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县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8》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0661
颗粒名称: 浦城县概况
分类号: F127.57
页数: 3
页码: 353-355
摘要: 本节记述了南平市1998年,浦城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十五大精神,依靠全县人民,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锐意进取,真抓实干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浦城县 概况

内容

【经济发展概况】 1998年,浦城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十五大精神,依靠全县人民,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锐意进取,真抓实干。1998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4.77亿元,增长4.7%,工农业总产值完成24.9亿元,增长7.0%,财政收入完成1.07亿元,增长5.89%,一、二、三产业比重调整为40.6:34.3:25.1。
  一、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增长。
  浦城县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以“增粮增收保供给,脱贫致富奔小康”为主线,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推动了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全面发展。农业经济总量增加。1998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完成9.88亿元,增长0.9%,粮食生产在连年受灾的情况下,克服困难,依靠科技,实现粮食总产、单产同步增长,总产达29.07万吨,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超额完成国家定购任务,被列入第二期省级商品粮基地。“望丰”牌优质大米获国家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农业结构不断优化,粮经种植比例调整为65.19:34.80。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培植了粮食、笋竹、柰果、烤烟、菌菜、水产养殖等六大主导产业;建立了用材林、笋竹、食用菌、蔬菜、油料、烤烟、水果、淀粉原料、水产养殖等十大产业基地;食用菌1607吨,增长7.71%;水产品总产量13020吨,增长10.83%;乡镇企业不断发展,1998年,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达13.96亿元。乡镇工业总产值达7.98亿元。大口窑牌水晶耐磨漆、仙芝楼牌灵芝、龙凌牌淀粉、三叶牌桂花茶等4个产品获得省乡镇企业精品展销会金奖;农业基础建设不断加强,改造中低产田6.7万亩;恢复改善灌溉农田9万亩。林业生产完成造林14.6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3.6%;实施毛竹、油茶国家“星火计划””,建立毛竹丰产高效基地10万亩。农村“三大历史”任务基本完成,全县已有17个乡(镇)、264个村、7.44万农户达到省定小康标准,8635户、3.47万人脱贫;在革命老区和边远贫困山区实施“造福工程”项目67个,完成搬迁1487户、6316人。
  二、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浦城县坚持把工业摆上经济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立支柱,上规模,创名牌,增效益,积极推进技术进步,工业经济基础进一步夯实,主导地位更加突出。199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15.02亿元,增长10%。其中化工生产总值3亿元,增长29.31%,上缴税利2000万元,增长38.67%。技改投入增势强劲,完成投资3.22亿元。正大生化有限公司两期饲料级金霉素技改和新上盐酸金霉素项目,以及电力有限责任公司燃煤热电扩建、化学工业总公司系列精细化工产品开发、南浦镇啤酒厂技改等一大批档次高、规模大的重点项目相继竣工投产,为经济的持续发展积聚了后劲。正大生化有限公司“微粒化饲料级金霉素”项目,被省科委列为重点科技项目。1998年,正大生化公司完成产值1.64亿元,出口创汇1400万美元,实现利税2455万元,上交税利1520万元。培育了巨兴速冻食品有限公司、港兴食品有限公司、盛隆食品有限公司、盛丰食品有限公司、大自然竹业有限公司、仙泉啤酒有限公司、仙楼竹制品厂、城关米厂等8家龙头企业。企业管理日益强化,在大力推广邯钢经验的同时,结合学习借鉴外资、合资企业在管理方面的成功做法,企业生产、营销、财务、成本等各项管理活动向纵深推进,促进了工业经济总量和效益的同步增长。1998年,全县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税7300万元。扶优扶强初见成效,正大生化有限公司和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分别于1997、1998两年,先后成为“小巨人”企业,企业实力明显增强,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工业结构日趋合理,以化学工业为主体,矿产工业、林产工业、食品工业并举的格局基本形成;注重质量创品牌意识增强,施豪牌饲料金霉素、仙楼牌BT无公害生物农药、飞鱼牌针剂活性炭等一批名牌产品市场不断拓展;全县工业结构优化调整和战略性重组工作稳步推进,并初见成效,得到南平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
  三、第三产业迅速崛起。
  浦城县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灵活的边贸政策,切实把第三产业作为主要的经济增长点来抓。1998年,全县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72亿元。商贸流通业稳中有进,着眼大市场、大流通,网点布局更趋合理,营销方式灵活多样,服务功能不断增强,1998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现4. 91亿元,增长5.4%。个私队伍日益壮大,个私经济发展迅速,至1998年,全县个私工商户发展到10295户,其中私营企业120户,从业人员18486人,注册资金13132.7万元,新增从业人员和注册资金分别增长17%和32.7%,个私经济营业额达45782万元,商品零售额21223万元,实现工业产值5943万元,吸收安置下岗职工1011人,上交国家税收近2000万元。市场建设成绩喜人,全县新增各类市场15个,建筑面积3.83万平方米,培育了以“浦城购物中心”为主体的民主路小商品步行一条街、皇华山路烟草批发一条街、下岚路建材批发一条街和五一三路十里长街综合批零市场,基本形成了以城区为中心,以205国道和省道为主轴的边界贸易走廊;爱民综合市场和跃进边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成投入使用后,具有浦城特色的商业街区将基本形成。
  四、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1998年,紧紧抓住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的有利时机,认真实施“南接闽东南、北联大上海”的开放开发战略,大力组织外贸出口,扩大利用外资,密切山海协作,锲而不舍地抓好项目开发,推动了开放型经济的发展。1998年,完成全社会出口总值3.13亿元,增长25.2%,利用外资领域由二产业拓展到一、三产业。1998年,三资企业发展到44家,新批三资企业20家,新上外资项目20个,总投资3000.4万美元,其中,实际利用外资2998.5万美元。外商实际到资953万美元,增长30.4%,县外贸公司自营出口实现“零”的突破。
  【各项改革全面推进】 浦城县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力推进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以及其他各项配套改革,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创造了条件。工业企业改革坚持“抓大放小”,以战略重组为重点,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初步探索出了以资源换技术、以产权换资金、以市场带项目、以存量带增量的“两换两带”路子,并按照“引资嫁接转机制,不求所有求放活”的指导思想,一企一策,采取了联小聚大、租赁经营、联合兼并、股份合作、公司制改造、引资嫁接、承包经营、实施破产等多种改革形式,促使优势企业加快了“上规模、上水平”的步伐,一批“小、穷、亏”企业摆脱了困境,重现了生机。涌现出了正大生化有限公司、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化学工业总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内贸企业改革在全面推行“四放活”的同时,国合商业全面推行了“国有民营”、“社有民营”的经营方式,使国合商业企业扭亏增盈,并发展了一批专卖和总经销等形式的工贸结合型商贸企业;粮食企业改革正抓紧实施储备与经营分开的双线运行机制。在抓好企业改革的同时,还十分重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至1998年,通过各种渠道共安置下岗职工4090人,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从1998年5月份开始,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发放了基本生活费。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落实土地承包再延长30年政策。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大胆探索农村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不断完善所有制结构,逐步建立健全社会服务体系。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迈出新步伐,全县现有种养专业户748户,农村股份合作制企业276家。开展林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搞活山地使用权,大力推行林权明晰化,在全县19个乡(镇)、262个村开展了“以林还贷”工作,27.1万亩山林落实了还贷主体,评估回收资金2577.5万元。全面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村级财务收支,管好集体资产。认真抓好减负工作“三项制度”的贯彻落实,强化监督管理,切实把乡村统筹提留费严格控制在1995年当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以内。社会保障制度初步形成以基本保险、补充保险、社会救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各项配套改革进一步深化。至1998年底,全县共有11.15万人参加各种社会保险,占全县人口的28.44%。其中,企业有190家1.26万人参保,有147个机关事业单位2900人参保,农村有19个乡(镇)9.6万人参保。全县累计交纳社会保险基金8108万元,发放社会保险基金6517.54万元。城区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开始试行。
  【基础建设步伐加快】 1998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5亿元,增长5.8%。按照“突出重点,适度超前”的原则,一批事关国计民生的电力、通讯、交通、市政等重要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逐步完善城市功能。建成装机9000千瓦燃煤热电厂、2000千瓦高坊一级电站、1200千瓦牛角陂电站。新增装机容量1.3万千瓦,年新增发电量6187万千瓦时,初步缓解了全县电力紧缺状况。完成县乡电力联网,农村初级电气化县建设通过省级达标验收。樟元山(两个)隧道12公里水泥路面铺设完成,完成了鱼梁岭、大湖岭、濠岭的国道改线,搬走了长期以来阻碍浦城经济发展的“五座大山”,全面完成205国道浦城境内山岭重丘二级公路改造。同时,投资1540万元,建成了省道小浦线境内42公里油路化和省道花崇线25公里油路铺设,公路等级明显提高。投资近1000万元,开展了国、省、县、乡水毁公路的修复改造,村级道路通车率达98.2%。投资1.6亿元,全面实现城乡电话程控化。城乡电话由1993年的6500门发展到3.07万门,207个村开通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和无线寻呼通讯覆盖全县。城区规划面积由13.3平方公里扩大到26平方公里,以实施“大城关”战略为目标,新建与旧改并举,先后投资5000万元以上,完成了水南大桥重建和莲塘大街、五一三路延伸等城区路网建设和城西一期开发工程;新环城河投入使用,旧环城河改造一期工程基本完成,城区防洪一期工程全面完成,二期工程建设已进入扫尾阶段;新建东区水厂,城区民用自来水日供水能力扩大到3万吨,新建日产3万吨工业自来水厂投入运行。城市管理工作逐步完善,城区园林绿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市民生活垃圾实现袋装化,城区市容和环境卫生面貌有较大改观。
  【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1998年,浦城县认真组织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全县共组织实施科技项目102项,引进、推广先进技术94项,开发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110项;科技进步贡献率达38%。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教育质量稳步提高,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两基”更加巩固,教育基本建设累计投资8000万元,新建校舍8万余平方米、教师宿舍3.66万平方米,学校办学和教师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卫生工作加快实施“123健康工程”,灾后防病成效显著,做到大灾之年无大疫,初级卫生保健通过省政府达标验收。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连续8年保持学校体育达标先进县。老年、老龄工作成绩显著。城乡文化活动日趋活跃,文艺创作成果丰硕,参选剧(节)目连续四年荣获省级以上大奖,文化市场管理得到加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调频广播覆盖人口率达65%,电视覆盖人口率达95%。计生工作认真贯彻“三为主”方针,计生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严格落实计生工作责任制,连续17年保持全省先进水平。至1998年底,全县人口39.4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13‰,人口出生率为12.08‰,计划生育率为96.38%,合格村率达83.28%以上。民政工作以救灾救济为重点,建立健全救灾工作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制,完成5个乡的撤乡建镇和闽、浙、赣三省及周边县(市)254公里边界线的勘界工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认真落实县长环保目标责任制,加快建设一批环保设施,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切实加强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用地制度改革,大力盘活存量土地,合理开发城乡土地。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随着浦城县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199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0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61元,分别增长7.1%和1.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34亿元,增长295%,人寿保险费2764万元,财产保险费5044万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亿元,增长5.4%。

知识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8

《南平市年鉴1998》

本年鉴主要收集和记载南平市1997年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全书设特载、大事记要、政治、群众团体、工业经济、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社会生活等类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