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渠文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近思录》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5317
颗粒名称: 《横渠文集》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126-127
摘要: 本文出自张载《横渠文集》提高德性、追求学问作为你的抱负,编书须要懂得有编书的目的,不要徒劳无益地写过去,再就是多记取些前代圣贤的美言善行,这是学问上的收获。
关键词: 张载 横渠文集 理学

内容

2.94 今且只将“尊德性而道问学”为心,日自求于问学者有所背否?于德性有所懈否?此义亦是博文约礼,下学上达。①以此警策②一年,安得不长?每日须求多少为益:知所亡,改得少不善,此德性上之益;读书求义理,编书须理会有所归着,勿徒写过,又多识前言往行,此问学上益也。③勿使有俄顷闲度,逐日似此,三年,庶几有进。
  [译文]
  现在且只把提高德性、追求学问作为你的抱负,每天自己检查一下你自己在学习方面有放弃的时候吗?在修养德性上有所懈怠吗?这意思也就是孔子的博文约礼,下学上达。用这样的方式鞭策自己一年,怎么会不长进呢?每天要求得有些收获:懂得了你原来不懂的东西,改掉了一些缺点,这是德性上的收获;读书以探求书中义理,编书须要懂得有编书的目的,不要徒劳无益地写过去,再就是多记取些前代圣贤的美言善行,这是学问上的收获。不要让片刻的时光白白度过。天天如此,三年差不多会有进步。

附注

[注释] ①《礼记·中庸》:“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尊德性即尊崇人之天赋的善性,道问学即通过学习培养人的善性。宋代理学家发挥《礼记》之说,以“尊德性”和“道问学”为两种基本的治学与修养方法,朱熹说:“大抵子思以来,教人之法,惟以尊德性、道问学两事为用力之要。”(《晦庵集》卷五十四《答项平父》)“尊德性,所以存心而极乎道体之大也;道问学,所以致知而尽乎道体之细也。二者修德凝道之大端也。”(《中庸章句》)张载“尊德性”与“道问学”并重,后来朱熹重道问学,陆九渊重尊德性,形成朱、陆两派在方法论上的重大分歧。《论语·子罕》载颜回曰:“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用文献来丰富我的知识,用礼节来约束我的行为。《论语·宪问》:“下学而上达。”下学人事,上达天命,即通过学习普通知识而悟彻高深的道理。②警策:谓以鞭策马。曹植《应诏》诗:“仆夫警策,平路是由。”引申为督教而使之警戒振奋。③多少:或多或少,一些。知所亡:懂得了原来不懂的东西,《论语·子张》:“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归着:归宿,归趣。苏轼《缴词头奏状·张诚一》:“今既体量,未见归着,即合置司推鞠,尽理施行。”前言往行:指前代圣贤美好的言行,《周易·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知识出处

近思录

《近思录》

出版者:中州古籍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近思录》是南宋朱熹和吕祖谦编订的理学入门书和概论性著作。它选取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4人语录622条,分类编辑而成。这次整理,以江永集解本为底本,文字校勘,主要参校茅星来集注本,也参考了叶采本与张伯行本,随校随改,未出校记。注释重在指明语言出处或理论渊源,有义理难明者指明义理。有关义理阐释,尽可能借助朱熹、叶采、茅星来、江永、张伯行等旧解,旧解无法借助则自加解说。翻译不是字句对译,以明理为准。

阅读

相关人物

张载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张载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