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通志·艺文略》对《参同契》类文献的著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熹与《参同契》文本》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5152
颗粒名称: 第三章 《通志·艺文略》对《参同契》类文献的著录
分类号: B224.75;B95
页数: 5
页码: 27-31
摘要: 本章记述了朱熹开始思考《参同契》与先天易学关系时所面对的《参同契》文献的基本状态,应该与《道枢》和《通志·艺文略》反映的《参同契》文献的情况是很相近的。
关键词: 参同契 文献 著录

内容

南宋绍兴辛巳(1161)前后成书的《通志·艺文略》,与其他书志不同,在《道家类》书目中,分设了《老子》《庄子》《阴符经》《黄庭经》和《参同契》等文献《子目》①。虽然已经无法确认(在书志学上持有独特见解的)郑樵分设这些文献《子目》的真实意图,但是,至少可以认为,郑樵设置的文献《子目》,反映了唐宋时代重视《老子》《阴符经》《参同契》等道教经典的社会风潮。
  如果考察《通志·艺文略》所设《老子》类文献子目的著录书目,可知,郑樵把与“老子变身、变化”思想有关的道教经典(如《混元圣记》《老子化胡经》《老子西升经》等)归纳在别的门类,《老子》类子目,只著录了《老子道德经》的注本、刊本约九十种②。也就说,郑樵只把《道德经》系统的文本看成《老子》,以此标准去著录文献,并设立了相应的<老子>类文献子目。
  如果郑樵是以同样的认识去设立《参同契》文献子目的话,那么,他在《参同契》子目中著录的十九部《参同契》文献,应该与《老子》类书目一样,是同一部经典的十九部注本或刊本(即如通行本《参同契》——即如彭晓注《参同契分章通真义》那类文本的十九部注本、刊本)。
  但是,从《通志·艺文略》的《参同契》子目的著录书目(如《参同契合金丹行状十六变通真诀》《参同契太易丹书》《参同契金碧潜通诀》《参通契还丹火诀》《参同契太丹次序火数》《参同契特行丹》《金碧五相类参同契》《参同金石至药论》等)的情况来看,这些文献,不像是同一部经典的注本、刊本。这些文献,与其说是某一部特定经典的注本、刊本,还不如说是与前述《道枢》本《参同契》相似的文献群体③。
  也就是说,从郑樵在《参同契》子目中著录的《参同契》书目的情况中可以看出,在郑樵的时代(绍兴辛巳1161年前后),对郑樵来说,像《老子》类子目所见的《老子道德经》那样被大家认知的统一的《参同契》文本,或许还没有存在。
  从前章的考察中知道,在(947)刊行以后的二百年间,彭注本似乎并没有在各类书志、书目和道教文献中留下自己的痕迹。
  但是,如果去考察《道枢》以后的书志、书目和道教文献,就会看到,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例如,在南宋绍兴辛未(1151)成书的《郡斋读书志》中,可以看到宋代的书志、书目对彭晓注《参同契》本所作的最初的文献著录和记载④,在戴起宗《悟真篇注疏》的疏文中,也可看到张伯端的弟子刘永年在南宋绍兴壬申(1152)刊行《参同契分章通真义》的记载⑤,在被认为是绍兴辛巳(1161)成立的《悟真篇·叶文叔注》(或为《悟真篇外传》)的残篇中,也找到了在宋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对《参同契分章通真义》彭晓注文的引用⑥。
  当然,绍兴辛巳(1161)前后成书的《通志·艺文略》的《参同契》子目,反映了上述文献变化,也著录了彭晓注《参同契分章通真义》和彭晓自作的《参同契明鉴诀》⑦。
  但是,从前述《通志·参同契》子目著录的《参同契》书目的情况来看,对于郑樵来说,他所著录的彭注本,只不过是《参同契合金丹行状十六变通真诀》《阴阳统略参同契》《参同契还丹火诀》《金碧五相类参同契》《参同契金碧潜通诀》《参同金石至药论》等众多的《参同契》文本中的一种。因此,从《通志·艺文略》的文献著录情况来看,南宋绍兴辛巳(1161)前后的《参同契》文献的基本状态,和曾慥收录《参同契》文献时的情况似乎没有什么根本的改变。
  本书上编的第一章曾叙述过,朱熹是在撰写《易学启蒙》的淳熙丙午(1186)前后开始思考《参同契》与先天易学关系的问题的。综合本书上编第一、二、三章的考察,可知,朱熹开始思考《参同契》与先天易学关系时所面对的《参同契》文献的基本状态,应该与《道枢》和《通志·艺文略》反映的《参同契》文献的情况是很相近的。

附注

【注释】 ①郑樵《通志》卷六十七《艺文略》第五《道家一》设立了《老子》《庄子》《阴符经》《黄庭经》《参同契》等道书子目。 ②《通志》卷六十七《艺文略》第五,把《老子化胡经》与《老子始终记》《混元皇帝升天记》等一起著录在《道家二》的《记》目中,把《混元圣纪经》《老子西升经》著录在《道家二》的《经》目中。而《道家一》的《老子》子目中,只著录了《老子道德经》的河上公注、严遵注、王弼注、钟会注、羊祜注、刘仲融注、陶弘景注、鸠摩罗什注、李荣注、唐明皇注、成元英注等九十种《老子道德经》的注本、刊本。 ③《通志》卷六十七《艺文略》第五《道家一》的《参同契》子目中,著录了魏伯阳著《参同契》、彭晓注《参同契分章通真义》和《阴阳统略参同契》《参同契合金丹行状十六变通真诀》《参同契太易志图》《参同契太易丹书》《参同契五相类》《金碧五相类参同契》《参同契金碧潜通诀》《参同契太丹次序火数》《参同契还丹火诀》《参同契特行丹》《参同金石至药论》等十九种(三十一卷)《参同契》类的注本和刊本。元末的黄瑞节在朱熹《参同契考异》附录的按语中说:“《参同契》注本,凡一十九部三十一卷,其目载夹漈郑氏《艺文略》”(《道藏·太玄部》容一页1),似乎把这十九部刊本,看成是《参同契》(同一部经典)的注本。此外,《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四六《子部-道家类》的彭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提要,也把郑樵著录的《参同契》类刊本,说成是“注本一十九部”(中华书局1992年,P.1248)。可是,从郑樵著录的书目来看,这些文献,与其说是同一部经典的注本,还不如说是与《道枢》本《参同契》类似的文献群。 ④从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汪刻衢本的自序中知道,《郡斋读书志》成书于南宋绍兴二十一年前后(1151)。《郡斋读书志》卷十六《神仙类》:“彭晓著《参同契》三卷右汉魏伯阳撰。按《神仙传》,伯阳会稽上虞人。通贯诗律,文辞赡博,修真养志,约《周易》作此书。凡九十篇。徐氏笺注。顺帝时,以传同郡淳于叔通,因行于世。彭晓为之解。隋、唐书皆不载。按唐陆德明解易字云,虞翻注《参同契》,言字从日下月。今此书有日月为易之文,其为古书明矣。”《郡斋读书志》之前的宋代书目都未见对彭注本的著录。 ⑤南宋嘉定戊寅(1218)成书的龙眉子《金液还丹印证图·后识》:“顺理广益子刘真人……绍兴戊午(1138)刘遇悟真,得其道,愿力不能成,遂刊彭真人《参同契义疏》,隐于市朝,方便接引(《道藏·洞真部-灵图类》调六页16)。至元元年成书的戴起宗《紫阳真人悟真篇注疏》的戴起宗夹注:“刘永年,自号顺理广益子。于绍兴壬申年(1152)刊行《参同契分章通真义》。其自序云:《参同契》喻金丹机要备矣。……起宗及见其所刊之本”(《道藏·洞真部·玉诀类》岁一页4)。从上述戴起宗的记述和戴起宗所见的刘永年刊本、自序来看,刘永年确实在绍兴壬申(1152)刊行了彭晓注《参同契分章通真义》。 ⑥从《紫阳真人悟真篇注疏》戴起宗序文的“自叶文叔未注之前,道传于师,无注其义者”的记述(《道藏·洞真部·玉诀类》岁一页1)来看,《叶文叔注》应该是《悟真篇》最初的注解。从《紫阳真人悟真篇直指详说三乘秘要》<薛紫贤事迹>翁葆光的“叶文叔注在绍兴三十一年辛巳”的记述(《道藏·洞真部·玉诀类》律六页16)中知道,《悟真篇·叶文叔注》成书于南宋绍兴三十一年辛巳(1161)。《修真十书》第五书《悟真篇》所存《叶文叔注》:“真一子曰:或阳火过刻,水旱不调,则凝冬变为大暑。或阴符失节,寒暑相侵,则盛夏反为浓霜。金宫既砂汞不萌,一鼎则虫螟互起。大则山崩地圯,金虎与木龙沸腾,小则雨暴风飘,坎男共离女逸”(《道藏·洞真部·方法类》李九页17)。《参同契分章通真义》第四十四章的彭晓注文:“阳火过刻,水旱不调,则隆冬变为大暑。阴符失节,寒暖相侵,则盛夏返作浓霜。金宫既砂汞不萌,一鼎乃虫螟互起。大则山崩地圯,金虎与木龙沸腾,小则雨暴风飘,坎男共离女奔逸”(《道藏·太玄部》容四页3)。《叶文叔注》的这一引文,应该是南宋文献所见对《参同契分章通真义》彭晓注文的最初的引用。 ⑦《通志》卷六十七《艺文略》第五《道家一》的《参同契》子目,著录了彭晓撰《参同契明鉴图》和《参同契分章通真义》。

知识出处

朱熹与《参同契》文本

《朱熹与《参同契》文本》

出版者:巴蜀书社

本书通过对南宋《道枢》所收《参同契》诸本的考察,接近和认识了唐宋时期《参同契》文本的原始形态,并论证和阐明了朱子校勘、整理《参同契》文本后撰成的《参同契考异》等文本逐渐取代这些文本的问题。

阅读

相关地名

郑樵
相关人物
彭晓
相关人物
朱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