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近思录》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5311
颗粒名称: 《西铭》
分类号: B244.7
页数: 6
页码: 116-121
摘要: 本文出自张载《西铭》张载用家庭和宗法关系来比附天地、人类及万物的关系,以此为理论根据,阐述个人应该如何对待他人和万物。
关键词: 西铭 张载 理学

内容

2.89 横渠先生作《订顽》曰①: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②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③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④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⑤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残疾、茕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无告者也。⑥“于时保之”,子之翼也;“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⑦违曰悖德,害仁曰贼,济恶者不才。⑧其践形,惟肖者⑨也。知化,则善述其事;穷神,则善继其志。⑩不愧屋漏为无忝,存心养性为匪懈。⑪恶旨酒,崇伯子之顾养;育英才,颍封人之锡类。⑫不弛劳而底豫,舜其功也;无所逃而待烹,申生其恭也。⑬体其受而归全者,参乎!⑭勇于从而顺令者,伯奇⑮也。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女于成⑯也。存,吾顺事;没,吾宁也。⑩(本注:明道先生曰:“《订顽》之言,极醇无杂,秦汉以来学者所未到。”又曰:“《订顽》一篇,意极完备,乃仁之体⑱也。学者其体此意,令有诸己,其地位已高。到此地位自别。有见处,不可穷高极远,恐于道无补也。”又曰:“《订顽》立心便达得天德⑲。”又曰:“游酢得《西铭》读之,即涣然不逆于心,曰:此中庸之理也,能求于言语之外者也。”⑳本注:杨中立问曰:“《西铭》言体而不及用,恐其流遂至于兼爱,何如?”㉑伊川先生曰:“横渠立言,诚有过者,乃在《正蒙》。《西铭》之书,推理以存义,扩前圣所未发,与孟子性善、养气之论同其功,岂墨氏之比哉!《西铭》明理一而分殊,墨氏则二本而无分。㉒分殊之蔽,私胜而失仁;无分之罪,兼爱而无义。分立而推理一,以止私胜之流,仁之方也。无别而迷兼爱,以至于无父之极,义之贼也。㉓子比而同之,过矣。且彼欲使人推而行之,本为用也,反谓不及,不亦异乎?”)
  [译文]
  张载作《订顽》一篇说:象征天的乾称作父亲,象征地的坤称作母亲。我们这些藐小的人,与天地一体而居于天地之中。所以充塞于天地之间的气,形成了我们的身体;统帅天地之气的志,形成了我们的本性。人民,都是我们的同胞;万物,都是我们的朋友。国君,是我们这个天地父母的嫡长子;国君的大臣,是嫡长子家的总管。尊重老年人,那是敬重我们的兄长;怜爱孤弱者,那是关怀我们的幼童。圣人,是符合了天地德行的人;贤者,是禀赋了天地秀气的人。凡是天下衰老多病、鳏寡孤独的人,都是我们兄弟中困苦不堪又求告无门的。畏惧天以自保的,是亲敬天地这个父母的人;乐于天命而不忧的,是上天纯孝的儿子。不从父母之命的称作违背道德,危害仁德的叫做贼人,助人为恶的是不才之子,那些实践仁义于形色的,是天地的好儿子。通晓天地变化的人就善于成就上天的事业,穷究天地奥妙的人善于继承上天的意志。在人所不见的地方不做亏心事,是不辱没父母的孝子,能够存心养性,是勤于事天。讨厌美酒,大禹善于保养本性;培育英才,就好像颍考叔把孝行带给了他的同类。不懈怠地勤苦事亲而使其冥顽的父亲快乐,这是虞舜的功绩;逃不出孝道无处不在的天地之间只好等待父亲赐死,这是申生的恭顺。从父母那里得来的身体还要完完整整地归还给父母的,大概是曾参吧!勇于顺从父亲错误的命令的,是孝子伯奇。承受先人的恩泽而富贵,要使我们的生活丰厚;生活于贫贱忧愁之中,那是上天看重了你要使你得到成功。我活着,就顺应天地父母去事奉他;我死了,也因为无愧于天地父母而心安理得。(本注:程颢说:“《订顽》的语言,极其醇正而没有驳杂的东西,秦汉以来的学者没有达到这样的地步。”又说:“《订顽》一篇,意思极其完备,讲的乃是仁的根本。学者们要体会其中之意,使其思想成为自己的德性,那你的境界就已经很高了。到这个境界自然就不同了。有了见解,不要追求极高极远,恐怕那样对学道没有什么帮助。”又说:“《订顽》从立意上就已上达于天德。”又说:“游酢得到《西铭》一读,心中不通之处即涣然冰释,感到与自己之心贴切相合,他说:这讲的是中庸之理,能在言语之外领会其深意的呵。”又本注:杨时问道:“《西铭》讲仁之本体不讲仁的实行,这恐怕会流而成为墨家的兼爱,先生认为如何呢?”程颐回答说:“张载的言论,确实有过于高远的,那是在《正蒙》中。而《西铭》这书,推究理而保存义,阐扬前代圣人所未说明的道理,和孟子发明性善、养气之说一样有大功于圣学,这怎么是墨家之说所能比的呢?《西铭》阐明了理一分殊之理,墨家却是两个根源而无区分。如果只强调分殊[即物各自之理,此处又具体指对亲疏不同的人爱有差等]而不明理一[总天地万物之理],那容易导致私情胜而失去仁爱;而爱无分别的罪过,则成同样的爱一切而没有了义[不是按照亲疏之理合宜地处之]。确立了分殊[此处又具体指爱之差等]而上推理一[此处又具体指以万物一体之情怀泛爱一切],以防止私情过胜之流弊,这是走向仁的途径。没有差别地迷失于兼爱,以至于走向眼中没有父亲的极端,那是害义。你把两者相比认为它们相同,错了。况且张载是想使人们推广实行,本来是为了用,你反说他没有说到应用,不是很奇怪吗?”)

附注

[注释] ①此条两节,这一节是《正蒙·乾称篇》首段。张载曾将《乾称篇》首段和末段分别录出,贴在东西两窗上作为自己的座右铭。首段题作《订顽》,末段题作《砭愚》。程颐赏识二篇文字,但以为《订顽》、《砭愚》之名易起争端,即改《订顽》为《西铭》,改《砭愚》为《东铭》。朱熹将《西铭》从《乾称篇》分出,另作注释,成为独立一篇。此条即《西铭》全文。在这一篇中,张载用家庭和宗法关系来比附天地、人类及万物的关系,以此为理论根据,阐述个人应该如何对待他人和万物。②《周易·说卦》:“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朱熹解:“人禀气于天,赋形于地,以藐然之身而位乎中,子道也。”混然中处:意谓与天地相合而位于天地之中。这一节说明“我”作为人是天地之子。③《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又:“夫志,气之帅也,体之充也。”天地之塞:指气,气构成了我的身体。天地之帅:即主导气的志,也即气的本性形成了我的本性。这几句具体解释“我”如何是天地之子。④同胞:同父母所生的兄弟姊妹。与:同伴。人类既然同为天地所生,同父同母,皆为兄弟。万物同禀天地之气而生,都是人类的朋友。“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是张载对待人类与万物态度的理论基点。大君:君主。宗子:宗法社会中享有继承权的嫡长子。国君是天地父母的嫡长子。家相:一家的总管,大管家。⑤《孟子·离娄上》:“孟子曰: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人人孝敬自己的父母,尊重自己的长辈,天下自然治平。《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⑥合德:《周易·乾卦·文言》:“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圣人是兄弟中其德配天地的,贤人是兄弟中禀赋了天地秀气出类拔萃的。疲癃(lóng):衰老多病。茕(qióng):没有兄弟,孤独。颠连:狼狈困苦的样子。无告:无处求告。⑦《诗经·周颂·我将》:“畏天之威,于时保之。”时:是。翼:扶助,恭敬。朱熹解:“畏天以自保者,犹其敬亲之至也;乐天而不忧者,犹其爱亲之纯也。”《孟子·梁惠王下》:“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⑧违:不从父母之命。悖德:违背道德。害仁:即贼仁。《孟子·梁惠王下》:“贼仁者谓之贼。”济:帮助,成就。践形:《孟子·尽心上》:“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意谓将仁义实践于形色之中。⑨惟肖者:像父母的儿子。⑩《周易·系辞下》:“穷神知化,德之盛也。”孔颖达疏:“穷极微妙之神,晓知变化之道,乃是圣人德之盛极也。”《礼记·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诗经·大雅·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屋漏,室内西北角隐僻处。⑩《诗经·小雅·小宛》:“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忝,羞辱。所生,指父母。《孟子·尽心上》:“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匪懈:不懈怠。⑫《孟子·离娄下》:“禹恶旨酒而好善言。”旨酒是美酒。崇伯子指禹,因为禹的父亲封崇伯。顾养:善于保养本性。酒能乱性,恶旨酒则善养本性。《战国策·魏策二》:“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酒酣,请鲁君举觞。鲁君兴,避席择言曰:‘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左传》隐公元年:“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锡同赐。锡类:把恩德赐给朋类。颍考叔为颍之封人。⑩《孟子·离娄上》:“舜尽事亲之道而瞽叟底豫,瞽叟底豫而天下化。”瞽叟是舜父,冥顽。底,致。豫,乐。舜尽事亲之道使瞽叟快乐,从而使天下化之。不弛劳:不松懈地劳累。《礼记·檀弓》:“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申生辞于狐突……再拜稽首乃卒,是以为恭世子。”恭是申生死后的谥号,因为他顺从父亲,所以谥为恭。申生是自缢死的。待烹是等待杀戮之意。时重耳劝申生出逃,申生说:“君谓我欲弑君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无所逃,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该死时就要像申生恭顺天命。《庄子·人间世》:“仲尼曰: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是之谓大戒。”见(2.29)注。⑩《礼记·祭义》:“曾子闻诸夫子曰: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不亏其体,不辱其亲,可谓全矣。”体其受:身体受之于父母。⑩《颜氏家训·后娶篇》载,周大夫尹吉甫的儿子伯奇,是为孝子,为后母所间,被放逐。⑯玉女于成:说天宝贵你,使你得到成功。女:汝。⑰朱熹解:“孝子之身存,则其事亲也不违其志而已,没则安而无所愧于事也;仁人之身存则其事天也不逆其理而已,没则安而无所愧于天也。”⑱仁之体:叶采解:“仁者本以天地万物为一体。”⑩天德:叶采解:“普万物而无私,天德也。”注见(2.34)。⑳游酢,字定夫,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人,学者称廌山先生,与杨时、吕大临、谢良佐并称程门四大弟子。中庸之理:天下之至德至理。《论语·雍也》载孔子语:“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孔子以中庸为德,二程则以理论中庸,程颢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二程遗书》卷七)叶采解:“《西铭》以人物之生,同禀是气以为体,同具是理以为性。虽有差等,实无二本也。今一视同仁者,亦所以尽一己之性而全天命之本然耳。此即中庸之理也。”㉑杨中立:杨时,字中立,南剑州将乐(今属福建)人,程门四大弟子之一,晚年隐居龟山,学者称龟山先生。兼爱:先秦时墨家的主张,提出“兼相爱,交相利”,主张“爱无差等”,反对儒家的亲亲思想。《墨子》有《兼爱》上、中、下三篇。㉒《正蒙》:张载著,九卷十七篇。“谓之正蒙者,养蒙以圣功之正也”(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序论》),即从蒙童起,就应该以圣学之正进行培养教育。《近思录》多条出自《正蒙》。理一而分殊:宋理学之重要哲学用语,即“万物皆是一理”,“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二程遗书》卷二上),宇宙间有一最高的“理”,而万物各自的理是这最高之理的体现。朱熹曾用佛教“月印万川”比之。参考(3.9)及注。《孟子·滕文公上》载孟子批评墨者夷子说:“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而夷子二本故也。”就人说,一本即一个根源,只有一个父母。二本,言我之父母与人之父母没有区别。㉓《孟子·滕文公下》:“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君无父,是禽兽也。”无父,把自己的父亲看得和别人的父亲一样,眼中没有父亲。叶采解:“《西铭》以天地为父母,万物为同体,是理一也。然而贵贱、亲疏、上下,各有品节之宜,是分殊也。若墨氏惑于兼爱,则泛然并施,而无差等,施之父母者犹施之路人,是亲疏并立,而为二本也。”

知识出处

近思录

《近思录》

出版者:中州古籍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近思录》是南宋朱熹和吕祖谦编订的理学入门书和概论性著作。它选取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4人语录622条,分类编辑而成。这次整理,以江永集解本为底本,文字校勘,主要参校茅星来集注本,也参考了叶采本与张伯行本,随校随改,未出校记。注释重在指明语言出处或理论渊源,有义理难明者指明义理。有关义理阐释,尽可能借助朱熹、叶采、茅星来、江永、张伯行等旧解,旧解无法借助则自加解说。翻译不是字句对译,以明理为准。

阅读

相关人物

张载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张载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