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2844
颗粒名称: 经济发展概况
分类号: F127
页数: 3
页码: 367-369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95年-1997年武夷山市经济发展概况的内容,包含了国民生产总值稳步上升,财政收支平衡等。
关键词: 武夷山市 经济发展 改革

内容

【经济发展概况】 1995~1997年,武夷山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继续组织实施“旅游经济兴市”发展战略,按照“起步之后再奋进,加快发展创一流”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掀起新一轮创业热潮,有效地促进了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国民生产总值稳步上升。
  1995年,武夷山市国民生产总值9.14亿元;国内生产总值8.94亿元;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2.65亿元,工业总产值7.2亿元。
  1996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实现10.45亿元,增长11.4%;国内生产总值10.25亿元,增长11.6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7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54亿元。
  1997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14.2亿元,国内生产总值14.0亿元,分别增长20.45%、20.9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2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72亿元。
  二、财政收支平衡。
  1996年,全市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亿元,达10033万元,其中本级财政收入达9087万元,分别比1995年的7010万元和5713万元增长43.12%和59.06%。1997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达1.21亿元,其中本级财政收入1.1亿元,分别增长20.6%和21.89%。财政支出三年分别为1995年8267万元、1996年10027万元、1997年13095万元,实现收支平衡。1997年年末金融系统各项存款余额9.11亿元,增长17.23%;贷款余额6.1721亿元,增长10.39%。
  三、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1995~1997年武夷山市委、市政府坚持“经济工作农为首,旅游经济农为本”,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的领导,以“增粮增收保供给,脱贫致富奔小康”为主线统揽农村工作,实行“农业八大工程”领导责任制。狠抓农村奔小康、消除绝对贫困和造福工程三大任务,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着力培育岩茶、竹业、烤烟、食用菌、花卉和特种养殖等六大产业,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有力地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改善和整体效益的提高。1995年,农业总产值完成5.44亿元,增长16.5%。全市农业特产税突破1000万元,全面完成粮食定购任务2.91万吨。全年生产木材11.5立方米,毛竹184万根,竹山改良5.6万亩,造林1.23万亩,森林覆盖率68.5%。新开菜园9500亩。1996年,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6.02亿元,增长9.5%;完成粮播面积45.17万亩,实现粮食总产13.4万吨。
  1997年,农业总产值达6.5亿元,增长13%;;粮食总产量15.04万吨,连续11年超历史水平;农民人均收入2687元。茶叶总产3420吨,其中红毛茶308吨,居南平市第一。扶贫开发与奔小康取得较大进展,全市小康综合得分达95.56分,8个乡镇达到小康乡镇标准,102个村委会通过小康验收,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88.7%,贫困户脱贫率达99.3%。“造福工程”累计投入上百万元资金,搬迁270户1300多人。乡镇企业持续发展,1997年全市乡镇企业实现总产值9.17亿元,完成工业产值5.34亿元,出口交货总值0.52亿元。特色农业产业雏型初步形成,新增鳗鱼、甲鱼等水产养殖,花卉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大力发展大棚蔬菜、香菇、花菇、草莓、白鹅、网箱养鱼等养殖业,岩茶产量、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四、配套改革稳步前进。
  1995~1997年,武夷山市以突出企业改革为切入点,加大改革力度。对企业进一步落实“一厂一策”的改革措施和扭亏解困责任制,全面放开国有和集体企业,实施多种形式改造,使企业效益和总量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1996年,顺利实现水泥厂、造纸厂、二轻车木厂、木器厂等工业企业的改革。至1997年,列入改革的国有企业40多家,通过股份合作制改组、破产、兼并、租赁、整体拍卖等形式,完成改造11家,多渠道安置企业下岗职工1098人,其中解除劳动关系或自谋职业684人,有324名国有企业职工自愿参加企业股份合作制改造,累计入股资金达136.18万元。市胶合板厂、上饶木材转运站、林化厂等企业进行股份合作改造后,当年减亏300多万元;市中密度纤维板厂通过租赁,一年减亏500多万元。1997年,全市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7.61亿元,增长19.3%。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3.2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销势头好于其它类型企业,产销率达98.87%。国有内贸企业改革按照“一割、二换、三民”目标全面铺开,取得实质性进展。党政机关机构改革“三定”方案顺利实施,全市机关工作人员由原来的1182人精减到934人,年减少行政经费开支148万元。与企业改革相配套的下岗职工安置、再就业工程、养老与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住房制度改革等综合改革也都取得初步成效。
  五、对外经贸上新水平。
  武夷山市坚持外向带动战略,以武夷山海关和航空口岸联检单位相继运作为契机,以度假区、经济开发区和保税加工仓储园区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点,突出落实招商引资和加强外商合同项目建设。制定出台了《武夷山保税加工仓储园优惠政策》、《关于发展石材企业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武夷山市加快乡镇企业若干优惠政策》等一系列优惠政策。1995年,签订利用外资合同23项,总投资1.01亿美元。全社会出口收购与供货总值完成1.55亿元,增长27.45%;实际利用外资3277万美元,增长9.05%。
  1996年,全市社会出口与供货总值1.65万元,增长6.37%;新批利用外资合同14份,取得省批准证书合同金额2933万美元,其中合同外资2214万美元,分别增长133.33%、171.6%和153.32%。实际利用外资2221美元。自营外贸出口23万美元,收汇款30万美元。
  1997年,外贸出口总值472万美元,外贸收购量增长21.24%。保税加工仓储园区获得海关总署批准设立公共保税仓库,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首期三大项目保税仓库、综合大楼、亿锦花园等建设已注入资金1500多万元。完成全社会出口收购与供货总值1.98亿元,增长20.0%。经中国投资环境学会、国家体改委投资环境研究所、人民日报海外版信息中心等三家单位评为1997年度中国县(市)投资环境百强县(市)称号,跻身于全国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环境百强之列。
  1995~1997年,新批外商投资合同72份,合同外资2621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178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绝对值居南平市十县(市、区)之首。发放进料手册123本,备案合同总额4766万美元。
  六、城乡市场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1995年,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亿元,零售物价指数上涨幅度为14%,实现了控制在15%以内的目标;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340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76元。
  1996年,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21亿元,增长13.7%。全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指数103.6%,比上年回落11.3个百分点,实现了全年控价目标。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4002元,增长17.05%。农民人均纯收入2405元,增长28.2%。对人均生活费收入低于115元的城市特困户给予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是年有45户73人享受救济补助。
  1997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亿元,商品零售物价指数102%,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46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87元。1995~1997年,武夷山市把发展生产,繁荣市场,稳定物价作为工作重点,巩固和发展“十大菜蓝子”基地建设。三年来共出栏生猪3.5万头,家禽318.65万只,投放市场禽蛋1.41万吨,水产品1.68万吨,食用菌1583吨,蔬菜23.5万吨。同时,加强城乡市场管理,严厉打击一批欺行霸市的违法犯罪分子,保证市场有序公平竞争。

知识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本年鉴设特载、大事纪要、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政法工作、军警、侨务 涉台工作、工业经济、国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等类目,主要记载了南平市1995—1997年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阅读

相关人物

秦跃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武夷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