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近思录》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5479
颗粒名称: 《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226-227
摘要: 本文出自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阐述了涵养其心还不纯熟,纷纷乱乱的杂念多而恒常之心少,习俗之心没能除去,义理之心未能完备,人又需要刚强,太柔弱就流于站不住脚。
关键词: 张载 经学理窟 学大原下

内容

4.65 心清时少,乱时常多。①其清时视明听聪,四体不待羁束而自然恭谨。其乱时反是。如此何也?盖用心未熟,客虑多而常心少也,习俗之心未去,而实心未完也。②人又要得刚,太柔则入于不立。亦有人主无喜怒者,则又要得刚,刚则守定不回,进道勇敢。③载则比他人自是勇处多。
  [译文]
  人心清虚的时候少,纷乱的时候多。心清时人就耳聪目明,四肢不需要约束就自然谨恭。心乱的时候恰好相反。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涵养其心还不纯熟,纷纷乱乱的杂念多而恒常之心少,习俗之心没能除去,义理之心未能完备。人又需要刚强,太柔弱就流于站不住脚。也有人主张无喜无怒,这样人需要刚强,刚了就能坚定不移,求进于道时就勇猛敢为。我张载比别人就是勇猛的地方多。

附注

[注释] ①心存义理,不为物欲所扰时则清,义理不胜物欲时则乱。②用心未熟:言其心未存养到私欲净尽的地步。朱熹解:“客虑是泛泛地思虑,习俗之心是从来习染偏胜之心,实心是义理之心。”此条此处以上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以下见《横渠语录·拾遗》。③张伯行解:“无喜怒者,是其本质得柔之气多,则又要得刚以变化其气质。”

知识出处

近思录

《近思录》

出版者:中州古籍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近思录》是南宋朱熹和吕祖谦编订的理学入门书和概论性著作。它选取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4人语录622条,分类编辑而成。这次整理,以江永集解本为底本,文字校勘,主要参校茅星来集注本,也参考了叶采本与张伯行本,随校随改,未出校记。注释重在指明语言出处或理论渊源,有义理难明者指明义理。有关义理阐释,尽可能借助朱熹、叶采、茅星来、江永、张伯行等旧解,旧解无法借助则自加解说。翻译不是字句对译,以明理为准。

阅读

相关人物

张载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张载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