过程中,注意抓好典型的报道,努力让身边人身边事亮起来、响起来。6月底起,结合中国共产党建党81周年的宣传,主动同市直机关党工委和纪检部门配合,采取拉家常、讲故事方式,开设《勤廉兼优实践“三个代表”》专栏,选择了15个先进典型人物的事迹,集中时段,在重要版位连续刊发。其中,有全国先进集体——南平交警支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经验,有全国先进人民检察院——顺昌县检察院秉公执法的事迹,有全省优秀人民公务员——南平市地税局刘笛热心为企业和工商业主解难题、办实事的故事,有光泽县司前乡党委书记江建华一心为贫困户解难题、浦城县忠信镇长施小平不求“政”声求“民”声等,都在群众中产生积极影响,成为学习的榜样。编辑部也因此获省委组织部和省纪委“党建宣传组织奖”,多篇稿件评为全省“勤廉兼优”宣传报道好新闻。随着“十六大”临近,结合国庆成就的报道,推出《“三个代表”在南平》专栏,除及时转发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采写的《精神文明大厦崛起于希望的田野》、《文明新风满山村》等有关南平市实践“三个代表”,创新机制,破解“三农”难题,整体推进农业农村工作取得成效的重稿和学习近平省长关于南平市向农村选派干部的调查与思考“努力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外,在市委宣传部的组织下,与市直新闻媒体和基层骨干通讯员,联合行动,通力合作,抓好深度报道。编发的《群山是这样沸腾的》、《一个主调唱到底》、《这里星光灿烂》等30多篇报道、调研,充分展现了南平市实行“高位嫁接,重心下移,一体运作”战略所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十六大”期间,坚持用“十六大”精神统领日常报道,调动一切编辑排版手段,腾出大量版面,及时、全面准确地宣传报道会议盛况,刊发会议文件。同时坚持在新、活、实,广、深上下功夫,通过现场新闻、图片、图表、专版等多种形式,有重点地推出了一批内容丰富、质量上乘的新闻佳作,倾听群众声音,感受群众脉搏,欢看新成就,歌唱新时代,在全市上下营造一种喜庆“十六大”胜利召开的良好氛围。之后又按省、市委的要求,迅速组织开设《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专栏,集中报道各地学习十六大报告的动态和体会文章,反映广大干部群众在十六大精神鼓舞指引下,满怀信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表现出的精神风貌和取得的成就,再次形成宣传高潮,形成舆论强势。
  【创业竞赛】 年初伊始,围绕“创业竞赛,加快发展”主题,推出“县市区委书记访谈录”、开设“我们这样走过”和“新年新气象,新年展新姿”三个专栏,集中回顾总结新世纪开局年的成绩和经验,描绘新世纪发展蓝图。与此同时,在一版适时编发评论员文章,在二版摘登省社科联专家对南平市经济社会发展所作的思考和建议,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阐明开展创业竞赛活动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澄清模糊认识,激发创业热情。在宣传报道中,把着力点放在宣扬新观念、新思想、新创举,对准先模和典型。“来自创业竞赛现场的报道”系列专栏在半年时间就编发各类新闻近千篇。《顺昌百名林技员竹山打擂》、《武夷山市旅游大篷车进鲁搞促销》以及《“流通教授”范寿泉》、《“葡萄书记”邓国华》、《派嫂的故事》等稿件见报后都在全市引起反响。与此同时,还紧紧抓住重点项目、重点行业、重要部门,宣传推介一批有闯劲、有干劲,与时俱进,敢于创新的先进群体和典型人物。先后推出“老大是这样长大的”和“火热的一线——重点建设项目采风”两个深度报道系列专栏,组织编辑记者深入南孚公司、建阳味精厂、长富集团、南纺公司、浦城正大、邵武化肥厂、光泽圣农等不同类型的重点企业调查采访,连续编发了15篇具体生动、思想性强,有说服力的新闻综述和剖析性深度报道,从不同角度,总结南平市一批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成功经验。同时,组织人员对京福高速公路等全市18个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进行全程跟踪报道,采编的《工地上的婚礼》和《“玉女”含笑》等现场新闻和长篇通讯等,充分展示了各个火热的竞赛场景和建设者们奋力争先的风采。在抓好正面报道的同时,还主动配合市有关部门,专门开辟“政务热点”透视,对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和各种政策出台背景作客观的报道和宣传解释,对机关效能建设中绩效差的部门单位和个人给予适度曝光。以市房管局一科长故意刁难业主、办事拖拉,被效能告诫为典型,组织市直机关部门开展“我就是投资发展环境”大讨论,举一反三,抓好整改的追踪报道,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使全市各条战线形成轰轰烈烈的竞赛氛围,高潮迭起,气象万千。
  【“争先创优”活动】 2002年,在全体采编人员中组织开展以“争先创优”为主题的创业竞赛活动。通过总结几年来采编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发动大家摆问题,找差距,挖潜力,定措施。在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健全以中心为单位的理论、业务学习制度的基础上,采取策划与创新一体,采编同经营联动,激励与管理并举,重构利益分配机制等举措,把“争先创优”的目标、任务落到各采编中心(办)。除报社定期组织阶段性新闻报道的选题策划外,各中心都把加强新闻策划作为“争先创优”的重头戏,紧密结合市委、市府中心工作,每月坚持搞一次大主题策划,确保宣传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与此同时,把建立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作为“争先创优”的驱动器,把强化协调和监督管理作为“争先创优”的润滑剂。在改进好稿、好版面、好标题评定办法,增加考评透明度的基础上,专门设立了“创新奖”、“策划奖”、“重稿奖”,激发采编人员深入抓“活鱼”、潜心写重稿的热情,新闻报道不断出新出彩,采编的好稿、好版、重稿明显增多。4月,在全省开展的年度好新闻评选中,本报有13篇稿件获奖,推荐稿件入选率全省最高,一二等奖稿件比例位居全省设区市报纸前列。7月,有6篇稿件、5篇论文获中国地方报好新闻奖和论文奖。在没有增加采编人员的情况下,积极开展区域新闻资源整合利用的探索,与七县(市、区)委宣传部联合开办地方新闻版,逐步健全规范编审管理制度,强化市委对新闻舆论的宏观调控度,增强地方党报的影响力,取得一定成效。
  【经营管理】 对广告经营实行新一轮招投标承包后,严格依照《广告法》的规定,强化管理,把好广告思想政治关,法律关、语言文字关。广告公司努力开拓资源,利用社庆之机组织一次战役性广告宣传,获得较好效果。至年底,完成广告营业额460多万元,累计到款370多万元,比去年增长20%。对历年广告旧欠进行了清理,挽回经济损失40多万元,发行工作有新突破,“私订公助”征订《闽北日报》的办法正在全市推广,并取得一定成效。财务工作根据报社需要,参与报社分配支出决策和定量分析,严格财经纪律,运用财税政策,为报业运行提供良好服务。同时,积极筹资,购买北人彩报机和小车、电脑等大宗用品,为办报工作提供更好的条件。
  【队伍建设】 报社重视加强自身队伍建设,不断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领导班子经常组织党员和全体员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上级有关文件,坚持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不少领导和职工认真作读书笔记,有的还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学习心得体会文章。2002年,共选派近10人次到党校、高校学习培训、进修深造、自学考试,11月份本社还举办了50多人参加的计算机应用培训班,采用多种措施和各种途径提高新闻人员政治和业务素质。有计划地组织部份采编人员、经管人员外出考察参观、异地采访,学习外地办报和经营的先进经验。
  体育
  2002年,体育工作坚持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基本方针,紧紧抓住参赛十二届省运会和实施省、市委、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两项重点工作,大力推进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
  【迎战12届省运会】 为迎接省运会,市体育局制定周密计划,分阶段狠抓落实。4月1日起,全市体育系统进入迎战省12届运动会倒计时,在主要训练场馆设立倒计时牌。各项目运动员分别集中在南平、邵武、武夷山、建瓯和建阳等地进行紧张的赛前训练。为确保一线队伍的战斗力,后勤部门积极工作,想方设法,保证参加队伍的后勤供给。12届省运会,南平市派出了由400余名运动员、教练员、工作人员组成的南平市体育代表团,参加19个大项目的比赛。经过顽强拼搏,共获得金牌22.5枚,银牌31枚,铜牌34枚,总分1210分的好成绩。还打破了4项省最高记录和5项省少年记录,实现了金牌和总分翻番,名次进一位,比赛成绩与精神文明双丰收的奋斗目标。
  【竞技体育】 南平市有省级体育重点传统校7所,省一般传统校21所,市级传统校27所。市局对各县、市少体校进行检查、验收、评估。完成全市《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材料汇总工作,全市中小学生达标率96.55%,对全市田径、举重、射击、射箭和皮划艇等项目运动员进行了测验。举办全市游泳裁判员培训班,并选派一批教练员参加全省举重、武术、皮划赛艇、沙排、赛艇、散手、射击等教练员培训班。全年共审批二级运动员40人,二级裁判员51人,以及武术段位考评工作。举办市区中、小学生足球赛,组队参加全省田径、举重调赛。根据省体育局的统一部署,开展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并向省体育局申报4个青少年体育俱乐部。3~6月,组队参加省举重调赛,举重选拔赛,田径选拔赛和游泳赛等四项省赛。全年南平市少体校共向上一级运动队输送34名运动员,其中向省体工队输送9名,省体校输送24名,间接输送进国家青年队1名。邵武市举重运动员吴美锦在第40届釜山亚运会上获得56公斤级男子举重金牌,在波兰举行的第72届世界男子举重锦标赛上获抓、挺、总成绩三枚金牌。由于吴美锦的优异表现,中央电视台直播室特邀他为第72届世界举重锦标赛现场点评,这是福建体育史上第一人。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吴美锦“一等功”,邵武市少体校被确定为“全国举重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顺昌籍运动员张国政在第40届釜山亚运会上获得69公斤级男子举重金牌,在72届世界男子举重锦标赛上获挺举、总成绩金牌、抓举银牌。
  【社区体育】 把社区体育作为全民健身工作的重点来抓。市体育局组织人员对全市社区体育工作进行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对全市社区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各社区积极抓群众体育组织和场地建设,开展形式多样,贴近生活,丰富多彩小型多样的群众体育活动。水东、水南社区分别举办了社区运动会。邵武昭阳街道办事处举办第二届社区运动会,设置独木桥运水等五个项目水上竞赛,集体育竞赛与趣味为一体,有10个社区近300名运动员参加比赛。延平区水东街道办事处、顺昌建西镇又步入省争创先进社区之列。全年举办各类市级体育竞赛活动40余次,参加人数达数万人,成功举办首届民营企业迎春篮球赛,第十四届桥牌赛,闽北棋王赛,机关市直单位篮球、乒乓球赛等系列活动。还组织了文化广场体育表演活动,全市大中专田径运动会等规模较大的体育竞赛。武夷山市举办了第八届全国冬泳锦标赛,并协助行业、系统举办运动会10余次,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全民健身运动。发挥各单项体育协会在群众体育活动中的作用,市冬泳协会举办第十三届冬泳比赛,市老体协举办“全市亿万老年人健身活动”开幕式活动并举办了柔力球、激灵圈、泰迪球等十项比赛。邵武市举办第十届乡镇老年运动会,市农体协举办全市农民乒乓球赛,组队参加省农民游泳比赛,并协助民政、妇联等参加全省少数民族、妇女、弱智人运动会。
  【全民健身工程建设】 在南平市区建设一个省级全民健身活动的示范点,在各县(市、区)建成12个社区全民健身活动点。完成市体育训练馆改造和风雨跑道铺垫塑胶工作,并投入使用。各县(市、区)12条健身路径已于6月建成。共建全民健身活动点33个,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任务,共有510余件室外体育器材安装于公共场所。在延平区的玉屏山建成省级全民健身示范点,建成一处室外健身路径和1000平方米的活动场地,一块门球场。一个260平方米的室内活动室,室内配建一套健身器材,一张台球桌,二张乒乓球桌和一套体质监测器材的社区体育示范点。在杨真小区配建一套室外健身器材,一个室内健身活动室。完成对市游泳馆的维修改造。松溪县完成400米田径场的建设。政和县投入13万元完成飞凤山健身中心的扩建改造。
  档案工作
  【业务工作】 2002年,南平市档案局组织党员带头实施《南平市档案系统“四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抓好档案法制宣传教育工作。5月20日党支部组织局全体党员到南平滨江文化广场向社会开展档案法制、档案科普宣传咨询活动,接受咨询人数398人,赠送资料897册。6月组织全市档案系统和有关单位领导、档案工作人员参加全国档案法制知识竞赛活动,参加人数3230人;10月组织参加福建省档案局举办的“四五”档案普法知识测试活动,参加人数3061人。年初举办一期全市档案人员《档案法规》培训班,参加学习56人,由党员干部担任授课教师,取得较好效果。围绕全省档案工作重点,党支部支持局业务科室,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档案安全管理情况检查、档案数据库规范和安全检查、档案接收与移交情况检查、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档案抽查工作。按照省上对各项工作检查的内容与要求,在各单位普遍进行自查的基础上,8月12日至27日,市档案局组织检查组检查了10个市、县国家综合档案馆、抽查29个单位(市直单位20个)。检查组对被查单位存在的问题,提出书面整改意见,并督促其整改。同时加强对档案业务基础薄弱单位的指导,督促、指导撤并单位做好档案工作,及时跟踪指导建档工作,合理处置档案。指导全市粮食部门及时收集、规范整理清仓查库文件资料建档工作。继续开展档案定级工作,指导并完成本市10个单位的省级先进的考评。3月20日至4月8日举办南平市档案人员岗位培训班,由5位党支委担任授课教师,56名学员考试合格,获得省档案局培训中心发给的《福建省档案人员上岗资格证书》,6月中旬举办人数55人的档案管理现代化继续教育学习班,有效地提高了本市档案人员的档案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南平市档案馆加强档案馆业务基础建设,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42456条,接收档案90卷,接待查档案66个单位167人次,调阅档案650卷。
  【工会、学会工作】 市档案局工会、学会开展各项活动,密切了党群关系。党员积极参加局工会组织的文体活动、向灾区捐款献爱心、扶贫、慰问老干部等活动,参加市政府党委组织的挂点乡扶贫、民政局“一日助”、扶贫、济困、送温暖等活动,捐款共计8128.50元。市档案学会组织征集档案学术论文,召开南平市档案学会第九次档案学术论文研讨交流会,举办档案学术论文写作知识讲座,学会征集论文32篇,审稿后入选论文26篇,汇编成论文集,并推荐学术论文6篇参加省档案学会举办的学术交流活动。完成编写南平市档案学会1997~2001年大事记。市档案局支部鼓励党员、学会会员积极参加省、市有关部门活动,取得显著成绩。2002年市档案学会被省档案学会评为1997~2001年学会工作先进单位,党员、学会秘书长被评为1997~2001年省档案学会先进工作者。
  学会注重发挥常务理事会和理事会的作用,根据工作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还根据理事分布广,人员分散的特点,时常采用通讯、电话等形式加强与理事的交流与沟通,研究和探讨学会工作。积极发挥和调动学会小组长的积极性,为活跃基层学会工作,市档案学会开展活动,邀请县级会员小组长参加,为会员小组互相交流学会工作创造条件,激发基层会员小组开展活动的积极性。学会每年按时完成学会组织年度检查登记工作,编写1997~2001年南平市档案学会大事记,全年编发《档案信息》12期。及时完成省档案学会、市科协、市民政局社团办等部门部署的工作,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种活动。秘书长周桂仙被南平市科协评为1996-2001年度南平市科协系统先进工作者、被南平市民政局评为2000-2001年度南平市社团先进工作者。在2002年召开的市科协“二大”、市社科联“三大”会议上,市档案学会陈善友理事长先后当选为市科协二届委员、市社科联三届委员。5月20日,市档案学会参加市科协举办的科技宣传周活动,在南平滨江文化广场开展档案法律、科普宣传活动。
  3月20日至4月8日市档学会举办南平市档案人员岗位培训班,设《档案法规》。《档案人员职业道德》和档案专业共8门课程,由市档案学会常务理事和理事担任授课教师,56名学员经考试合格,获得省档案局培训中心发给的《福建省档案人员上岗资格证书》。6月中旬举办南平市档案管理软件使用培训班,学习人数55人。2002年,市档案学会围绕全省档案工作重点和市档案工作年度计划,根据省上检查的内容和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档案安全管理情况检查、档案数据库规范和安全检查、档案收集与移交情况检查、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档案抽查工作。县级档案局共抽查538个单位。2002年,市档案学会组织和发动会员积极主动为经济部门的档案工作提供优质服务,热心开展业务指导工作。在做好日常业务指导工作的同时,加强对档案业务基础薄弱单位的指导,并督促指导撤并单位、全市粮食部门及时收集、规范整理文件资料建档。南平市档案馆加强档案馆业务基础建设,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4245条,接收档案90卷,接待查档66个单位167人次,调阅档案650卷。
  【国家档案局副局长到武夷山巡视指导】 5月28~29日,国家档案局副局长杨公之、国家档案局技术部主任王良城、国家档案局办公室副主任华丹、国家档案局档案馆(室)司副司长张曼、国家档案局经济科技民调研员(副司级)郭文炳、国家档案局政策法规司法标处副主任科员林箐,《中国档案》杂志社总编辑吴红等一行7人组成的国家档案行政执法检查组,在省档案局长陈永成、省档案局办公室主任张名团陪同下,到武夷山检查指导。
  【延平区档案馆遭受山体滑坡被冲毁及其抢救工作】
  6月15日,由于接连几天暴雨,南平市延平区档案馆后山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2000多立方米泥沙冲毁了档案馆后面的墙体,泥沙堆积到馆库二楼。馆内一楼办公室存放的区档案馆101卷会计档案、区劳动局的94卷档案及民国档案目录20册、全宗卷118卷全部被泥沙淹埋。随着暴雨泥浆不断涌入,库房通道的内墙体受泥石流的挤压严重变形,大楼随时有倒塌的危险。险情发生后,南平市政府徐谦市长、胡祖林副市长、范阳善秘书长、谢仁海副秘书长、市档案局阮少明局长、延平区委陈杰书记、曹聪区长等领导都到现场察看灾情,要求周边住户马上撤离。同时要尽快组织抢救转移档案,确保档案的安全。区长曹聪亲赴现场指挥,召集有关部门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研究提出抢救方案。省档案局陈永成局长十分关心,派叶仲霖副局长等到南平察看了解受灾情况,并与市、区领导共同协商抢救档方案。当晚延平区财政局的3000多卷档案被转移。6月16日延平区公安局先后抽调100多名武警战士和公安干警搬运、转移档案,经过8个多小时的奋战,终于将馆内40000多卷档案转移到安全地点。
  【省档案局局长到延平区指导灾后档案工作】
  7月2日省档案局陈永成局长和局办公室王跃字副主任专程到延平区档案局了解“6·15”受灾及灾后工作情况。市档案局阮少明等3位正副局长、延平区委刘传德副书记、区档案局谢荣芳局长等领导向省局陈局长进行了汇报。这次延平区受灾,省档案局是第一个派领导到受灾现场的省级部门,而且立即紧急从自己的办公费中挤出经费支持区档案局。陈永成局长在听取汇报后,对延平区档案局全体干部职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为抢救国家档案和财产做的大量工作给予肯定。他说,档案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历史的见证,延平区档案馆的救灾工作再次证明南平市、区各级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精神可嘉。陈局长要求做好受灾档案抢救,要全力抢救仍埋在现场的101卷劳动招工档案、107卷全宗卷、民国档案。并注意做好抢救档案时的安全,避免发生其他事故。

知识出处

南平年鉴2003

《南平年鉴2003》

出版者:海风出版社

本年鉴设特载、大事纪要、政治、民主党派·工商联、政法、群众团体、军警、旅游·外事侨务·涉台事务、工业经济、农业·农村工作、国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等类目,主要记载了南平市2003年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阅读

相关机构

南平高级中学
相关机构
剑津中学
相关机构
南平农校
相关机构
福建林业学校
相关机构
南平师专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