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熹诗词选注》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5138
颗粒名称: 前言
页数: 11
页码: 1-11

内容

(一)
   朱熹是我国古代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不但是一位伟
  大的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也是一位成就卓著的文学家和诗
  人。明人胡应麟《少室山房诗薮》称:“南宋古体当推朱元晦。”沈
  栾城谓:“花月平章二百载,诗名终是首文公。”纪昀认为:“宋五
  子中,惟文公诗学功候为深。”(《瀛奎律髓汇注》卷十六)陈衍
  说:“晦翁登山临水处处有诗,盖道学中之最活泼者。”(《宋诗精
  华灵》)今人钱穆称:“朱子不仅集有宋性理学之大成,即有宋经
  史文章之学,亦所兼备,而集其大成焉。”“朱子倘不入道学儒
  林,亦当在文苑传中占一席地,大贤能事,固是无所不用其极
  也。”(《朱子新学案·朱子之文学》)可是,长期以来,由于朱熹
  的诗名为理学之名所掩,加之人们对朱子及其学术思想研究范
  围狭窄,故朱熹在文学和诗歌方面的成就,很少为世人所了解。
  新中国成立以来,似乎还没有出过一部专门的篇幅较大的有关
  朱熹诗词的集子,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当前,对朱子学的研究方兴未艾,在朱子学研究领域中,人
  们都主张要走出狭谷,拓宽视野,多学科并进;对朱子的理学、
  诗学等方面的卓越成就,亦当深入发掘研究。武夷山朱熹研究
  中心成立以来,在组织安排编撰出版《闽学研究丛书》的过程
  中,许多朋友建议尽快整理出版一部朱熹诗词选集。特别是朱
  熹纪念馆于1990年冬在武夷山开馆以来,不少中外游客还特
  意到纪念馆探询能否买到朱熹诗词。这对我们编撰这部《朱熹
  诗词选注》,无疑是一种启示和鞭策。我们领悟到,在百花争艳
  的中华传统文化研究领域中,编辑出版这部诗词选,是符合社
  会要求的,对促进朱子学研究的深入,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二)
   “诗言志”,朱熹的诗词是他生活历程的印记和社会活动的
  写照,也是他博大精深的学术思想的表现。深入发掘整理这一
  蕴涵丰富的资源,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和公正评价这位先哲的
  思想和为人,避免和纠正对他的种种讥评曲解和无稽妄议。比
  如,过去不少人指控他在对金问题上是“投降派”、“骑墙派”,但
  从他的大量诗作来看,这完全是无稽之谈。朱熹是一位具有强
  烈民族意识和忧患意识、坚决反对外族入侵、维护国家统一的
  仁人志士。如《感事》云:“闻说淮南路,胡尘满眼黄。弃躯惭国
  士,尝胆念君王。……丹心危欲折,伫立但彷徨。”对当时金人入
  侵,表示无比愤慨,对国家命运,寄予无限关怀。《感事再用回向
  壁间旧韵二首》云:“江北传烽火,胡儿大入边,已闻隳列障,不
  但扰屯田。……迷国嗟谁子,和戎误往年。腐儒空感慨,无策静
  狼烟。”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但对敌寇入侵给百姓带来的祸害表
  示十分忧虑,对朝中奸佞坑害忠良,主和误国进行了严厉谴责;
  而且对自己“腐儒”妄议,无力挽回这种危局深表羞惭。在《次子
  有闻捷韵四首》和《闻二十八日之报喜而成诗七首》等诗中,他
  分别写道:“杀气先归江上林,貔貅百万想同心。明朝灭尽天骄
  子,南北东西尽好音……胡命须臾兔走林,骄豪无复向来心。莫
  烦王旅追穷寇,鹤唳风声尽好音。”“胡马无端莫四驰,汉家元有
  中兴期。旃裘喋血准山寺,天命人心合自知。……渡淮诸将已争
  驰,兔脱鹰扬不会期。杀尽残胡方返旆,里闾元未有人知。”他对
  绍兴末年抗金战争中的川陕、皂角林、胶西、淮南、采石等战役
  的胜利,表示了无比兴奋与自豪。即使是在晚年所写的《次韵寄
  万顷寒光奉呈休斋先生》、《示诸同游》、《拜鸿庆宫有感》、《闻迅
  雷有感》等篇章中,仍不断抒写出“游子故应悲旧国,壮怀那肯
  泣新亭”;“封章倘幸天从欲,便解铜符谢絷骞”;“旧京原庙久烟
  尘,白发祠官感慨新,北望千门空引籍,不知何日去朝真”;“我
  愿君王法天造,早施雄断答群心”等情感炽热的诗句,充分表达
  了他念念不忘收复中原,渴望皇帝察纳忠言,励精图治的愿望。
  这和他在一些奏章中所主张的“夫金人与我有不共戴天之仇,
  则不可和也明矣”;“君父之仇不共与戴天,今日所当为者,非战
  无以复仇,非守无以致胜”的立场,是完全吻合的。
   过去,有人说朱熹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官僚,或者是消极遁
  世、脱离群众、孤僻清高的“夫子”。其实,从他的大量诗作看,充
  分表明他是一位忧时伤世,恤民爱民,关心现实,并且十分平易
  近人,接近社会下层的仁者。在《唱酬西湖一首》中,诗人十分赞
  赏滨海城市福州的自然美景:“越王城下水融融,此乐从今与众
  同。满眼芰荷方永日,转头禾黍便西风。湖光尽处天容阔,潮信
  来时海气通。”但此时此地诗人所吟唱的重点并非湖光山色,而
  是“酬唱不夸风物好,一心忧国愿年丰。”在他初涉仕途,主簿同
  安时所作的《督役城楼》中,并非对上司逢迎颂扬或对群氓鄙视
  呵责,而是“仕身谅无补,课督惭饥羸”,对隶役们的劳瘁饥饿深
  怀恻隐之心与内疚之情。乾道三年崇安发大水,尸骨狼藉,田园
  庐舍为墟.他在《杉木长涧四首》中,对灾民的悲惨遭遇,寄予无
  限的同情;对官府救灾不力,敷衍塞责进行了严正的谴责:“我
  行杉木道,弛辔长涧东。伤哉半菽子,复此巨浸攻。砂石半川原,
  阡陌无遗踪,室庐或仅存,釜甑久已空。”“县官发廪存鳏孤,民
  气末觉回昭苏。老农向我更挥涕,陂坏渠绝田苗枯……若知赤
  子元无罪,合有人间父母心。”这年秋天,崇安持续久雨,早稻歉
  收,朱熹心急如焚,在《苦雨》中.不禁对老天爷提出了强烈的控
  诉:“仰诉天公雨太多,才方欲住又滂沱。九关虎豹还知否,烂尽
  田中白死苗。”朱熹做官,并不高高在上,苛政扰民,敲榨百姓,
  而十分体恤百姓的痛。淳熙六年,南康军大旱,至翌年春始降
  甘霖,诗人随即写下《和喜雨二首》,表达了与黎民百姓休戚与
  共的思想感情。其一云:“雨师谁遣送余春,珍重天公惠我民。且
  看欢颜垂白叟.莫愁頩颊踏青人。”其二云:“黄昏一雨到天明,
  梦里丰年有颂声,起望平畴烟草缘,只今投笔事农耕。”在《秋日
  告病斋居奉怀黄子厚刘平甫及山问诸兄友》一诗中,他对南康
  军大旱给百姓带来的痛苦,寄予更深的忧虑和同情,并表达了
  他作为地方长官对这次重灾的强烈责任感:“出山今几时,忽忽
  岁再秋。江湖岂不永,我兴终悠悠。况复逢旱魅,农亩无余收。赤
  子亦何辜,黄屋劳深忧。而我忝朝寄,政荒积愆尤。怀痾卧空
  阁,恻怆增绸缪……”淳熙末年在送妹夫刘彦集《之官浏阳》一
  诗中,他推心置腹地劝勉他的妹夫要关心民瘼,多行仁政:
  “……闻君千里行,四牡方骎骎。重此别离感,青天欲愁阴。君
  行岂不劳,民瘼亦已深。催科处处急,椎凿年年侵,君行宽彼
  〓,足以慰我心。”他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把当时官府催收赋
  税比喻为“椎凿”,实是难能可贵。
   朱熹接近下层,与田夫野老工匠市民为友,这样的诗词很
  多。如《赠书工》:“平生久要毛锥子,岁晚相看两秃翁。”生动表
  达了他与“书工”的深厚情谊和对“书工”辛勤劳动的赞美。《次
  秀野躬耕桑陌田园之韵》:“已办青鞋随老圃,便驱黄犊过深溪,
  农谈剩喜乡邻近,饁具仍教妇子携。”表明他在崇安五夫时同农
  耕生活是有所接触的。《挽蔬园》:“未觉闲来岁月频,荷锄方喜
  土膏匀。连畦已放瑶簪露,覄地行看玉木新。小摘登盘先饷客,
  晚炊当肉更宜人。却怜寂寞公仪子,拔尽园蔬不叹贫。”说明他
  还曾亲自荷锄种菜自给,以此为乐。《题野人家》:“茅檐竹落野
  人家,只么悠悠阅岁华。田父把犁寒雨足,牧儿吹笛晚风钭。”表
  明他对农民的劳动十分尊重。在《卜居》中,他对建阳云谷、西山
  一带淳朴的田园生活尤为向往与赞美:“近闻西山西,深谷开平
  畴。茅茨十数家,清川可行舟。风俗颇淳朴,旷土悲难求。……
  伐木南山巅,结庐北山头。耕田东溪岸,濯足西溪流。”在《谢客》
  中,还透露出他游憩潜修于云谷晦庵时与当地老农时相往来,
  关系融洽,感情甚深:“野人载酒来,农谈日西夕。此意良已勤,
  感叹情何极。”为此他还为山路崎岖,老农来往不便而深感过意
  不去,一再叮咛他们“归去莫频来,林深山路黑”。从这些诗句
  中,人们完全有理由认为:朱熹并不是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而
  是一位具有优良品德的学者和平民百姓的朋友。
   过去,有人认为,朱熹是位迂腐古板、道貌岸然、奉行禁欲
  主义、专门给人制造精神枷锁的“道长”、“神父”或“冬烘先生”。
  其实这完全是误解。他的诗词生动表明:朱熹是一位有血有肉,
  感情丰富而又幽默风趣,很有人情味的才人雅士。《出山道中口
  占》写道:“川原红绿一时新,暮雨朝晴更可人。书册埋头无日
  了,不如抛却去寻春。”说明他并不主张一味关在书房里读书。
  《出馆观海棠作》中说:“春草池塘绿,忽惊花屿红。乱英深浅色,
  芳气有无中。”他因而也不免萌动雅兴:“置酒此佳辰,寻幽慕前
  躅。”《春谷》表明,他偕友人游武夷时,见“地僻芳菲镇长在,谷
  寒蜂蝶未全来”,也曾流连忘返,顿生“红裳似欲留人醉,锦障何
  妨为客开”的幻觉。在《次韵秀野早梅》一诗中,他把早梅比作
  “佳人”,把自己比作多情的“刘郎”,并直抒胸臆:“巡檐说尽心
  期事,肯醉佳人锦瑟傍。”在《次韵寄题芙蕖馆》中,还把眼前的
  芙蕖看作“红妓”:“乱山丛里有江乡,华馆清波引兴长。正喜白
  鸥轻易狎,忽惊红妓俨分行。”这些都表明理学家朱熹也和常人
  一样有七情六欲,同样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同样向往美的事
  物,同样懂得爱情。尤其是在一些社会交往中,他并不一概主张
  “男女授受不亲”,反对同女性接触。《次秀野泛沧波馆至赤石观
  刈早稻》中透露,此日秀野一行,船上载有女郎相伴,且同歌共
  饮,被诗人引为佳话:“绿云黄半武夷乡,碧水萦纤一带长。闻道
  放船飞皂盖,定知行酒载红裳。棹讴如贺丰年信,乐饮闲酬此日
  凉。”而《和季通昼寒韵》一诗中更表明,在淳熙年间他和蔡季通
  等往游昼寒亭时,也曾有女眷侍相伴:“酒笑红裙醉,诗惭杂佩
  酬。”在其他一些诗篇中,也屡见美人芳草一类描写,这些本来
  都属正常的事,为古代骚人墨客共有的生活情趣。奇怪的是,有
  些评论家一面批评朱熹理学为“禁欲主义”、“压抑人性”.大大
  落后于十六世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人性解放等
  等;而一旦发现朱熹生活中的一些具有人情味和常人生活情趣
  的迹象时,却又肆意讥讽攻击他为“伪君子”、“假道学”、“道德
  败坏”等等,实在令人惊诧莫名。
   此外,人们通常还以为,朱熹作为毕生攻治圣贤经书,探索
  宇宙人生奥秘的理学家,其诗词无非是“道德箴言”一类教条或
  阴阳太极的图解,必然是单调枯燥,索然寡味的。实际情况与此
  相反,现存的朱熹诗词大都是内容与形式、思想性与艺术性完
  美统一的珍品,并富有自己的艺术特色和广泛的社会价值:
   (一)视野开阔。朱熹一生寄情山水,热爱祖国河山,每到一
  地,闻有名山佳壑,必往游览,足迹遍及闽赣苏浙皖湘粤桂等主
  要郡邑;每涉佳境,莫不流连题咏,留下大量的山水纪游诗,如
  《武夷精舍杂咏十二首》、《九曲棹歌十首》、《云谷二十六咏》、
  《庐山杂咏十四首》以及《南岳酬唱集》和《东归乱稿》中的许多
  篇章,均为亲历其境的写实之作,描写生动细致,至今仍为优游
  这些胜地的绝好的导游诗。
   (二)题材广泛。朱熹生逢乱世,饱经忧患,历尽沧桑,他除
  度过“仕于外者九考,立朝四十日”的短暂游宦生涯外,长期乡
  居候缺,或奉祠养亲,或高卧林泉,讲学著述,晚年又罹“庆元党
  禁”之祸。这种曲折坎坷的遭遇,使他有机会接触下层,关心民
  瘼,了解山民生活,与百姓休戚与共,认真思考各种社会问题。
  举凡士子儒生、骚人墨客、羽士释子、三教九流、巫医百工、田夫
  野老,都有他的朋友;竹笋、豆腐、萝卜、芥菜、青蛙、黄雀、老牛、
  白鸥、犁田、割稻、插杉、酿酒……都成了他描写吟咏的对象。他
  的杂咏诗,酬对诗,取材新奇广泛,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
   (三)寓意深刻。朱熹通今博古,知识渊博,思想缜密,常用
  哲学家的头脑观察思考客观事物,从中获得独到的发现和感
  受,加之有深厚的语言文字的修养,所以他的许多诗意,常能高
  屋建瓴,深入浅出,在平实的叙述描写中,揭示出深奥的哲理。
  如《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
  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人指出只有“源头活水”才能永不
  枯竭,永远清沏,并以此比喻读书要追根溯源,找到知识的源
  泉,才能融会贯通。又如《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
  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表面看来,这是游春
  踏青之作。这时风光景物焕然一新,东风浩荡拂面而来,百花竞
  放,万紫千红,皆是春光点染而成。实则借此阐明一旦把握了孔
  孟儒家思想的真蕴,则心地明彻通畅,豁然开朗,妙用无穷的道
  理。还有《闻善决江河》、《仰思》、《再赋解嘲》、《斋居感兴》、《山
  寺逢僧谈命》、《次韵择之见路旁乱草有感》、《分水铺续赵仲缜
  留题》、《次益公韵》、《吴山高》等不少诗作,分别对宇宙观、人生
  观、政治观、理欲观、历史观、道德修养、学术上分析与综合的关
  系,不同学派的自由争鸣等深含哲理的问题,作了形象生动的
  艺术概括,意味无穷,发人深省。
   (四)体裁多样。朱熹诗词有绝句、律诗、古体、骚体、民歌、
  乐府、回文、五禽言、词赋;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形式多样,
  异采纷呈,不拘一格,充分表现了他精湛的艺术功力。
   总之,朱熹诗词既是他的情趣风格、学术思想的自我表露,
  又是我国古诗词艺术大花园中的一株奇葩,值得认真研究发掘
  与借鉴。
   (三)
  朱熹是我国古代诗人中的一位多产作家,其诗词见于《朱
  文公文集》的有1200多首,见于《朱文公文集·别集》的还有10
  多首。此外,散存于各地方志之中者也不少。鉴于朱熹是理学
  家,又是诗人,其诗词既是文学艺术作品,又是朱子学研究的重
  要参考资料,故本书在作品选用以及设计编排等方面,也兼顾
  到一般诗歌爱好者的阅读欣赏和朱子学学者专家的研究参考
  两方面的需求。全书共选入朱熹诗作525首,约占其全部诗作
  的一半。编选的原则,从思想内容来说:一是要能反映朱熹生平
  及其各个时期的主要活动,二是要能体现朱熹的基本政治态度
  和学术观点,三是要能休现朱熹的道德情操和生活情趣。从体
  裁形式来说,着重选近体诗(即唐宋体律诗和绝句),也适当选
  一些长律、古体、乐府和歌赋,做到体裁多样,不拘一格。所选诗
  词,力求思想积极健康,可供借鉴。对朱熹早期描写高人雅士的
  闲情逸致,或抒发怀才不遇、思乡伤逝、慕道求仙、消极遁世思
  想的作品,如艺术上有精湛造诣,或对深入研究朱熹有参考价
  值的,也适当选入。
   上述所选诗作,我们按内容和体裁分为感事诗、哲理诗、山
  水诗、酬对诗、杂咏诗和词赋六大类。其中感事诗90首,主要反
  映朱熹对天下大事的观感及其在各个时期的基本思想倾向,按
  其主题又分为爱国恤民与述怀明志两组;哲理诗73首,主要反
  映朱熹的学术观点,按其主题又分为宇宦观、人生观、道德修养
  和为学三组;山水诗148首,主要反映朱熹的游踪和各地山川
  形胜,其中又分为武夷云谷、衡岳、庐山及其他胜地四大块;酬
  对诗87首,主要反映朱熹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内又分为奉
  和、题赠、迎送、寿挽四组;杂咏诗99首,为朱熹对各种事物的
  吟咏与思想寄寓,反映其日常生活情趣,内又分为咏物、咏景、
  咏居、咏事四组;词赋18首,按体裁分类。以上各组诗词,一般
  均按写作年代先后排列,便于人们从中了解朱熹思想的发展过
  程。由于写景、叙事、议论、抒情在同一诗词中往往相互结合,融
  为一体,而不同诗词的主题和表现手法又往往相互交叉,上述
  分类只能是相对的大体的,很难做到准确无误。我们的本意是
  希望通过大体上的分类和定位,使读者先从宏观上对朱熹诗词
  有一个整体结构的印象,然后再从微观上对每首诗词作认真研
  究与深入领会。
   由于朱熹是一位学术思想深邃、知识渊博的理学大师,其
  一生几经浮沉,道路曲折,社会接触面广,所以诗词的内容涉及
  政治、经济、军事、哲学、伦理、宗教、教育、文学、艺术等许多方
  面,且是有所为而发,有特定的含蕴。有些作品,是他身处逆境
  时写的,内容隐晦曲折;有些诗作为对历史或现实政治的咏叹
  评述,如不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则无法理解其诗意;有些诗作
  为其学术思想的艺术概括,蕴含有较深的哲理,因而这些诗作,
  往往很难为普通读者所理解。有的在字面上似乎懂得了,但真
  正的含意实难搞通。我们在着手编选这本诗集的过程中,首先
  考虑到如何帮助读者真正读懂朱熹诗词的内容,理解其真实含
  意。这是我们编选此书的基本职志所在,也是社会效益所在。因
  此,我们并不满足于查辞书,铨注难字、难句,疏通文意,而在每
  首诗词注解后,再加一简短的浅析:交代诗作写作的年代、背景
  及缘由,介绍诗中所涉及的有关事实,揭示其主题所在:此外也
  适当地分析其表现手法及艺术特色。比如《闻迅雷有感》:“谁将
  神斧破顽阴,地裂山开鬼失林。我愿君王法天造,早〓雄断答群
  心。”照字面解释并不难,但意思平淡无奇,然而我们从标题《壬
  子三月二十七日闻迅雷有感》这个时间入手,先查清“壬子”为
  绍熙三年,然后再从《宋史》和《朱子年谱》中查清此时朱熹因在
  漳州推行“经界法”受阻,其长子塾又于上年卒于婺州,心情忧
  郁,退居建阳考亭,而此时朝中道学与反道学两种势力在调和
  孝宗与光宗父子两宫问题上取得暂时妥协,支持道学的赵汝愚
  进登宰辅已指日可待,一度因反对近习待罪的留正亦重回都
  堂视事,并荐举朱熹除荆湖南路安抚使,这使朱熹重新燃起了
  出仕用世的希望。这一背景搞清楚了,朱熹借闻迅雷而作此诗
  的用意,实为渴望当朝皇上早施英明决策,打破现时顽阴笼罩,
  万马齐喑局面,也就不言而喻了。又如《闻蛙》:“两枢盛怒斗春
  池,群吠同声彻晓帷。等是一场狼藉事,更无人与问官私。”乍然
  看来,这是写舍旁田中两蛙相斗的形相,平淡无奇,但我们通过
  查考,知此诗约写于庆元四年秋寓居建阳考亭时。这时朝中韩
  侘胄当权,排除异己,肆意打击道学派;一些投机钻营,拍马溜
  须之徒,纷纷麇集到他的麾下,大搞祸国殃民勾当;但其内部又
  争权夺利,争斗不休。弄清了这些事实,此诗意在通过对群蛙彻
  夜怒斗狂吠,搞得乌烟瘴气的描写,影射当时朝中尔虞我诈、勾
  心斗角的丑恶现实,乃不言自明,意味无穷。但要查清数百首诗
  词的形成年代与写作背景有关的历史事实,是一项十分艰巨的
  工程,我们经过一段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的工作,虽然取得一定
  的效果,但疏漏错失在所难免,祈请读者帮助匡正。
   杨青
   1992年1月

知识出处

朱熹诗词选注

《朱熹诗词选注》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本书为南宋朱熹诗词作品集,分为感事诗、哲理诗、山水诗、酬对诗、杂咏诗和词赋六大类。其中感事诗90首,主要反映朱熹对天下大事的观感及其在各个时期的基本思想倾向,按其主题又分为爱国恤民与述怀明志两组;哲理诗73首,主要反映朱熹的学术观点,按其主题又分为宇宦观、人生观、道德修养和为学三组;山水诗148首,主要反映朱熹的游踪和各地山川形胜,其中又分为武夷云谷、衡岳、庐山及其他胜地四大块;酬对诗87首,主要反映朱熹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内又分为奉和、题赠、迎送、寿挽四组;杂咏诗99首,为朱熹对各种事物的吟咏与思想寄寓,反映其日常生活情趣,内又分为咏物、咏景、咏居、咏事四组;词赋18首,按体裁分类。

阅读

相关人物

杨青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