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2800
颗粒名称: 教育
分类号: G527.57
页数: 5
页码: 342-346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南平市教育事业发展情况。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
关键词: 地方教育 教育事业 南平市

内容

综述
  【“两基”目标全面实现】 1995年,南平市实施“两基”工作全面启动,把“两基”作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认真组织实施“154”工程和“851”计划,延平区率先实现“两基”目标。1996年,从加强领导、强化责任、落实措施和执法监督四个方面下功夫,邵武、建阳、顺昌、武夷山、建瓯5个县(市)高标准、高质量地通过省政府“两基”评估验收。邵武市追拨教育经费128万元,乡镇自筹资金投入教育追补273.81万元,扩大校园面积103.5万亩。建阳市追拨教育经费472万元,乡镇自筹资金投入追补186.71万元,扩大校园面积63亩。顺昌县追拨教育经费142万元,乡镇自筹资金追补238万元,扩大校园面积102.2亩。武夷山市追拨教育经费288.6万元,乡镇自筹资金投入教育追补206.84万元,扩大校园面积78.58亩。建瓯市追拨教育经费512万元,乡镇自筹资金投入教育追补649万元,扩大校园面积159亩。5个县(市)乡镇自筹资金投入教育均超过25%的要求。1997年,浦城、松溪、政和、光泽4县又顺利通过省政府“两基”评估验收,财政追补教育经费共736.9万元,乡镇自筹资金补投教育1530万元,扩大校园面积637.48亩,扩建校园面积20.89万平方米。至此,全市“两基”目标全面实现,比全国提前三年,比全省提前一年。
  【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 1995~1997年,南平市教育改革步伐加快。
  一、办学体制改革。贯彻国家对社会力量办学“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发展社会力量办学,特别是鼓励和支持企事业、社会团体及民间力量发展幼儿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社会力量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1995年,全市创办了19所民办学校,招收新生1547人。1996年,对21所民办中小学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和收费等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当年经市教委审批的社会力量办学单位发展到56个,全市民办中小学共招收新生1960人。1997年,武夷山市60名退休教师集资60万元,创办1所小学,解决外地人口子女入学问题,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二、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总结推广校长负责制改革试点经验,中等以下学校全面推行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采取措施,加大中师毕业生分配力度.加强农村边远地区学校师资力量。1997年中师毕业生95%以上分配到边远缺编学校任教,同时辞退一批代课教师;创造条件取消小学、初中重点学校,推进小学升初中免除升学考试、就近入学步伐,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三、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全市贯彻落实全国农科教结合精神,实施“三教”统筹,充分发挥教育整体功能,并制定《南平市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方案》。1996年,在基础教育中因地制宜地渗透职业技术因素,全市有2.5万名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初三后、高三后职业技术培训;以当地农村奔小康项目为重点,实施“学校+农户”改革,联合农业、科技等部门,组织试验、示范、培训和推广,促进农科教的有机结合。1997年.在抓好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的同时,抓好5项工作:首先抓渗透。改革农村基础教育内容,教学中因地制宜地渗透职业技术教育。其次抓初二后分流教育。全市145所学校实行初二后分流教育,分流人数1.1万多人,占农村初三学生总数的23.7%。再次抓“两后”培训。组织初、高中毕业生毕业后进行一个月的实用技术培训,毕业证和职业技术教育合格证联发,初、高中毕业生受职业技术教育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98%和76.2%。第四抓职业初中。组织未升学的小学生和初中流生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农村职业教育走联合办学之路,通过“骨干带一般”的内部联合、“学校与行业”的本地联合、“学校与沿海城市”的外向联合,推动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第五抓农村成人教育。以农村文技校为依托,以“实际、实用、实效”为原则,以“短、平、快”为特色,以“种、养”为重点,“三教”统筹,采取多种形式举办培训班,培训学员近12万人,推进农村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
  四、调整城区中、小学布局。1995年,全市撤并办学规模小、效益差的小学教学点105个,寄宿制小学发展到325所,普通中学发展185所,基本满足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1996年,市人大审议通过《南平市保证学校用地的决定》,为保护学校用地提供了法律保障。1997年,为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对人才的需要,使教育服务并服从于经济,市教委制定《南平市城区中学布局调整方案》,提出中学实行初中、高中分离,职业中学与普通中学分离,创办高级中学。农村中学不办高中,各县(市、区)创办1~2所高级中学。
  五、全面完成分离企业办学工作。1997年,9所企业子弟学校顺利完成接交工作,实现平稳过渡,与市属其它学校接轨,企业分离办学工作走在全省的前列。
  【教育“五大工程”成效明显】 一、“素质工程”开始启动。1997年,全市积极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市教委分别组织各县(市、区)教育局长、校长参观、考察汨罗素质教育模式;编印《素质教育》学习辅导资料,全市中小学教师人手一册;确定延平区为素质教育试点,探索素质教育路子;加紧研究制定素质教育评估体系。继8月全省第一次素质教育工作会议之后,南平市召开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会议,传达贯彻省教委素质教育会议精神,制定南平市推进素质教育总体规划,扩大素质教育试点。
  二、“龙头带动工程”进展顺利。1996年,市教委提出“以市带县,市县一体,全面发展”的“龙头带动工程”,通过加强市属学校建设,形成“龙头”,带动全市各类学校向前发展。至1997年,市属学校在班子建设、学校管理、队伍建设、校园建设、设施配备、教学成绩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市属学校“龙头”地位基本确立。南平师范附小逸夫楼、剑津中学图书馆、延平江滨小学教学楼、南平师范学生食堂综合楼、建阳师范学校学生宿舍楼、南平实验小学综合楼六项工程,总建筑面积21330平方米,投资1856.14万元,全面完工并交付使用,缓解了南平城区、市属学校校舍紧张状况。此外,建阳师范附小教学楼危房重建进展顺利,12月12日已封顶。
  三、“学校菜篮子工程”初具规模。1996年,市教委为改善寄宿学生生活条件、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提出在农村中小学实施“学校菜篮子工程”,邵武市被定为试点单位。到1997年,试点工作取得很大成绩。邵武市政府、教育局、乡镇、学校共同努力,建立了一套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学校菜篮子”基地得到快速发展。10月,市教委在邵武市召开“学校菜篮子工程”现场会,全面推广邵武经验。年底,全市农村学校已有“菜篮子”基地1212亩,鱼塘483口,养鱼8万余尾,养牲畜3000多头。一些学校还利用山地种植板粟、毛竹,利用水渠、水塘养殖螺蛳,学校“菜篮子”工程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中国教育报》、《福建日报》、中央电视台等都分别作了报道。
  四、“园丁工程”再展新容。实施“园丁工程”是贯彻《教师法》,为教师办实事,改善教师待遇的重要内容。并依据《教师法》加强检查监督,保证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兑现;推进教师公费医疗制度改革,确保教师正常医疗。1995年,全市落实新建教师住房1050套,面积7.94万平方米,基本消除城镇和农村教师住房特困户,教职工家庭人均居住面积达到7.7平方米,成套率达到44.4%。初步建立起教师工资兑现保障机制,全市中小学教师工资津贴全额列入预算,不留缺口;民师工改方案全部出台,部分县市开始兑现民师工改工资,继续实行工资乡镇统筹。教师正常医疗基本得到保证。1996年,全市落实新建教师住房1080套,面积8.1万平方米;城镇教职工家庭人均居住面积达到8.15平方米,成套率达58.3%。1997年,市委、市政府把新建1000套教师住房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当年完成732套,其中市本级完成教工住宅197套。年底全市教师人均居住面积8.81平方米,成套率达61.8%。在教师节期间,全市各地追补教师超额医疗费近100万元。
  五、“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1997年,市教委提出改造薄弱学校三年规划,从当年起每年治理100所薄弱学校(中学20所,小学80所),实现一年一变样,两年大变样,三年上水平。为加快改造步伐,对薄弱学校采取倾斜政策,实行“五个优先”,即改革与发展优先,经费投入优先,基建和维修优先,设备和使用优先,支教干部、教师优先。同时制定薄弱学校改造标准,对照标准抓班子、抓管理、抓投入、抓带动,实行一校一策,落实领导责任。当年确定改造的100所薄弱校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教育经费投入进一步加大】 1995~1997年,全市教育经费投入进一步加大。一是财政投入为主渠道。教育经费支出在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1997年,全市财政性经费总投入增长幅度高于市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各级财政拨款基本做到“三个增长”,乡镇一级基本做到自筹资金的25%用于教育。二是教育费附加征收工作加强。农村教育附加费按1.5%计征,城市教育费附加按“新三税”的3%计征,城镇教育建设配套费按每平方米10~17元计征,还新开征城镇义务教育费。同时,加强对教育税费使用情况的监控。三是进一步拓宽利用外资渠道。市教委及全市教育系统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利用各种关系,加强与海外华人、社团的联系与接触,沟通感情,在尊重他人意愿的前提下,广泛争取海外华人、社团捐资助学。1996年,全市共引进外资500多万元,其中政和县接受“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项目款250万元;南师附小、浦城实小接受香港邵逸夫先生赠款共计100万港币;香港沈炳麟先生捐资续建项目8个;政和、武夷山接受香港赖昌兴先生赠款100万元;浦城万安希望小学接受三木集团赠款20万元;政和镇前郢地小学接受福州东榕公司赠款10万元;延平区江滨小学接受香港邝启涛先生赠款20万元。1997年,利用外资近千万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顺昌县一次性就得到台湾蔡少明先生无偿捐赠260万元。四是发展校办产业。加强对全市教育市场的内部管理和学校勤工俭学基地建设,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加强经营管理,落实责任,充分占领教育内部市场。1995年,全市勤工俭学纯收入达2700万元,1997年达3600万元。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995~1997年,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努力提高教师素质。以市教师进修学院和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为依托,组织中小学教师参加职务晋级培训、新教师参加见习期培训。中小学校长参加省、市一级的岗位培训,并组织对小中高教师进行资格评审。1997年,全市共有3100人参加职务晋级培训,450名新教师参加见习培训,20名校长参加省教委组织的完中校长岗位培训。有3949名小学教师参加大中专自学考试。全市高中、初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89%、93.02%和64.33%。鼓励教师参加基本功训练,参加教师达2万人。在全省教师基本功竞赛中,南平市代表队荣获团体总分第二名。同时,进一步开展《教师法》的学习和“敬业、务实、爱生、奉献”为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学校建立教师言行规范督察队,以教师“十要十不要”规范教师言行,开展“师德之星”评选活动,树立一批具有时代精神的师德模范。
  【学校德育工作结硕果】 1995~1997年,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重视学校党、团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团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大中专学校积极培养、发展优秀青年学生入党、入团,树立一批优秀学生模范。同时,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加强学校德育基础建设,做到“六个落实”,即德育设施落实、德育基地落实、德育制度落实、德育教材落实、队伍建设落实、德育活动落实。加强社区教育网络建设,学校、家庭、单位加强沟通联系,办好家长学校,与工商、公安等部门配合,取缔校园周围的种种音像、游戏机室等。开展转化后进生专项教育活动,实行“一对一”或“一对二”帮教。根据省创建文明学校的内容,组织全市各学校深入开展“五育人”活动,结合南平市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体育先进城市、争做文明市民等活动,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规范学生言行。全市选择20所中小学作为市级道德教育试点校,设计爱国爱乡、勤劳俭朴、自制自律、乐于奉献、尊敬父母等试验课题,开展试验活动。
  幼儿教育
  【社会办园渠道拓宽】 1995~1997年,南平市继续扶持、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加强社会力量办园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办园质量。加强对教育部门办的骨干示范园建设,带动全市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幼儿教育也有较大发展,基本实现乡乡有中心园,村村有幼儿班,逐步形成以县(市、区)实验幼儿园为骨干,以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的幼儿教育发展格局。1995年,新招生52760人,完成计划的109%,适龄幼儿入园率达72.87%,居全省第一位。新创办南平市实验幼儿园。1996年,幼儿园达1892所,比上年增加23所。邵武、松溪实验幼儿园和顺昌县机关幼儿园经省评审确认为省标准幼儿园。全市幼儿入园率76.67%,居全省第一位。1997年,进行“幼儿教育活动区建设”改革实验,以探索幼儿教育途径,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形成有闽北特色的幼教工作。全市幼儿入园率达78.38%。
  小学教育
  【普及初等义务教育水准提高】 1995~1997年,继续推进小学办学条件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1995年新创建20所省、市级农村示范小学。1996年建瓯市实验小学被评为省首批示范小学,1997年撤并办学条件和办学规模较差的小学58所,教学点145个。
  1995年,全市小学招生51726人,完成计划的103%,适龄儿童入学率99.85%,年保留率100.84%。至1997年,全市学龄儿童308604人,在校学龄儿童308276人,入学率99.89%,年保留率101.44%;小学招生54694人,完成计划的101.29%;小学毕业人数52917人,毕业率为99.75%。
  【特殊教育有新发展】 1996年,建瓯聋哑学校新开设盲班,面向全市招收新生20名,填补了市盲童教育的空白。当年,全市特殊教育招生802人,在校生3373人,比上年增加629人。1997年,建瓯聋哑学校正式收归市教委管理,学校扩大校园面积18亩,当年全市特殊学校毕业学生415人,招收新生800人。
  中学教育
  【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全面实施】 1995年,南平市覆盖人口100%的地区宣布实施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当年初中招生47391人,完成计划的101%,初中年保留率为96.95%;全市小学毕业生升初中比率达95.98%,居全省前列,每万人口在校初中生达423.6人,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996年,全市小学毕业生升初中比率达96.74%;初中招生48448人,完成计划的l00.9%;全市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达80.55%,中年保留率为98.4%;每万人口在校初中生达454.4人。1997年,全市初中毕业学生37151人,占毕业班人数的96.66%,招生52623人,完成计划的104.2%,入学率为99.44%,居全省第三位,学龄人口入学率85.01%,居全省第二位,较全省平均水平高5.79个百分点;初中年保留率为98.9%。同时,大力发展初二后分流教育,开展初二后分流教育的学校145所,占初中校的78.8%,分流人数11070人,占学生总数的23.75%。
  【高中教育质量不断巩固提高】 1995~1997年,全市高中教育加强目标管理、教研教改、信息交流、思想教育等方面工作,教育质量不断巩固提高。1995年,高中招生5741人,完成计划的104%;高考上省专线人数1908人,绝对数比上年增加407人,万人上省专线比率跃居全省第三位,高中会考绝大部分科目的优秀率和及格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996年,高中招生5992人,完成计划的99.9%;高考上省专线人数2265人,万人上省专线比率保持全省第三位。南平一中达到省一级标准,剑津中学达到省二级标准,南平三中和建瓯三中通过省中学三级达标验收。1997年,高中招生7323人,应届初中毕业生升普高的比率达19.71%。全市上省专线人数2479人,上线率38.34%,居全省第二位,万人上省专线比率8.43,居全省第四位。全市高中会考合格率95.33%,优秀率27.21%。
  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稳步发展】 1995~1997年,全市各类职业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1995年,各类职业学校招生10012人,其中普通中专招生3109人,职业中学招生5303人,技工学校招生1600人,职业教育在校生与普通高中在校生的比例为63.56∶36.44,提前达到国家的目标要求。1996年,各类职业学校招生9030人,其中普通中专招生3122人,职业中学招生4265人,技工学校招生1643人,职业教育在校生与普通高中在校生的比例为62∶38。1997年,职业教育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和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拓宽办学路子,调整专业结构,加强与地方经济的密切联系,适应经济发展对中等人才的需要,积极推行规范加特色、合格加特长、一专加多能、理论加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办学质量有较大提高。职业中学毕业学生4251人,有30名职业中专学校毕业生升入对口大学深造,并为沿海地区输送近400名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全市各类职业学校招生8619人,其中普通中专招生3321人,职业中学招生5298人,技工学校招生1900人,职业教育在校生与普通高中在校生继续保持在62∶38的合理比例。12月,召开南平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通过《南平市关于加大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南平市职业教育“九五”发展规划》,制定《南平市职业高级中学评估指标体系》,有力地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成人教育
  【青壮年非文盲率保持全省前列】 1995~1997年,全市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8.3%,居全省前列。1995年扫除青壮年文盲8500人。1996年扫除青壮年文盲9487人,同时围饶农村奔小康工作中心,认真履行责任目标,实现基本扫除劳动力文盲。1997年完成扫除文盲7183人,巩固提高14870人。
  【农村文技校建设进一步加强】 1995~1997年,全市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技术学校的建设,建立县、乡、村三级成人教育基地,累计完成各类实用技术培训达125万人次。
  【自学考试人数名列全省前茅】 1995~1997年,全市参加自学考试人数逐年增加。1995年20954人,计45663人次,居全省第三位。1997年,参加自学考试人数达22900人,计49534人次,有10182人获得单科结业证书,占实考人数的60.95%,4003人通过考试获大中专毕业证书。
  高等教育
  【福建林学院简介】 福建林学院创办于1958年,前身系创建于1940年的福建省立农学院森林系。学院座落在南平市西郊,占地面积24公顷,校舍建筑面积11万多平方米,是一所以林科为主,兼有理、工、经济管理多科性的普通高等学校。
  学院设有成人教育学院、资源与环境系、交通工程系、林产工业系、经济管理系、基础科学系、计算机科学系和社科部,有28个本、专科专业。林学和林业经济管理是省重点学科,林产加工学科是省属高校“211工程”重点学科,造林学、经济林、林业经济及管理、森林经理、木材加工与人造板工艺、森林保护等6个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学院已形成培养研究生、本、专科学生和函授生等多层次办学规格。现有在校普通
  本、专科学生、研究生2500多人,教职工800多人,教授、副教授百余名。拥有一批学术造诣深,治学严谨的学科带头人。
  学院重视科学研究,成立福建杉木研究中心,并设有林业经济研究所、木材加工研究所、森林与环境研究所、竹类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所、森林保护研究所、香料及经济林产品加工研究室、林业机械研究室等9个科研机构,取得一大批科研成果。学院重视科研成果的推广和科技开发工作,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拥有40多个实验室、2个教学林场、3个教学工厂,与许多地(市)、县建立定点实习基地,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掌握科学知识。学院图书馆藏书50多万册、中外文期刊2600多种。定期出版《福建林学院学报》、《林业经济问题》、《林业高教理论与实践》、《福建林学院报》等报刊,其中《福建林学院学报》被确定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学院积极发展同国内外的校际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先后同美国耶鲁大学和俄勒冈州立大学、英国北威尔大学、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澳大利亚摩纳西大学以及台湾大学等建立包括人才培养、互派学者、科学研究、资料交流等方面的协作关系。还聘请外籍教师、学者和国内著名专家前来讲学、任教。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深化教育改革,学院在改善办学条件、稳步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适当发展学校规模。学院重视优化专业结构,强化重点学科、重点课程、重点实验室建设,在保持林业学科优势的同时,加强林、工、经管、基础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协调发展,努力办成一所适应福建经济发展需要、具有林业优势的多科性高等院校。
  福建林学院专业设置一览表
  系别 专业 科别 学制
  资源与环境系 林学专业 本科 四年
   水土保持专业 本科 四年
   经济林专业 本科 四年
   森林保护专业 本科 四年
   园林专业 本科 四年
   药用植物专业 本科 四年
  交通工程系 森林工程专业 本科 四年
   交通土建工程专业 本科 四年
   交通工程专业 本科 四年
   房屋建筑工程 本科 三年
   木材加工专业 本 科 四 年
   制浆造纸工程专业 本 科 四 年
  林产工业系 林产化工专业 本 科 四年
   人造板专业 专 科 三 年
   室内与家具设计专业 本 科 四 年
   室内装修装璜专业 专 科 三 年
   林业经济管理专业 本 拉 四 年
  经济管理系 会计学专业 本 科 四 年
   旅游管理专业 本 科 四 年
   市场营销专业 专 科 二 年
  计算机科学系 计算机科学系 本 科 四 年
  基础科学系 数学师资专业 专 科 二 年
   英语师资专业 专 科 二 年
  【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简介】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创办于1958年,1963年与厦门、泉州的几所院校合并,组建福建第二师范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复办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座落在南平官沙田,校园占地面积251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
  学校现设有政教、中文、历史、英语、美术、数学、物理、化学等8个师范专科教育专业和文秘、工民建、化工、旅游英语、财会、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等7个职业专科教育专业,以及一所夜大学。有各类在校生2000人,教职工近300人,在专职教师中有教授、副教授30多人。
  学校经过多年发展,教学设施逐步完善,教学手段日趋现代化。新建图书馆4300平方米,藏书18.93万册,中文杂志1229种,外文杂志33种。建有美术绘图室、制图室和现代化的综合语音室、语音实验室、电子计算机室、电化教室等,安装卫星接收站和闭路电视系统,实行办公室自动化,图书馆、财务、教学管理逐步推行计算机联网自动化管理。
  南平师专复办以来,坚持邓小平教育理论和党的教育方针,以“团结求实奉献,争创一流师专”的校训精神,围饶为农村中学培养素质初中师资和为闽北经济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办学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学校被国家教委确定为国家重点研究课题“师范教育改革与师资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后,参与了全国师专新教学方案的研讨和改革试点工作。1997年,学校《深化师专课程体系改革,培养适应基础教育的新型初中师资》教学成果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学校1995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1997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校园”称号,并获省高校德育先进单位称号,为闽北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经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撰稿:詹文华)

知识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本年鉴设特载、大事纪要、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政法工作、军警、侨务 涉台工作、工业经济、国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等类目,主要记载了南平市1995—1997年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阅读

相关人物

詹文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