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2833
颗粒名称: 经济发展概况
分类号: F124
页数: 2
页码: 362-363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95年-1997年南平市延平区的经济发展概况,包含了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和工业生产持续增长。
关键词: 延平区 发展 经济

内容

1995年,延平区国民生产总值36.28亿元;国内生产总值36.59亿元;工农业总产值30.0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6329万元,增长21.0%。完成了撤市设区的平稳过渡,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两个文明建设总评名列南平市第二。1996年,延平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项指标都达到或超过预定目标。国民生产总值44.15亿元,增长16.56%;国内生产总值44.49亿元;全区财政收入9304万元,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6835万元,增长16.30%。工农业总产值35.15亿元,增长34.1%。1997年,国民生产总值48.42亿元,增长12.2%。国内生产总值48.71亿元,增长12.0%。财政总收入1.068亿元,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7705万元,工农业总产值42.66亿元,增长22.3%,商业、运输业、旅游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实现增加值3.8亿元。
  一、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1995年,以提高粮、林、果、牧、菜、菇、渔、竹为主攻方向,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八大产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累计实现产值15.96亿元,增长104.7%;税利收入(含农民增收部分)3.31亿元,增长74.5%。粮食总产量12.75万吨,增长1.5%。冬修水利动工750处,新增、改善和恢复灌溉面积3.6万亩。林业顺利通过省“三五七”造林绿化达标验收,造林更新3.8万亩,幼林抚育18万亩。垦复竹山12万亩,新种毛竹、绿竹、杂竹3.19万亩,竹山面积达41万亩(其中基地面积5.87万亩),竹业年产值近7000万元,增长49.3%。食用菌产量2136吨,增长41.3%,创产值近亿元。水产养殖面积1.43万亩,增长56.1%;甲鱼、鳗鱼等特种养殖场发展到31家、面积2250亩,创产值2.3亿元、特产税近百万元。水产品产量3118吨,增长70.8%。大田种菜向千亩连片发展,面积6.5万亩(其中商品菜2.6万亩),产值2.05亿元。肉类总产量2.32万吨,增长20.8%。禽蛋产量1013吨,鲜奶产量1013吨,分别比上年增长5.9%和11.2%。水果总产3.93万吨,增长13.6%。
  1996年,农业总产值完成10.18亿元,增长13.3%。粮食总产量13.12万吨,增长2.9%。垦复竹山16.49万亩,增长37.42%;实施绿麻竹工程见效,种植绿麻竹4.5万多亩,成为全省最大的绿麻竹生产基地之一;竹山面积扩大到41.63万亩(其中基地面积15万亩),竹业年产值1.03亿元。林业造林更新3.42万亩,幼林抚育13.21万亩。水产养殖面积1.8万亩,水产品产量5362吨,分别增长25.6%和71.97%。蔬菜总产量13.8万吨,增长26.72%。生猪存栏22.64万头、出栏27.44万头,分别增长20.36%和16%,肉类总产2.68万吨、禽蛋产量6187吨、奶类产量1050吨,分别增长15.52%、0.69%和17.36%。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完成6个村、67户、349人造福工程搬迁任务;脱贫415户、1800人,17个乡镇(街道)、197个村按省定小康标准通过验收,实现了三个85%的目标,达到小康县(区)标准。
  1997年,以培植林产业、水产业、畜牧业三大主导产业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全区有林地面积303万亩,森木覆盖率70%,林木蓄积量1372万立方米,毛竹蕴藏量4000多万根。是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1.73亿元,增长17.4%。当年造林面积3003亩,幼林抚育10.89万亩,建成商品材基地52.4万亩,竹林面积50万亩(其中基地面积20万亩,闽江两岸绿色长廊种植绿麻竹等小径材竹3.9万亩),垦复毛竹11.86万亩,种植绿麻竹7500亩,竹木制品加工企业160多家,年销售收入3亿元。水产养殖面积2万亩,水产品总产量7765吨,增长44.82%。建立6000亩专业蔬菜生产基地和3000亩常年蔬菜基地。以炉下母猪基地和乳牛场为龙头的生猪、奶牛养殖群体初步形成,生猪存栏19.26万头,出栏22.21万头;乳牛存栏664头,产鲜奶1742吨,分别增长54%、65.9%。母猪发展到2.6万头,产仔猪30多万头,成为全国最大的母猪基地场。
  二、工业生产持续增长。
  1995年,从抓城市大工业为主,转移到抓乡镇、街居企业、“三资”企业、个体私营经济上来。进一步落实“发展与提高并举、速度与效益并重”的方针,认真组织实施“每个乡镇(街道)、村(居)都培植1至数个能够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龙头企业、名牌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小型巨人”计划,乡镇街道企业完成总产值37.11亿元,增长46.4%。其中,工业总产值19.25亿元,增长40%;上交税金5931万元,增长31.22%。22个乡镇(街道)中,总产值超亿元的有13个(其中3亿元以上的2个),亿元村1个。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7家;清水笋、机制纸、竹凉席、漆木碗、海滩球拍、脱脂松木家具等产品享誉国内外。 “三资”企业实现产值2.1亿元,出口创汇591.55万美元。
  1996年,全区工业总产值完成24.96亿元,增长42.3%。乡镇、街道企业完成总产值40.54亿元,增长40.47%,其中乡镇企业工业总产值20.85亿元,增长56.3%,上交税金4740万元,增长15.08%。总产值超亿元和5000万元企业各有3家,3000万元企业5家,千万元以上企业30家。经委系统完成工业总产值2.34亿元,增长8.39%;上交税利866万元,增长12%。
  1997年,积极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制转轨成效显著。有68家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320家企业推进股份合作制,69家企业实施嫁接改造,70家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资产由法人或自然人承包经营,20家企业实行兼并联合,11家企业实行公开拍卖,7家企业实行破产。是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0.92亿元,比上年增长23.9%。乡镇街道企业初步形成了竹木加工、矿产建材、水电开发、食品饲料、冶金铸造、机械电子、轻工纺织等行业体系。是年,全区个私经济总户数达10312户、从业人员3.04万人,其中私营企业1101户。注册资金总额3.89亿元,总产值11亿元,营业额15.3亿元。提供税收3032万元,占全区工商税收总额的32.9%。

知识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本年鉴设特载、大事纪要、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政法工作、军警、侨务 涉台工作、工业经济、国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等类目,主要记载了南平市1995—1997年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阅读

相关人物

秦跃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延平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