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礼第二十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家训·颜氏家训·孔子家语》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5119
颗粒名称: 论礼第二十七
分类号: B823.1
页数: 5
页码: 250-254
摘要: “孔子闲居”篇讲的就是孔子对礼的一些重要见解,如什么是礼,怎样做才符合礼,并全面地论述了礼的功用:“郊社之礼,所以仁鬼神也;禘尝之礼,所以仁昭穆也;馈奠之礼,所以仁死丧也;射飨之礼,所以仁乡党也;食飨之礼,所以仁宾客也。”认为“治国而无礼,譬犹瞽之无相,伥伥乎何所之?譬犹终夜有求于幽室之中,非烛何以见?故无礼则手足无所措,耳目无所加,进退揖让无所制”。
关键词: 译文 家庭道德 孔丘

内容

【原文】
  孔子闲居,子张、子贡、言游侍。论及于礼,孔子曰:“居!汝三人者,吾语汝以礼周流无不遍也。”子贡越席而对曰:“敢问如何?”子曰:“敬而不中礼,谓之野;恭而不中礼,谓之给;勇而不中礼,谓之逆。”子曰:“给夺仁慈。”子贡曰:“敢问将何以为此中礼者?”子曰:“礼乎,夫礼所以制中也。”
  子贡退,言游进曰:“敢问礼也,领恶而全好者与?”子曰:“然。”子贡问:“何也?”子曰:“郊社之礼,所以仁鬼神也。禘尝之礼,所以仁昭穆也。馈奠之礼,所以仁死丧也。射飨之礼,所以仁乡党也。食飨之礼,所以仁宾客也。明乎郊社之义、禘尝之礼,治国其指诸掌而已。是故居家有礼,故长幼辨;以之闺门有礼,故三族和;以之朝廷有礼,故官爵序;以之田猎有礼,故戎事闲;以之军旅有礼,故武功成。
  是以宫室得其度,鼎俎得其象,物得其时,乐得其节,车得其轼,鬼神得其享,丧纪得其哀,辩说得其党,百官得其体,政事得其施。加于身而措于前,凡众之动,得其宜也。” 言游退,子张进曰:“敢问礼何谓也?”子曰:“礼者,即事之治也。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治国而无礼,譬犹瞽之无相,伥伥乎何所之?譬犹终夜有求于幽室之中,非烛何以见?故无礼则手足无所措,耳目无所加,进退揖让无所制。是故以其居处长幼失其别,闺门三族失其和,朝廷官爵失其序,田猎戎事失其策,军旅武功失其势,宫室失其度,鼎俎失其象,物失其时,乐失其节,车失其轼,鬼神失其享,丧纪失其哀,辩说失其党,百官失其体,政事失其施。加于身而措于前,凡动之众失其宜。如此,则无以祖洽四海。”
  子曰:“慎听之!汝三人者,吾语汝:礼犹有九焉,大飨有四焉。苟知此矣,虽在畎亩之中,事之,圣人矣。两君相见,揖让而入门,入门而悬兴,揖让而升堂,升堂而乐阕。下管象舞,夏籥序兴,陈其荐俎,序其礼乐,备其百官。如此而后君子知仁焉。行中规,旋中矩,銮和中《采荠》。客出以《雍》,彻以《振羽》。是故君子无物而不在于礼焉。入门而金作,示情也。升歌《清庙》,示德也。下管象舞,示事也。
  是故古之君子,不必亲相与言也,以礼乐相示而已。夫礼者,理也;乐者,节也。无礼不动,无节不作。不能《诗》,于礼谬;不能乐,于礼素,于德薄,于礼虚。” 子贡作而问曰:“然则夔其穷与?”子曰:“古之人与?上古之人也。达于礼而不达于乐,谓之素;达于乐而不达于礼,谓之偏。夫夔达于乐而不达于礼,是以传于此名也,古之人也。凡制度在礼,文为在礼,行之其在人乎?”三子者,既得闻此论于夫子也,焕若发蒙焉。
  【译文】
  孔子在家闲坐着,子张、子贡和子游在身边陪侍,谈论起礼的问题。孔子说:“你们三个人坐下!我告诉你们怎样使礼运用到天下任何地方和场合。”子贡越过坐席间道:“请问礼是什么?”孔子说:“严肃方面不合乎礼,叫粗野;恭敬方面不合乎礼,叫做耍辨才,勇敢方面不合乎礼,叫做违理不道。耍口才就失去了仁德慈惠。”子贡说:“请问怎么样才合乎礼呢?”孔子说:“礼就是用来规定怎么适中的。”
  子贡退下来,子游上前问道:“请问所谓礼,就是治理坏的,保全好的吗?”孔子说:“是的。”子贡问:“可是这怎么做呢?”孔子说:“郊祭、社祭的意义,就是使鬼神得到仁爱;秋尝夏禘之礼,就是使祖先得到仁爱;馈奠之礼,就是使死者得到仁爱;乡射时用酒食款待人的礼节,就是使同乡邻里得到仁爱;用食物款待人的礼节,就是使客人得到仁爱。明白了郊祭、社祭的礼仪,秋尝夏禘的礼仪,那么管理国家就像在手掌上指画那样容易。所以,日常起居有了礼,长辈晚辈就有了分别;家庭内部有了礼,一家三代就能和和睦睦;朝廷上有了礼,官职爵位就井然有序;田猎时有了礼,军事行动就能熟练;军队里有了礼,就能建立军功。因此宫室遵循适当的法度,祭器符合一定的形状,万物能适时生长,音乐符合节拍,车辆有了合适的轼,鬼神得到了各自的供献,丧葬有了适度的悲哀,辩论谈话有了拥护自己的人,百官有了礼仪,政事就能够顺利施行。将礼运用于自身和眼前的一切事情,所有人的举动就都能适宜。”
  子游退下,子张走向前,说:“请问礼是指什么?”孔子说:“礼,就是做事的方法。君子有了政事就要治理。治国如果没有礼,就像瞎子没有领路人,稀里糊涂往哪儿走?就像一整夜在黑屋子里找东西,没有火烛怎么能看见?所以,没有礼,就连手脚都不知往哪儿放,耳朵眼睛听不进、看不见什么,进退谦让都没有具体规定。
  所以,治家没了礼,长幼就没了分别。小家族没有礼,也就不会和睦。朝廷没有礼,官职爵位就没了顺序。没有礼,田猎打仗时就会缺少计策,军队作战就会失去有利的形势。没有礼,宫室建筑没尺度,祭器没标准,作物耕作不按季节,快乐没个节制,车辆装载没有限度,鬼神得不到祭祀,丧事没有哀悼,辩论没有同类人赞助,官府没有具体制度,政事得不到实施,众多的行动都不合宜。像这样,就没有办法治理天下。”
  孔子说:“你们三个仔细听着吧!我告诉你们,礼一共有九项,其中大飨之礼有四项。如果能做到这些,哪怕他是个种田人,只要照礼而行,他也可以成为圣人了。两个国君相见,互相作揖谦让进入大门,一进入大门,马上钟鼓齐鸣,彼此相互作揖谦让后才登上厅堂,登上大堂钟鼓之声便停止了;这时又在庭下奏起管乐象的乐曲,接着就是夏籥的乐曲,陈列器鼎供品,按照礼乐安排仪式,百官执事一应俱全。像这样君子就懂得了仁爱。进退都很合规矩,车上的铃也合着《采荠》乐曲的节奏。客人出去时,奏起《雍》曲以送别,撤出供品时奏起《羽》曲。所以君子所做的事情没有不合于礼的。进门时鸣金,表示欢迎之情;登堂时演唱《清庙》之诗,表示赞美其功德;堂下吹起象的乐曲,显示祖先的功业。所以古代两个君子相见,不必用语言表达敬意,用礼乐就可以相互传达意思了。所谓礼,就是条理;所谓乐,就是调节。没有条理就不能行动,不合于调节就不能做事。不懂得赋《诗》言志,礼节上就会出差错;不能用音乐来配合,礼节就显得单调枯燥;道德浅薄,礼就会变得虚假。”
  子贡起来问道:“这样说来,夔对于礼就完全不通吗?”孔子说:“你说的是一位古代的人吗?他是上古的人。通晓礼却不通晓乐叫做素,通晓乐却不通晓礼叫做偏。那个夔通晓乐不通晓礼,因此,传下这个名字。大凡制度在于礼,修饰的行为在于礼,实际在于人吧。”三个学生,已经从先生那听到这些高论,就像睁眼瞎子见到了光明。
  【原文】
  子夏侍坐于孔子,曰:“敢问《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何如斯可谓民之父母?”孔子曰:“夫民之父母,必达于礼乐之源,以至五至而行三无,以横于天下。四方有败,必先知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子夏曰:“敢问何谓五至?”孔子曰:“志之所至,诗亦至焉;诗之所至,礼亦至焉;礼之所至,乐亦至焉;乐之所至,哀亦至焉。诗礼相成,哀乐相生,是以正明目而视之,不可得而见;倾耳而听,不可得而闻。志气塞于天地,行之充于四海,此之谓五至矣。”
  子夏曰:“敢问何谓三无?”孔子曰:“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此之谓三无。”子夏曰:“敢问三无,何诗近之?”孔子曰:“‘夙夜基命宥密’,无声之乐也。‘威仪逮逮,不可选也’,无体之礼也;‘凡民有丧,扶伏救之’,无服之丧也。”
  子夏曰:“言则美矣大矣!言尽于此而已。”孔子曰:“何谓其然?吾语汝,其义犹有五起焉。”子夏曰:“何如?”孔子曰:“无声之乐,气志不违;无体之礼,威仪迟迟。无服之丧,内恕孔悲。无声之乐,所愿必从。无体之礼,上下和同。无服之丧,施及万邦。既然,而又奉之以三无私而劳天下,此之谓五起。”
  子夏曰:“何谓三无私?”孔子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其在《诗》曰:‘帝命不违,至于汤齐。汤降不迟,圣敬日跻。昭假迟迟,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是汤之德也。”子夏蹶然而起,负墙而立,曰:“弟子敢不志之。”
  四方有败,必先知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译文】
  子夏陪孔子坐着,说:“请问《诗经》上说‘和乐近人的君子,是百姓的父母’,怎样做才称得上百姓的父母?”孔子说:“百姓的父母官,必须懂得礼乐的本源,做到五至,实行三无。让它们充塞天下,任何地方发生了灾祸,一定先知道,这样的人才算得上百姓的父母。”
  子夏说:“请问什么叫做五至呢?”孔子说:“只要心中想要表达什么,《诗经》中的诗句就会涌现在心中;《诗经》要表达什么,相应的礼也就随之产生;礼所到之处,乐也应该有所表现;乐所到之处,哀也就随之产生了。《诗经》和礼是相辅相成的,哀和乐是互相引发的,因此即使擦亮了眼睛也不可能看见,竖起耳朵也不可能听到。意志充满于天地,实行起来又遍及天下,这就叫做五至。”
  子夏曰:“请问什么叫三无?”孔子说:“没有声的音乐,没有仪式的礼节,不穿丧服的吊丧,这就叫三无。”子夏说:“请问对三无来说,什么诗最接近它的含义?”孔子说:“日夜秉承天命,宽和而又宁静,这就近似于无声的音乐。‘威仪逮逮,不可选也’,这句诗就是没有具体规定的礼。‘凡民有丧,扶伏救之’,这句就是指不穿丧服吊慰死者。”
  子夏说:“您说的话真是太完美、太伟大了,所要说的就只有这些吧?”孔子说:“怎么能这么说呢!我告诉你,它的真正的含义还要从五个方面来阐明。”子夏问:“如何说呢?”孔子说:“无声的音乐,不违背个人心志;无形的礼仪,从容不迫;无服的丧事,把自己内心的极度悲伤推及到他人;无声的音乐,心想事成;无形的礼仪,使上下融洽;无服的丧事,推广到万国。这样,用三无私的精神来治理天下。这就叫做五起。”
  子夏说:“什么叫三无私?”孔子说:“像上天无私覆盖大地,像大地无负私载万物,像日月无私照耀天下。它在《诗经》上这样说:‘上帝之命不违逆,到了商汤与天齐心。下人之道汤疾行,敬圣声名速升起。昭明遍圣不迫急,上帝对其表敬意,命把九州来治理。’这就是汤的美德。”子夏急忙站起,靠墙站立,说:“学生怎敢不记住这些。”

知识出处

朱子家训·颜氏家训·孔子家语

《朱子家训·颜氏家训·孔子家语》

出版者:三秦出版社

本书汇集了《朱子家训》《颜氏家训》《孔子家语》三部古代家训中的优秀代表。这些家训,对于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从而促进社会和谐至今具有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阅读

相关地名

孔子
相关人物
子张
相关人物
子贡
相关人物
言游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