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体制改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2515
颗粒名称: 流通体制改革
分类号: F721
页数: 2
页码: 187-18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南平市流通体制改革的内容,包含了优化内贸企业结构,多层次市场形成和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
关键词: 体制 改革 南平市

内容

【优化内贸企业结构】 1995年,全市内贸企业改革以“四保”(保国有资产合理增值、保企业不亏损、保职工最低工资收入标准、保粮猪菜主渠道供应和价格的基本稳定)为目标,以调整企业组织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为突破口,采取多种改革形式促进流通企业多元化、规模化、市场化的形成。全市流通企业实行国(社)有民营的有932家,占72%。改组和新设立有限公司27家,组建商业企业集团3家,租赁经营117家。实行一企多制的132家,联合兼并的18家,对扭亏无望的小企业实行拍卖的41家,已破产或准备破产的企业7家,并积极探索连锁店经营方式。
  1996年,贯彻“四培育、三配套”改革措施,着力培育优势企业,落实“抓大放小,一企一策”,抓结构调整。一是突破优势规模。邵武糖酒副食品公司通过加快培育优势规模企业,以糖酒副食品公司为龙头,组建永信超市连锁店、中外名优特酒专卖店和石板材加工厂的企业集团,逐步形成规模经营,年销售额发展达亿元以上。邵武市五交化站大抓外引内联,发挥名牌商品总经销、总代理优势,销售总额达7000多万元。二是突破兼并、分离、连锁以及盘活资产等改革措施,全市有12家优势企业兼并25家困难企业,15个公司分离创办新的单体公司。建阳市副食品公司分离成立食糖批发中心,经营转亏为盈。全市连锁企业15家,从粮食系统延伸到医药、食品、副食品、农资等行业,经营品种达百种以上。三是突破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全市商粮供系统共有1277家企业实行各种改革措施,占企业总数96%。其中实行各种经营承包责任制的企业932家,占70%;实行股份制企业27家,占2%;组建企业集团3家,占0.23%;实行租赁经营企业117家,占8.8%;实行一企多制132家,占10%;破产企业7家,占0.55%。
  1997年,为加强对企业改革的领导,市政府成立深化内贸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制定《关于深化内贸企业改革的意见》,对扭亏无望的企业实行停业整顿,对经营较好、班子较强的骨干企业实施股份制和有限责任公司改造,对部分行业相近、互补性较强的企业实行联合兼并、资产重组、分离托管等办法。对其他一些小型企业实行“一企一策”放开搞活。确定以7家商业二级批发企业和2家百货零售企业即“7+2”改革为重点,至年底,7个二级站已分别采取停业整顿、转制经营,南平两家百货零售企业采取联合重组,成立南平市远大百货有限公司。粮食商业企业中,136个粮站全部实行“代理制”,即政策性与商业经营性业务分开,粮办工业实行破产1家,联合兼并1家,股份合作制1家,外单位承包1家。供销社系统对县以上公司采取扶优扶强、帮扶解困、兼并重组、以资抵债、停业整顿等办法,优化企业结构,增强企业活力,实行集体经营门店有321个,并由市农资公司、邵武农资站、各县、市、区农资公司共同出资入股组建南平市农资企业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多层次市场形成】 1995~1997年,城乡市场已逐步从单一的农产品、日用品市场向各类集贸市场、专业市场、批发市场发展,边界贸易形成一定规模,以农村合作基金会和人才交流中心为主生产要素市场开始起步,对流通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1995年,全市新建各类市场10个,共5.6万平方米,其中批发市场(包括副食品)2个400平方米,边贸市场7个3.5万平方米。1996年,新建各类批发市场9个,面积5.2万平方米,列入省重点网点建设项目3个,面积计4.1万平方米,总建设面积达9.31万平方米,其中武夷山三菇批发市场8000平方米,浦城粮食批发市场803平方米,建阳汽车站农副产品批发市场3000平方米和建瓯酒类批发市场2500平方米均已完成,市场规模跃上新档次。全市有昼锦、胜利市场和邵武的南关市场、建瓯的南门市场等进入亿元市场行列。全市年交易额达5000万元以上市场还有11个。同时,市场结构有很大改变,一批生产资料市场、工业品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相继建成。其中新建成副食品批发市场2个,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与“菜篮子”工程相配套的副食品批发市场也达到18个,占地面积3.9万平方米。南平肉食品综合批发市场占地19.5亩,完成项目论证、选址、环评、规划、征地等前期工作;生猪定点屠宰和蔬菜批发市场部分投入使用。建阳市新建一个集定点屠宰、肉食品加工与生猪批发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猪批发市场,占地1500平方米。1997年,全市五大市场即南平工业品市场、建瓯农副产品交易批发市场、武夷山旅游商品市场、浦城边贸市场、南平肉食品综合批发市场建设正在抓紧实施。同时,重点抓好市级工业品、肉食品批发市场建设和南平昼锦坊贸易广场的巩固提高与繁荣工作。在南平市区中心地段鼓楼街开辟“步行街”小商品市场,邵武开辟“商贸一条街”,建阳市抓好“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繁荣工作。南平昼锦贸易广场实行“单一主管、降低税费、放开经营”的改革措施,建立经济贸易特区。
  【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 1995年,市委、市政府工作重视个体私营经济工作,在9月初召开的全市流通工作会议上,提出把培育个体私营经济作为流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措施,制定《关于进一步扶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若干补充规定》,为加快全市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步伐创造更为宽松的外部环境。至年底,全市个体工商户达10.07万户,从业人员1.59万人,注册资金4.99亿元,营业额23.69亿元。私营企业1711户,从业人员2.46万人,注册资本5.31万元,总产值56330万元,出口创汇20798万元。产值、营业额在5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达373家,100万元以上的达93家,500万元以上的21家,自然人申办的有限责任公司272家。个体经济不断壮大,上缴税收1.37亿元,约占同期工商税收总额的16%。1996年,为保证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在政策上继续给予优惠扶持。为维护个体私营企业合法权益,市工商部门在个体私营企业中实行《收费监督手册》,同时广泛开展“青年文明号”、“讲道德、无假货”、“学雷锋、当五好会员”、“信得过摊店”等活动,提高广大个体私营者的社会公德和敬业精神。1997年,新发展一批个体私营企业大户,积极开展引商进山活动,制定优惠政策,发挥流通大户对经济的带头作用,特别是农副产品的流通与发展,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闽北产品优势向商品优势的转化。至年底,全市个体私营经济稳步发展,从数量向质量、规模、效益型转变,有个体工商户6.51万户,从业人员11.35万人;私营企业1889户,从业人员2.77万人,上缴国家税收1.58亿元,比增11.8%。个体私营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搞活流通、扩大就业、增加税源发挥了积极作用。

知识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本年鉴设特载、大事纪要、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政法工作、军警、侨务 涉台工作、工业经济、国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等类目,主要记载了南平市1995—1997年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阅读

相关人物

詹文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