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程遗书》卷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近思录》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5189
颗粒名称: 《二程遗书》卷一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30-32
摘要: 本文出自《二程遗书》卷一是宋代理学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却不是于形器之外别有所谓理。
关键词: 周易 乾卦 解说

内容

1.19 “忠信所以进德”,“终日乾乾”①,君子当终日“对越在天”②也。盖“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其体则谓之易,其理则谓之道,其用则谓之神,其命于人则谓之性,率性则谓之道,修道则谓之教。③孟子去其中又发挥出浩然之气,可谓尽矣。④故说神“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大小大事,而只曰:“诚之不可掩如此夫!”⑤彻上彻下,不过如此。⑥“形而上为道,形而下为器”,须著如此说。⑦器亦道,道亦器⑧,但得道在,不系今与后,己与人。⑨
  [译文]
  《周易》上说:“忠信所以进德。”又说“君子终日乾乾”。君子应当一天到晚使自己的德行与上天之德相配。上天之事,虽然没有声响气味,但就其本体说称作易,就其运行之理说称作道,就其妙用说称作神,就其赋予人的一分说称作性,顺着这本性去行事就称作道,修养身心以明此道就称作教。孟子又在心性修养中发挥出“浩然之气”的说法,如此一来可以说是说得很完整了。所以说到神的时候就说:“就像在我的上边,就像在我的左右。”不论什么样的事,体现着神的精爽,就只说:“神的至诚的德行不可掩藏以至于如此呀。”上而天地鬼神,下而人事万物,都不过如此。抽象而超越形体之上的事理、规则称作道,具体有形可见的东西称作器,理论上须得这么分开来说。但事实上器也就是道,道也就是器,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只要有道在,便不拘今日与以后,也不拘自身与他人,都能无所不合。

附注

[注释] ①语出《周易·乾卦》,其九三爻辞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乾乾:努力不懈。君子终日不懈进取,晚上还要保持戒惧。《文言》曰:“君子所以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君子要增进道德,营修功业。通过讲求忠信来增进道德。②对越在天:语出《诗经·周颂·清庙》,言周人在宗庙里祭祀文王,“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对越在天”。对,配。越,于。这些众多之士,都秉承着文王的德教,他们的道德都不愧对天上的文王之灵。③《诗经·大雅·文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仪刑文王,万邦作孚。”上天之载即上天之事。郑玄笺:“天之道难知也,耳不闻声音,鼻不闻香臭。仪法文王之事,则天下咸信而顺之。”《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④《孟子·公孙丑上》:“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也,非义袭而取之也。”这种至大至刚之气,是由于正义的经常积累所产生的,不是偶然的正义行为所能取得的。养气说成为后世儒学重要的命题。人有性有气,人的德行气禀也必须从性和气两个方面才能说明,“论性不论气,不备”(见2.30),故这里说孟子补充了“浩然之气”说后,忠信进德之论才完备。⑤《礼记·中庸》:“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齐明盛服,斋戒沐浴,静心洁身,穿上庄重的礼服。齐,斋。祭祀时“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即孔子“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论语·八佾》)意。大小大:宋时俗语,何等,多么。此处大小大事,即不管多么大的事。《礼记·中庸》言鬼神之德:“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此夫!”鬼神就情状说是隐微的,而其功德却是显著的,其诚信是如此地不可掩蔽呀!⑥彻上彻下:指上而天地鬼神,下而人事万物。朱熹解云:“此只是解‘终日乾乾’,故说此一段。从‘上天之载’说起,虽是无声无臭,其阖辟变化之体则谓之易,然所以能阖辟变化之理则谓之道,其功用著见处则谓之神。此皆就天上说。及说到性、道、教,是就人身上说。上下说得如此仔细,都说了,可谓尽矣。故说‘神如在’。又皆是此理显著之迹。看甚事都离这个事不得,上而天地鬼神,下而万事万物,都不出此,故曰:‘彻上彻下,不过如此。’”⑦《周易·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形而下是宋代理学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形即形质,形体。张载说:“形而上者是无形体者,故形而上者谓之道也;形而下者是有形体者,故形而下者谓之器。无形迹者即道也,如大德敦化是也;有形迹者即器也,见于事实即礼义是也。”(《横渠易说·系辞上》)朱熹解:“道是道理,事事物物皆有个道理;器是形迹,事事物物亦皆有个形迹。有道须有器,有器须有道,物必有则。”(《朱子语类》卷七十五)⑧朱熹云:“有此器则有此理,有此理则有此器,未尝相离。却不是于形器之外别有所谓理。”⑨这几句讲道无所不合,说明道的普遍存在和普遍适用性。

知识出处

近思录

《近思录》

出版者:中州古籍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近思录》是南宋朱熹和吕祖谦编订的理学入门书和概论性著作。它选取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4人语录622条,分类编辑而成。这次整理,以江永集解本为底本,文字校勘,主要参校茅星来集注本,也参考了叶采本与张伯行本,随校随改,未出校记。注释重在指明语言出处或理论渊源,有义理难明者指明义理。有关义理阐释,尽可能借助朱熹、叶采、茅星来、江永、张伯行等旧解,旧解无法借助则自加解说。翻译不是字句对译,以明理为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