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回第十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家训·颜氏家训·孔子家语》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5110
颗粒名称: 颜回第十八
分类号: B823.1
页数: 5
页码: 216-220
摘要: 这篇是记载颜回言行的。“鲁定公问”章,颜回以御马比喻治理国家,御马“不穷其马力”,同样,治民“不穷其民力”,否则就会出现危险。
关键词: 译文 家庭道德 孔丘

内容

【原文】
  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必佚。”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诬人也。”颜回退。
  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佚,两骖曳,两服入于厩。”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回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识吾子奚以知之?”颜回对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今东野毕之御也,升马执辔,衔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犹乃求马不已。臣以此知之。”
  公曰:“善。诚若吾子之言也。吾子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颜回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许,马穷则佚。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公悦,遂以告孔子。孔子对曰:“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岂足多哉。”
  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
  【译文】
  鲁定公问颜回说:“你也听说东野毕善于驾驭车马吗?”颜回说:“他可以称得上善于驾车。尽管如此,他的马还是一定会奔逃。”鲁定公听了,现出很不高兴的脸色,对身边的人说:“有道德的人,也诬蔑人哪。”颜回退下。过了三天,养马的跑来告诉说:“东野毕的马跑了。两匹骖马逃跑,两匹服马进了马棚。”鲁定公听说后,跌撞在席上,又站起来说:“赶快驾车召见颜回。”颜回来到,鲁定公说:“前天我问您东野毕驾车之事,您说:‘他可以称得上精通驾车,但他的马一定会奔逃。’不知你是根据什么知道的?”颜回说:“根据处理政事的道理推知。从前舜帝最善于治理百姓,造父最善于驾驭马。舜帝不用尽民力,造父不用尽马力。因此舜帝没有散失百姓,造父没有散失马匹。东野毕驾车时,登上车,拿起马缰绳,马嚼子的位置放得很端正,调理完毕,打马快跑,经历险路,跑很远的道。马力都用尽了,还没完没了地要求马快跑。我根据这点知道马会散失。”鲁定公说:“说得好,的确像您说的那样。您刚才说的话,意义深远得很呀,您能不能稍微进一步加以论述呢?”颜回说:“我听说,鸟儿饿极了就会啄人,野兽饿极了就会抓人,人穷极了就欺骗,马累极了就跑散,自古到今,没有让下位困窘而能没危险的。”鲁定公听了非常高兴,于是把这些话都告诉孔子。孔子说:“他之所以是颜回,在于他常有这一类的表现,不必过多地称赞他。”
  【原文】
  孔子在卫,昧旦晨兴,颜回侍侧,闻哭者之声甚哀。子曰:“回,汝知此何所哭乎?”对曰:“回以此哭声,非但为死者而已,又有生离别者也。”子曰:“何以知之?”对曰:“回闻桓山之鸟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将分于四海,其母悲鸣而送之,哀声有似于此,谓其往而不返也。回窃以音类知之。”
  孔子使人问哭者,果曰:“父死家贫,卖子以葬,与子长决。”子曰:“回也,善于识音矣。”
  【译文】
  孔子在卫国时,一次天刚刚亮时就早早起来,颜回在一旁侍候,听到有人哭,哭声非常悲伤。孔子问:“颜回啊,你知道这是为了什么哭吗?”颜回说:“我认为这种哭声,不只是替死人哭的,而且还有生离死别的伤心事。”孔子问:“你根据什么知道的?”颜回说:“我听说桓山有一种鸟,生了四只小鸟,小鸟羽毛丰满之后,即将分飞往四面八方,小鸟的母亲凄楚地鸣叫着送它们远行,它那凄楚的叫声跟刚才我们听到的哭声相似,都是因为亲人将要离去,不再回来。我是根据声音类似而得知的。”孔子派人去问哭的人,他果然说:“我父亲死了,家里穷困,只好卖掉小孩来埋葬父亲。现在我正和我的小孩诀别。”孔子感慨地说:“颜回真善于辨识声音呀!”【原文】
  颜回问于孔子曰:“成人之行若何?”子曰:“达于性情之理,通于物类之变,知幽明之故,睹游气之原。若此可谓成人矣。既能成人,而又加以仁义礼乐,成人之行也。若乃穷神知礼,德之盛也。”
  【译文】
  颜回问孔子说:“成年人的德行是什么样?”孔子说:“能明白人的性情,通晓万物的变化,懂得有形和无形物象的成因,洞察风云变幻的根源,像这样就可以算成年人了。如果又懂得仁义礼乐,就是成年人的德行了,至于能探究事物精微的道理和变化,那就是德行很高了。”
  【原文】
  颜回问于孔子曰:“臧文仲、武仲孰贤?”孔子曰:“武仲贤哉。”颜回曰:“武仲世称圣人,而身不免于罪,是智不足称也;好言兵讨,而挫锐于邾,是智不足名也。夫文仲其身虽殁,而言不朽,恶有未贤?”孔子曰:“身殁而立,所以为文仲也。然犹有不仁者三,不智者三,是则不及武仲也。” 回曰:“可得闻乎?”孔子曰:“下展禽,置六关,妾织蒲,三不仁;设虚器,纵逆祀,祠海鸟,三不智。武仲在齐,齐将有祸,不受其田,以避其难,是智之难也。夫臧武仲之智,而不容于鲁,抑有由焉。作而不顺,施而不恕也。夫《夏书》曰:念兹在兹,顺事恕施。”
  【译文】
  颜回问孔子说:“臧文仲和臧武仲二人谁是贤人?”孔子说:“武仲是。”颜回说:“武仲被世人称为圣人,可是他自己还没能免于犯罪,这就是说他的智慧不值得称赞。他喜欢谈论武器征战,却被邾国打败,这又说明他的智慧不值得颂扬。那文仲,虽然死了,可他的言论不朽,怎么不好?”孔子说:“文仲身死言立,所以谥号叫文仲。可是,他还有三点不仁,三点不智,这就赶不上武仲了。”颜回说:“可以详细地讲一讲是怎么回事吗?”孔子说:“让展禽居下位,设置六个关卡,让妾织苇席贩卖,这是三点不仁。养了一个有器无位的大龟,纵容不合顺序的祭祀,祭祀海鸟,这是三件不明智的事情。武仲在齐国时,齐国将要有祸难,他已预见到,所以不接受封土,从而避免灾难。这就说明他的明智难得呵。凭着武仲的智慧,还不能被鲁国容纳,肯定有原由啊。做事不顺理,施与不合恕道呵。《夏书》上说:‘想着这里,一心扑在这里’,就是要顺从事理,合乎仁恕。”
  【原文】
  颜回问君子。孔子曰:“爱近仁,度近智,为己不重,为人不轻,君子也夫。”回曰:“敢问其次。”子曰:“弗学而行,弗思而得,小子勉之!”
  【译文】
  颜回问什么样的人算君子,孔子说:“有爱心就接近仁德;考虑问题,接近智者;对自己不要看得太重,为别人要想得多,这就是君子。”颜回说:“请问其次。”孔子说:“不学就能做,不想却得到。你努力吧。”
  【原文】
  仲孙何忌问于颜回曰:“仁者一言而必有益于仁智,可得闻乎?”回曰:“一言而有益于智,莫如预;一言而有益于仁,莫如恕。夫知其所不可由,斯知所由矣。”
  【译文】
  仲孙何忌问颜回:“讲究仁德的人说出一个字来必定有益于仁德、智慧的实行,你能不能说给我听听?”颜回说:“说一个字对智力培养有好处,没有什么比得上‘预’字;说一个字对仁有好处,没有什么比得上‘恕’字。那么,明白不能干什么,也就懂得什么是该做的了。”
  【原文】
  颜回问小人,孔子曰:“毁人之善以为辩,狡讦怀诈以为智,幸人之有过,耻学而羞不能,小人也。”
  【译文】
  颜回问孔子有关小人的事,孔子说:“常常把诋毁别人的优点当做能言善辩,险恶地揭发别人的缺点,内心虚伪,却以此为聪明,别人有过失就幸灾乐祸,把学习看作不光彩的事情,同时又看不起没有才能的人,这种人就是小人。”
  【原文】
  颜回问子路曰:“力猛于德而得其死者鲜矣,盍慎诸焉?”
  孔子谓颜回曰:“人莫不知此道之美,而莫之御也。莫之为也,何居?为闻者盍日思也夫!”
  【译文】
  颜回问子路:“一个人的勇猛胜过他的德行,能够死得其所的很少,为什么不谨慎点呢?”孔子对颜回说:“人们都知道这个道理是正确的,但是却不能控制自己,没有人认真去这样做。为什么人们宁愿白坐着做一个道听途说的人呢?为什么不每天多想一想?”
  【原文】
  颜回问于孔子曰:“小人之言,有同乎君子者,不可不察也。”孔子曰:“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故君子于为义之上相疾也,退而相爱;小人于为乱之上相爱也,退而相恶。”
  【译文】
  颜回问孔子:“小人的话也有与君子相同的地方,不能不加以分辨。”孔子说:“君子靠自己的行为说话,小人凭善辩的舌头说话。所以君子在追求义的问题上,痛恨别人不努力,而平时跟人的关系是很融洽的;小人在制造动乱的问题上志同道合,但平时就互相憎恶。”
  【原文】
  颜回问:“朋友之际如何?”孔子曰:“君子之于朋友也,心必有非焉,而弗能谓‘吾不知’,其仁人也,不忘久德,不思久怨,仁矣夫。”
  【译文】 颜回问:“朋友之间应该怎么相处?”孔子说:“君子对于朋友,心里一定有认为做得不对的地方,但是他不能说我不知道。如果是仁德的人,就不会忘记积累仁德,也不会考虑别人长期以来对自己积存的怨恨,这才是仁德呀。”
  【原文】
  叔孙武叔见未仕于颜回,回曰:“宾之。”武叔多称人之过而己评论之,颜回曰:“固子之来辱也,宜有得于回焉?吾闻诸孔子曰:‘言人之恶,非所以美己;言人之枉,非所以正己。’故君子攻其恶,无攻人之恶。”
  【译文】
  叔孙武叔在颜回那里看到一个没做官的人,颜回说:“请用宾客之礼招待他。”武叔经常谈别人的过错并妄加评论。颜回说:“本来,您是想羞辱他,应该从我的做法中有所得。我听先生说,说别人的坏处,不能用来证明自己好,说别人的不正直,不能表明自己正直。所以,君子攻击那些不好的东西,不攻击别人不好的地方。”【原文】
  颜回谓子贡曰:“吾闻诸夫子,身不用礼而望礼于人,身不用德而望德于人,乱也。夫子之言,不可不思也。”【译文】
  颜回对子贡说:“我听先生说,自己如果不讲究礼,却指望别人讲究礼;自己不讲德,却指望别人讲德,那样会引起变乱的。先生的话,不能不考虑呵。”

知识出处

朱子家训·颜氏家训·孔子家语

《朱子家训·颜氏家训·孔子家语》

出版者:三秦出版社

本书汇集了《朱子家训》《颜氏家训》《孔子家语》三部古代家训中的优秀代表。这些家训,对于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从而促进社会和谐至今具有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阅读

相关地名

颜回
相关人物
孔子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