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程遗书》卷十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近思录》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5458
颗粒名称: 《二程遗书》卷十五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212-213
摘要: 本文出自《二程遗书》卷十五,阐述了学者应该用“谨敬以使内心正直”来涵养内心,使内心正直是根本。
关键词: 二程遗书 理学 注释

内容

4.44 闲邪则诚自存,不是外面捉一个诚将来存著。①今人外面役役于不善,于不善中寻个善来存着,如此则岂有入善之理?只是闲邪则诚自存。故孟子言性善皆由内出。②只为诚便存,闲邪更著甚工夫?但惟是动容貌,整思虑,则自然生敬。③敬只是主一也。④主一则既不之东,又不之西,如是则只是中;既不之此,又不之彼,如是则只是内。存此则自然天理明。学者须是将“敬以直内”涵养此意。⑤直内是本。(本注:尹彦明曰⑥:敬有甚形影?只收敛身心便是主一。且如人到神祠中致敬时,其心收敛,更著不得毫发事。非主一而何?)
  [译文]
  防范了邪念诚自然就存于心了,不是从外面捉一个诚来存放到心里。今天的人在外面忙忙碌碌地干坏事,却在不善中寻找一个善来存放在心里,这样做哪有走向善的道理呢?仍然是防范住了邪念,诚也就自然存于心了。所以孟子谈到性善时所说的善都是从人内心发出的。只因为诚已经存于心了,防范邪念还需要做什么工作呢?也只剩下外面整齐容貌,内心齐一思虑,如此自然就产生了谨敬之心。敬只不过是使思虑专主于一。专主于一,心思就既不向东,也不向西,这样就只是守中;既不向这边去,也不向那边去,这样就只是存于内。如此存心那么自然天理明。学者应该用“谨敬以使内心正直”来涵养内心。使内心正直是根本。(本注:尹焞说:敬是个什么样子呢?只不过收敛身心就是主一。就像人到神庙中致敬时,他的心就收敛起来,再放不得一点点的事。不是主一是什么呢?)

附注

[注释] ①《周易·乾·文言》:“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闲邪:防止邪僻。存其诚:保持其笃诚。②《孟子·告子上》:“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内也,而非外也。”③叶采解:“孟子言性善,如孩提之爱亲敬兄,如见赤子入井而有怵惕恻隐之心,如四端之发,无非自然由中而出。盖实心非外铄,操之则存矣。所谓闲邪者,亦不过外肃其容貌,内齐其心虑,则敬自然生,邪自然息。”动容貌:出《论语·泰伯》。④主一:朱熹解:“做这一事且做一事,做了这一事却做那一事。今人做这一事未了又要做那一事,心下千头万绪。”参考下文本注与(4.45)及注。⑤语出《周易·坤·文言》,见(2.7)、(2.34)、(2.43)、(4.16)及注。⑥尹彦明,尹焞字彦明,程颐弟子。见(2.73)、(2.75)注。

知识出处

近思录

《近思录》

出版者:中州古籍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近思录》是南宋朱熹和吕祖谦编订的理学入门书和概论性著作。它选取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4人语录622条,分类编辑而成。这次整理,以江永集解本为底本,文字校勘,主要参校茅星来集注本,也参考了叶采本与张伯行本,随校随改,未出校记。注释重在指明语言出处或理论渊源,有义理难明者指明义理。有关义理阐释,尽可能借助朱熹、叶采、茅星来、江永、张伯行等旧解,旧解无法借助则自加解说。翻译不是字句对译,以明理为准。

阅读

相关地名

尹焞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