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广所编部分十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读书法》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5840
颗粒名称: 辅广所编部分十三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2
页码: 57-58
摘要: 先生在答复陈福公的书信中说:“我曾经听老师和朋友讲过,《大学》是进入道德修养的门户,求学之人应首先研习。明白了做学问的顺序和规划后,才可以读《论语》《孟子》《中庸》;了解了义理的根源、本体和作用的基本情况,再逐步考察其他经典,以提升其中的乐趣,这样才差不多能有所收获。因为儒家经典的体例各有不同,内容博杂纷繁,学习起来需要花费的功夫浩大,如果不先读《大学》《论语》《孟子》和《中庸》,使自己的心胸开阔明朗,有一定的主见,是不容易快速求成的。做学问刚开始,尤其应该戒除贪多求快、不按次序、好高鹜远、标新立异等毛病。但这依然只是认知层面的事,如果只是耳朵听听,口上说说,用来谈论说话,那又有什么用呢?所以既然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应该谨慎遵守并努力践行,这才是踏踏实实地做学问啊!” (“循序渐进”条目下,读各种典籍的先后缓急次序的观点依据此处而来。)
关键词: 辅广 读书方法 纲领

内容

先生答陈福公①书1〕曰:“某尝闻之师友:《大学》一篇,乃入德之门户,学者当先讲习。知得为学次第规模,乃可读《语》《孟》《中庸》;究见义理根源体用之大略,然后徐考诸经以极其趣,庶几有得。盖诸经条例不同,工夫浩博,若不先读《大学》《论》《孟》《中庸》,令胸次开明,自有主宰,未易遽求也。为学之初,尤当深以贪多躐等,好高尚异为戒耳。然此犹是知见边事,若但入耳出口②,以资谈说,则亦何所用之?既已知得,便当谨守力行,乃为学问之实耳。”
  (“循序渐进”中“群书先后缓急”序本此。)

附注

[注释] ①陈福公:陈俊卿(1113—1186),字应求,谥正献,莆田(今属福建)人。宋孝宗时期名相,诗人。有遗文二十卷、奏议二十卷,均佚。《全宋诗》录其诗九首。他敬重朱熹,曾多次上书推荐朱熹。②入耳出口:原指不为外人知道的言论。语出《左传·昭公二十年》:“王曰:言出于余口,入于尔耳,谁告建也?’”这里指只把耳闻口说当做为学。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朱子读书法》

出版者:中州古籍出版社

本书记述朱熹是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他一生持教五十多年,对读书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体会。后学对他的读书思想提炼总结,形成了不同内容和版本的《朱子读书法》。本书按照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将各个版本的《朱子读书法》汇为一编,为今人学习《朱子读书法》提供了一个内容全面、考述精详、解说通俗的版本。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