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学理窟·气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近思录》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5525
颗粒名称: 《经学理窟·气质》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253-255
摘要: 本文出自张载《经学理窟·气质》,阐述了君子持身不必畏避别人的议论,不必因为别人认为你太柔太弱而改变自己的素行。
关键词: 张载 经学理窟 气质

内容

5.40 君子不必避他人之言,以为太柔太弱。至于瞻视亦有节,视有上下,视高则气高,视下则心柔,故视国君者,不离绅带之中。学者先须去其客气。①其为人刚行,终不肯进。“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②盖目者人之所常用,且心常托之视之上下。且试之,己之敬傲,必见于视。所以欲下其视者,欲柔其心也。柔其心,则听、言敬且信。
  人之有朋友,不为燕安,所以辅佐其仁。③今之朋友,择其善柔以相与,拍肩执袂以为气合,一言不合,怒气相加。朋友之际,欲其相下不倦。故于朋友之间,主于敬者日相亲与,得效最速。仲尼尝曰:“吾见其居于位也,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欲速成者。”则学者先须温柔,温柔则可以进学。《诗》曰:“温温恭人,维德之基。”④盖其所益多。
  [译文]
  君子持身不必畏避别人的议论,不必因为别人认为你太柔太弱而改变自己的素行。君子的一瞻一视都有节制。视线有高有低,视线高就显得意气高,视线低就显得心柔和,所以礼规定对面看国君时,视线不离开绅带这一中线。学者应先去掉形成私欲的客气。一个人为人刚强,他就到底也不肯折节进道。就像曾子说的“高大威严的子张,难以和他一起进于仁德”。眼睛是人所常用的,并且心气常常借眼神表现出来。视线的高低可以检验人的心,自己的谦敬和倨傲,一定会从眼的视线中表现出来。之所以想要你放低视线,是想让你的心平柔些,心气柔和了,那听别人说话就恭敬,跟别人说话就诚实。
  人有朋友,其作用不是为了在一起舒适安乐,而是互相辅助仁德。今天的朋友,都选择那和善温柔的相交,拍着肩膀拉着袖子表示意气相合,一句话说不到一起,就以怒气相加。朋友之间,应该谦敬不倦。所以朋友之间主于敬的,就一天比一天亲密,以友辅德就见效快。孔子曾说阙党的童子:“我见他坐在不该坐的位置上,和长辈并肩行走,他不是求上进的人,是个急于求成的人。”那么学者应先温柔,温柔就可以增进学问。《诗经》上说:“温柔谨恭的人,这是仁德的根基。”因为温柔获益就多。

附注

[注释] ①视国君者,不离绅带之中:此约略而言。此类之礼,如《礼记·曲礼》:“天子,视不上于袷,不下于带;国君,绥视。”《仪礼·士相见礼》:“凡与大人言,始视面,中视抱,卒视面”等。客气:与义理相对,所谓形气、血气,见(5.11)解。②刚行(hang):刚强。《论语·先进》:“子路,行行如也。”行行如,刚强负气貌。堂堂乎张:《论语·子张》曾子语,形容其容貌壮伟,神气高昂。朱熹《四书集注》:“堂堂,容貌之盛,言其务外自高,不可辅而为仁,亦不能有以辅人之仁也。”③燕安:安适逸乐。燕,安宁,安逸。《论语·颜渊》:“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④两处引文分别见《论语·宪问》和《诗经·大雅·抑》。

知识出处

近思录

《近思录》

出版者:中州古籍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近思录》是南宋朱熹和吕祖谦编订的理学入门书和概论性著作。它选取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4人语录622条,分类编辑而成。这次整理,以江永集解本为底本,文字校勘,主要参校茅星来集注本,也参考了叶采本与张伯行本,随校随改,未出校记。注释重在指明语言出处或理论渊源,有义理难明者指明义理。有关义理阐释,尽可能借助朱熹、叶采、茅星来、江永、张伯行等旧解,旧解无法借助则自加解说。翻译不是字句对译,以明理为准。

阅读

相关人物

张载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张载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