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平年鉴2012》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2159
颗粒名称: 建阳市
分类号: Z525.73
页数: 2
页码: 339-340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11年建阳市经济发展情况,包括国民经济持续增长、项目带动明显见效、产业经济明显提升、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等内容。
关键词: 经济 建阳市 南平市

内容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2011年,建阳市实现生产总值98.8亿元,增长13.2%;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28.11亿元,增长21.0%;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27亿元,增长5.8%;财政总收入8.29亿元(净增2.1亿元),增长35.0%;地方级财政收入5.56亿元(净增1.3亿元),增长3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7.58亿元,增长28.1%;外贸出口1.37亿美元,增长3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59亿元,增长1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89元,增长13.5%;农民人均纯收入8267元,增长17.0%;城镇登记失业率降至3.5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6%。以内。在南平市创业竞赛和绩效考评中均获第三名。
  【项目带动明显见效】 项目工作机制不断完善,项目推进实现重大进展。实施“五大战役”重点项目130个,总投资288.42亿元,完成投资69.32亿元,其中26个省、南平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5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2006年翻两番。策划实施海西工贸城、西区生态城、印象考亭等一批重大项目,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产业经济明显提升】 工业支撑作用增强,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23.5%,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0%,工业上缴税收占全市税收的47%。全市规模工业达133家,亿元企业达33家,武夷味精、青松股份、三爱药业、亚亨动力成长为产值超5亿元的“新五南式”企业,青松股份成为闽北首家创业板上市企业。海西工贸城完成“七通一平”5200亩,入驻企业58家,实现工业产值11.5亿元。农业基础更加稳固,效益进一步提升,被确定为中国优质果品基地重点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现代烟草农业整县推进优秀示范县、省现代茶叶基地示范县。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农业龙头企业达73家。第三产业更加繁荣,商贸物流、文化旅游、金融保险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胜德山庄被评为四星级酒店,御景湾五星级酒店封顶。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浦南、武邵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峰福铁路电气化改造完成,京福高铁建阳段加快建设,浦建龙梅快铁、武夷国际新机场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新建110千伏变电站4座,扩建35千伏变电站3座。北门、二中排涝站和城区防洪堤、建溪泵站更新改造项目相继建成。日处理1.5万吨城市污水处理厂一期投入运行,日处理600吨垃圾焚烧发电厂完成主体工程。农村公路改造加快,市通外县、市通乡、乡通村公路全部实现硬化。完成中低产田改造3.8万亩、土地整理1.6万亩、建设标准农田1.4万亩。完成水库除险加固20座,建成村级供水工程219处,受益人口11万。
  【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推进城市“北接西拓”战略,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规划区面积拓展到50平方千米。实施8大类城市建设项目60个,新建和拓宽改造城市主干道4.2千米,新增城市公园150亩、公共绿地300亩、公厕6座、停车场1.2万平方米。完善城区路网建设,新建崇阳溪、林后、将口大桥和童子山立交桥,完成朱熹大道、螃蜞路、黄花山路拓宽改造,贯通延伸嘉禾大道,人民路、民主路、朱熹大道二期、东桥东路等城市主干道实现管网管线下地和“白改黑”。打造山水园林城市,新建宋慈广场、潭山公园、塔山公园、滨江公园、中央苏区园、麻阳溪南岸休闲步道、朱熹大道亲水平台等景观,实施城市夜景、水景工程和人民路立面改造,城市形象明显提升。加大旧城改造力度,规划建设水东片区、城东毛巾厂宿舍、中南街等7个棚改项目,相继建设“大潭映象”、“美墅·温哥华”等一批精品住宅小区。村镇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水吉、麻沙分别被列为省、南平市小城镇建设试点乡镇,黄坑、麻沙等乡镇实施一批景观整治提升项目,全市城镇化水平达52%。做强集镇、做大中心村,河坝、长坪、九龙等19个中心村建设加快推进,芹口、新村等灾后集中重建点成为中心村建设的样榜。
  【社会事业明显进步】 顺利通过确认为原中央苏区县。通过省政府“双高普九”评估验收,教育“两项督导”被省政府评为优秀。实施35个中小学校安工程、寄宿制工程和14所标准化学校建设,消除危房6.3万平方米,新建校舍5.8万平方米。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被评为全国科普示范市。人口与计生事业不断发展,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城乡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实施市、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市立医院120急救指挥中心大楼、妇幼保健院门诊综合楼、童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继投入使用,100%乡镇达到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标准,75%的村级医疗机构完成药房规范化建设,实现村村有卫生所。文化广播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建成农家书屋135个,城乡体育健身点86个,实现乡乡有文化中心(站)。群众文体活动有声有色,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市100%的乡镇、96%的建制村实现广播电视光缆联网。实施“四绿工程”,完成造林绿化16.6万亩。实施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水质功能达标率和城市饮用水源达标率均为100%,生态环境质量居全省前列。深入开展“双拥”和军警民共建活动,被评为“省级双拥模范城先进市”。
  【民生水平明显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均比2006年翻一番。市委、市政府确定的10项39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部实施到位。种粮补贴、农资补贴、家电补贴等惠农政策全面落实,上级出台的各项政策全部兑现。实行森林、水稻、农村住房等政策性农业保险。多层次的社会保障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城乡低保应保尽保,新型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就业体系更加完善,新增城镇就业2612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021人。开通城区至麻沙、书坊、莒口、徐市、将口5条公交线路,城乡70周岁以上老年人在市区免费乘坐公交车。廉租住房配租配售完成564户,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563套。
  【政府工作明显加强】 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群众、媒体的社会监督,密切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人民群众团体的联系,认真听取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94件、市政协委员提案91件。深化依法治市,推进依法行政,全面开展普法工作,规范实施政务信息公开,推行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制度。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完成市、乡政府机构改革,全面推行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严格行政问责制,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创建“平安建阳”,强化安全监管,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加强审计、监察工作力度,强化国有资产监管,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进展。此外,人事、编制、审计、对台、工商、税务、金融、人防、老龄、残联、地方志、档案、气象、邮政、电信、民兵预备役、国防动员、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

知识出处

南平年鉴2012

《南平年鉴2012》

出版者:福建省地图出版社

本年鉴记载了南平市2011年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情况。设特载、大事记、市情概貌、中共南平市委、南平市人大常委会、南平市人民政府、政协南平市委员会等栏目。

阅读

相关地名

南平
相关地名
建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