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回 张宅游龙洞山登泰岳读摩崖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4995
颗粒名称: 第五十五回 张宅游龙洞山登泰岳读摩崖书
分类号: I247.53
页数: 5
页码: 350-354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游生忠著的长篇小说千秋雪第五十五回张宅游龙洞山登泰岳读摩崖书情况。
关键词: 游酢 马大人 泰山

内容

几天后的一个早晨,游酢和马大人两人吃过饭就出发了。路上,马大人介绍道:“王舍人庄隋代前称杂货店,唐贞观年间,当过中书舍人王玺告老还乡在此开店。去世后,人们为纪念他,此庄改为王舍人庄。”游酢问道:“那儿的读书堂是怎么一回事?”马大人说道:“这说来话长。北宋咸平初年,契丹人侵扰内地州县,攻打到淄州时,郡府临阵脱逃,祖籍范阳的监军张蕴带领民众兵士,昼夜防守。契丹骑兵见无机可乘,只好撤退。事后,郡府反诬张蕴有罪,张蕴襟怀坦荡,在民众中赢得了威信。张蕴生了张揆、张掞两个儿子,都在王舍人庄读书,后来当了官。”游酢说道:“张揆、张掞兄弟的名字和事迹听过,可不知道他在这里读书的事情。”马大人说:“这读书堂可有名,宰相范纯仁、苏轼学士都曾经拜访过,留有墨宝和题刻。”游酢问道:“那个村庄大吗?都有什么姓氏?”马大人应道:“村子不大不小,有百来人,姓李、张、谢的为多。” 二人到了王舍人庄,进了张氏故宅,但见庄内的一株百年古槐,高数丈,长得像一位驼背的老人,可是枝繁叶茂,遒劲峥嵘。大门旁镌石立碑,上面刻着苏轼的诗作。这是一座三进的房屋,左右各两重厢房,从门前挂着的衣服可以判定这里只住着两三家,这时看见了一个老妪和六七岁光景的小孩。马大人上前询问老妪:“阿婆,你在家?”老妪望了师爷一眼,答道:“客人,你们到屋里坐、喝茶。”马大人回答道:“不用,我们随便看看。”老妪说:“那好,你们看吧。”游酢走进小孩身边问道:“小孩,你姓什么叫什么名字?”小孩大声地答道:“我姓张,名字叫小宝。”声音非常响亮,游酢对他竖起拇指,夸奖道:“你的名字好,好好读书,长大了有出息。”老妪叹道:“我们种田人家不图什么,孩子大了能够成家立业、传宗接代就不错了。”游酢问老妪:“阿婆,这房屋不是出了两个当官的吗?”老妪声音有些低地说:“哦,这里原来的人家是当官的,他们当年好风光。他们搬走多年了,我们原本是附近的,自己没有房子就搬来住。”说着溢出辛酸的泪花,她挥起衣袖去拭。游酢见状,忙说道:“阿婆,你保重,我们走走。”于是,马大人和游酢便走进大堂。大堂上有范纯仁等亲笔题写的“读书堂”匾额。马大人说道:“游大人,你来到这里也留个墨宝纪念吧。”游酢应道:“不。鄙人名微身贱,哪敢跟范宰相、苏学士等相比。我是仰慕王舍人庄名声才来的,不想还知道了张氏兄弟在这里读书成才之事。这种好的读书风气实在应该大力提倡,让天下人都重视起读书来,是一件大好事。” 从张氏故宅出来已经中午,二人就到庄前的酒家,买些吃的充饥。吃饭时,马大人说:“附近有一座龙洞山,咱们下午顺便去走走。”游酢应道:“好啊。”于是,两人朝龙洞山走去。
   马大人说:“龙洞山是我们齐州的名胜,范纯仁宰相曾经游览过,并且写有《锦屏春晓》一诗。” 到了龙洞山,抬眼望去,只见群山环抱,重峦叠嶂,丹霞壁立,危峰簇翠。远处有一巨岩拔地而起,其上刻着“锦屏岩”三个大字,高达数十丈,似屏风。马大人介绍说:“此峰名叫独秀峰。”游酢昂首仰望之,其峰如入云端,云雾缭绕。二人移步登山,约半个多时辰到了那一块巨岩下,见四周松柏苍翠,草木葱茏。岩壁上,繁花艳艳,芳草离离。站在独秀峰下,马大人又介绍说:“西面悬崖上是西龙洞,洞壁镌有佛像,洞顶钟乳石花丛生。东面悬崖上是东龙洞,难以攀登。相传有‘金瓶’、‘春晓’两洞,每逢立春这天,有阳气冲出,干叶枯草随之飞扬。龙洞下深谷中,有‘寿圣院’,我们就到东龙洞,从那里回去。”沿山间狭径小心翼翼而下,七折八拐,终于下到深谷,一块平地上矗立着一座寺庙。庙宇坐北朝南,古朴大方,飞檐翘角,金碧辉煌,进入院内,银杏蓊葱,松柏苍翠,古碑数方。二人步入寺内,见有两个小沙弥在佛堂走动,一长髯长老正襟危坐在法坛上闭目养神。二人上了香起身,长老问道:“二位施主有何求?”马大人看游酢一眼,游酢摇摇头,马大人回答:“回法师,我们随便走走,无所求。”长老道:“善哉、善哉!无即有,有即无。”不说了。二人出了寺院,由北向西行走。峡谷中两岸岩壁如刀削斧劈,古木成荫,山花烂漫,山谷深而长,蜿蜒似龙盘曲折。虽然阳光高照,可是谷底无比清凉,二人浑身畅爽,沿途飞泉溅衣,涧中流水潺潺,鸟声脆耳。游酢不禁说道:“没有想到这里如此清净,真可让人忘俗。”马大人有感而发,叹道:“这才是真正世外桃源,哪有尘世的烦人。”游酢说:“这山谷虽然清净,可是人来到世间就是得磨炼,劳动、生活才能把社会创造得更好。”
   出了山林,太阳已经偏西,二人急急地赶路回历城。 一天,游酢临池挥毫时,又想起去登泰山的事。他想:自从到历城来,心里就想着去泰山。泰山不仅是天下名山,而且是一部绝好的活字帖,山上的石刻和摩崖是中华几千年书法荟萃地。但是,他一直忙于政务,还没有机会实现这个愿望。
   五月初的一天,游酢终于前去一趟泰山。 泰山,古称“岱山”或“岱宗”,位于山东中部的泰安府。该山巍峨壮丽,气势磅礴,被誉为五岳之长。自秦始皇登泰山封禅以来,历朝的帝王每年都到泰山举行一次祭祀的大典;历代有杰出的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无数的诗文和墨迹、碑刻等。其中,唐朝的杜甫《望岳》一诗,使泰山名声更加深远。 时近仲夏,天气晴朗,游酢来到泰安城下,翘首仰望南天门,宛如一颗瑰丽的红宝石镶嵌在碧绿的峰巅,璀璨诱人。游览泰山有中路和西路两条线,游酢选择了从中路登山,路上松柏苍翠,清风拂面,举目四望,但见重峦叠嶂,到得半山,见一座古庙,却是岱宗坊。到中天门日影已正,他便在那儿休息。 午后,过中天门继续前行,几里内道途平坦,行走轻捷,心情舒畅,故此段路人称“快活三里”。再前便是“斩云剑”、“五松亭”、“朝阳洞”等景点,目不暇接。走过步云桥,如入仙境,沿途崖壁上到处是摩崖石刻。走到“对松”山,松荫蔽日,林涛阵阵,汗水顿收,路旁有对松亭,游酢觉得也有几分劳累,入亭休憩。有石刻:“岱宗天籁”四字,其字写得遒劲有力,笔笔精妙。游酢细致端详,反复揣摩。见日影西斜,出亭复往前,太阳光依然暖人。再往前走一段路,来到了南天门。李白有诗:“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此时,仰望天柱峰,如在空中。接着,上“月观峰”,又行半个时辰到了碧霞祠。这个古祠建造得古色古香,飞檐翘角,祠内供有十几尊菩萨佛像,不少游客在焚香作揖,也有几个女子在跪拜。游酢虽然知道民间敬佛的礼节,但是入寺庙向来少有焚香,更不随便跪拜,只是作个楫而已。今日见菩萨众多,哪管得那么多,看一眼便转身出去。沿路而上,又走一小段山径,便见有摩崖碑刻,于是驻足观赏。此处不亚于一座书法艺术宝库,自秦至宋,凡书法不下百家,篆、隶、楷、草、行众体皆备,或古朴浑厚,或刚劲潇洒,或龙飞凤舞,或庄重中含有圆熟,间或有出自庸俗之手班门弄斧者鱼目混珠,千姿百态,琳琅满目。唐代书法大家欧阳询的行书、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孙过庭、怀素的草书等诸家的手迹。其中孙过庭、怀素的草书最让游酢倾倒,一而再,再而三地观赏、玩味。在前人的书法艺术瑰宝面前,游酢顿时觉得自己的底气和功力与古人相比望尘莫及。及上天柱峰,眼界顿然开阔,太阳夕照下,放目远眺,千峰万壑,尽收眼底,此时一阵阵凉风吹来,卷动发丝与衣角,觉得分外心旷神怡。他心想:杜甫虽然两次写了《望岳》之诗,未见其有登临此山的记载,这一点自己比他幸运了。 当晚在山顶过夜。游酢想起白日所见,遐想无边。其后人填有一首词《沁园春·泰山》记道:“一柱擎天,千峰拱翠,五岳同尊。有烟霞缥缈,江淮在望;仙人曾住,瑞气氤氲。水石钟灵,天风无价,胜迹斑斑是处存。登临此,凭高胸襟阔,荡尽纤尘。/风光无限迷人,引倦客,翻然顿振神。古今多少事,渔樵笑料;桑田沧海,似梦浮生。不若斯山,祭典封爵,万世悠然天地春。人中里,独青莲居士,能醉星辰。” 黎明前,他起身往日观峰望日出。因为起床迟些,出门时已见满天玫瑰色朝霞,匆匆赶到日观峰,站立山顶,凉风扑面,东方的天际徐徐地出现一道炫目的红光。继而,有一线弧光如从大海浮起,俄尔一轮火红的球冉冉爬上天边。此时。天地间变成了一片红彤彤的世界。 看完日出,已经临近凌晨。四周云雾笼罩着,红白交织的光彩,犹如万千条龙在游动,景观也十分的迷人。及天明,从原路下山。至中天门午餐,休息一时辰;又起行下山,夜宿泰安城。
   次日,他踏上了返回齐州历城的路途。 泰山之行,不仅风景饱了眼福,心胸更加开阔,而且山中历代前贤的各种摩崖石刻,对他的书法也大有启发。尤其是,那泰山的气势,使他的书法从此渐渐转变为厚重沉稳大气。 五月,天气炎热,齐州虽然为泉城,可是四周环山,除了水泽附近,整座城市像一座砖窑。由于府中没有什么大事,比较清闲,游酢又练习书法或者看书学习。 游酢忽然接到周茂德的来信,知道周老太爷已经于半月前去世的消息。游酢赶忙请假前往看望、安慰周茂德。
   在周茂德家呆半天,游酢立刻返回山东。
   六月期间,游酢与杨时、陈灌三人互相书信往来频繁,再次讨论易经的问题。 十一月中旬,女儿出生。因为一向生的都是男孩,这一次生了个女孩,游酢夫妇都分外高兴。游酢道:“我们终于有个女儿啦!”吕氏问:“老爷,我生过那么多个男孩,你从来没有这么高兴过。”游酢道:“物以稀为贵嘛。一个家庭男女孩都有才齐全,女孩虽然要嫁人,但是对父母更疼爱。而儿子呢,将来一个个成了家,顾得他们自己已经不错,哪里有空顾我们。”吕氏听了,也格外开心。
   游酢与母亲、夫人商量:“咱们回老家过年,将搬新房和给女儿做周岁一起办。”夫人表示赞同。
   十二月中旬,他带着夫人和子女一起回建阳。 回到家里,他询问了伯父、叔父和堂兄弟游醇、游酌、游醳,与他们进行了商量,补充了应请的人员,其中包括游醇的同榜进士熊俊民、江立,游酌的同榜进士詹时升、范致祥以及部分朋友、同学等,又发出了一批请帖。只因这一场喜事,又生出一桩美谈。君欲知何事,且去喜事场中看看。

知识出处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分为“书院考”和“门人考”两部分,第一部分考证了与朱熹生平有关的书院六十七所,辨析无关的八所,第二部分考证了朱熹在其创建的四所书院中及门弟子二百七十六人。

阅读

相关人物

游生忠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游酢
相关人物
周茂德
相关人物
杨时
相关人物
陈灌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