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2838
颗粒名称: 邵武市
分类号: F127.57
页数: 3
页码: 365-367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95年-1997年南平市邵武市的情况,包含了经济发展概况,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等。
关键词: 邵武市 经济 发展状况

内容

【经济发展概况】 1995年,邵武市完成国民生产总值21.26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7280元;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1.4亿元;工农业总产值28.12亿元;财政收入1.44亿元。1996年,邵武市实现开好局,起好步的目标。完成国民生产总值24.64亿元,增长14.1%;国内生产总值24.84亿元,增长14.2%;工农业总产值31.66亿元,增长26.55%;财政收入1.73亿元,增长20.14%。1997年,邵武市实施“工业富市、农业稳市、商贸活市、科教兴市、依法治市”战略,全市完成国民生产总值27.69亿元,增长12.3%;国内生产总值27.9亿元,增长12.3%;工农业总产值34.15亿元,增长14.4%;财政收入突破2亿元,增长15.61%。
  一、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1995年,实现农业总产值9.41亿元,粮食总产量22万吨。淡水产品产量6616吨,居南平市第三位。生猪出栏头数23.52万头,居南平市第二位。烤烟、蔬菜、食用菌、桑蚕、特种水产养殖形成规模。全面完成“三五七”造林绿化工程,累计造林29.12万亩。1995年度造林更新成果顺利通过林业部检查验收,造林面积核实率、成活率、生长量达标率均达100%。乡镇企业持续快速发展,实现产值18.06亿元。
  1996年,实施烤烟、毛竹、副食品、特种水产、优质蔬菜、食用菌“六大工程”,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生产全面丰收,全市农业总产值10.59亿元,增长7.7%;粮食播种面积60.29万亩,粮食总产量22.67万吨,增长3.04%。林业改革步伐加快,林业生产有新发展,完成人工更新造林3.92万亩,完成任务的100.7%,人工造林进度居南平市10个县(市、区)之首。毛竹抚育垦复9.06万亩。优高农业迅速发展,特色规模经济上新台阶,烟叶、特种水产、食用菌成为农村奔小康的重要产业,烟叶产量达5.6万担,产值3075万元,实现税收488万元;特种水产养殖1553亩,税利350万元;食用菌总产值达2043万元。乡镇企业稳步、健康发展,全市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24.02亿元,增长23.9%,完成工业总产值11亿元,完成出口交货值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1.6亿元。
  1997年,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手段,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全市农业总产值11.52亿元,增长13.4%;完成粮食总产量23.36万吨,增长3.04%;茶叶产量1758吨,增长3.29%;水果产量32474吨,增长16.97%;其中桃产量2983吨,居南平市首位。食用菌总产量2528吨,增长36.8%;淡水产品总产量10166吨,增长22.01%;烟叶产量5684吨,创税收1500余万元;蔬菜产量10.21万吨,幼林抚育面积23.89万亩。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26亿元,增长10.4%。
  二、加快改革步伐,工业效益不断提高。
  1995年,按照“抓大放小”的原则,采取一厂一策,灵活选择改革模式,全市国有企业分别采取了股份合作制、国有民营、租赁经营、兼并、嫁接改造等不同形式的改革,使13家困难企业走出低谷,扭亏为盈。完成工业总产值18.71亿元。国有工业产品销售收入7.56亿元,利税8037亿元,国有企业实现当年无亏损。产业及产品结构日趋合理,基本形成以林产加工、纺织、化工、机械四大支柱为主体的工业体系。
  1996年,继续实施“抓大放小”战略,组织开展“管理效益年”活动,强化营销、成本资金和质量管理,工业生产呈现持续增长态势,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产销衔接良好。在开展“管理效益年”活动中,以“三个提高一个降低”(提高产销率、资金营运效率、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为目标。在继续抓好兼并,联合、租赁等改革的同时,借鉴山东诸城企业改革的做法、积极探索走“先出售后改制,内部职工持股”的股份制改革的新路子,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推动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是年先后完成了磷肥厂、自行车配件厂、轻工机械厂、化工厂等7家企业的改制工作,运转良好。全市有43家国有、二轻集体企业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1.07亿元,增长35.3%;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4.60亿元,增长21.07%;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6.88%。乡镇企业共完成技改项目51项,总投资2575万元。
  1997年,国有企业实行以净资产置换职工身份为主要特征的股份制改革取得突破。福莲企业总公司、化工厂、酒厂、木材综合加工厂、饮服公司等5家国有企业采取以净资产置换职工身份,同时职工配备一定资金入股的形式改造为有限责任公司。新型建材厂引进专利,生产新型建材菱镁防火复合板。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22.63亿元,增长14.8%,产销率95%。其中轻工业总产值11.07亿元,增长27.72%。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15.49亿元,增长13.55%。国有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72亿元,销售产值7.72亿元;集体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41亿元;“三资”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5亿元,销售产值1.29亿元。完成技改投资5077万元,增长5.09%,实施技改项目20项,建成投产9项,开发新产品20项。
  三、外经外贸迅速发展。
  1995年,全社会出口收购与供货总值3.40亿元,“八五”期间累计9.72亿元,年均增长36.1%;新批准项目6个,实际利用外资1605万美元,“八五”期间累计4156万美元,是“七五”期间累计数的41倍。
  1996年,实施“项目开发年”活动,大力倡导“人人都是邵武形象、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社会意识,营造良好投资氛围。建立重点储备项目28个,总投资1.46亿美元,利用外资9181万美元。推出重点主攻项目17个,总投资4533万美元,利用外资3844万美元,重点引进农业创汇、工业嫁改,开发区大、高、新、精项目。是年新批外资企业22家,增长266.7%;总投资2474.75万美元,增长22.1%;合同外资2186.75万美元,实际到资2009万美元,分别增长28.2%、25.2%。全社会出口供货总值4.25亿元,增长26.5%。外贸自营出口创汇77.9万美元,居南平市第二位。外派劳务210人,居南平市首位。
  1997年,对外经贸持续发展。全社会出口供货总值5.55亿元,增长30.4%;农村出口商品供货总额1.53亿元,增长175.9%,居南平市首位。新批准项目28个,增长47.8%,实际到资2620万美元,增长30.4%。自营出口总值101万美元,增长29.5%;收汇额90万美元,增长42.9%。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1995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亿元。省“八五”重点项目邵武竹浆厂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316国道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7亿元,占总投资的65%。是年,实施“翻身工程”新建35千伏变电站1座,完成35千伏线路18.4公里,10千伏线路24公里及低压线路6公里,新增电力装机容量3946千瓦,6个无电村通电,完成省政府下达农村电气化消灭无电村任务。拿口电站技改工程,吴家塘二级水电站技改工程、卫闽电站技改工程施工任务全面完成。药村火电站二期扩建工程前期准备工程就绪,项目经国家经贸委批准立项。全市程控电话覆盖率达73.7%,城区电话普及率平均每百人16.4部。
  1996年,邵武市境内的316国道建设经过3年多的艰苦努力,顺利完成。建成二级公路83公里,修建大中桥梁20座,涵洞389道,累计完成土石方746万立方米,完成工程总投资2.2亿元。比预算2.6亿元节约4000万元,比扩大和新增工程量节约7000多万元。整条线路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平均每公里2个弯道,最小平曲线半径100米,最大纵坡5.79%,做到标准高、质量好、投资省、速度快,被省委、省政府评为1994~1996年度“先行工程”建设先进单位。坚持城市建设“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是年完成了《邵武市城市总体规划》第二轮调整工作。重点实施了“绿色”、“星光”、“美容”三大工程,改造扩建3条主要道路,8条小街小巷和1座桥梁,架设6盏高杆灯,沿街设置150个广告灯箱,铺植马尼拉草皮4.2万平方米,摆设盆花8270盆。成立综合性的城市管理委员会,加强对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卫生、社会治安、集贸市场、建筑工地、园林绿化、市容市貌、文化市场等8项管理。先后制订《邵武市城市管理暂行规定》、《邵武市城区环境卫生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和管理措施,促进城市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村镇建设成效显著,对全市30个小康示范村进行小康村建设规划,投入资金3600万元,建成水泥路面4.5万平方米,种植行道树1.2万多株,安装路灯300盏,铺设供水管道3000米。
  1997年,投资540万元,新建的实验幼儿园投入使用,投资450万元续建“园丁工程”,建成教师住宅84套。生活拉圾无害化处理场地项目通过论证,并开始兴建。项目投资2974万元,征地234亩,投资额、占地面积、处理能力均居南平市首位。全年固定资产投资8.46亿元,增长30.2%,其中基建投资6.35亿元,增长30.7%,房地产开发投资0.42亿元,增长55.56%。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1995年,实施“科技兴市”战略成效显著。科技进步贡献率41%。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各项考核指标保持全省先进水平,“两基”教育提前1年通过南平市验收。争创“五城”(省文明城、全国卫生城、全国体育先进市、省双拥模范城、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市)活动成绩斐然。文化、卫生、广播、体育事业、计划生育都取得较大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5.07‰。1995年被授予“全国体育先进市”、“全国卫生城”等称号。荣获1995年度南平市两个文明建设评比第一名。
  1996年,“科教兴市”战略全面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果。教育“两基”工作顺利通过省政府评估验收和南平市政府跟踪复查,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成效显著。投入资金1600万元,筹建教师住宅350套,2.2万平方米,教师人均住房面积9.6平方米。全市引进、推广先进科技成果和技术35项。开发新产品25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43%。建立人才奖励基金和教育基金各100万元。城市文化品位不断提高,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创建“全国卫生城市”成果进一步巩固提高,实现农村“初保”达标,成立市急救中心。竞技体育创下历史最好成绩,邵武籍运动员王国华、万建辉入选中国奥运代表团参加亚特兰大奥运会,闽北一流的市体育馆建成开馆,群众性体育运动蓬勃发展,获得“全国体育先进市”称号。计划生育取得新成效。基层计划生育网络按“百人一户”建立中心宣传户,全市人口出生率10.83‰,计划生育率为97.1%,实现创先目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在全省县级市中率先建立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确立了“铁心拼搏,争创一流”的邵武精神,群众性创建活动不断深化,社会安定稳定,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称号。
  1997年,大力开展科技创先和科技示范活动,继续实施“科技兴市”战略措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47.6%。创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率先通过国家验收。在大埠岗、拿口两镇建立星火密集区基地。加大教育投入,全市共投入资金1300余万元。教师住房建设成效显著,城镇教职工家庭人均居住面积9.5平方米,成套率达68%,居全省前列。全市儿童入学率99.8%,小学升学率96.13%。全市人口出生率12.04‰,自然增长率7.1‰。农村电视覆盖率达96%以上,调频广播覆盖率达97%以上;被评为全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八闽杯”竞赛活动优胜城市。全市疟疾发病率连续10年控制在万分之一以下,经省卫生厅组织考核鉴定,达到部颁标准,被批准为基本消灭疟疾县市。邵武市立医院,被确定为二级甲等医院。邵武铁路医院被确定为二级乙等医院。“绿化工程”通过验收,并进入示范推广阶段。“绿化工程”3年来共开办种植、畜牧、水产、农经管理、农机、乡镇企业管理,林业、农村财会等8个专业,受训人数3542人,发证353人。1997年被国家技术监督局授予“全国消灭无标生产先进县(市)”。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1995年,加快市场建设步伐,已建成粮食批发市场,蔬菜批发市场,水果批发市场等专业市场,初步形成以城区为中心、乡镇为网络的多层次商贸市场体系。全市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发展到10101家,从业人员1.59万人,完成个体工商税收2290.2万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04元,增长32.8%。城市住户家庭平均每百户年未拥有摩托车3.3辆,洗衣机96.67台,电冰箱76.7台,彩电93.33台,组合音响6.67套,热水器56.67台。
  1996年,加大国合商业改革力度,积极推行总代理、总经销、连锁经营等集约化经营方式,多种经济成份的各类专营商行、超市迅速发展,流通领域繁荣活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1亿元,增长16.2%。全年物价涨幅控制在4.5%以内,比年初控价目标低4.5个百分点。全市金融机构年未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19亿元,增长25.44%;各项贷款12.6亿元,增长15.29%。城镇居民人均收入457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53元,分别增长20.4%和22.4%。
  1997年,城乡流通市场活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8亿元,增长13.7%。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99.7%,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全县商业网点3946个,从业人员10757人。城市住户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摩托车6.67辆,影碟机21.67台,空调10台,彩色电视机115台。农民人均纯收入2703元,增长10.2%。农村用电量3120万千瓦小时。

知识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本年鉴设特载、大事纪要、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政法工作、军警、侨务 涉台工作、工业经济、国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等类目,主要记载了南平市1995—1997年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阅读

相关人物

秦跃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邵武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