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2851
颗粒名称: 建瓯市
分类号: F127.57
页数: 4
页码: 371-374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95年-1997年南平市建瓯市的情况,包含了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等。
关键词: 建瓯市 经济 发展

内容

【经济发展概况】 1995年,全市实现国民生产总值25.32亿元;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5.7亿元;工农业总产值42.02亿元;财政收入1.3亿元。1996年,全市完成国民生产总值29.6亿元,增长14.6%;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9.79亿元,增长13.8%;工农业总产值43.1亿元,增长17.37%;财政收入1.57亿元,增长20.77%;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17亿元。1997年,全市完成国民生产总值33.93亿元,增长13.6%;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4.45亿元,增长14.5%,工农业总产值49.72亿元,增长18.0%;财政收入1.80亿元,增长15.1%,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38亿元,增长16.8%。
  一、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1995年,农业总产值13.95亿元,增长14.6%。粮食播种面积86.09万亩;粮食总产量28.94万吨,比上年增加1720万斤,水果产量10.68万吨、茶叶0.64万吨、食用菌0.29万吨,分别增长31.2%、6.8%和31.8%。淡水养殖2万多亩,总产量1.03万吨,产值近2亿元。蔬菜种植14万亩,生猪存栏21万头。全年毛竹垦复54万亩,垦复率为51.43%;年产商品竹530万根、鲜笋15万吨,出口清水笋罐头1.5万吨,竹业总产值4.95亿元。竹业经济成为主要支柱产业之一。全面完成“三五七”造林绿化任务,完成造林更新4.5万亩,森林覆盖率76.8%,绿化造林工作获省政府表彰。是年.建设省级丰产高效毛竹林示范基地34个村60977亩(占全省的15%,占南平市的22.6%)。全年乡镇企业完成产值34.63亿元,增长15.6%。东峰镇万峰中密度纤维板有限公司、徐墩刨花板厂被评为省级先进乡镇企业。
  1996年,农林牧渔竞相发展。农业总产值15.47亿元,增长8.2%;粮食总产达30.01万吨,增长3.69%;水果产量12.5万吨,食用菌0.41万吨,分别增长17.2%、41.37%;淡水养殖2.39万亩,增长3.5%;淡水产品产量1.16万吨,增长12.62%;更新造林5.11万亩;新植果茶竹8.1万亩;蔬菜产量15.34万吨,生猪存栏19.4万头,养羊2.16万只,家禽266.1万只,家兔4.04万只,牛奶产量226吨,增长15.9%;笋干1.15万吨,板栗2398吨,分别增长79.3%、374.9%。建成闽北最大的竹种园、村级最大的脐橙高效果基地和位居全国领先水平的锥栗采穗圃。村级集体经济共有用材林224.67万亩,果园8.39万亩、竹山18.33万亩、茶山5.38万亩,分别占全市总量的53.5%、34.8%、17.6%和59.4%。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41.96亿元,增长25.79%。
  1997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16.55亿元,增长13.11%,粮食生产创历史最好水平,总产达30.94万吨,增长3.09%,实现省商品粮基地连续三年每年增产3%以上的目标。造林更新4.13万亩,发展名优水果1450亩,高位嫁接换种4000亩,低改果茶竹47.5万亩。水果总产19.4万吨,茶叶6816吨、食用菌4190吨,分别增长55.1%、7.1%和2.77%;蔬菜、烤烟、西瓜等经济作物均超历史最好水平。畜牧水产稳定增长,肉类总产1.95万吨、禽蛋3882吨、水产品1.31万吨,分别增长11.3%、26.2%和12.7%。粮食、林业和水产工作均获省政府表彰。丰产高效毛竹林示范基地通过省验收。完成初级水利化试点县建设,并通过省级验收。乡镇企业持续发展,完成总产值42.8亿元,增长10.65%。龙村乡被评为全国食用菌先进乡。农村小康建设迈出可喜步伐,100%的乡镇、95%的村、90%的农户基本实现小康,通过省级复查、确认,总分列南平市第一,为南平市首批小康县(市)之一。
  二、工业生产持续发展。
  1995年,全年工业完成总产值28.07亿元,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达96.6%,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技术改造步伐加快,完成技改投资8005万元,增长85%;技改建成投产项目8个,新增加工业产值1482万元、税利239万元。开发新产品6个、新品种10个,其中五十铃铝活塞和黄华山特醇同时荣获省第二届工业品博览会金奖。
  1996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27.65亿元,增长21.6%;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12.02亿元;完成销售收入9.76亿元,实现利税6650亿元,完成技改投资7069万元,其中国有工业企业完成6761.2万元。
  1997年,建瓯市制药厂被福建新大陆发展有限公司兼并,成为其公司下属企业。是年,全市工业完成总产值33.17亿元,增长20.0%。其中乡及以上工业完成13.74亿元,增长23.58%,销售产值13.4亿元,产销率达108.5%,比上年高1.7个百分点。企业技改进一步加强,全市技改投资2.5亿元,完成总投资6710万元,开发新品种10项.建成竹碎料板、竹木复合集装箱底板生产线、闽北大众汽车维修站等一批重点技改项目。其中竹木复合板集装箱底板被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福建省八大新产品之一。
  三、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995年,全市新建、扩建、改建各类市场11个,新增营业面积2.2万平方米。其中粮油、食品、医药、酒类、轻工、竹木、笋干、食用菌等专业批发市场投入使用,供销大厦、商业城等较大规模商场投入使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84亿元,增长32.5%。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3292.6元,增长28.2%;农民人均纯收入2016元,增长26.55%。新建城镇居民住宅12万平方米,年末全市居民人均住宅面积18平方米。“菜篮子”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年上市蔬菜16万吨,提供肉类2.37万吨、淡水鱼8000多吨。物价上涨幅度控制在14.7%,完成了省和南平市控价目标。
  1996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亿元,增长16.5%;商品零售物价指数控制在104.1%,低于全省和南平市平均水平。全市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381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12元,分别增长15.9%和30.0%。年末,金融机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57亿元,增长21.5%。城乡居民私人建房投资1.11亿元,增长12.4%。
  199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6亿元,增长20.01%;城乡贸易成交额4.54亿元,增长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8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01元,分别增长17.6%和11.0%。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2亿元,增长15.42%。
  四、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
  1995年10月,市外贸公司获外贸自营进出口权。全市外贸出口供货值2.81亿元,增长53.6%。利用外资拓展农业、工业、商业、房地产和高科技等领域,全年批准“三资”企业22家,实际利用外资2008.9万美元,增长33.1%,居南平市第二位。特种淡水养殖成为外向型经济新增长点,产值近1.9亿元,占全市外资企业总产值的80%。鳗鱼成为建瓯市出口“拳头产品”,出口供货占全社会出口供货31%,成为闽北最大的养鳗基地之一。
  1996年,全市出口产品供货总值3.47亿元,增长23.49%;新签外资合同21项,总投资1271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206万美元。全市“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1870万元;创办境外企业一家。
  1997年,全市新批准项目31项,增长47.6%,合同外资额3400万美元,增长211.9%,实际利用外资1450万美元,增长20.2%,对外贸易进一步扩大,全社会出口供货4.61亿元,增长32.7%;外贸出口供货5925万元,其中自营出口总值101万美元,增长24.7%。收汇额101万美元,增长236.7%。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1995年,全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87亿元。横南铁路铺轨通过建瓯火车站,站前大道和广场建设按期完工,建成面积5万平方米,第一列试行列车到达建瓯火车站,结束建瓯不通火车的历史。205国道建瓯至延平区大横段三级路改造和23公里水泥路面铺设、205国道建瓯水西至徐墩10公里路基工程、瓯政公路10公里油路铺设、市区水西大桥拓宽改建和水西路改造一期工程均已完成。市区东门、南门、北门3门通道基本修复。通讯建设有新发展.建成南雅移动电话基站,移动通讯电话扩容10个信道,新开通玉山、龙村、迪口、水源、川石等5个乡(镇)程控电话,所有乡(镇)电话实现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福杭贵成光缆建瓯段提前20天完成77公里的挖沟布缆任务。洋潮水库按进度施工,水西110千伏变电站、1.8万千瓦红湖电站正抓紧前期准备工作。七里街供水工程即将竣工供水,东门水厂扩建工程基本完成。
  1996年,全年投入市区市政基础建设资金2200多万元。“先行工程”205国道建瓯南段扫尾工程全部结束,北段21.4公里、建瓯至小松的路面基本形成;洋潮水库电站完工,蓄水调试后正式发电;七里街一期供水工程竣工;市区中山路、人民路两条主街道的高护栏建设及水西大桥拓宽改造全面完成;主街道初步实施了夜景工程和广告装修;粮食副食品专业市场和农资产品专业市场封顶;黄华山公园配套的水、电及管理设施完成,市图书馆大楼交付使用。
  1997年,全年投入基础建设资金3000多万元。市区至小松段公路改造扫尾工程基本竣工,黄城大桥完成工程量的55%以上。溪屯溪流域水电开发一期的赤坑电站和输变电工程已完成主体工程;城区防洪一期工程南段防洪堤建设,完成堤长270米;水西110KV输变电工程,完成线路定位工作;中尺度灾害性天气预警系统建瓯支中心一期工程,建成多媒体系统及软件、气象卫星接收站、分组交换网及电子信箱。投资20万元的农副产品流通信息中心与全国信息中心联网成功。市区及南雅等4个乡镇全球通数字移动电话基站第三期扩容工程投入使用,市区扩容程控电话1万门,建成顺阳程控电话工程、6个乡镇和上樟垅无线寻呼七频道发射台。火车站片区建设完成货运生产综合楼,配电房、工区及货运仓库,站房大楼破土动工,新区205国道两侧商住用地开发初具规模。中山路东段拓宽改造工程拉开战幕。市体育中心奠基,中心占地面积3.6公顷,计划总投资1400万元,拟建体育馆、体育场、游泳池、网球场等配套设施。铺设朝天门至马汶2.6公里长、7米宽的机动车道水泥路面,管葡路沿街立面改造已完成工程量的85%以上。临江门、水街头垃圾中转站已封顶,完成教师、干部、职工宿舍楼300套。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1995年,全年科技星火项目和科研项目有10余项通过省和南平市科委鉴定验收,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含量40%。教育事业全面发展,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3987万元。适龄儿童入学率99.91%、普及率98.8%,初中入学率95%.青壮年扫盲率达97.13%,脱盲人员巩固率98.15%,小学“四率”指标连续第13年保持部颁一类水平,高考上省专线人数突破400人,居南平市首位。创办第五中学,缓解市区就学压力。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计划生育率96.0%,人口出生率10.4‰,大部分指标达到全国先进市要求。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各乡镇设立中心卫生院,、218个村实现1村1所,预防保健网点普及率100%。5个镇的村级卫生保健初步达到国家初保目标,4个乡(镇)跃入达标行列。创建省级卫生城市顺利通过验收。文化事业方面.大力实施“芳草”、“百花”计划,培育和发展健康的城乡文化市场,4个乡(镇)文化站被省评为“百强文化站”。环境保护“三废”治理达标率92.61%。体育场扩建工程竣工,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创体育先进市通过国家验收。
  1996年,全市组织实施各类科研、星火项目120余项,其中通过省,南平市鉴定10余项,有5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到42%。市成立关停污染严重小企业工作领导小组,关停8家污染严重的企业。教育“两基”通过省级验收,高考入学率位居南平市第一。计划生育基本达到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市标准,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9.8‰.初级卫生保健13项指标全面落实,14个乡镇全部达到普及阶段“基本达标”标准,成为南平市第一个完成以乡镇为单位的全面达标市。文化广播电视率先在南平市实现省、地、市、乡、村五级有线电视联网。农村奔小康目标如期实现,116个小康村通过南平市验收复查,综合分96.6分,小康建设16项指标超过省定标准。
  1997年,全市国民经济增长中依靠科技进步因素比重达44.8%,被授予全省首批“科技成果推广重点示范市”称号,创建全国科技先进市通过省政府预验收。高考上线总人数继续位居南平市第一,教育“两基”通过省级复查验收。开展创建全省文化先进县市活动,加大文化投入,文化事业经费占财政总收入的1%。年末总人口50.27万人,人口出生率11.54‰。自然增长率5.93‰。是年,完成初级水利化试点县建设并通过省验收。在由文化部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和台湾味全文化教育基金会共同举办的“海峡两岸儿童画‘我的梦’”比赛活动中,建瓯市三幅少儿版画入选并获佳作奖。在中国美术馆、台湾台北市市立美术馆展览。
  【建瓯获“中国竹子之乡”荣誉称号】 1996年,建瓯市被国家林业部首批授予“中国竹子之乡”称号,确定为全国10个“丰产竹林培育示范基地县”之一。1996年10月5日,“中国竹子之乡”联谊会在建瓯成立,由全国10个竹子之乡共同组成。全市竹业经济总产值7.37亿元。建瓯市实施“资源转化、以山兴市、以竹富市”的发展战略,从1990年至1994年,组织实施以中低产竹业改造为重点的竹业开发第一战役。对全市105万亩竹山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深翻垦复,初步进行以培养笋竹两用林为主要经营模式的竹林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效益。1995年打响以建设丰产高效竹业基地为重点的竹业开发第二战役。产竹960万根(19.2万吨),产鲜笋15.12万吨,出口清水罐头1.53万吨,竹业总产值4.95亿元。竹林亩均产值(按投产98.6万亩计)505.1元,年创税利2.32亿元。竹业总产值、加工产值、亩均产值名列全国前茅,居全省首位。至1996年,全市已建立34个村6.1万亩优高基地,垦复抚育竹林113.8万亩,留养新竹5889万株,并着手开始南武路沿河72公里万亩绿竹长廊开发。1996年,全市立竹总数1.87亿株,亩均立行数165株,平均胸径9厘米,分别比1994年增长18.8%、5.8%和2.3%。产笋22万吨,商品竹655万根,竹山产值、竹业总产值分别比1994年增长151%、115%。竹业总产值占全市工农业总产值的19.6%,占农业总产值的67%,实现税利3.72亿元,成为建瓯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初具规模】 1997年,省级小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总投资2300万元,建设耕地面积1.79万亩,水稻良种中试基地0.1万亩,农业机械化示范片1.2万亩。目前,一期工程完成改造中低产田1.32万亩,营造绿化林网32公里,建立福建省首家千亩水稻良种中试基地及500亩全程机械化软盘抛秧示范基地,改造渍锈农田面积4000亩,新增单改双面积300亩,新增粮经轮作面积2600亩,新增机耕面积5000亩,新增灌溉面积1800亩,改善灌溉面积800亩,客土客沙改良土壤3050亩,基本实现“田成方、树成行、地平整、土改良、旱能灌、涝能排、渠系配套、机路相通”的田园新貌。在此基础上,建瓯市决心用5的时间把该项目建成“农田园林化、种植区域化、耕作机械化、农技科学化、品种优良化、经营集约化、服务社会化、产品高产优质化”的现代农业园区。
  【建瓯市被评为文化先进市】 1995~1997年,全市文化事业经费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1%,至1997年已投入311.57万元,每年对文化事业经费投入的增长幅度基本不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同时,还发展社会、集体、个人和海内外等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兴办文化产业。全市现有上等级的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3个,乡镇、街道文化站18个,农村俱乐部217个,电影放映单位65个,其他团体文化机构30个。个体文化经营户372家,固定文化从业人员871人。形成以市文、博、图“三馆”和乡镇文化站、村级俱乐部为主体的较为健全的城乡文化网络。1997年被省评为文化先进市。

知识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本年鉴设特载、大事纪要、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政法工作、军警、侨务 涉台工作、工业经济、国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等类目,主要记载了南平市1995—1997年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阅读

相关人物

秦跃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建瓯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