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氏易传·革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近思录》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5184
颗粒名称: 《程氏易传·革传》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27-28
摘要: 本文出自《程氏易传·革传》此条为《周易·革卦》上六爻辞之解。
关键词: 周易 革卦 解说

内容

1.14 人性本善,有不可革者,何也?曰:语其性,则皆善也;语其才,则有下愚之不移。①所谓下愚有二焉:自暴也,自弃也。②人苟以善自治,则无不可移者。虽昏愚之至,皆可以渐磨而进。惟自暴者拒之以不信,自弃者绝之以不为,虽圣人与居③,不能化而入也。仲尼之所谓下愚也。然天下自暴自弃者,非必皆昏愚也,往往强戾而才力有过人者,商辛④是也。圣人以其自绝于善,谓之下愚。然考其归,则诚愚也。既曰下愚,其能革面,何也?曰:心虽绝于善道,其畏威而寡罪,则与人同也。⑤惟其有与人同,所以知其非性之罪也。
  [译文]
  人性原本是善的,但又说有些不善的小人是不可变易的,这是怎么说呢?回答是:要说人天生的本性,那么都是善的;要说人的材质,那就有下等昏愚而不能改变的了。所谓的“下愚”有两种:一种是自我戕害的称作自暴,一种是自己放弃上进称为自弃。人只要以善自我修治,那就没有不可改变的。即使是昏愚到了极点,也都可以渐渐磨砺而渐进的。只有自暴者以不诚信而拒不向善,自弃者以不去做而弃绝向善,即使和圣人住在一起,也不能教化他使他接受善心。这样的人就是孔子说的“下愚”的人。但是天下自暴自弃的人,并非都昏愚,往往强梁乖戾并且才力有过人之处,像殷纣就是这样的人。因为这样的人自绝于善,所以圣人称他们为下愚。然而考察一下他们的结局,那确确实实是昏愚的。已经称他们是下愚了,而他们又能革面,这又是怎么说呢?回答是:他们内心虽拒绝向善,但他们害怕君威而少犯罪过,那就表现得与一般人一样了。正因为他们有与人相同的一面,所以就可以说明他们之愚恶不是本性之罪了。

附注

[注释] ①此条为《周易·革卦》上六爻辞之解。《革》卦九五云“大人虎变”;上六云:“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因而涉及人性论问题。按《论语·阳货》载孔子云:“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而《孟子·告子上》则载孟子云:“人之性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而《易》又有“小人革面”之说。孔、孟、《易》之人性论是否矛盾?此条解答这一问题。宋理学家将人性分为“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性”指天命之性,或称义理之性,“才”是气质之性,或称材质。天命之性无不善,气质之性则有善有不善。详见(1.40)解。革为革除、改变义。不可革者:不可变易的人,即不可变而向善的小人,孔子所谓“下愚之不移”者。②《孟子·离娄上》:“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自暴,谓自我戕害;自弃,言自我抛弃,也即放弃向善。孟子说:“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③圣人与居:和圣人居住在一起。④商辛:殷纣,号帝辛。⑤革:变易。面:指其外表。这里解释《周易·革卦》之“小人革面”与孔子所谓“下愚之不移”是否矛盾:他们内心虽拒绝向善,但由于害怕君威而少犯罪过,那就表现得与一般人一样了。又按《革》卦上六象辞说:“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程传:“虽不移之小人,则亦不敢肆其恶,革易其外,以顺从君上之教令,是革面矣。”

知识出处

近思录

《近思录》

出版者:中州古籍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近思录》是南宋朱熹和吕祖谦编订的理学入门书和概论性著作。它选取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4人语录622条,分类编辑而成。这次整理,以江永集解本为底本,文字校勘,主要参校茅星来集注本,也参考了叶采本与张伯行本,随校随改,未出校记。注释重在指明语言出处或理论渊源,有义理难明者指明义理。有关义理阐释,尽可能借助朱熹、叶采、茅星来、江永、张伯行等旧解,旧解无法借助则自加解说。翻译不是字句对译,以明理为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