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全书》卷十五吕大临《横渠先生行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近思录》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5640
颗粒名称: 《张子全书》卷十五吕大临《横渠先生行状》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342-343
摘要: 本文出自《张子全书》卷十五吕大临《横渠先生行状》阐述了有志于恢复三代之治。论治民优先应做的事,未尝不以恢复井田、正其边界为紧要。
关键词: 理学 张子全书 吕大临

内容

9.23吕与叔撰《横渠先生行状》云:先生慨然有意三代之治。①论治人先务,未始不以经界为急,尝曰:“仁政必自经界始,贫富不均,教养无法,虽欲言治,皆苟而已。世之病难行者,未始不以亟夺富人之田为辞。然兹法之行,悦之者众,苟处之有术,期以数年,不刑一人而可复。所病者特上之未行耳。”②乃言曰:“纵不能行之天下,犹可验之一乡。”方与学者议古之法,共买田一方,画为数井,上不失公家之赋役,退以其私正经界、分宅里、立敛法、广储蓄、兴学校、成礼俗,救灾恤患,敦本抑末,足以推先王之遗法,明当今之可行。③此皆有志未就。
  [译文]
  吕大临《横渠先生行状》说:张载先生慨然有志于恢复三代之治。论治民优先应做的事,未尝不以恢复井田、正其边界为紧要,他曾说:“实仁行政,一定要从整理田界开始。如果田地边界不正,就会造成贫富不均,教化养育人民没有法度,即使高谈阔论治理,都不过是苟且度日罢了。世上担心井田难以推行的人,全都以推行井田会突然间剥夺富人的田地(担心引起社会不安定)因而行不通为借口。然而井田之法推行,喜欢的人多,如果处理的方法合宜,几年之后,不用处罚一个人而井田可复。不能推行的症结只不过是在上者不去施行。”他又说:“纵然不能推行于天下,尚可在一乡作为实验。”他打算与学者们研究古代井田之法,共同买一块地,划分为数井,聚家耕种,使得对上不失于国家的赋税差役,回到私田上就正其田界,分别宅屋里区居住,设立税收之法,增加储蓄,兴建学校,化成礼让风俗,共同救济灾患,加强农耕这一根本,抑制杂业末技,如此足以推行前代圣王之遗法,说明井田可行之于今日。这些都是张载先生有志要做而未能成就的事。

附注

[注释] ①此条与下条均摘录张载弟子吕大临所纂《横渠先生行状》而成。吕与叔即吕大临。三代之治:儒家认为,夏、商、周三代,圣人在上,为古代理想之治。②《孟子·滕文公上》:“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经也是界,指田地之间的边界。这里经界是正经界之义,正经界以制凌侵。孟子这段话为答滕文公问井田之语,张载此处也是言复井田。井田是传说中古代的土地制度,以方九百亩为一里,划为九区,形如“井”字,故名。“井”字中心一块为公田,外八区为私田,八家均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治私事。从春秋时起,井田制渐废。《穀梁传·宣公十五年》:“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③分宅里:《穀梁传》范宁注:一井九百亩中,“出除公田八十亩,余八百二十亩,故井田之法,八家共一井,八百亩。余二十亩,家各二亩半,为庐舍”。故井田制包括“分宅里”。敛法:税收之法。《周礼·地官·司稼》:“巡野观稼,以年之上下出敛法。”贾公彦疏:“此观稼,亦谓秋熟时观稼善恶,则知年上下丰凶,以此丰凶而出税敛之法。”敦本抑末:即加强农耕业,抑制工商业。

知识出处

近思录

《近思录》

出版者:中州古籍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近思录》是南宋朱熹和吕祖谦编订的理学入门书和概论性著作。它选取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4人语录622条,分类编辑而成。这次整理,以江永集解本为底本,文字校勘,主要参校茅星来集注本,也参考了叶采本与张伯行本,随校随改,未出校记。注释重在指明语言出处或理论渊源,有义理难明者指明义理。有关义理阐释,尽可能借助朱熹、叶采、茅星来、江永、张伯行等旧解,旧解无法借助则自加解说。翻译不是字句对译,以明理为准。

阅读

相关地名

吕大临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