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南平市委宣传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2309
颗粒名称: 中共南平市委宣传工作
分类号: D261.5
页数: 7
页码: 50-56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95-1997年,南平市委宣传部围绕“一个根本、四项主要任务”,抓住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和十五大召开的契机,为推进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稳定,推进闽北新一轮创业,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文化条件。
关键词: 南平市 中共南平市委 宣传工作

内容

1995年至1997年,南平市委宣传部围绕“一个根本、四项主要任务”,抓住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和十五大召开的契机,为推进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稳定,推进闽北新一轮创业,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文化条件。
  一、深入宣传科学理论。1995年,市委宣传部抓住重点,务求深化,进一步落实以科学理论武装人的任务。坚持不懈地把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宣传、研究不断引向深入,在学习《邓小平文选》一、二卷的基础上,掀起学习《纲要》和学习、宣传、贯彻十四届五中全会、省六次党代会精神的热潮。一是重点抓好党委中心组的学习。认真抓好中心组学习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制订《南平市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和制度》,建立学习管理、考核、建档等制度,确保学习经常化、制度化。市中心组学习的做法和经验受到了省委宣传部的肯定,并推荐在《福建日报》、《福建理论学习》上介绍。二是突出抓好全市理论学习的牵头抓总工作。制订并经市委批转下发了《一九九五年全市理论学习计划安排意见》,从制度上保证理论学习的扎实开展。着重抓好处级干部的学习和骨干的培训,在学习培训中始终坚持结合实际、指导实践的原则。仅组织《纲要》学习,市委就举办了正处级研讨班二期,副处级干部研讨班23期,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有力地促进了广大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深入。举办了县(市、区)理论骨干培训班二期,企业党委书记、政工干部研讨班二期,中学政治课教师研讨班一期。三是开展理论宣传、研究工作。组织新闻单位研究、探讨加强理论宣传的新途径、新思路,分别召开了新闻单位领导、企业宣传干部理论宣传座谈会;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大理论宣传力度,如《闽北日报》加强了“理论实践”专版的组稿工作,选择联系实际、指导性强的理论文章刊登,全年刊发理论文章68篇。电视台及时宣传“学理论、促发展”的典型,无论在宣传份量、报道深度等方面都有所突破,容宣传于丰富多彩的节目中,增强理论宣传的感染力。
  1996年,全市认真组织实施“理论武装拓展计划”取得成效。重点组织好各级领导干部中心组学习。在领导干部中,形成了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良好氛围,推动了闽北在发展中继续“解放思想、迅速崛起”的进程。市委中心组学习经验在今年《宣传半月刊》、《福建理论学习》等刊物专门刊发。各层次干部的学习拓展,主要是理论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在机关着重解决“软、懒、散、浮”的作风问题,进一步树立服务基层、服务经济的观念;在农村、着重解决“小富即安”和“等、靠、要”的思想问题,进一步树立敢闯、敢试、敢干、敢冒的观念,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在企业着重解决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问题,进一步加快企业转机建制和解困发展的进程。做到坚持“四个抓”。一抓电视理论宣传。拍摄了《迈向小康》、《绿色——闽北的希望》、《从水利设施建设看闽北发展》、《生命的牵引》等电视理论专题片。二抓阵地。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宣传专栏等宣传阵地和工具,营造理论宣传的氛围,市委宣传部利用《学习》刊物,编印了《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闽北迅速崛起》、《学习张家港、创建双文明》、《农村奔小康》、《学习南平交警、学习林捷益》等学习宣讲材料印发全市。邵武市委宣传部编写《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学辅导读本,促进邓小平理论进课堂。《闽北日报》和10个县(市、区)委机关内部报纸都加重理论宣传份量。闽北日报每周增加一期理论版,全年刊发理论学习体会文章200多篇。三抓活动。举办了学习《纲要》知识竞赛,学习《纲要》演讲比赛,开展了“学习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知识竞赛活动,取得较好的成效。四抓培训。召开全市社科界、理论界学习《纲要》及学习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座谈会,举办中、高级职称知识分子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研讨班,部分企业政工骨干党建研讨班,中专、中学政治教学骨干教师培训班,极大地推动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学习理论活动的蓬勃开展。
  1997年,全市理论工作紧紧围绕党的十五大召开,组织开展“三讲四提高”活动,组织学习江总书记“5·29”重要讲话,总结推广邵武市理论进课堂经验。对党的十五大精神的学习、宣传作了精心安排,及时发出《关于迅速掀起学习党的十五大精神热潮的安排意见》,认真做好十五大召开期间各项议程的预告,及时组织干部职工收听、收看,认真组织学习。市委中心组及时学习江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的报告,市委专门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十五大精神。参加党的十五大归来的中共十五大代表、市委书记林克敏向市直机关领导干部全面传达了党的十五大精神和中央、省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的要求,提出了市委贯彻意见。林克敏还采取专场报告、工作调研等方式深入基层传达十五大精神。全市各级党组织也都组织干部职工学习讨论,力求做到理解基本精神,领会精神实质,掌握基本内容,把握基本政策,明确基本任务+真正把思想统一到十五大精神上来。各县(市、区)中心组普遍进行了二次以上集中学习,召开了一次以上副科以上干部学习大会。市委宣传部与市直机关党工委联合举办市直机关党务干部学习党的十五大精神培训班,培训了300余名学习骨干。各县(市、区)也都从加强领导、培训骨干、组织宣讲等方面入手抓好党的十五大精神的学习、贯彻。建瓯举办全市业余理论讲师团培训班,浦城组织百人宣讲团从十月中旬起分赴各基层单位进行宣讲,邵武抽调8位骨干赴中央党校学习培训,松溪组织开展十五大精神进乡村、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活动等。通过自上而下的学习传达,全方位大力度的宣传教育,分层次有重点的贯彻落实,使全市学习党的十五大精神活动扎实有效地向纵深推进。
  二、正确把握舆论导向。1995年,加强调控,严格管理,确保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从管理入手,切实提高舆论的引导水平,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一是强化宏观调控措施。坚持新闻工作通气会制度,工作例会制度,审读审看制度,新闻谈话制度等。邵武市成立了新闻中心,加强对新闻舆论的宏观指导和管理。二是加强新闻单位的建设和管理。在各新闻单位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措施,引入竞争机制,建立激励制度,实行岗位聘任,严格工作纪律。三是切实提高新闻宣传的质量。强化质量意识,把提高报刊、广播电视质量摆到突出位置来抓。
  1996年,努力提高新闻舆论的整体水平。一是强化宏观调控措施。坚持新闻工作通气会制度,工作例会制度,审读审评制度等。二是从抓管理入手,促质量、保导向。强化对新闻宣传工作的宏观管理,实施电视台、有线台两台合并,集中力量办好节目。将延平区管的县级广播电台上收为地级台。同时在各新闻单位内部建立多级审稿把关制度和新闻从业人员的考核目标责任制,严格工作纪律,把好转播关、点播关、广告关、制作关等。三是采取措施,提高新闻宣传质量。在新闻宣传内容上,组织了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九五”计划、实施“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意义和举措、农业基础地位、国有企业改革、科教兴市战略、农村奔小康、先行工程、“严打”战役、精神文明建设等一系列宣传战役、系列报道。全市上《福建日报》稿件1307篇,其中各版头条118条;被省电视台采用217条,中央电视台采用13条,被省电台采用300多篇;被中央级报刊采用200多篇。
  1997年,加强新闻舆论引导和管理,为闽北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一是强化新闻把关机制。年初召开全市性新闻工作会议,对全年新闻宣传工作作出了具体的要求、部署,每季度召开一次新闻工作例会,加强对新闻工作的引导与管理。二是严格新闻纪律,建立新闻从业人员目标管理责任制,定期组织采编人员岗位培训,经常组织对各新闻单位执行新闻纪律、制度情况的检查,并及时整改。三是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水平。《闽北日报》在抓好典型、热点问题报道的同时,注重提高报纸可读性,着力于改进新闻选材和写作,推出《生活时空》、《市场经纬》、《经济大观》、《开放潮》栏目,以及《武夷山》、《百合花》副刊等。南平电视台《看闽北》、《今夜星光》节目,都受到群众的好评。在新闻宣传内容上把经济宣传的重点放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两个根本转变”上,以深化改革振兴国企为主题,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宣传。南平电视台抓住群众关注热点问题进行新闻评论和舆论引导。如针对闽北如何建立大市场、大流通问题,连续报道了建瓯市建立农村产品信息中心的经验,并配发了评论;针对当年柑桔普遍积压,农民卖果难的问题,选择了种植业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例子集中报道,对闽北发展水果业进行探讨;针对国企改革中职工下岗再就业问题,跟踪报道了企业下岗职工致富的典型例子。为配合新一轮创业的宣传,南平电视台制作了《开放的南平》、《铁心拼搏奔小康》、《南纺之路》等十部专题片。南平广播电台完成一期改造工程。各县(市、区)也加大投入,扩大电视、广播覆盖面,提高播出质量。
  三、围绕中心,突出宣传重点。1995年,全市宣传工作按照“抓住根本,扣紧中心,协办实事,增强活力,重在建设”的思路,工作重点突出,宣传力度加大。上半年,省委召开两次全省宣传部长会议,市里都及时进行传达贯彻。根据市委、市府工作部署和工作重点及时组织战役性宣传,确保经济中心的宣传及时到位,卓有成效。一是组织好经济形势的宣传。对经济形势的宣传始终突出改革、发展、稳定的基调,做到为中心工作服务到位不添乱,各新闻媒体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宣传明显加强。闽北日报、南平电视台、南平有线电视台都加大经济形势宣传版面、节目份量,定期组织经济形势分析专稿、专栏,强化农业、国有企业、抑制通货膨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的宣传力度。同时,结合工作部署、工作动员,由市委主要领导作经济形势报告,定期召开离退休干部会通报经济发展情况等,产生好的社会效果。二是突出经济工作重点,组织战役性宣传。围绕市委、市府提出的实现“增创翻番”奋斗目标的要求,着力为全市经济发展速度、效益目标的实现加油鼓劲。开展了季度经济宣传战役;组织了“重点工程决战在九五”宣传战役,专门下发了《关于组织横南铁路、316国道、邵武竹浆厂“三大工程”决战在’95宣传战役的意见》,在全市掀起为“三大工程”鼓劲呐喊的热潮。多次组织较大规模的省内外记者、文学工作者团(组)深入到工程一线采写报道和创作,如举办延平湖笔会等;在各新闻媒体、文学刊物上组织份量大、有声势的宣传版面,如《闽北日报》专门开辟了“先行工程起宏图”专栏、“风雨兼程316”专题系列报道等;开展了重点工程文学奖、新闻奖的评选活动,既扩大了重点工程建设进展情况的宣传,同时也热情讴歌了在工程一线的先模人物,从而激发全市人民投身改革开放和建设事业的热情。三是认真组织各项社会宣传活动。先后组织了撤地设市宣传,迎卫生国检、迎文明城市总评、大型龙舟赛以及市区禁放烟花爆竹等的宣传活动,还开展了法制、科技、计生、环保、征兵等社会宣传。树立了扎根山区残疾教师张步铭,政和籍舍身救人战士张应有、魏重成等典型。
  1996年,着力抓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宣传服务。各新闻媒体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宣传有明显的加强,闽北日报、南平电视台、南平有线台都加大经济形势宣传版面、节目份量,定期组织经济形势分析专稿,加大国有企业改革、抑制通货膨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的宣传力度。年初围绕“九五”开局、解放思想推动崛起、“农村奔小康、城区双文明”在《闽北日报》开辟一系列专栏,组织刊登各县(市、区)委书记谈崛起的文章等。全市围绕农村奔小康这个重点,组织奔小奔宣传战役,《闽北日报》开辟了《农村奔小康系列谈》言论及《小康村巡礼》、《千方百计寻富路、千家万户奔小康》等专栏,发表《奋力攻坚奔小康》等评论员文章及奔小康采风速写专版、新闻照片专版等。电视台开辟“小康之路”等多个栏目,播出奔小康新闻260多条,宣传奔小康典型人物专辑48期。编辑出版《迈向小康》专辑。抓典型引路,深化企业改革宣传,在《闽北日报》头版头条位置先后以《潜移默化育人,鼓足干劲创业》等5篇文章,对南纺股份公司的宣传,进行连续报道。此外,在社会宣传方面,先后组织“庆祝建市一周年,暨纪念建县级市40周年,建县1800年”宣传、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严打”战役等宣传活动,宣传面广力度大,均产生好的社会反响。
  1997年,经济宣传的重点放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两个根本性转变”、推进闽北新一轮创业上,进一步强化农村经济、国企改革、重点工程以及各项建设成就的宣传。如《闽北日报》开辟的《小康村巡礼》、南平电视台的“来自重点工程的报道”等栏目,既对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作了系统介绍,又探讨、展望了闽北发展的思路、前景,产生很好的社会效果。二是强化典型宣传,把典型宣传作为全年宣传工作的重头戏。
  市委慎重研究,先后推出了“一警、一厂、三村”(南平交警、南纺股份有限公司、延平西芹村、建瓯西大村、顺昌谟武村)五个典型,并于7月底发出了《关于开展学习“一警、一厂、三村”先进事迹的通知》,《闽北日报》先后在一版配发了长篇通讯和评论员文章。此外还宣传了南孚电池、富宝实业、澄源脱贫、邵武医院等先进集体以及游小芬、徐承云、危春琴等十佳公仆、行业能人的先进个人事迹,在全社会形成了崇尚先进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了典型的示范、激励作用。三是打好宣传战役。围绕中共十五大和香港回归两件大事,一方面各媒体全力以赴,主题突出,高潮迭起;另一方面以举办十四大以来成就展、图片展等形式,为两件大事营造浓烈的氛围,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爱国热情。
  四、繁荣文化事业。1995年,在贯彻二次全省宣传部长会议中,市委宣传部对文化事业提出要在政治方向,加强学习,领导班子,内部管理,人才培养,深化改革,产业政策,干部管理,工作作风,团结协作等十个方面抓出成效。市里专门成立了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市爱国主义教育“丹心工程”领导小组,组织建设全市54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编写《闽北历史文化名人》、《闽北革命先烈》,并在《闽北日报》上连续刊登介绍。组织“丹心颂”征文、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歌咏晚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升挂国旗;在中小学广泛开展读书、演讲等“爱国、立志、成才”系列活动,并在南平电视台开辟“丹心工程在校园”栏目。
  加强管理,繁荣创作,弘扬主旋律,在建机制上下功夫,既使文化市场管理更加规范、有序,又致力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性,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在抓好市大文化建设“10·52”工程实施的同时,着力抓了《武夷文化丛书》的出版,邵武市电视剧《李纲》、建瓯市电视剧《张步铭》的剧本创作和浦城《丹桂情》的修改;组织制作了《闽北风情》音乐电视片。其中,《背新娘》获“花城杯”中国音乐电视大赛铜奖;戏剧小品《人与人》获省一等奖和华东一等奖,曲艺《罢宴》获全国二届曲艺节《牡丹奖》;现代戏《古渡恋情》获省三等奖;与福建电视台合拍的文化专题片《风景这边独好》于5月中旬在东南台播出;组织创作了一批反映重点工程进展情况和建设者精神风貌的文艺作品,如《打通弯山隧道》、《芦岭隧道》等系列报告文学;开展了首届戏剧创作征文评选活动。在群众文化方面,既抓有悠久历史和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如建瓯少儿版画,建阳的民间工笔画等,又注意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中,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如延平区开展了“爱我山乡”农村文艺汇演,建阳市组织的“文娱一条街”活动,武夷山市的“百部优秀影视片歌曲卡拉()K大赛”以及市举办的“春之声”诗歌朗诵会等。在阵地和队伍建设上,设立了“武夷文艺百花奖”,用于激励闽北文艺人才的培养、精品的创作。投入资金建设南平博物馆;下大气力办好市文联的《武夷》刊物和《闽北日报》的文学副刊,使其作品质量明显提高。同时,建阳的《考亭文苑》、建瓯的《北苑》、松溪的《湛庐》也都立足当地办出特色,为创作精品、培养人才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在文化市场管理上,坚持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和开展经常性的“扫黄打非”专项斗争相结合,全市协同有关部门集中行动千余人次,收缴黄色书刊、录音带、录像带、CD片等近万件;对全市256家娱乐场所进行了一次全面整顿、检查,责令15家有火灾隐患的“三厅”停业整顿;加强对集体、个体书店、印刷企业的管理,定期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出版政策、法规的培训,签订经营管理责任书,促进了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
  1996年,为“九五”宣传工作开好局,一是抓活动载体。全市广泛开展“知我闽北、爱我闽北”系列活动;结合建党75周年和红军长征60周年,开展形式多样的以爱党、爱国为主题的纪念活动;认真做好爱国主义教育电视系列片《李纲》、《赤石暴动》、《朱子传学》、《建窑》等协拍工作;组织开展“迎香港回归祖国”系列读书活动,举办全市性的知识竞赛等。二是抓基地建设。对上年规划建设的54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检查验收,经筛选确定20个为市级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命名授匾,在此基础上,组织建设全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三是抓典型树立。在继续宣传林炳熙等省上典型的基础上,又树立了建瓯南洋头村小学残疾教师张步铭、全国“模范检察干部”邱德松等典型。电视剧《张步铭》拍摄完成,在中央台播出。在窗口行业,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向南平交警学习的决定,组织南平交警事迹报告团到各县(市、区)巡回报告。同时,扎实推行窗口单位社会服务承诺制。三月份和六月份,市委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两次召开现场会,加大创文明窗口工作力度。四是抓文化下乡。开展经常性的文化下乡活动,把文化下乡、科技下乡、医疗下乡、送温暖下乡等活动结合起来,形成制度。全市共组织文化下乡达百余次,送书8万余册,送药、送慰问金10万余元。与此同时,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开展经常性的“扫黄打非”专项斗争。在《闽北日报》开设《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贵在坚持》专栏,组织学交警典型宣传和《“五民工程”在延平》、《邵武创建张家港式文明城市》系列报道。在宣传报道中,全市各新闻单位协同作战,专业、业余两支队伍积极性充分发挥,形成合力,报道数量、质量有明显提高,专题节目制作、栏目设计上了一个档次。在'96“福建电视奖”评奖活动中,南平市获一等奖1件、二等奖4件,三等奖5件。南平电视台《闽北大观》、《新闻聚焦》,《闽北日报》的《经济大观》、《百合花》、《市场经玮》等栏目,成为群众喜爱的栏目。电视专题报道《延平风情》、《一个女戏婴的故事》,《闽北日报》的问题性报道《闽江污染何时休》、《莫让“国脉”再滴血》等都在社会引起强烈的反响。
  1997年,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宣传力度。开展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月”活动,抓好路、街、店、楼、墙、车、牌、灯、绿、湖等10个方面整治的舆论宣传活动。以《南平市民文明守则》、《文明市民教育读本》、《五讲十不行为规范》作为教育内容,开展“三德”教育,提高市民思想道德素质;开展“向不文明告别”教育活动,以创建文明城市安全片区、文明村镇、文明行业等系列活动为内容的创建工程全面启动实施。提出在经济条件好的地方组织农民群众开展评选“十星级”农户和亿元镇创十好文明集镇活动;在经济条件稍差的地方组织农民群众开展评选“四户”,即遵纪守法户、科技示范户、五好家庭户、双文明户。同时,常年坚持开展“三下乡”活动和“满意服务、情暖闽北”活动。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开展“迎回归读书活动”,举办迎回归知识竞赛,组织“香港回归祖国”专题报告会、座谈会、演讲比赛。各县(市、区)也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加深群众对香港回归的了解,提高对香港回归重大意义的认识。在香港回归倒计时100天、50天、30天、七一前后等纪念日和时段,开展书画展、图片展等40多项丰富多彩的活动,形成了欢庆、热烈、隆重氛围。特别是6月30日到7月1日晚,举行大型“庆回归”综艺活动,包括:大型欢庆晚会、龙狮竞舞、环城长跑、燃放烟花爆竹、游园、灯展等,把整个活动推向高潮。
  五、拓展对外宣传。1995年的对外宣传.一是组织对外宣传重大活动。年初,抓住撤地设市这一历史性机遇,组织了较大规模的对外宣传活动,着力对全市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及日新月异的闽北城镇建设进行了全面、综合性的报道,力度大、影响广、效果好。在《人民日报》、《福建日报》、香港《文汇报》、《大公报》、《香港商报》、台湾《工商时报》等报纸组织了十余个专版报道。二是开展对外招商引资的外宣活动。4月,市长夏玉瑚首次率团赴港招商,宣传部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派员参加了这次招商活动。在港举办了“南平投资环境新闻发布会”,107名客商和记者参加,香港《星岛日报》、《大公报》刊发了“南平招商专版”,香港《经济日报》、《天天日报》、《华南经济新闻》等十多家新闻媒体刊发30余篇文章、照片;同时认真做好九·八厦洽会、东南亚招商活动的对外宣传,在海外媒体刊发专版,积极组织撰写对外新闻稿件;三是开展对外对台文化交流活动。10月份在武夷山市召开了“海峡两岸纪念朱熹诞辰865周年暨朱熹对中国文化贡献学术研讨会”,来自韩国、马来西亚的朱子后裔及台湾专家学者80余人参加了学术研讨活动;协助中新社、台湾云将传播公司组织拍摄《海棠风情》电视专题闽北系列片。此外,承办人民日报首届全国新闻摄影通讯员研讨会,并在《人民日报》上刊发《绿色明珠——南平》摄影宣传专版;着手制作《南平城区地图》、《南平》画册、《南平》折页、《今日南平》电视专题片等一批质量高的外宣品。
  1996年,拓宽渠道,认真开展对外宣传。利用“南平撤地设市一周年”庆典活动之际,在《福建日报》、《福建经济报》、《中华工商时报》上举办宣传专版。组织香港招商宣传,宣传南平的投资环境、投资导向、投资项目等。9月上旬,又组织了厦门贸洽会的对外宣传。在武夷山成功地举办了’96中国武夷山徐霞客文化旅游节,在《香港商报》、《港台信息报》刊登了专版,邀请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中国日报》、《中国旅游报》及本省新闻单位记者30余人现场采访。通过赠送《南平》、《武夷山》、《武夷山旅游》等画册,宣传武夷山,提高南平、武夷山在海内外的知名度。认真做好美国《侨报》“南平专版”的组稿工作。同时,充分发挥对外撰稿员作用,鼓励多写多投对外新闻稿件。努力做好境外和中央对外新闻单位的采访接待工作,借船出海。中央电视台“中国风”栏目组在武夷山拍摄、编辑了15集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陆续播出。《人民中国》摄影记者来南平、武夷山采访,在该刊上刊登了10多个图文并茂的版面,专题介绍武夷山。据统计,一年来全市共接待对外新闻单位及境外记者8批70多人次,在香港《文汇报》、《大公报》、《香港商报》、台湾《工商时报》、美国《侨报》等刊登宣传专版24个,被对外新闻单位采用稿件和照片2000余篇(幅),完成对外撰稿任务80多万字,投资40余万元,制作了一批适应对外宣传需要的精美宣传品。
  1997年,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南平开放、发展形象,营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一是以香港回归为契机,开展一系列对外宣传活动。在《香港商报》、《新华社每日电讯》及《福建经济报》等境内外报刊刊发专版,以庆祝香港回归、再掀开发热潮为背景,重点宣传境外客商在南平市投资开发取得的成效和发展前景,协拍《闽港情》电视片。武夷山市邀请香港庆回归八大摄影协会30余名摄影家到武夷山创作、研讨、交流。延平区开展“延平与香港少年手拉手庆回归”活动,接待了80多名香港“童子军”。二是以重大招商活动为契机,组织对外宣传战役。抓住市5·18大型投资贸易洽谈会及全国9·8厦洽会时机,先后在《福建日报》、《福建经济报》、《港台信息报》以及香港《大公报》、《新晚报》、台湾《工商时报》、美国《侨报》和福建电视台、上海电视台、东方电视台、泉州电视台等许多海内外新闻媒体上对南平进行全方位宣传,制作了《变化中的中国——来自闽北的报道》、《开放的南平》专题片向海内外介绍南平的良好开发环境,优惠投资政策。招商洽谈会期间,组织了省内外20多家新闻单位对洽谈会进行了集中的宣传报道,在境内外20多家报刊刊登宣传专版或署名文章,同时在香港、上海、福州、泉州等地举行了新闻发布会或座谈会。三是以’97中国旅游年为契机,扩大对外宣传。紧密联系实际,把握武夷山旅游支柱这一优势,认真开展对外宣传。先后邀请接待了30余批境内外记者到闽北采访,接待了韩国、巴西、印度等七国驻华使节、香港区文顾问70余人到武夷山考察游览,中央对外新闻单位记者团一行11人对闽北旅游业发展、横南铁路建设以及国有企业改革情况的采访。同时制作了《延平湖风光》、《武夷风光》等电视风光片,加强闽北旅游业宣传促销活动,建造“大武夷”网络。武夷山市还举办岩茶节,组织茶艺茶歌舞代表团赴深圳、台湾等地进行表演,与台湾摄影协会联合举办武夷山——阿里山摄影艺术展。市文联及新协有关同志随“闽台经济文化促进会”、新闻考察团赴台进行民俗、文化考察交流。
  六、提高宣传思想队伍素质。1995年,宣传队伍建设按照中宣部关于《努力做一个合格宣传思想干部》和省《宣传思想工作干部的十点要求》,一是加强宣传系统各单位领导班子的建设;二是加强宣传口干部管理工作;三是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四是抓好宣传口精神文明、党建工作和机关的建设。市直宣传口在机关两个文明建设中硕果累累,双文明先进单位不断涌现,在机关歌咏、演讲比赛等活动中,宣传口代表队都取得好的成绩。
  1996年,宣传部门加强岗位培训,针对乡镇宣传委员换届面大的情况,在换届一结束就举办一期150余人参加的乡(镇、街道)宣委培训班。完成市直宣传口各单位机构定级工作,以及南平电视台和有线台的合并。全年共选拔、调整、充实处以上干部41人,科级干部53人。加强宣传口干部管理工作,坚持和完善干部考核、任用制度。建立定期考核制度,严格考核程序、纪律,健全考核备案、考绩档案。组织开展1996年度全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专业、新闻专业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全市共评审通过46位政工员、189位助理政工师、92位政工师的任职资格和21位新闻助理记者、编辑,10位新闻记者、编辑任职资格。举办二期企业政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共有252人参加培训。在思想作风建设上,坚持讲政治,树正气,加强理论学习和勤政廉政教育。组织开展“学习张家港、争创双文明”以及“深入基层、了解群众、交穷朋友、结穷亲戚”活动,增强公仆意识。召开市直宣传口学习中共六中全会精神报告会以及学习林炳熙、南平交警支队先进事迹报告会等活动。
  1997年,宣传系统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理论树精神支柱、讲政治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讲正气提高公仆意识和战斗力。同时在宣传口开展“三个一”活动,主要以宣传口91个支部为单位普遍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普遍由单位领导对下属同志进行了一次自上而下的谈心,各单位都开展了评选好公仆活动。在“三个一”活动中,对照检查思想上、工作上、作风上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突出解决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和工作效率问题。二是开展“争当合格宣传员”活动。在全市宣传思想工作干部中开展“争当合格宣传员”活动,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宣传干部中开展“争当合格宣传员”活动的意见》,提出合格宣传员必须做到:信念坚定,政治敏锐;牢记使命,尽职恪守;探索规律,讲究方法;增强素质,提高水平等具体要求。通过开展“争当合格宣传员”活动,增强了宣传干部工作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此外,还通过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活动来锻炼队伍,增强凝聚力。开展全市宣传部机关体育比赛。组团参加市直机关首届运动会A、B组全部项目比赛,获得了团体第一名到第六名共14个奖项。三是进一步完善宣传思想工作机制。从建章立制入手,加强宣传系统的工作协调和部机关的保密、档案、信访、安全、信息等各项工作。市委宣传部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投资30余万元购买了“扫黄稽查”车辆、更新复印机、添置胶印机并为各科室配备电脑等。加强宣传口干部管理工作,促进宣传口干部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全年共考核干部223名。组织开展1997年度全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专业、新闻专业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召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年会,举办企业政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提高企业宣传思想工作者素质。

知识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本年鉴设特载、大事纪要、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政法工作、军警、侨务 涉台工作、工业经济、国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等类目,主要记载了南平市1995—1997年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阅读

相关机构

中共南平市委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