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熹与《参同契》文本》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5158
颗粒名称: 结语
分类号: B224.75;B95
页数: 6
页码: 89-9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参同契》研究没有充分认识和探讨过朱熹的《参同契》校勘和注释的成果《参同契考异》对南宋以来《参同契》文献演变史和道教内修思想演变史所产生的影响,再作更加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朱熹 参同契 文本

内容

就如本书上编第二章所述,与《参同契》并重的北宋金丹道文献《悟真篇》的戴起宗本、无名子本、《修真十书》本等刊本,收有张伯端的自序没有言及的《读周易参同契》一文①。
  如果去考察这篇题为《读周易参同契》的短文,就会发现短文完全没有引用现行本《参同契》的任何经文,短文对易学的“乾坤—五行”“虚无—两仪—四象—八卦”的卦爻关系的理解和把握,对所谓的《参同契》丹学思想的理解和解释,也与陈抟、邵雍系统的“先天学”思想不同,也就是说,《悟真篇》的这篇短文,《悟真篇》其他的诗、词、歌、颂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与朱熹导入到《参同契》解释中去的“先天学”思想是不一样的②。
  此外,如再去考察被认为是继承了张伯端丹学思想的金丹南宗的丹书,如薛紫贤《还丹复命篇》、陈泥丸《翠虚篇》、白紫清《海琼问道集》等,就会看到,这些丹书,与《悟真篇》一样,也都没有引用《参同契》经文,其丹学思想也是与陈抟、邵雍系统的“先天学”思想是不同的③。
  《道藏·太平部》收有全真教的七子之一广宁子郝大通金大定十八年(南宋淳熙五年即1178年)所著的《太古集》④。由三十首金丹诗、三十二幅易图和《周易参同契简要释义》等构成的《太古集》,被认为是反映了全真教(金丹北宗)易学思想的易著⑤。
  如去考察郝广宁所著《周易参同契简要释义》,就会看到,郝广宁同样也没有引用《参同契》经文,对他所认识的所谓的《参同契》易学思想的理解和把握,也与陈抟、邵雍系统的“先天学”思想,也与朱熹的《参同契》解释没有任何共同点⑥。
  从以上的考察中可以看出,在北宋、南宋和金元时期,在互相隔绝的南北两地分别形成的金丹道南宗、北宗的丹学思想,特别是两者对《参同契》丹学思想的理解,与继承了“先天学”思想传统的朱熹的《参同契》解释是相当不同的。
  从本书下编第四章的考察中知道,全阳子俞琰元至元甲申(1284)完成的《参同契发挥》,是全面继承了朱熹的《参同契》刊本校勘和思想解释成果的《参同契》刊本(注释书)。如去考察俞琰所著的《参同契发挥》,就会看到,俞琰不但全面继承了朱熹的《参同契》思想解释成果,同时,还在《参同契发挥》的注文中,大量引用了《钟吕传道集》、《崔公入药镜》、张伯端《悟真篇》、薛紫贤《复命篇》、陈泥丸《翠虚篇》、白紫清《珠玉集》、王重阳《全真集》、谭长真《水云集》、马丹阳《渐悟集》、王玉阳《云光集》、刘长生《仙乐集》、丘长春《鸣道集》、郝太古《太古集》等金丹南、北宗的丹书,试图在对《参同契》丹学思想的理解中,把金丹道南、北宗的解释倾向与陈抟、邵雍、朱熹系统的“先天学”的解释倾向融合起来⑦。
  在俞琰《参同契发挥》成书前,活跃在宋末元初的金丹南宗的道士,白玉蟾的再传弟子萧廷芝,引用了金丹南宗的传人从未引用过的《参同契》经文,开始用《参同契》丹学思想去解释金丹南宗的经典,撰写了他的《解注崔公入药镜》⑧。此外,元代至元年间金丹道北宗的道士上阳子陈致虚,撰写了用金丹南、北宗的丹学思想解释《参同契》的注本《参同契分章注》⑨。这些著述的出现,都可以看作(正在不断融合起来的)金丹道南宗和北宗的丹学思想,在向丹经《参同契》接近和靠拢。
  在宋末元初的这些重要的思想动向中,儒学者朱熹的丹学思想,通过俞琰的《参同契发挥》,与道教金丹南、北宗的丹学思想合流,对以后的全真教龙门派的传人朱元育所著《参同契阐幽》、刘一明所著《参同直指》《周易阐真》等丹书、易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⑩。
  到目前为止的《参同契》研究,一直没有充分认识和探讨过朱熹的《参同契》校勘和注释的成果《参同契考异》对南宋以来《参同契》文献演变史和道教内修思想演变史所产生的影响。今后,有必要对这些问题再作更加深入的研究。

附注

【注释】 ①参照本书上编第二章注⑭。 ②参照本书上编第二章注⑮。 ③《道藏·太玄部》所存薛道光《还丹复命篇》(妇一页10~页19)前有北宋靖康丙午(1126)的序文(妇一页10)。《道藏》本《还丹复命篇》的后半所见薛道光的三十四首《丹髓歌》(妇一页16~页19),也为《修真十书·杂著指玄篇》卷七所收(《道藏·洞真部·方法类》珍六页4~页8)。此外,《道藏·太玄部》又收录了由《紫庭经》《大道歌》《罗浮翠虚吟》等构成的陈泥丸《翠虚篇》(妇三页1~页22)。《翠虚篇》中的《紫庭经》(《庭经》)也为《修真十书·杂著指玄篇》卷三所收(《道藏·洞真部·方法类》珍三页1~页3)。《道藏·正一部》收有白玉蟾的《海琼白真人语录》《海琼问道集》《海琼传道集》等著作(弁一~弁六),《修真十书》卷三十一~卷五十二收有白玉蟾的《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等著作(《道藏·洞真部·方法类》柰四~菜九)。如去考察上述丹书,就会发现,这些金丹道南宗的丹书,都没有言及丹经《参同契》和引用《参同契》的经文,其丹道思想,也似乎与陈抟-邵雍-朱熹系统的先天学思想不同。 ④从《道藏·太平部》(友十~友十二)所收广宁子郝大通的《太古集》自序中知道, 《太古集》成书于金大定十八年(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 ⑤郝大通《太古集》由三十首金丹诗、(乾象、坤象、天地交泰、日月交会等)三十二幅易图和所谓的《周易参同契简要释义》等构成。潘雨廷在《介绍《道藏》中收录的几种易著》(《道家文化研究》第七辑,上海古籍出版社,P.275~P.283)中,介绍了郝大通的《太古集》,并论述说:“王重阳所创立的全真教,由关中至宁海而返,宜太古(郝大通)的易,仅得北方固有的易理,尚未知陈抟所创立的易学新义。……南宋时的北方全真教华山派,后人总名之曰北宗,尚继承传统而不知已有先天图。此赖《太古集》的易义,可得易道流传概况的一证”,认为郝大通《太古集》阐述的易理,与陈抟创立的先天学的易理不同,《太古集》反映了南宋时北方全真教的易义。 ⑥如去考察《太古集》所见《周易参同契简要释义》,就会看到《简要释义》所引“天体道广,乾用德普。善始嘉通,义和贞固”(《道藏·太平部》友十页6~页7)的经文,与通行本《参同契》(如彭晓本)的经文没有任何关系,《太古集》所见的三十二幅易图,也与邵雍和朱熹所论述的《先天图》没有任何关系。 ⑦参照俞琰《周易参同契发挥》(《道藏·太玄部》止一~止九)。 ⑧俞琰在《席上腐谈》下卷(宝颜堂秘笈本页8)中记述说:“(白)玉蟾传彭鹤林,彭传萧了真(廷芝),萧有《金丹大成集》,发明玉蟾之说”。从这一记述中知道,萧廷芝(了真)是白玉蟾的再传弟子。此外,在元至元甲申(1284)成书的《参同契发挥》卷三的俞琰注中,见有对《金丹大成集》的引用:“萧紫云《金丹大成集》云:山上黄华路,时引元神去复还”(《道藏·太玄部》止三页3)。从俞琰的引用中可知,萧廷芝的《金丹大成集》至少在1284年前后就已成书。在《修真十书》所收萧廷芝《金丹大成集》(《道藏·洞真部·方法类》珍七~珍十一)的《金丹问答》和《解注崔公入药镜》中,可以见到对现行本《参同契》的引用,如“问黑白。答曰:《参同契》曰:‘知白守黑,神明自来’。白者,金也。黑者,水也”、“问晦朔。答曰:《参同契》曰:‘晦朔之间,合符中行’。乃金水合符之际也”(《金丹答问》,同上珍八页7~页8)、“《参同契》曰:‘上闭即称有,下空即称无。无者以奉上,上有神德居’。此两孔经法,喻有无相须”(《解注崔公入药镜》,同上珍十一页6)等。 ⑨《道藏辑要》虚集三~四,收有陈致虚所撰的《参同契分章注》(成都二仙庵重刻本)。此外,陈致虚《参同契分章注》还存有《四库全书·子部十四-道家类》所收本。可是,因《道藏辑要》本和《四库全书》本都没有前后叙文,所以现已无法确知陈致虚撰《参同契分章注》的成书年代。从《道藏·太玄部》所收陈致虚的《上阳子金丹大要》的序文(睦一页4)和《洞真部·玉诀类》所收《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的元至元丙子(1276)的序年文(往一页4)来看,从陈致虚在《上阳子金丹大要仙派》中,叙述了金丹道北宗的东华帝君-钟、吕-王重阳-全真七子-缘督子(赵友钦)-上阳子(陈致虚)的传承谱系(《道藏·太玄部》夫五页1~页2),并从陈致虚在《上阳子金丹大要列仙志》中叙述了缘督真人赵友钦在元至元己巳(1269)把金丹妙道传授给自己的情况(《道藏·太玄部》夫四页7)来看,陈致虚应是活跃在元至元年间的金丹道北宗的道士。在《参同契分章注》中,见有陈致虚用钟、吕、崔希范、张平叔、陈翠虚等人的金丹道的丹学思想去解释《参同契》的论述。 ⑩《道藏辑要》(成都二仙庵重刻本)虚集一,收有清康熙己酉(1669)“(全真教)北宗龙门派下弟子朱元育”所著的《参同契阐幽》。朱元育在《参同契阐幽》中论述说:“六子皆出于乾坤,而独用坎离者,何也。盖震巽艮兑,各得乾坤之偏体,坎离独得乾坤之正体。先天定位,本乾南坤北,惟以中爻相易,而成坎离。后天翻卦,遂成离南坎北。其实乾坤包罗在外,天地之匡廓,依然之不动,而坎离之一日一月,自然运旋其中”(同虚集一页3)、“极其奥衍纳甲妙义,从古河图并先天圆图中来。不特为全部《参同契》大关键,亦即羲易之精髓”(同虚集一页26)、“乾坤坎离,自相造化,明先天环中之妙也”(同虚集二页1)。从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出朱元育用“先天学”的思想解释丹经《参同契》的倾向。《道书十二种》(新文丰出版社)收录了龙门派传人悟元子刘一明清嘉庆三年(1798)所撰的易著《周易阐真》。刘一明在《周易阐真》中,提出了“丹道即易道”的论说(自序),用《参同契》的丹道解释了《周易》易理。此外,他又在《周易阐真》的卷首,揭载了邵雍的先天方圆图,并论述说:“邵子移方图于圆图之中,大得羲皇心传”,表现出用“先天学”思想去解释丹道和易理(即所谓的“造化炉、阴阳窟”)的特征。

知识出处

朱熹与《参同契》文本

《朱熹与《参同契》文本》

出版者:巴蜀书社

本书通过对南宋《道枢》所收《参同契》诸本的考察,接近和认识了唐宋时期《参同契》文本的原始形态,并论证和阐明了朱子校勘、整理《参同契》文本后撰成的《参同契考异》等文本逐渐取代这些文本的问题。

阅读

相关地名

薛紫贤
相关人物
陈泥丸
相关人物
白紫清
相关人物
陈抟
相关人物
邵雍
相关人物
郝广宁
相关人物
张伯端
相关人物
薛紫贤
相关人物
陈泥丸
相关人物
白紫清
相关人物
王重阳
相关人物
谭长真
相关人物
马丹阳
相关人物
王玉阳
相关人物
刘长生
相关人物
丘长春
相关人物
郝太古
相关人物
陈抟
相关人物
邵雍
相关人物
朱熹
相关人物
俞琰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