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程遗书》卷十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近思录》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5344
颗粒名称: 《二程遗书》卷十八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142-143
摘要: 本文出自《二程遗书》卷十八,阐述了务于穷理的意思,不是说完全推究了天下万物之理才算穷理,也不是说穷究得一事物之理便是穷理,只要一事一物推究其理,这样积累多了,然后自然就见得理。
关键词: 二程遗书 注释 译文

内容

3.9 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穷理亦多端,或读书讲明义理,或论古今人物,别其是非,或应接事物而处其当,皆穷理也。或问:格物须物物格之,还只格一物而万理皆知?①曰:怎得便会贯通?若只格一物便通众理,虽颜子亦不敢如此道。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本注:又曰:所务于穷理者,非道尽穷了天下万物之理,又不道是穷得一理便到。只要积累多,后自然见去。)②
  [译文]
  大凡一物有一个理,需要深入探究认识其理。认识理的途径有多种,或者读书讲明义理,或者评论古今人物,判别其是非,或应接事物,而能处理得当,都可穷尽事理。有人问:推究事物之理,需要一物一物一事一事地推究呢,还是只推究一事一物而万理皆知呢?程颐回答说:怎能推究一物就会贯通呢?如果只推究一物,就贯通众理,即使是大贤者颜回也不敢这么说。应该是今日推究一件,明日又推究一件,积累多了,然后自有豁然贯通的时候。(本注:又说:务于穷理的意思,不是说完全推究了天下万物之理才算穷理,也不是说穷究得一事物之理便是穷理。只要一事一物推究其理,这样积累多了,然后自然就见得理。)

附注

[注释] ①多端:多个方面。格物:源于《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格物之意,即推究事物的原理。程颐说:“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日穷其理而已也。”(《二程遗书》卷二十五)他提出“格物穷理”说,“格物穷理,非是要尽穷天下之物;但于一事上穷尽,其他可以类推”。“所以能穷者,只为万物皆是一理。”(《二程遗书》卷十五)程颐曾称道张载《西铭》“明理一而分殊”。并说“万物皆是一理”,“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二程遗书》卷二上)朱熹由此发展为“理一分殊”说。按此实借鉴了佛教的真如佛性思想:“一性圆通一切法,一法遍合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永嘉证道歌》)朱熹之论,请参看《朱子语类》卷九十四“月印万川”、卷九十五“本只是一太极”。程颐此处持论却不同。②《朱子语类》卷十八载朱熹答人问:“问:一理通则万理通,其说如何?曰:伊川尝云:‘虽颜子亦未到此。’天下岂有一理通便解万理皆通也?须积累将去。如颜子高明,不过闻一知十,亦是大段聪明了。学问却有渐无急迫之理。”

知识出处

近思录

《近思录》

出版者:中州古籍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近思录》是南宋朱熹和吕祖谦编订的理学入门书和概论性著作。它选取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4人语录622条,分类编辑而成。这次整理,以江永集解本为底本,文字校勘,主要参校茅星来集注本,也参考了叶采本与张伯行本,随校随改,未出校记。注释重在指明语言出处或理论渊源,有义理难明者指明义理。有关义理阐释,尽可能借助朱熹、叶采、茅星来、江永、张伯行等旧解,旧解无法借助则自加解说。翻译不是字句对译,以明理为准。

阅读

相关地名

程颐
相关人物
张载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