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回 游杨双士同立雪东西两铭各藏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4991
颗粒名称: 第五十一回 游杨双士同立雪东西两铭各藏机
分类号: I247.53
页数: 6
页码: 324-329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游生忠著的长篇小说千秋雪第五十一回游杨双士同立雪东西两铭各藏机情况。
关键词: 游杨 双士 藏机

内容

话说游酢见是杨时,招呼他坐下,问道:“这回得了什么职务?”杨时答道:“瀛州(今河北河间市)防御推官。”游酢说:“不错嘛。”杨时说道:“什么不错,一个虚职而已。”游酢讲:“走一步是一步。”杨时不说话,游酢知道他不想去,便说:“那儿太远了些,天又下着雪,不如咱们去拜见程颐先生。我们原来为明道先生的弟子,现在拜他为师,同属于程门,他应该会接纳的。再说,他与朝中的大臣有几个关系至为密切的好友,顺便看看他有没有办法更换个好些的去处。” 杨时讲:“你这主意好,我们就去拜程大人为师。”游酢说:“春节期间程大人在老家也不会有什么走动,准能够见到他。”杨时说:“好!我们包多少拜礼?”游酢问道:“元丰时,拜明道先生你包多少?”杨时答道:“五两银子。”游酢说:“几年来物价涨了一倍,十两吧。”杨时答道:“行!那就十两。”
   于是,两人包了银子封上,各自写上自己的拜帖,带上衣服和所用的生活用品,一起出门。
   开封到洛阳有两、三百公里路程,天又飘雪花,游酢就租了一辆马车和杨时一同前往。
   途中,他们两人坐在马车上交谈着理学的事情。 杨时问道:“理一分殊这个问题怎么理解?”游酢说:“其实,这个问题可以用禅家的‘月印万川’这个词意来解说。天上只有一轮月亮,而地上有千万条的江河山川都映照着它的光辉。换一句话讲,万变不离宗。再说简易、浅白些,尽管事情千头万绪,道理只有一个。明道先生曾经说过‘道之外无物,物之外无道,是天地之间无适而非道也。’”
   游酢和杨时来到程门已经将近傍晚,天上的鹅毛大雪在呼呼地飘飞着。
   游酢上前问书童:“先生在家吗?”
   一个书童出门来回答道:“在。他在休息。” 游酢瞥眼看到帘内程大人正在闭目养神,收住脚步,应了声:“知道了,谢谢。”他退回原地对杨时小声地说明了情况。杨时听了说:“那好,我们站着等他醒来再说。”
   书童向他们招手,示意他们到屋檐下站,他们摇摇头,默不作声地站在原地。 书童回到屋里,说:“禀报大人,游酢和杨时二位世兄前来拜访。”其实,程颐因为近日天气寒冷受了风寒,年纪大了受此一病体力锐减,尚未痊愈,加上初春时人很困乏,迷迷糊糊地睡着。他已经隐约地听到有人说话声音,听书童说是游酢和杨时前来拜访,他很想起来接待。然而,他此时自己仍然精神很疲乏,没有气力睁开眼睛,更没有办法起来,只好应道:“知道了。”他这样应一句,又睡着了。案几上放着一部《唐鉴》,被风儿轻轻翻卷着。
   寒风轻轻地吹刮着,雪依然在不停地飘呀飘。 屋外,游酢和杨时都浑身觉得有些寒冷,但是想到要拜见先生和聆听他的亲自教诲,心头的热血一阵阵在沸腾。
   过了半个时辰,屋里还没有动静。 游酢和杨时都知道,这一次是来拜程颐先生为师。自古以来拜师有很多礼节,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先生的敬重,因此他们都不敢怠慢、不敢有焦躁之意,用耐心地等待来表示从业的虔诚。
   杨时小声地说:“这初春季节,万物复苏,人容易困乏,加上又是雪天,先生可能是疲劳困倦了。” 游酢也小声地回答:“别急。当年禅宗二祖慧可前去拜见达摩祖师时,达摩祖师正在静修。那夜,先是下起小雨,后来变成大雪,慧可顶着雨雪,冒着严寒,在山洞外站了一夜。禅宗讲的是顿悟,要求参禅者心静,心中万念俱无。第二天早上,达摩祖师见他还站着,而且变成一个雪人,知道他心诚意坚,便将衣钵传于他。”
   雪继续飘飞着,地面上的积雪已经有几公分厚了。
   他们两人的身上感觉到一阵阵的寒冷,头上、身上全白了。 游酢默默地想到:今天,我来求学于先生,首先须心定,心定则外物岂能干扰?明道先生讲的是诚,程颐先生讲的是敬,无论诚与敬道理是一致的。他不知道,此时的杨时在做何想,自己继续怀念着待人春风般温和的明道先生往事。 程颐在迷糊的昏睡中,回想着往事:自己当过赵煦的侍讲(老师),与朝廷的大臣文彦博、吕公著、韩维、苏颂等有密切交往和情谊,晚年受贬退居西京国子监,只剩下往日的虚名。自己自从受贬西京以来,多少人像避瘟神一样,怕接触程门甚至谈及程门,都会给他们带来灾难似的,仿佛忘记了曾经有过程门。程家的门庭冷落了,很少有人来,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日渐明晰。游酢和杨时这两位后辈,此时冒着雪天前来拜访,可以表明他们是很有诚心的,也表明他们对于程门有着一种忠贞之情。
   过了许久,程颐醒来,问道:“游酢和杨时他们还在外面吗?”
   书童应道:“大人,他们俩还站在门外呢。”
   这时地上的积雪已经有一尺深了。书童出来说:“程大人叫二位世兄进去。”
   他们顿时兴奋起来,于是很快控制住激动的情绪,平静地向屋里走去。 游、杨两人跟着进了屋。游酢上前道:“程大人,下午好!我们特地前来拜你为师。”程颐听说游酢、杨时前来拜他为师,心里非常高兴,太学博士游酢、州县官员杨时两个前来拜自己为师,这对自己的人生来说不愧为一大喜事,此事对提高自己在天下的声望方面无疑增添了一层光彩。可是已经傍晚了。因此说道:“哦,天已将晚了,贤辈先住下明日再说吧。”
   当晚,他们在程家住下。 第二天早晨,游酢和杨时醒来,见天空放晴了,太阳已经升起。他们走到程门外,看见雪后初晴的大地山川,显得比平时更加壮丽和妩媚。 游酢说:“天晴了,今天真是个好日子。”杨时答道:“那当然。这就叫老天有眼。”他们边走边聊天,向着已经融化的雪地走去。 程颐也醒了,觉得身体比前些天舒适得多。他往窗外一望,天晴了,心情顿时舒畅起来。这时,他才想起自己经过几天的治理和调养休息,加上游酢和杨时的来访,促使自己的精神兴奋,昨夜又吃了点药,精神得到了很快的好转。真是一喜解千愁啊。
   吃过早饭,拜师的仪式正式开始了。 游、杨两人正式拜程颐为师。程颐和夫人邵氏穿着整齐地端坐在一张椅子上,游、杨两人也穿着整洁的常服毕恭毕敬地站着。礼仪开始,游、杨两人跪下说道:“学生叩拜先生和师母。”行三叩首之礼,先呈上拜帖,接着呈上红包,再敬上一杯茶。程颐非常高兴,他和夫人起身回了礼,先给两人递茶,接着授给游、杨两人见面礼品,礼品为各一把芹菜和一根葱,二人接过礼品,异口同声说:“谢谢先生。”程颐笑呵呵地说:“二位弟子请起。”接纳他们为弟子,他们才站起直立着。先生进行第三道程序——给弟子训话。他讲:“士人求学,当以《大学》为入门之径。《大学》者,教人以道,道明则心明、志坚。”、“学者先须敬,敬则能诚,诚则能静,静则知,知则悟。若此,方不至于离道,而学有所成,事之余裕也。”、“学者要识时;若不识时,不足与以言学。”…… 拜师的程序礼毕,程颐询问杨时:“你这次从哪里来?”杨时回答:“朝廷安排个瀛州防御推官。”程颐知道他不想去上任之意,便说:“瀛州确实太偏远了。这样吧,你先在这里,到时帮你看看有没有更适合的去向。”杨时听先生这么一讲,心里格外兴奋,答道:“谢谢先生。”程颐又说:“不用谢,你是我弟子嘛。” 第三天起,程颐开始给游、杨讲学。他生活上比较讲究,衣着穿戴整洁,常常头裹“昌黎”巾(宋代文人仿照韩愈(字昌黎)所佩戴的巾),身穿一皂衣(黑色衣服,下级官吏的服装)。可是,他是个治学严谨的学者,传授知识十分的认真、细致。
   一日,程颐讲学停下休息后,问:“你们有什么疑问的地方但问无妨。” 游酢问道:“先生以为居住、饭食的事情怎么样?”程颐回答:“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颜子家中只有一个箪、一只瓢,居住在陋巷而不改他的快乐。一个箪一只瓢,居住陋巷按理有什么可知足安乐的呢?原来他所追求跟一般人有区别,因此胜过其他人的快乐。”游酢又问道:“先生认为佛家关于戒杀生的说法怎么样?”程颐答:“儒家的人有两说。一种是说,家禽和野兽等动物是天生下来就该给人吃食的,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当。哪有人为蚁虫而生的呢?一种说,家禽和野兽等动物是为人而活着的,杀了它们则不仁,这种说法亦不对。大抵人的力量能够胜它的动物东西都可吃,但君子有不忍杀生的心也。所以,古人说‘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旧时,我的家兄曾经看见一只蝎不忍杀,放生了,做了一篇《放蝎颂》,文章中有二句写道‘杀之则伤仁,放之则害义。’便是这种含义啊。”
   游酢又问:“人们把预测不到的阴阳东西叫神是吗?”
   程颐性格不比其兄那么温和,听了反而问道:“贤契,你是有了疑问而问?还是故意拣难的问我?”
   游酢答:“弟子不敢,只是不理会才问。”
   程颐才转为平和,为之解答。
   而杨时生性比较温和内向,只是静静地听记。奇怪的是,程颐却偏喜欢好问的游酢。 程颐从屋里拿出他的先生张载的两篇文章,对游酢和杨时曰:“这是横渠先生所作的文章《东铭》、《西铭》,你们二位读读看。” 游酢恭敬地站起接过文章,先看《东铭》。那篇文章写道:“戏言出于思也,戏动作于谋也。发乎声,见乎四支,谓非己心,不明也;欲人无己疑,不能也。过言非心也,过动非诚也。失于声,缪迷其四体,谓己当然,自诬也;欲他人己从,诬人也。或者以出于心者归咎为己戏,失于思者自诬为己诚,不知戒其出你者,归咎其不出你者,长傲且遂非,不知孰甚焉!” 接着,游酢又看另一篇《西铭》。浏览完,游酢说道:“这篇文章跟《中庸》的大意差不多。”传给杨时,程颐听后笑而不语。
   杨时接过文章,他认真地看了一遍之后,说道:“这文章的大义跟墨子的学说相近。” 程颐听到后,知道游、杨两个弟子的理解完全不一样,于是笑着说道:“横渠先生曾经在他的书室两扇门窗上各刻写一篇铭(文章),东边的是《砭愚》,西边的是《订顽》。我觉得这两篇铭题目不太合适,让人看了产生疑惑。不如叫《东铭》、《西铭》更恰当。两篇铭虽然同作于一时间,而《西铭》的旨意更纯粹广大。”程颐先生又说:“《订顽》那篇铭所说,极纯无杂,秦、汉以来学者所未到。意思也很完备,是仁之体也。”接着又交代道:“《订顽》那篇铭有利于一个人确立心性,读懂了它便可以达到理解上天昭示给人们道德的境界。二贤可抄录去,日后常玩味之。”
   游、杨二人点头称谢,拿了文章回住处抄写。 一天,程颐先生高兴地对杨时说:“我已托人去说了,得到回复,安排你去潭州当个县令,怎么样?”杨时听了觉得较满意,答道:“行。谢谢先生了。”
   因为游酢在朝为官要回京城去,杨时也要去潭州赴任,于是都向老师辞别。 有个朋友来拜访程大人,问:“大人新近收的游、杨弟子如何?”程颐道:“建州的游酢不是昔日的游酢了,他本来就聪明而且天资温厚;南剑州的杨时虽然比不上游酢,然而很聪明,领悟事情很快。”、“游酢得到《西铭》一诵读它,就能够涣然不逆于心,便说‘此中庸之理也’,他是读书能做到探索出文章外之意义的人。”客人说:“名师出高徒。程门声名由此越发远大矣。”程颐笑着回答客人:“我的道恐怕从此传到南方去了。”客人又问:“学者久学于门,谁是最有得者?”程颐答道:“哪里敢说给他们有什么所得之处,我只是给他们指出一点方法,让他们自己去寻找,能够这样已经大有成效了。至于他们能够得到什么,那主要是靠他们自己的努力。我不这样指点一下,他们不是更难吗?”
   春节,高太后依然精神矍铄,她的脸上露着几分喜悦的神采,心里打算着新年的主张。
   一天,她和皇帝召集朝廷重臣在议政堂商量一年的朝廷大事。 大家休息了片刻,又议论到人事问题。在谈到提拔游酢为左正言官职务时,门下侍郎苏辙阻止道:“不可,此人系程颐弟子,程颐其人奸巧,且不善检点。”这时忽然走出一个人,说道:“慢!”此人是谁?请看下回。

知识出处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分为“书院考”和“门人考”两部分,第一部分考证了与朱熹生平有关的书院六十七所,辨析无关的八所,第二部分考证了朱熹在其创建的四所书院中及门弟子二百七十六人。

阅读

相关人物

游生忠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游酢
相关人物
杨时
相关人物
程颐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