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区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平年鉴 2009》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4024
颗粒名称: 延平区概况
分类号: D630.1
页数: 3
页码: 326-328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8年南平市延平区概况其中内容包括了,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工业强区步伐进一步加快、平台建设扎实推进、项目开发加快推进等情况。
关键词: 南平市 延平区 概况

内容

2008年,延平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中心强区的宏伟目标,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应对冰雪灾害的影响和宏观经济环境急剧变化的严峻挑战,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基本实现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2.26亿元,增长12.4%;财政总收入4.61亿元,增长16.03%,其中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2.98亿元,增长14.62%;今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95亿元,增长20.6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42亿元,增长1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1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412元,同步增长14%。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8%、13.2%和13.2%。溪源峡谷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旅游总收入3.38亿元,增长14.15%;金融运行态势平稳,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104.58亿元和95.04亿元,分别增长12.38%和17.44%。
  【工业强区步伐进一步加快】制定和落实促进工业经济跃升发展“十八条措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67家,亿元企业13家,分别新增24家、3家,五大产业集群实现产值41.8亿元,增长32.55%,占规模工业产值71.1%;规模工业产值首次突破50亿大关,达58.8亿元,可比增长26.9%。
  【平台建设扎实推进】大横绿色产业区一期48公顷平台、主道路硬化工程和22万伏变电站主体工程全面完成,一期1.1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投入使用,二期1.1万平方米标准厂房、供水工程和166.7公顷工业平台征地工作全面展开;规划山垄工业平台3700公顷,其中来舟白土、夏道洋坑、峡阳浪石等工业平台初具规模。
  【项目开发加快推进】实施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196项,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40项,分别比上年增加35项和15项;15项列入省市重点项目和34项区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农村经济平稳发展】规模农业龙头企业75家,新增5家;畜牧、水产、竹木等三大主导产业优势凸显,水稻、烟叶、食用菌等种植业发展态势良好,新增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个,“享通蕹菜”荣获省级名牌农产品称号;农业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农产品协会2家。农业总产值33.19亿元,增长7.1%。
  【城乡建设协调推进】坚持市区一体,注重统筹发展,城乡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力配合推进南平市里两批48个重点城建项目建设,相应组织实施17个区重点城建项目。西城大桥主体顺利合拢,新城中心一期16幢楼主体工程全面完成,二期住宅小区和新城中心小学项目“一平”工程基本完成;积极配合推进核电、绕城高速、延顺高速、建古高速、京福高铁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并取得重大进展。新型社区建设深入推进,新建社区“一站式”便民服务站20个,新创“和谐社区”24个、“达标示范社区”48个和“绿色小区”10个;省级试点村西芹镇西芹社区和炉下镇斜溪社区挂牌成立,推动农村社区建设。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落实中心村镇建设各项政策措施,4个村列入省级“百村示范联系点”,2个乡镇和19个村被市确定为中心村镇建设试点,并完成“四个规划"编制工作;西芹泗坑小区、峡阳玉屏小区和莲花小区等3个农村示范住宅小区建设进展顺利,大横四朵洋住宅小区列为省级村镇住宅小区。库区发展有效推进,落实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政策,组织实施“小康库区百村行动”,争取各类扶持资金2700多万元。
  【继续拓展南平机制】拓展南平机制,强化互动联动,13个省直部门和262个市、区两级单位挂钩帮扶全区5个重点镇和100个行政村,落实帮扶资金1200万元和为民办实事600余件。农村综合改革有序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林业投融资体制和生态公益林管护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发放林权抵押贷款3800万元、中央财政贴息林业小额贷款1041.6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完成13个单位行政审批项目改革,清理行政审批项目119项,保留93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招考公务员38人,考聘社区工作者40人。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加强非生产性公有资产经营中心运作,区属国有资产纳入规范化管理。科技创新稳步推进,“6·18”共对接项目122项,总投资12.2亿元,项目对接数、大会签约数连续6年位居全市前列;与省农科院签定农业科技战略合作协议,确定食用菌栽培等八大领域科技合作项目。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新批外资企业10家,实际利用外资7734万美元,增长10%,外贸出7299万美元,增长20.54%;引进山海协作项目219项,完成注册资金11.76亿元,增长121.5%。
  【发展环境优化提升】坚持软硬环境同步构建,全力打造经济发展“洼地”。浦南高速公路顺利通车;南古路一期改造工程和樟洋路、文夏路等7条区域干线竣工通车,争取中央、省、市建设资金达1.2亿多元;新硬化农村公路118千米,建制村路路面硬化率达97.6%,新开通农村客运线路6条,建成1个客运站和62个候车亭,总投资达2480万元。完成25个行政村的人饮工程,炉下弓l水工程、樟湖第二水厂建成投入使用。完成850口户用沼气建设任务,建成2个农村沼气集中供气示范点;生态环境日益优化,生态示范区创建通过省市初审验收,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0.23%,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可完成市下达削减指标;85家禁建区内规模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基本完成,太平南坪溪畜禽养殖业循环经济试点工程开始调试运行,炉下循环经济实验区第一期示范项目进展顺利;空气环境质量保持二级以上标准,闽江干流延平段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和饮用水源达标率均达100%。效能建设深入开展,政府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27个区直部门入驻市行政服务中心,实现联合审批项目市、区“一条龙”服务机制。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强化,创建国家级文明单位3个、省级文明单位24个、市级文明单位65个。深入开展大接访、领导下访活动,信访总量和上访人次分别下降9.9%、13.4%。平安创建工作成效明显,90%以上的单位平安创建达标,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5.96%,并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平安县(市、区)荣誉称号。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区政府年初确定的“十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如期完成。教育成果巩固提高,顺利通过省级对县教育督导评估;新建校舍6432平方米,消除D级危房3907平方米;启动王台中学等4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争取受赠图书价值1233万元;教师工资津贴、住房公积金纳入财政保障;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42789名学生学杂费1280.4万元,免费发放245.43万元教科书;发放寄宿生生活补助金226.5万元,发放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84.77万元,受助学生1131人次。卫生事业不断进步,新建巨口卫生院综合楼,改扩建王台、赤门等5所卫生院业务用房和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参合率97.48%。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实施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改造工程,新建18个行政村文化俱乐部,西芹点被文化部授予“全国优秀基层服务点"称号;群众体育广泛开展,竞技体育水平明显提高,在南平市第一届运动会上总分和金牌总数均位居全市第三。计生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人口自然增长率3.95‰,荣获省级“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称号。
  【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提高】城乡低保人数达1.24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累计增加12441人;做好2001年医保制度实施前破产关闭国有集体企业职工医疗保险工作,争取省级财政补助2048万元。就业再就业政策全面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失地无业农民实现就业137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9%,控制在目标以内。扶贫助残力度加大,西芹敬老院完成主体工程,全面完成“造福工程”1000人的搬迁任务,获得省级“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称号。积极支援灾区抗震救灾,为四川汶川灾区捐赠款物近700万元。
  【执政能力不断增强】坚持科学理政、依法行政、勤勉施政、从严治政,不断提高政府工作水平。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人民政协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129件、政协委员提案141件,办复率均为100%。密切联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完善《政府工作规则》,健全政府决策机制,形成比较科学的目标管理和考评体系。深化政务公开工作,全面实行政府信息公开,不断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开展区政府组成部门主要负责人党风廉政建设述职述廉活动,强化政府系统“一把手”一岗双责,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知识出处

南平年鉴 2009

《南平年鉴 2009》

出版者:福建省地图出版社

本年鉴记载了南平市2008年的政治、民主党派·工商联、政法、群众团体、军警、旅游·外事侨务、工业经济、农业、农村工作、国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交通邮电、财政税务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延平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