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蒙·中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近思录》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5520
颗粒名称: 《正蒙·中正》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251-252
摘要: 本文出自张载《正蒙·中正》,阐述了爱好仁德而又厌恶不仁,然后才能穷尽仁义之道。
关键词: 张载 正蒙 中正

内容

5.35 恶不仁,是不善未尝不知。①徒好仁而不恶不仁,则习不察,行不著,是故徒善未必尽义,徒是未必尽仁。②好仁而恶不仁,然后尽仁义之道。③
  [译文]
  厌恶不仁,这就能做到有不善没有不察觉的。仅仅是爱好仁德而不厌恶不仁,那就不能明察所习之理的正确与谬误,不能明白所行之事当与不当,所以仅仅是善,未尽能完全符合义,仅仅是做正确的事,未必就是完全的仁。爱好仁德而又厌恶不仁,然后才能穷尽仁义之道。

附注

[注释] ①恶不仁:《礼记·表记》:“子曰:无欲而好仁者,无畏而恶不仁者,天下一人而已矣。”恶:憎恶。《周易·系辞下》:“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憎恶不仁,如此才能有不善未尝不知。②宋钱时《融堂四书管见》卷三说:“人之由斯道,如出之必由户也,行不著,习不察,故终身由之而不知耳。”孔子说:“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论语·里仁》)③张伯行解:“义所以裁决是非者也。若徒好仁而不恶不仁,则虽有向善之心,而无裁决之明,岂能尽义?不尽义则无以别其为非,徒见为是,此心未必悉当乎理,岂道尽仁?”

知识出处

近思录

《近思录》

出版者:中州古籍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近思录》是南宋朱熹和吕祖谦编订的理学入门书和概论性著作。它选取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4人语录622条,分类编辑而成。这次整理,以江永集解本为底本,文字校勘,主要参校茅星来集注本,也参考了叶采本与张伯行本,随校随改,未出校记。注释重在指明语言出处或理论渊源,有义理难明者指明义理。有关义理阐释,尽可能借助朱熹、叶采、茅星来、江永、张伯行等旧解,旧解无法借助则自加解说。翻译不是字句对译,以明理为准。

阅读

相关人物

张载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张载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