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程文集》卷一《论十事札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近思录》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5620
颗粒名称: 《二程文集》卷一《论十事札子》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324-325
摘要: 本文出自《二程文集》卷一《论十事札子》阐述了不论古今,无论治世乱世,凡是治国之道在生养教育人民上行不通时,那么这圣王之法也就应改革了。后世能极尽这因时变易的圣道就能大治,或者仅能用其一偏则小安。这是被历代治国实践检验过而彰明有效的。如果有人只知道拘泥于古法而不能因时之宜而施行于今天,如果只追求虚名而废弃了精神实质,这是陋儒的见解,不值得去和他讨论治国之道。但如果说今天的人情,已经与古时全异,如果说先王的治迹,已经不可能出现于今世,只追求眼前的便利,而不追求高远的目标,那恐怕也不是大有作为的论调,也不能够解救当今之世大的弊痼。
关键词: 理学 二程文集 程颢

内容

9.3 明道先生论十事:一曰师傅,二曰六官,三曰经界,四曰乡党,五曰贡士,六曰兵役,七曰民食,八曰四民,九曰山泽①(本注:修虞衡之职②),十曰分数(本注:冠、婚、丧、祭、车服、器用等事)。其言曰:无古今,无治乱,如生民之理有穷,则圣王之法可改。后世能尽其道则大治,或用其偏则小康。此历代彰灼著明之效也。苟或徒知泥古而不能施之于今,姑欲徇名而遂废其实,此则陋儒③之见,何足以论治道哉!然倘谓今人之情,皆已异于古,先王之迹,不可复于今,趣便目前,不务高远,则亦恐非大有为之论,而未足以济当今之极弊也。
  [译文]
  程颢论十事:一师傅,二六官,三经界,四乡党,五贡士,六兵役,七民食,八四民,九山泽(本注:修虞衡之职),十分数(本注:冠、婚、丧、祭等典礼中不同等级的人所服用的车服、器用的等级差别)。他说:不论古今,无论治世乱世,凡是治国之道在生养教育人民上行不通时,那么这圣王之法也就应改革了。后世能极尽这因时变易的圣道就能大治,或者仅能用其一偏则小安。这是被历代治国实践检验过而彰明有效的。如果有人只知道拘泥于古法而不能因时之宜而施行于今天,如果只追求虚名而废弃了精神实质,这是陋儒的见解,不值得去和他讨论治国之道。但如果说今天的人情,已经与古时全异,如果说先王的治迹,已经不可能出现于今世,只追求眼前的便利,而不追求高远的目标,那恐怕也不是大有作为的论调,也不能够解救当今之世大的弊痼。

附注

[注释] ①十事:程颢各有论说,大致先言古礼当如何,今有何弊,又当如何。“师傅”言古者自天子达于庶人,必须师友以成就其德业。今师傅之职不讲,尊德乐善之风未成。“六官”言古代天地四时之官各司其职,百度修而万化理。今官秩淆乱,职业废弛。“经界”言应划定田产之界,今经界不正,富者跨州县而莫之止,贫者流离饿殍而莫之恤。按孟子言正经界,实言复井田。详(9.23)及注。“乡党”谓应重视乡里之政教。“贡士”言贡士必本于乡里。“兵役”说冗兵耗财,国力亦极,多余之兵应渐归农。“民食”言国无储粮之可忧。“四民”言浮民过多,应使各就其业。“山泽”言应立山泽之禁,今之弊是用之无节,取之不时。“分数”言人各有等差分别,车服器用,不应僭越。程颢认为这十者无古今差别,今仍应循古制。②虞衡之职:《周礼·天官·大宰》:“以九职任万民。……三曰虞衡,作山泽之材。”注:“虞衡,掌山泽之官,主山泽之民者。”③陋儒:学识浅陋的儒者。《荀子·劝学》:“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

知识出处

近思录

《近思录》

出版者:中州古籍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近思录》是南宋朱熹和吕祖谦编订的理学入门书和概论性著作。它选取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4人语录622条,分类编辑而成。这次整理,以江永集解本为底本,文字校勘,主要参校茅星来集注本,也参考了叶采本与张伯行本,随校随改,未出校记。注释重在指明语言出处或理论渊源,有义理难明者指明义理。有关义理阐释,尽可能借助朱熹、叶采、茅星来、江永、张伯行等旧解,旧解无法借助则自加解说。翻译不是字句对译,以明理为准。

阅读

相关地名

程颢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