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提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读书法》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5822
颗粒名称: 二、提要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12
页码: 13-24
摘要: 本文收录了朱熹读书方法的提要,其中包括了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等。
关键词: 朱熹 读书方法 研究

内容

原序
  端礼窃闻之朱子曰:“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此不易之理也。”其门人与私淑①之徒,会萃朱子平日之训,而节序其要,定为《读书法》六条如左②。
  弘谋按:朱子自定读书之法,一曰“循序渐进”③,一曰“熟读精思”④,二者固尽其要。而此六条者,则后人集其说而推明之者也。考庆源辅氏,先以“居敬持志”⑤,次及“循序渐进”;而《江东书院讲义》,则先之“循序渐进”,而以“居敬持志”终焉。夫“居敬持志”,固“循序致精”之本,但在初学,似难遽责之使然。莫若先引以朱子之所自定,然后进之“虚心涵泳”⑥、“切己体察”⑦、“着紧用力”⑧,而终之以“居敬持志”,则由是以渐进于大学,于为学之序似较顺。故是编采程氏所辑,而辅氏之说,则俟善学者参观而自喻之。
  [注释]
  ①私淑:未能亲自受业,但敬仰并承传其学术而尊之为师。②如左:古书自右向左竖排,故“如左”就是“如下”的意思。③循序渐进:按照次序,逐步提高。④熟读精思:反复熟读,精湛思考。⑤居敬持志:持身恭敬,坚定志向。⑥虚心涵泳:谦虚学习,深入体会。⑦切己体察:身体力行,反省考察。⑧着紧用力:抓紧按照计划奋发努力。
  [译文]
  鄙人程端礼曾经听朱熹先生说过:“做学问的准则,没有不把穷通道理作为首要的目的;穷通道理的关键,必然在于读书;读书的方法,最重要的是遵循阅读的次序而达到精湛的境界;而达到精湛境界的根本,则又在于心存恭敬而志向坚定。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他的门人和传承其学的后人,把朱熹平时的训导之言汇集在一起,排定次序并总结要点,确定了如下六条读书法则。
  鄙人陈弘谋通过考察认为:朱熹自己确定下来的读书法,一条是“循序渐进”,一条是“熟读精思”,这两条当然已经说明了读书的要点。而下面的这六条,是后人收集朱熹关于读书的各种说法并进一步推理说明这两条的。经考察,朱熹的弟子庆源人辅广总结的第一条是“居敬持志”,然后是“循序渐进”;但程端礼的《江东书院讲义》则先是“循序渐进”,而以“居敬持志”结尾。我认为,“居敬持志”固然是“循序渐进”的根本,但对于初步学习的人来说,则似乎很难马上能做到这一点。不如先引述朱熹自己所确定的“循序渐进”和“熟读精思”这两条,进而接着“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三条,最后以“居敬持志”总结,按照这样的顺序逐步学到大学,从研究学问的顺序上来说比较顺畅。于是我在《养正遗规》中采取了程端礼所辑的版本,至于辅广的说法,则等待善于学习的人参照学习以后自己去理解。
  2.1 循序渐进
  2.1.1 朱子曰:“以二书言之,则通一书而后及一书。以一书言之,篇章句字、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可乱。量力所至而谨守之,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不敢求乎后,未通乎此不敢志乎彼。如是,则志定理明,而无疏易陵躐①之患矣。若奔程趁限②,一向趱着③了,则看犹不看也。近方觉此病痛不是小事。元来④道学⑤不明,不是上面欠工夫,乃是下面无根脚。”其“循序渐进”之说如此。
  [注释]
  ①疏易陵躐(lie):空疏、肤浅而无次第。②奔程趁限:指赶日程、赶时限。③趱(zǎn)着:催促,逼迫。④元来:即“原来”。“元”,通“原”。⑤道学:儒家学说发展到宋代出现的以探讨“性与天道”为主题的学术形态,也称“理学”。
  [译文]
  朱熹先生说:“以两本书来说,就是读通一本书之后再去读另一本书。以一本书来说,就是书中的篇目、章节、句子、用字,以及开头、结尾、每部分的先后,也都有其特定的顺序而不可混乱。读书,要根据自己能力的极限制订计划,并且严格地遵守实行,每一个字都要弄明白它的意思,每一句话都要弄清楚它说的主旨,前面还没有理解就不敢看后面的,这里没有明白就不敢想那里的。如此,则心志坚定,道理明晰,而且没有空疏、肤浅、无次第的坏处。如果赶日程、赶时限,逼迫得太紧了,就是看了也和没看一样。近来方才体察到读书的这个毛病不是小事情。原来对儒家学说不明白,并不是在理解领悟上没下功夫,而是在文献阅读上没有基础。”朱熹先生所说的“循序渐进”,其意思就是这样的。
  2.2 熟读精思
  2.2.1 朱子曰:“荀子①说:‘诵数以贯之。’见得古人诵书,亦记遍数。乃知横渠②教人读书,必须成诵,真道学第一义。遍数已足,而未成诵,必欲成诵;遍数未足,虽已成诵,必满遍数。但百遍时,自是强五十遍;二百遍时,自是强一百遍。今人所以记不得、说不去,心下若存若亡,皆是不精不熟,所以不如古人。学者观书,读得正文,记得注解,成诵精熟。注中训释文意、事物名件③、发明相穿纽处④,一一认得,如自己做出底一般,方能玩味反覆,向上有通透处。”其“熟读精思”之学如此。
  [注释]
  ①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时期孟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②横渠:即张载(1020—1077),字子厚,因其为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世称“横渠先生”。张载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关学”学派的开创者。③名件:名目。④发明:创造性地阐发、发挥。
  [译文]
  朱熹先生说:“荀子说:‘要反复诵读,以求融会贯通。’可见古人读书,也注重遍数。于是知道张载教人读书时,要求必须做到能背诵下来,这真是学习儒家学说的第一要义。诵读的遍数已经够了,但还是没有背诵下来,就一定要达到能背诵下来的程度才行;诵读的遍数还没够,书虽然已经背诵下来了,也必须完成预定的遍数。因为诵读一百遍,自然胜过诵读五十遍;诵读两百遍,也自然胜过诵读一百遍。现在的人,之所以记不住、说不出,心里对书里的内容好像有好像没有,这都是不精准、不熟练的原因,所以比不上古人。学习的人用恭敬之心读书,诵读正文的时候,也记得注解,能精准、熟练地背诵下来方可。对于注释中解释文章意义、解释文中所涉及的事物和名词典故,以及语义相互贯穿承接的地方,每一处都能够记得清楚,就像是自己写出来的一样,只有这样才能对文中的意味反复玩味,才能在需要理解和领悟的地方做到通达、透彻。”朱熹先生说的“熟读精思”,其意思就是这样的。
  2.3 虚心涵泳
  2.3.1 朱子曰:“庄子说:‘吾与之虚而委蛇①。’既虚了,又要随他曲折去。读书须是虚心方得。圣贤说一字是一字,自家只平着心去秤停②他,都使不得一毫杜撰。今人读书,多是心下先有个意思,却将圣贤言语来凑。有不合,便穿凿之使合,如何能见得圣贤本意?”其“虚心涵泳”之说如此。
  [注释]
  ①虚而委蛇:对人虚情假意地进行敷衍应酬。虚,不真实,虚假;委蛇,随顺,应付。见《庄子·应帝王》:“乡(向)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②秤停:衡量,斟酌。
  [译文]
  朱熹先生说:“庄子说:‘我随顺着它的意思。’心既然虚了,还要随着文章的思路前进。读书需要虚心才能有所收获。圣贤说一个字就是一个字,我自己只需要平和心态去衡量它,一点也不能杜撰出他没有的意思。现在的人读书,大多数都是心里先有个主见,然后用圣贤的言语来凑合过来表明自己的意思。如果不能相合,就穿凿附会使之与已相合,这样又怎能理解圣贤本来的意思?”朱熹先生所说的“虚心涵泳”,其意思就是这样的。
  2.4 切己体察
  2.4.1 朱子曰:“入道之门,是将自身入那道理中去,渐渐相亲,与己为一。而今人,道在这里,自家在外,元不相干。学者读书,须要将圣贤言语,体之于身。如‘克己复礼’,如‘出门如见大宾’等事,须就自家身上体覆。我实能克己复礼,主敬行恕否?件件如此,方有益。”其“切己体察”之说如此。
  [译文]
  朱熹先生说:“理解圣贤道理的门径,是将自己整个身心融入道理中去,渐渐与它相亲,使自己与它融为一体。但如今的读书人,道理在这里,自己却在外面,两者本来就没有融合到一起。求学之人读书,必须将圣贤的言语在自己身上体会。比如书上说的‘克己复礼’‘出门如见大宾’等事情,需要结合自身体会。我是否真的做到约束自己,使言行符合礼仪?是否做到心存尊敬、宽恕别人?圣贤说的每件事都要这样体会,才能真正有所收益。”朱熹先生所说的“切己体察”,其意思就是这样的。
  2.5 着紧用力
  2.5.1 朱子曰:“宽着期限,紧着课程。为学要刚毅果决,悠悠不济事。且如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是甚么精神,甚么筋骨!今之学者,全不曾发愤。直要抖擞精神,如救火治病然,如撑上水船①,一篙不可放缓。”其“着紧用力”之说如此。
  [注释]
  ①撑上水船:向上游水,即“逆水行舟”之意。
  [译文]
  朱熹先生说:“读书要有宽裕的期限,也要有紧凑的计划。做学问要刚强有毅力,果断而坚决,慢慢悠悠成不了事。看孔子读书发愤到废寝忘食、快乐到忘记忧虑,这是怎样的精神,怎样的筋骨!现在的求学者一点都不努力发愤。一定要抖擞精神,就像是要赶着救火与治病一样,就像是撑船逆水而行,每一篙都不可以放缓。”朱熹先生所说的“着紧用力”,其意思就是这样的。
  2.6 居敬持志
  2.6.1 朱子曰:“程先生①云:‘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此最精要。方无事时,敬以自持,心不可放入无何有之乡②,须是收敛在此。及应事时,敬于应事。读书时,敬于读书,便自然该贯③动静,心无不在。今学者说书,多是捻合④来说,却不详密活熟⑤。此病不是说书上病,乃是心上病。盖心不专静纯一,故思虑不精明。须要养得虚明专静,使道理从里面流出方好。”其“居敬持志”之说如此。
  [注释]
  ①程先生:即程颐(1033—1107),字正叔,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因其为洛阳伊川(今河南洛阳伊川县)人,世称“伊川先生”。程颐与其兄程颢并称“二程”,共同创立了宋明理学中“洛学”一派,对朱熹影响很大,后世将他们提倡的理学合称为“程朱之学”。其著作有《周易程氏传》《遗书》《易传》《经说》等,被后人辑录为《程颐文集》。同时后人又将其兄弟二人著作合编为《二程全书》。②无何有之乡:出自庄子《逍遥游》,指空无所有的地方。多用来比喻空洞而虚幻的境界或梦境,也用于逍遥自得的状态。③该贯:贯通。④捻合:拈取拼合,胡乱凑合。⑤详密活熟:详尽细密、活络熟悉。
  [译文]
  朱熹先生说:“程颐先生说:‘涵养性情一定要恭敬,学习进步则在于理解。’这一句最精辟重要。在没事的时候,恭敬地坚持操守,心思不要放到空洞虚无的地方,必须将心思收敛到这里。应对事情的时候,恭敬地处理事情。读书的时候,则恭敬地读书,这样自然能动静结合,心思没有一刻不在。现在的学者解说书上的话,大多都是胡乱拼凑,但是并不详细缜密、灵活熟练。这个问题不是说书里的内容有问题,而是指读书的心思有问题。因为不专心致志,所以考虑问题也不精细明白。必须把心思养得虚空清明、专一安静,让道理从心中自然流露出来才好。”朱熹先生所说的“居敬持志”,其意思就是这样的。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朱子读书法》

出版者:中州古籍出版社

本书记述朱熹是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他一生持教五十多年,对读书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体会。后学对他的读书思想提炼总结,形成了不同内容和版本的《朱子读书法》。本书按照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将各个版本的《朱子读书法》汇为一编,为今人学习《朱子读书法》提供了一个内容全面、考述精详、解说通俗的版本。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