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读书法》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5821
颗粒名称: 一、总纲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11
页码: 1-11
摘要: 本文收录了朱熹读书方法的总纲,其中包括了甲寅行宫便殿奏札二、读书之要等。
关键词: 朱熹 读书方法 研究

内容

1.1 甲寅行宫便殿奏札二①
  1.1.1 臣窃闻皇帝陛下祗膺骏命②,恭御宝图③,正位之初,未遑④它事,而首以博延儒臣、讨论经艺为急先之务,盖将求多闻以建事、学古训而有获,非若记问愚儒词章小技,夸多以为博、斗靡⑤以为工而已也。如是则劝讲之官,所宜遴选,顾乃不择,误及妄庸,则臣窃以为过矣。盖臣天资至愚极陋,虽尝挟策⑥读书,妄以求圣贤之遗旨,而行之不力,老矣无闻,况于帝王之学,则固未之讲也,其何以当擢任之宠而辱顾问之勤乎!是以闻命惊惶,不敢奉诏。然尝闻之:人之有是生也,天固与之以仁义礼智之性,而叙其君臣父子之伦,制其事物当然之则矣。以其气质之有偏、物欲之有蔽也,是以或昧其性以乱其伦,败其则而不知反。必其学以开之,然后有以正心修身,而为齐家治国之本。此人之所以不可不学,而其所以学者,初非记问词章之谓,而亦非有圣愚贵贱之殊也。以是而言,则臣之所尝用力,固有可为陛下言者,请遂陈之。
  [注释]
  ①甲寅行宫便殿奏札二:甲寅,是1194年的干支。是年十月,朱熹受命入京,在行宫便殿奏事,先后共上奏折五封。这是第二封,所以题名为《甲寅行宫便殿奏札二》。②祗膺骏命:祗,诚心;膺,承受,承当;骏命,大命,指上天或帝王的命令。③宝图:象征天命的图箓,这里代指皇位、帝业。④未遑:没有时间,来不及。遑,闲暇。⑤斗靡:以辞藻华丽竞胜。⑥挟策:手拿书本,喻勤奋读书。
  [译文]
  微臣私下听说皇帝陛下您诚心承当上天之命,恭敬治理天下大业,在刚登上皇位的时候,来不及去处理其他事情,而首先把广泛延聘儒臣、深入探讨经艺当做急切重要的事务,这是为了求得增多见闻以处理事务、学习古人的训导而有所收获,并非像记诵问学的愚陋小儒那样只关心做文章的小技巧,夸耀博学、以辞藻竞胜为工巧而已。如果是这样,那么负责劝勉讲习的官员,就应该好好遴选,如果不用心选择,而让虚妄庸陋之人担任此职,微臣私下认为这是不对的。微臣天生禀赋极为愚昧粗劣,虽然曾经勤奋读书以求能理解古代圣贤留下的要旨,但在实践方面却做得不够,到年老了仍没有名声,何况对于帝王家的学问,一直没有讲述,又怎么能担当得起提拔的恩宠,有辱于咨询的频繁呢!因此微臣听到授命之后内心惶恐,不敢接受诏书。然而微臣也曾经听过:人一旦有了生命,上天自然也就赋予他仁义礼智的天性,并且安排好了他在君臣、父子之间的伦理,制定下了他对待事物所应当遵守的准则。只是因为人的先天气质有偏差,且受到物欲的遮蔽,因此可能埋没自己的本性而混淆了做人的伦理,败坏了做事的准则而不知回归自己的本性。必须通过学习来开导他,然后他才能正心修身,并将之作为齐家治国的根本。这就是人之所以不可以不学习的原因,也是之所以要学习,最初并不是记诵考问词章的意思,而且在学习上并没有圣人和愚夫、高贵和低贱差别的原因。就此而言,则微臣也曾经用力学习过,自然也有可以为陛下您讲述的内容,请您让我陈述吧!
  1.1.2 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此不易之理也。
  [译文]
  做学问的准则,没有不把穷通道理作为首要的目的;穷通道理的关键,必然在于读书;读书的方法,最重要的是遵循阅读的次序而达到精湛的境界;而达到精湛境界的根本,则又在于心存恭敬而志向坚定。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1.1.3 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为兄弟、为夫妇、为朋友,以至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际,亦莫不各有其理。有以穷之,则自君臣之大以至事物之微,莫不知其所以然与其所当然,而亡①纤芥②之疑。善则从之,恶则去之,而无毫发之累。此为学所以莫先于穷理也。
  [注释]
  ①亡:通“无”。②纤芥:纤,纤毫。芥,芥子。形容极其微小。
  [译文]
  天下的事情,没有不蕴涵道理的。君臣之间有为君为臣的道理,父子之间有为人父为人子的道理,兄弟之间、夫妻之间、朋友之间,以至于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间,都各有各的道理。如果能够穷尽这些道理,那么从为君为臣这样的大事,到万事万物的细枝末节,就不仅能够知道为什么是这样的,而且知道应当怎样做,再也没有丝毫的疑惑。好的就坚持,不好的就抛弃,再也没有丝毫的负累。这就是要做学问就必须把穷通道理作为首要目的的原因。
  1.1.4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惟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其余则顺之者为君子而吉,背之者为小人而凶。吉之大者,则能保四海而可以为法;凶之甚者,则不能保其身而可以为戒。是其粲然①之迹,必然之效,盖莫不具见于经训史策之中。欲穷天下之理,而不即是以求之,则是正墙面而立耳。此穷理所以必在于读书也。
  [注释]
  ①粲然:形容清楚明白。
  [译文]
  至于讨论天下的道理,其微妙与细节之处,各有恰当的地方,从古到今都恒久不变。但只有古代的圣贤能够穷尽它,圣人所做的事、所说的话,没有一处不是天下后世永恒的典范和准则。其他的人能够按照圣人的言行立身处事,则为君子而处处吉祥,违背的则是小人而凡事凶险。吉祥到一定程度,就能保有四海,成为天下的榜样;凶险到一定程度,就连自己的性命也难以保全,只能做反面教材而警诫后人。那些鲜明的例证,必然的结果,无一不记载在古代的经史典籍之中。想穷尽天下的道理,却不去了解这些典籍,犹如面对着墙壁站立,什么也看不见啊!这就是穷究道理必须读圣贤之书的原因。
  1.1.5 若夫读书,则其不好之者,固怠忽间断,而无所成矣。其好之者,又不免乎贪多而务广,往往未启其端而遽已欲探其终,未究乎此而忽已志在乎彼,是以虽复终日勤劳、不得休息,而意绪匆匆,常若有所奔趋迫逐,而无从容涵泳之乐。是又安能深信自得,常久不厌,以异于彼之怠忽间断而无所成者哉?孔子所谓“欲速则不达”,孟子所谓“进锐者退速”,正谓此也。诚能鉴此而有以反之,则心潜于一,久而不移,而所读之书,文意接连,血脉贯通,自然渐渍浃洽,心与理会,而善之为劝者深,恶之为戒者切矣。此循序致精所以为读书之法也。
  [译文]
  说到读书,不喜欢读书的人固然会懈怠疏忽、间接中断,以至于最终一无所成;而喜欢读书的人,则不免有贪多求广的毛病,往往还没开始便急急忙忙地探究结果,还没搞清楚这个就已经将兴趣转移到了那个上面,因此虽然整天勤奋用功,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但心浮气躁,常常表现得急切匆忙像有人逼迫追赶似的,从而感受不到从容体会、沉浸其中的乐趣。这又怎么能对学有所获产生信心,以便保持长久的兴趣而不厌倦,从而与那些懈怠间断、一无所成者区分开来呢?孔子所说的“欲速则不达”,孟子所说的“进锐者退速”,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如果真能借鉴于此而反省自我,则心思自然会沉潜专注,时间长久也无所转移,那么所读之书自然会文意流畅,脉络贯通,自然浸润其中,和谐融洽,内心也与书中的道理相会如一,从而面对善劝勉深切,面对恶戒除恳切。这正是遵循次序逐步提高、进而达到精湛境界的读书方法。
  1.1.6 若夫致精之本,则在于心。而心之为物,至虚至灵,神妙不测,常为一身之主,以提万事之纲,而不可有顷刻之不存者也。一不自觉,而驰骛飞扬,以徇物欲于躯壳之外,则一身无主,万事无纲,虽其俯仰顾盼之间,盖已不自觉其身之所在,而况能反复圣言,参考事物,以求义理至当之归乎?孔子所谓“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孟子所谓“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者,正谓此也。诚能严恭寅畏①,常存此心,使其终日俨然②,不为物欲之所侵乱,则以之读书、以之观理,将无所往而不通;以之应事、以之接物,将无所处而不当矣。此居敬持志所以为读书之本也。
  [注释]
  ①严恭寅畏:出自《尚书·无逸》:“严恭寅畏,天命自度。”蔡沉《书集传》:“寅则钦肃,畏则戒惧。”“严恭寅畏”结合起来,也就是庄严、恭敬、钦肃、戒惧的意思。②俨然:形容庄重、严肃。
  [译文]
  要达到精湛境界的根本,在于自己的内心。心这种东西,最虚阔也最灵动,它的作用神妙难测,常常是身体的主宰,掌握着万事万物的纲领,人一刻也不能不留意存养它。心一旦不自觉地驰骋飞奔,为物欲所俘获而出离躯壳之外,那么身体就没有了主宰,事情就失去了纲领,虽仰头俯身四下顾盼,却已不能感受到自我的存在,更何况研读圣贤书,处理天下事,寻求义理的最为恰当之处呢?孔子所说的“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孟子所说的“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如果真的能够做到庄严恭敬、敬畏戒惧,并能长久地保持此心,使其终日庄重严肃,不受物欲干扰侵乱,用这种心态去读书,去体会道理,就没有什么地方不通畅;用这种心态去处理世务,去应对人事,就没有什么地方做得不恰当。这就是持身恭敬、心志坚定之所以是读书根本的原因所在。
  1.1.7 此数语者,皆愚臣平生为学,艰难辛苦已试之效。窃意圣贤复生,所以教人,不过如此。不独布衣韦带①之士所当从事,盖虽帝王之学,殆亦无以易之。〔1〕特以近年以来,风俗薄陋,士大夫间闻此等语,例皆指为道学,必排去之而后已,是以食芹②之美,无路自通,每抱遗经,徒窃慨叹。今者乃遇皇帝陛下,始初清明,无他嗜好,独于问学孜孜不倦,而臣当此之时,特蒙引对,故敢忘其固陋而辄以为献。伏惟圣明深赐省览,试以其说验之于身,蚤寤晨兴,无忘今日之志而自强不息,以缉熙于光明,使异时嘉靖邦国如商高宗,兴衰拨乱如周宣王,以著明人主讲学之效,卓然为万世帝王之标准,则臣虽退伏田野,与世长辞,与有荣矣,何必使之勉强盲聋、扶曳跛躄,以污近侍之列而为盛世之羞哉!干冒宸严③,不胜战栗,惟陛下留神财幸④。取进止。⑤
  [注释]
  ①布衣韦带:原是古代贫民的服装,后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②食芹:表示自己位卑识浅,虽效忠君上,但贡献微薄,不足当意。③宸(chén)严:帝王的威严。亦喻指君王。④财幸:量情采纳。财,通“裁”。⑤取进止:古代奏疏末所用的套语。犹言听候旨意,以决行止。
  [译文]
  以上这些话,都是愚陋的微臣一生在做学问的过程中,历尽艰难辛苦,反复尝试确有效果的。微臣私下认为,就算是圣人复生,他们教诲人也不过如此。不单是百姓和官员应当这样做,即使是帝王做学问,大概也不能改变吧!近些年来,社会风气轻薄粗陋,士大夫之间听到这一类话,大都指其为道学而必欲去除才行,所以微臣虽效忠君上,但位卑识浅,没有进献的途径,每每我怀抱古人遗留下的经典,只能私下感慨叹息。现在微臣遇到皇帝陛下,您一开始就心清志明,没有其他的嗜好,只在追求学问上孜孜不倦,而微臣在这个时候承蒙您的召唤来对答所问,所以才敢不顾自己的庸陋,将内心的想法说出来献给您。真诚地期望陛下您能赐予微臣恩惠用心浏览这份奏折,并且按微臣说的亲身体验一下,早上醒来就振作,不忘记今天您定下的志向,自强不息,不断将其发扬光大,到时就能像商高宗一样使国家安定澄清,像周宣王一样使国家从衰乱中复兴,向社会展示国君提倡讲学的成效,从而卓然成为万世帝王的表率,那么微臣就是退身隐伏田野,就是与世长辞,也会因此而深感荣耀,又何必使微臣这个体力勉强、眼盲耳聋、手扶拐杖、足不能行的人,有愧于成为您身边的近臣,成为这个盛世的羞辱呢!微臣斗胆冒犯陛下威严说了上面的话,内心惶恐,不觉战栗,还请陛下您能量情采纳。微臣恭敬地听候陛下的旨意,并以之来决定微臣的行为。
  1.2 读书之要
  1.2.1 大抵观书,先需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译文]
  大体来说,读书首先需要把书读熟,使书上所写的话都像我自己说出来的一样。接着要深入地思考,使书上所表达的意思都像是我自己内心所要表达的一样,然后才有可能有收获。
  1.2.2 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复已众说互相诘难①,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自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而无立矣。
  [注释]
  ①诘难:诘问驳难。
  [译文]
  至于对书中文句意思有疑惑,各种说法纷纭交错的地方,就需要虚心、平静地思考,不要立即在其中做出取舍。先让各种说法各自成立,追随它所表达的意思去思考,考察它在道理上是贯通还是阻塞;如此则其中特别没有道理的,不需要与其他说法对比就可发现其中不足。进而再拿各种说法来相互比较问难,探求其中道理的安稳处来考察其中的是非,这样那些自以为正确但实际却不正确的说法,也将被公认的道理所取代而不能成立了。
  1.2.3 大率徐行却立,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
  [注释]
  ①节目:树木枝干交接之处为“节”,树木纹理纠结之处为“目”。“节目”原指竹节,泛指树木枝干交接处,其特点是木质坚硬,纹理纠结,这里指文章深奥难懂之处。
  [译文]
  读书,大抵就是慢慢地看,遇到难处就停下来,用平静的心态审视思路的变化。就像削坚硬的木头,先从简单的地方入手再克服艰深的地方;像解缠绕的乱绳,遇到不通的地方,就要先放下来而后慢慢理清。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朱子读书法》

出版者:中州古籍出版社

本书记述朱熹是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他一生持教五十多年,对读书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体会。后学对他的读书思想提炼总结,形成了不同内容和版本的《朱子读书法》。本书按照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将各个版本的《朱子读书法》汇为一编,为今人学习《朱子读书法》提供了一个内容全面、考述精详、解说通俗的版本。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