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玉第三十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家训·颜氏家训·孔子家语》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5128
颗粒名称: 问玉第三十六
分类号: B823.1
页数: 3
页码: 279-281
摘要: 古人很看重玉,有些礼器和用品用玉来制作。孔子把玉的品质和君子的德行相比,并引《诗经》“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的诗句说明,对人很有启迪。“孔子曰入其国”章,讲进入一个国家,看国人的举止、修养、学识,就可以知道他们受教育的情况。孔子讲在学习《诗》《书》《礼》《乐》《易》《春秋》这些经典时,提倡要正确地理解,要避免书中的偏颇。
关键词: 译文 家庭道德 孔丘

内容

【原文】
  子贡问于孔子曰:“敢问君子贵玉而贱珉,何也?为玉之寡而珉多欤?”孔子曰:“非为玉之寡故贵之,珉之多故贱之。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智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而长,其终则诎然,乐矣;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珪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如其玉。’故君子贵之也。”【译文】
  子贡向孔子问道:“请问君子把玉看得很高贵而把珉看得很轻贱是为什么?是因为玉少而珉多吗?”
  孔子说:“不是因为玉少而看重它,也不是因为珉多而鄙夷它。从前有德行的人把德行比作玉,玉温和柔润而有光泽,像仁者的德性;细致精密而坚实,像智者的智慧;有棱角但不伤害人,象征义;佩玉悬垂坠下,象征礼,谦恭下人;敲打它,玉的声音清越激扬,韵调悠长,到最后戛然而止,始终如一,就像君子对乐的态度;玉的瑕疵遮盖不住玉的美好,玉的是好也掩饰不了它的瑕疵,就像忠诚之人毫不掩饰;玉色晶莹通明,乐彩四溢,就像人的信实发于内心;玉的光气如同白色长虹,直达于天,就像上天无所不覆;玉的精气显现在山川之间,就像地无所不载;朝廷用玉制的珪璋为凭信,就像有德行的人的品德。天下都以玉为贵,是因为人们尊崇道德规范。《诗经》上说:‘我怀念好君子,温和如玉有晶光。’正因为这样,所君子都看重玉。”
  【原文】
  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贱,《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矣;疏通知远而不诬,则深于《书》者矣;广博易良而不奢,则深于《乐》者矣;洁静精微而不贱,则深于《易》者矣;恭俭庄敬而不烦,则深于《礼》者矣;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于《春秋》者矣。天有四时者,春夏秋冬,风雨霜露,无非教也。地载神气,吐纳雷霆,流形庶物,无非教也。清明在躬,气志如神,有物将至,其兆必先。是故天地之教,与圣人相参。其在《诗》曰:‘嵩高惟岳,峻极于天。惟岳降神,生甫及申。惟申及甫,惟周之翰。四国于蕃,四方于宣。’此文、武之德。‘矢其文德,协此四国。’此文王之德也。凡三代之王,必先其令闻。《诗》云:‘明明天子,令闻不已。’三代之德也。”
  【译文】
  孔子说:“到了一个国家,它的教化情况就可以知道。如果人们言语柔和,性情忠厚,是因为学了《诗经》;通达知远,是因为学了《书经》;宽广博大,平易善良,是因为学了《乐经》;纯洁无邪并善于阐发精微的道理,是因为学了《易经》;恭敬庄重,是因为学了《礼》;善于交往联系,是因为学了《春秋》。所以不学《诗经》就愚蠢,不学《书经》就欺骗,不学《乐经》就贪奢,不学《易经》就残害,不学《礼》就烦苛,不学《春秋》就混乱。一个人温柔敦厚不愚蠢,说明他深入学习《诗经》了;通达知远不欺骗,说明他深入学习《书经》了;广博温良不贪奢,说明他深入学习《乐经》了;洁静精细不残害,说明他深入学习《易经》了;恭敬庄重而又不繁琐细碎,说明他深入学习《礼》了;交往联系不混乱,说明他深入学习《春秋》了。天有四季,春夏秋冬,风雨霜露,人没有不该效仿的;地载神气,吐纳雷霆,生长万物,人没有不该效仿的。所以,天地的教化,跟圣人相并为三。《诗经》上说:‘嵩山高大,高至云天。嵩山降下神,生下甫侯、申伯。只有甫侯、申伯,才是周朝的辅翼。四国是周的屏障,四方是周的垣墙,’这是颂赞文王武王的品德。‘施于恩德,帮助四国,’这是颂赞周文王的品德。三代的君王,一定是先有美好的声誉,再屡树功德。《诗经》说:‘圣明天子,美誉永远留传’,这是颂赞三代君王的美德。”入其国,其教可知也。
  【原文】
  子张问圣人之所以教。孔子曰:“师乎!吾语汝。圣人明于礼乐,举而措之而已。”子张又问。孔子曰:“师,尔以为必布几筵,揖让升降,酌献酬酢,然后谓之礼乎?尔以为必行缀兆,执羽籥,作钟鼓,然后谓之乐乎?言而可履,礼也;行而可乐,乐也。圣人力此二者,以躬己南面。是故天下太平,万民顺伏,百官承事,上下有礼也。夫礼之所以兴,众之所以治也;礼之所以废,众之所以乱也。目巧之室则有隩阼,席则有上下,车则有左右,行则有并随,立则有列序,古之义也;室而无隩阼,则乱于堂室矣;席无而上下,则乱于席次矣;车而无左右,则乱于车上矣;行而无并随,则乱于阶涂矣;列而无次序,则乱于著矣。昔者明王圣人,辩贵贱长幼,正男女内外,序亲疏远近,而莫敢相逾越者,皆由此涂出也。”
  【译文】
  子张向孔子询问圣人是怎样治理政事的。
  孔子说:“颛孙师,我告诉你。圣人精通礼乐,拿过来推行开来就是了。”
  子张不明白,又问一遍。
  孔子说:“你以为必须摆设席位,跑上跑下,互相揖让,互相敬酒,这才叫礼吗?你以为必须按排出跳舞的队列,拿着雉翎,吹打乐器,这才叫乐吗?说的话可以实践,这是礼;做的事大家喜欢,这叫乐。圣人努力抓这二点,从而敬肃己身,无为而治。于是天下太平,万民顺服,百官守职,这就是上上下下知礼了。实行礼,从人就治理得好;废掉礼,百姓就会犯上作乱。巧建房屋,要有内室和台阶,摆设座席就要有上下之分,乘车必然分左右尊卑,走路有并行随后之分,站立要有次序,这都是古代传下的礼。房屋没有内室和台阶,那么升堂入室就乱了;座席没有上位下位之分,那么顺序就乱了;车上没有左位右位之分,那么车上就乱了;走路没有并排随后之分,那么台阶上道路上就乱了;队列没有秩序,那么位置就乱了。从前的圣王明君严格区分贵贱长幼,纠正男女内外之别,规定亲疏远近关系,没有人敢逾越,都是根据礼乐提出的。”

知识出处

朱子家训·颜氏家训·孔子家语

《朱子家训·颜氏家训·孔子家语》

出版者:三秦出版社

本书汇集了《朱子家训》《颜氏家训》《孔子家语》三部古代家训中的优秀代表。这些家训,对于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从而促进社会和谐至今具有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阅读

相关地名

孔子
相关人物
子张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