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回 守制著书谈易学收徒会客道心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4998
颗粒名称: 第五十八回 守制著书谈易学收徒会客道心机
分类号: I247.53
页数: 6
页码: 367-377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游生忠著的长篇小说千秋雪第五十八回守制著书谈易学收徒会客道心机情况。
关键词: 游酢 师傅 事情

内容

话说游酢赶回家,他父亲躺在床上已经奄奄一息,昏迷不醒。 几天后,游酢的儿子们等都到家了。老人家回光返照,醒了。他见了儿子和孙子都已经回家,微微一笑,但是说不出话来。
   过了半个月后,游潜去世了。 族内亲人和村中人们知道了消息,都赶来帮忙处理后事。村中的人帮忙把游潜尸体安放在后山,盖了一座草棚,以便游酢夫妇守灵。游酢写信将父亲去世的情况告知齐州府并上报朝廷。 期间,村中人都前来帮忙。一天夜间,游酢看见张崇武,问道:“崇武,在家过得怎么样?”张崇武回答:“一般般。”游酢说:“你有一身好武艺,在家是个浪费,以后有机会可以跟我出去。”张崇武答道:“不用,我觉得还是在家种田实在。”游酢因为有事情忙,没有时间跟他深谈,去办理事情了。 办理完父亲的后事,游酢也疲惫不堪,在草棚静心地守孝。朝廷的制度规定:官员凡是父母去世,需在家守孝三年,满期后才可以重新安排工作。这种制度叫做“守制”。
   十月底,乡村的农民开始进入农闲阶段。游醇召集家族的主要骨干又一次开会讨论修族谱的事情。 会上议定,明年正月十八是黄道吉日,那天正式请刻谱师傅入村开盘刻印。于是,又讨论了谁去请师傅、谈价钱,师傅们的住宿、伙食安排,谁负责买猪头、三牲、做糍粑和伙食等问题。至于修谱的起工和完工的祝文、祭祀文等自然由游醇兄弟包揽,还安排了监谱、校对人员。
   有人问:“放在哪里搞吃好?”
   “祖祠的厢房有现成的锅灶,年年祭祀祖祠的时候都用,打扫、洗刷一下就可以。烧的柴火各户送半担足够。”
   又有人问:“那么,族谱印多少套为好?”
   族长捻了捻胡须道:“依我看,咱们族不大,按大小房算来有十六份就够。”
   有个长辈说:“按照规矩,族长公和编谱的各要存一套,至少也得十八套。”
   游酢说:“印二十四套吧,有些外迁出去的以后回来寻宗时可以给他们,附近的同宗给两套,余下的做机动。”
   “那好,就印二十四套。” 会上,游醇对游酢说:“咱们家族不大而且年代不远,族中先人早年就准备写家谱放着,做起来不难。只是谱头的序、传、赞等,你来做。”游酢回答道:“哥,你做吧。你是兄长,哪有弟弟越分的事情。”游醇说:“你来做更适合。我虽然中了个进士,没有实际的职务,你当过朝廷的官。再说,我要把现有的人丁材料等补上,还要负责全盘工作,忙不过来。你不用推托,就这么定了。”游酢只好点头应道:“那好,到时你帮忙看看。”游醇笑道:“这还差不多。”
   一切谈妥,大家欢欢喜喜离去。
   十一月,游酢考虑到陈侁等回家要一定时间,而且自己也要准备族谱的材料,便让陈侁等弟子们回去了。 游酢开始坐下来整理材料。由于游醇早年有修家谱的准备,游酢帮忙整理好家谱,并且早年已向谢显道、吕大临等约稿写谱头的题赞、前两月父亲去世,杨时前来吊唁,又请他补了父亲的题赞。游醇又提出请人前来印谱。于是,游酢将诸友的题赞一一再看一遍:
   唐八闽始祖五丈匹公(建阳)赞 世守南京,昆弟俱仕,公独韬光,富贵弗慕,择地于闽,来于唐祚,文贞八叶,德树惠布,卜筑长平,勃兴宗祀,瓜瓞绵绵,衣冠弈世。——宋·翰林学士谢显道谨撰唐镇使二世吴公赞
   肇迁二世,公发其祥,德建名立,器宇轩昂,世为镇使,望重潭阳,承先启后,源远流长。——宋秘书省正字吕大临谨撰太中公升叔先生游潜赞
   峋嶙獬豸,翠垸公棠,先生挺秀,笃生贤良,宗谱秩秩,庙貌堂堂,瞻仰遗容,山高水长。 ——宋·杨时谨撰
   年底,游醇、游酢兄弟等开始校对族谱的材料。 第二年初,游酢一家按照礼制没有放鞭炮,没有请客,粗衣素食,也没有走亲访友,守在草堂静悄悄地过了一个上元节。
   过完初五,游醇、游酢兄弟等继续将族谱的材料校对了一遍。
   游酢再审了一遍家谱的底稿,最后补写了一篇族谱序文。 天气时晴雨不定,有时下霜,有时下雪。村里房前屋后的桃红李白,李花开满了雪白的花,一眼望去富垄村就像一片花海似的,微风一吹,青草的气息和花卉的馨香弥漫着整个乡村。 一天上午,松溪人吴执中来访。这吴执中,字子权,松溪县渭田乡吴村人,嘉祐八年中进士,比游酢大二十岁左右,学问也颇好,眼下在当地方官员。游酢见了他,拱手说道:“吴大人,多年不曾谋面,你依然春风满面啊。”吴执中答道:“彼此、彼此。游大人,在家一定又有新作问世了吧,拿出来拜读、拜读。”两人说笑着坐下,饮茶、闲谈。坐了一会,吴执中说:“我回家过年,几天的热闹过去就觉得没有意思,还是找你切磋一下才实在。你是大学问家啊,在咱们闽北少有人可比肩。”游酢说道:“老前辈说笑了,你不但学问比我好,而且见识也更广。晚生当向你多多指教才是。”于是,两人开始交谈起学问。 吃饭的时候,游酢问道:“听说,吕惠卿是你襟兄弟的女婿,你跟他的关系怎么样?”吴执中回答:“嗨!这个嘛,他当他的大官,我自己能够混一口饭吃就够了,何必求人呢。”游酢从心里对他敬慕,赞叹道道:“有骨气!”
   吴执中吃完午饭,便告辞了。
   元宵节过后,陈侁等弟子回来了,村里游氏家族的男人们开始动手修族谱的事儿。 到了正月十八那日,天亮后一阵猪被杀的嚎叫声传遍村庄,游氏的宗亲大人们都纷纷起床开始准备应做的事情,有的小孩也被吵醒了。清晨,大雾茫茫的,妇女们奔向猪叫的地方——她们到祖祠边去杀鸡、宰鸭、煮饭菜。
   早上,大家吃了便饭。男的去准备起工的事宜,女的做厨房内的事务。 上午辰时,刻谱师傅带着两个挑着木箱的助手,后面还跟着一个姑娘进村了。接待的人把他们带到祖祠的客厅坐下休息。这祖祠虽然不大,可是因为近两代人才辈出,朝廷赐的牌匾有“兄弟登科”、“棠棣联辉”等,当地的外姓人羡慕不已。其中,游三礼一家就够出色,游默的儿子游醇和游酌乃同胞兄弟,先后几年中进士,而游酢与游醇兄弟都是同游三礼这个爷爷的孙子,“一门三进士”一时成为地方上的美谈。因此,在建阳名声传得很开,家喻户晓。 族长和游醇、游酢兄弟等上前与师傅互相作揖施礼,通了姓名、功名等,众人才知那师傅也是举人出身,学富五车,经纶满腹,当过州府教授。 请师傅们喝完了茶。游氏的男人忙开了,有的拿香、纸、烛,有的抬猪头,有的端煮熟的三牲,有的端糍粑、提老酒、拿杯子,往客厅神位前桌上放好供着。族长带所有男人和男孩子进来,族长站在最前面,负责司仪的游醇先给祖先点燃香和烛,再将一大把冒着烟的香分给每一人一枝。接着喊:“上香、再上香、三上香”、“上香礼毕”、“献酒、再献酒、三献酒。”、“献酒礼毕”,“跪——读祝文”听到这一声,所有的人都跪下。这时,门外响起了一长串的鞭炮声。
   游醇念“告祖文”完毕,喊道:“跪——升”接着又念道;“叩首、再叩首、三叩首。”
   大家直到听到:“礼毕——平身。”才站直,恢复平常的样子。
   族长走到刻谱师傅身边说:“师傅,再就劳你出神力了。” 刻谱师傅笑着回答:“哪里,这是我们分内的事情。”接着交代道:“麻烦叫两个人铺两个摊,好放东西和印字用。另外,纸张去拿来。”
   没等族长发话,几个后生应道:“好咧——”就去张罗了。转眼功夫,摊铺好,纸张也拿来。游醇将族谱草稿递给师傅。那师傅粗粗翻一遍,赞道:“贵族真乃望族,世代缙缨,科甲联芳,敬仰、敬仰。”
   族长高兴而谦虚地回道:“多谢师傅的美言!”和师傅并排坐下。
   刻谱师傅听了也满心欢喜,喊道:“孩子们,开工吧——”两个帮手打开木箱,取出两块木匣,又取出一箱用枣和梨木刻好的活字,都放到架好的门板上。帮手将纸裁好,取出油墨,用小木棍搅和调匀,对师傅说道:“好了。”师傅上前瞧了一眼,点点头,说道:“春秀,上!”许多人都拥挤过来看热闹。
   族长喊道:“大家别挤。”众人听了没有人敢再往前,只得远看。 那姑娘身材长得高挑,脸蛋长而透着红润光,皮肤白,挽起衣袖,露出一只白玉似的手臂。围观的后生一个个眼前唰地一亮看呆了,哪个心里不痒痒的?可是,族长和父母们都在场,没有一个敢出声。那姑娘这种场面见得多,一点也不当回事,只是做自己的,拿着族谱草稿对着进行拣字排版——将活字一个个拣起,按照草稿的顺序往木格子放——字朝上;排好一版后,将草稿再对一遍,接着放下手中的草稿,给排好的字抹上一层油墨,然后将裁好的纸覆盖到上面,再用另外一把干净的毛刷轻轻地刷一遍;过了一会,姑娘将纸张轻轻地取起,翻过来一看,一张印好字的纸便成了一页文章。姑娘送到师傅面前,道:“爷爷,可以吗?”师傅验过,对族长说道:“恭喜,很顺利。”
   族长回道:“同喜、同喜。”众人的脸似乎一张张都添了光彩。
   这时,门外又响起了一长串的鞭炮声。 晚上,游撝把母亲叫到一旁,嘀咕了一阵。夜间,吕氏对游酢透露了儿子对那姑娘爱慕之意,讲道:“那姑娘人有模样,而且能够识字。”游酢回答:“不行,孩子年纪还小,再说孙大人以前在京城曾经提过要撝儿为婿之事。”吕氏分辩道“你那么当真,那只不过说说而已,又没有定聘。”游酢听了,讲道:“做人信誉第一。我不能负人。我看你说的那位姑娘,如果给大哥的儿子擢儿倒挺般配。”吕氏听了转而道:“这样也好。”次日,游酢去跟堂兄游醇商量。游醇说:“叔叔刚刚去世,怎么能呢。”游酢讲道:“古时孝子尚且有冲孝的典故,大哥未尝不知。依照古例行事,孙子守孝才一年,况且是侄孙,可以先定下亲事。”游醇终于同意,答应道:“此事暂时不要声张,我去试探一下再议论。” 一连几日,游醇与师傅闲谈,了解到姑娘年方十六,尚未许字于人。师傅心下明白游醇用意,又私下留心观看了他家的公子,是个人才,但是不让孙女知道,以免乱了她的心。
   半个月左右,刻谱完工,依旧进行了一场隆重的祭祀典礼,谢了师傅们一餐,合族人也沾了光。 师傅们临走时,游醇吩咐二儿子送师傅一程,交代只允许送到村口就回头。这一段相送,意图是让姑娘认识一下游擢。 师傅回到家没有几天,游醇便派人上门提亲。师傅了解对方的根底,对儿子和媳妇说了,大家都认为自己高攀上这么一门亲戚万分高兴,于是给孙女挑破了窗纱,讲:“这门亲事是爷爷帮你选的,也是你前辈子修来的福。”
   “爷爷,您说的是那一个?”
   “送我们到村口的,还满意吗?” 姑娘想起了:那后生蛮英俊的,正合自己心意。但是,听爷爷说他父亲是进士,自己只是个农家女。于是,她说道:“咱们配得上人家吗?”
   当爷爷的说;“这就放心,对方已经来提亲,说明人家是真情实意的。”
   姑娘听了,心头一热,脸红了,咬一下嘴唇,转身回闺房去了。
   一家大人见此,知道姑娘满意,便叫人回了庚帖送去。
  游醇接了回帖,叫人与游擢的生辰八字一查,属于上上婚姻。于是,游家做了准备,给对方正式送去了聘金和聘礼。这门亲事定了下来。 族谱做完,春耕还没有开始,大家暂时闲下。游酢请人将父亲的棺材移到距龙湖往北里许的寿地,族中人帮忙在他父亲的寿地盖了一座草棚,草棚面积约半亩左右大。 游潜的风水墓地在崇化里龙湖山腰宝应寺后。那里重峦叠嶂,林木参天,环境幽雅,空气清新,山谷中大小瀑布有几十处,其中以龙池飞瀑最出名。 读书堂盖成那一天,游酢好高兴,请了几桌酬谢乡亲。晚上,席散客去,打发孩子们去休息,他自己一人独坐着静思。
   他开始移在这里读书,继续过着清淡的生活。 一天,游酢忽然回想起当年洛阳求学之事,于是诗兴来了,提笔写下《宝应寺读书堂成因怀明道先生》一诗:桥西积雪度新晴,卜筑茅堂快落成。郁郁奇花铺野趣,关关好鸟和书声。春浓岚色无边景,水净天光彻底清。记得程门窗草绿,至今遐想每驰情。 早晨,游醇刚刚吃过饭不久,游酌问道:“大哥,今天做什么?”游醇回答:“去定夫那儿走走吧,他一个人在那儿呆住,太寂寞和孤单了。我们有空时到草堂坐一坐。”游酌应道:“好哩。”
   半个时辰后,兄弟俩出了家门朝草堂方向走去。
   “暧——大哥、四哥,你们去哪儿?”听到喊声,兄弟回头一看是游醳。游酌停下脚步,说:“去草堂。”游醳跑着追上,气喘吁吁地说:“好呀,我也去。”
   游拂、游损在前面小坪上玩耍,见山下来了一群人,看清是自家人,便躲到一角去了。 游醇三人走近草堂时,突然有人大声喊道:“哪里去?”三人先是吓了一跳,只见蹦出两个小孩,朝他们嘿嘿一笑,说道:“大伯好,叔叔们好!”
   吕氏闻声出来,招呼道:“大伯、叔叔进屋坐。” 游酢在练书法,听到有人来正准备起身,见堂兄等已经进了草堂,招呼道:“你们来啦,都坐吧。”由于都是自家兄弟,大家也不客气,都到桌边坐了下来。吕氏忙着到厨房去沏茶。过了一会,她端着一壶茶水出来,给兄弟们倒了一杯,说一句:“大伯,兄弟们慢慢用茶。”便回到厨房去了。
   游醳问道:“二哥,你的书法那么好,还练啊?”
  游酢笑了笑,说:“古人说学无止境,艺不离手。论书法,我固然也过得去,可是跟天下大家相比,还差得远呢。就眼前而言,大哥的比我还好,能不学习吗?” 游醇摆摆手,说:“你们别听定夫,他是拿我开心,我的字哪有他的强。定夫,我们谈点正事,近来读什么书?”
   游酢答道:“在给《论语》作注解。大哥呢?” 游醇说:“读点《易经》。定夫,你说自古以来前人对这本书有许多的注解,众说不一。就对天地间事物看法也有一元说和二元说,你倾向哪一家?” 游酢想了一下,答道:“古来的易学家无非包含着象数和义理两派,汉代之前重象数,其后至今则重义理。弟以为二程夫子所说的更贴切些,他们继承了三国时王弼《周易注》的观点,用义理对易经进行了阐述,融入了理学的主张,堪称古来最佳的版本。是的,天地间的事物无不是两面性的,有阳有阴;事情也有好与差两面。但是,万物无不是一个理字。” 游醇说:“王弼《周易注》机智风趣,老子的味很浓。程氏兄弟的易学注释还不曾看过,不过程氏兄弟的理学,我倒研习多年。他们所讲的理学,确实有自己的创见,可谓独树一家。但是‘去人欲,存天理’这句话,我觉得在对人方面不够宽容些。” 游酢说:“程夫子所说的去人欲,并不是排斥人的一切欲望,而且要人们从讲天理出发,去掉损人利己的欲望。”
   游酌问道:“二哥这么讲,说得过去。可是,他说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呢?” 游酢答道:“这一句原来程夫子是对寡妇改嫁的事情而言的。其实,这话的含义也没有错,任何人虽然都要生存,生存固然第一,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做人非有气节不可。古书上所写的行乞者‘不食嗟来之食’便是例子。士可杀不可辱,也同此义。”
   游醳问道:“哥哥们,研究《易经》有什么作用和好处?” 游酢说:“《易经》的系辞中说‘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这三句话便是答案。《诗经》中就有记载古人在劳动和战争中对易经的运用。汉代的京房用它创造了历法,确定了二十四节气等,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有着直接的作用。”
   游醳又问:“那么,《易经》本身告诉人们什么道理呢?”
   游醇说:“这个,问问你二哥。”
   游酢答道:“简单地说就一个字:变。”
   游醳听了,疑惑地问道:“变?” 游酢说:“对!变。天有阴晴风雨四象,岁有春夏秋冬四季,人有七情六欲,生老病死,贫富贵贱。一切都在变,都会变。天下没有不变的东西,这就是《易经》蕴涵的深刻哲理。当然,任何人在自己的人生当中,也要懂得善于变通。譬如,你们现在拼命地读书,就是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将来能够有更好的生活。”
   游醳听了,说道:“二哥,你这么一讲,我明白了很多的东西。”
   “你们在说什么呢?”忽然,门外跑进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大家一看,原来是游操。 堂兄的儿子游操,字存诚,是一个长得英俊的少年,为人聪明。他已经读了几年书,见游酢在家,经常来询问读书的事情。游酢喜爱他,热心地指导他,村里知道的人说:“游酢对存诚比自己的孩子还更爱呢。”
   游醳说:“操儿,你二伯在勉励你们要努力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将来当官,不要像你父亲一样种田。”
   游操回答说:“大家都当官了,哪来的吃穿啊?”
   众人听了哈哈大笑。 游酢说:“操儿说得对。其实,我说的并不是要人人都去当官。不论做什么,只要知道《易经》变的道理,都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穷的,懂得变通,想办法多挣钱,便能够使自己富起来;没有文化的,努力学习,也可以使自己成为知识丰富的文化人;遇到困难和挫折,善于变通,就能够战胜困难和挫折,走向新的成功。”
   游操听了,说道:“就是嘛,二伯才不像你们认为的那样。”
   大家说说笑笑,不知不觉到了中午,才各自回去。 一天,游酢在草棚里边看书边给《论语杂解》作注释。突然,游撝跑进来说:“爸爸,外面有人来找你。”游酢放下书走出门一看,是一个青年。
   那青年上前施礼道:“晚生陈侁给游大人请安。”
   游酢忽然想起什么,说道:“哦,陈秀才,进屋坐。” 陈侁,名复之,侯官(今福州)长乐人,平常与陈灌最友好,为陈灌的弟子。因前年陈灌谪岭南,写了一封信对陈灌表示祝贺,不曾想到信被奸人所截上报朝廷,结果获罪削官回乡。 进草堂坐下,喝了三盏茶,游酢关切地问道:“你今天怎么有空来此?”陈侁说:“听说大人回到建阳,所以特来求学。不知方便否?”游酢应道:“方便!我现在家里闲着,其他人一概不见,唯独欢迎求学青年上门。你就安心地在这里陪陪我,有什么问题随时可以问。”
   这样,陈侁就住下了。
   陈侁问道:“孔夫子何以称圣而孟夫子却亚圣?” 游酢答道:“孔夫子兴学育才,著书立说,倡三纲五常,开儒家先河,故称圣人;孟夫子继承其大统,其建树也大,故以亚圣相称。”
   陈侁又问道:“孔夫子论著何者为优?” 游酢答道:“圣人所著有三:《论语》、《春秋》、《十翼》。以愚之见,《论语》最善,小则修身齐家、为人处世,大可安邦治国,人人可用,万世师表。《十翼》次之,夫子晚年所著,凝毕生智慧,寓天地之哲理,亦万世不朽之至珍;三为《春秋》,虽为左氏而注,然亦可观。”
   陈侁复问道:“《论语》至要大旨?”
   游酢笑而答道:“为人也。”
   陈侁再问道:“为人何以先后?” 游酢答道:“古人对做人有忠、孝、仁、义、礼、智、信等方面要求。从做人来说,我认为孝第一。幼小时知道孝敬父母及长辈、友爱兄弟,长大后能够忠于事主;但是,处世则极需讲究修养。首先要治气养心,心地仁慈,胸怀宽阔,在待人接物上,能够对朋友讲诚信,注重情义,言行能够有礼智,非礼不言,非礼不行,非礼不动,才能成为君子。” 清明节那天早晨,天下着细雨,富垄村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妇女们杀鸭,男人打米果。游醇和游氏兄弟挑着祭品,带上自己的儿子们到山上去祭祀父亲的坟墓。
   转眼到了夏天,弟子们都回来了。游酢又开始忙碌起来。 一天接到朝廷的邸报,游酢才知道新党人物又重新获得朝廷大权,章惇仍然当宰相,继续贬了一大批元祐时的大臣到岭南。 看罢邸报,游酢明白朝廷又卷起了一场非常大的风浪,半天透不出气来。他走出门,看见有游扩和游拂、游损在地上比画着。他悄悄地过去,问道:“扩儿,你们玩什么?”
   游扩闻声抬头一看,答道:“二叔,我们在画太极八卦图呢。”
   “画出来了吗?”游酢问道。 游拂、游损闻声慌忙将地上的图用脚抹了几处。游酢笑着走过去,游拂、游损闪到一边,小声地叫道:“爸爸。”游酢应道:“嗯。你们不读书尽知道玩。”游拂、游损撒腿跑回草堂去了,游扩忽然发现地上的图少了两个字,大声喊:“你们两个回来,赔我。”游酢前去一看,地上果然有两个圆圈,内重画了太极,外重一圈写了八卦的名称和符号,但是少了一个坎字和一个离字的符号。游酢拣了一截树枝,弯下腰补上。
   游扩问道:“二叔,我画的太极图对吗?”
   游酢点点头,说:“对!一点不错。你怎么会画这个?”
   游扩答道:“我偷看我爸书上的。他呀,可不许我看,叫我好好读书去,不要想七想八。”
   游酢看了他一眼,回答道:“你爸爸说得对。现在年龄还小,先把课本读好,以后大了再学。”
   游扩回答说:“好。我一定听你的。我回去了。”转身跑了。
   游酢大声嘱咐道:“扩儿,听你爸爸的话,好好读书。”游扩已经跑下了山冈。
   忽然,迎面走来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喊道:“小孩,游大人在家吗?”
   游扩收住脚步一看,问道:“老人家,你问的是哪一个?”
   老人笑着问道:“你这里有几个游大人?”
   游扩回答:“我爸爸、二叔、三叔、七叔,还有——”
   老人说:“你这小鬼,知道这么多。我找的是定夫先生呀!”
   游扩听了,答道:“哦,我二叔,他在草堂呢。”应完走了。
   老人上了山冈,到了草堂前,问道:“定夫在家吗?” 游酢听到有人来,连忙奔出门,一看不是别人而是江侧先生,上前施礼道:“恩师在上,受学生一拜。”江侧摆摆手,说:“定夫免礼。老夫听说你守制在家,特地过来看看。”游酢说道:“不知恩师驾临,学生失迎,万望海纳。学生在制,简居草堂,多有不便。请里面用茶。” 进了草堂,游酢请江侧先生坐了上位,游损、游掞俩听到有客人来,急匆匆奔回屋,游酢叫孩子道:“你们过来,这是爸爸的先生,你们叫师公。”游损、游掞连忙上前鞠了个大躬,问候道:“师公好!”吕氏闻声也出来行了个万福,说道:“师公在上,贱妾有礼啦!”江侧忙回礼道:“夫人免礼。”夫人说了声:“谢谢!”回到厨房沏了一壶上好的茶出来,游酢说:“我来吧。”接过茶盘,亲自端给先生江侧。江侧接过茶,说道:“定夫,我们亦师亦友,就免了那些陈规礼节吧。”游酢说道:“学生失礼,本该前往看望你。不想劳你屈尊大驾来此相看,实在有愧。”夫人说:“师公慢慢用茶。”说完回厨房杀鸡、备酒菜去了。游酢对孩子们交代:“你们出去玩吧。”游损、游掞走了,江侧问道:“回家来这些日子可好?”游酢应道:“还好。不知恩师现在何处?”江侧答道:“我回家多年了,闲居着,每日就看一点书过日罢。听说你倒收了一些门徒。”游酢应道:“是的。只是三五个,多了也应付不过来。”江侧说:“听说朝廷近年来争斗很是激烈,不少元祐时期的大官都被贬了。你在守制中也好,可以清静、清静,做一点学问,收一些门徒。这两件事情看似平淡却是深远的大事呀。读书人虽然说仕途为重,可是官场翻云覆雨,说下便下,其实能够著书立说,才是千秋不朽的大业。你以后在这些方面多下工夫才对。”游酢应道:“谢谢恩师指点,学生谨记。” 中午,游酢破例地陪先生江侧喝了一点酒。午后,江侧起身告辞,游酢让夫人封了一包银子,亲自送先生江侧下山冈。
   欲知后事,请君看下回分解。

知识出处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分为“书院考”和“门人考”两部分,第一部分考证了与朱熹生平有关的书院六十七所,辨析无关的八所,第二部分考证了朱熹在其创建的四所书院中及门弟子二百七十六人。

阅读

相关人物

游生忠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游酢
相关人物
杨时
相关人物
游醇
相关人物
游醳
相关人物
游潜
相关人物
游酌
相关人物
陈侁
相关人物
游操
相关人物
游扩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