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回 范宰相贬离京畿游知县拜见恩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4984
颗粒名称: 第四十四回 范宰相贬离京畿游知县拜见恩公
分类号: I247.53
页数: 6
页码: 289-294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游生忠著的长篇小说千秋雪第四十四回范宰相贬离京畿游知县拜见恩公情况。
关键词: 范宰相 贬离 京畿游

内容

话说游酢打开信一看,是洛阳来的,信上说李端伯在京城去世了。李端伯是程门学友,游酢看完信,跟李开学说明了情况,交代:“我去一趟京城就回来,你帮忙照看一下。”说完出门骑上马赶往京城。 天寒地冻,寒风撕人般的疼痛。李端伯是程门中得意弟子,程颐不但亲自前去吊唁,而且站在寒风中参加祭奠。他肝肠欲断,声泪俱下地读着祭文:“呜呼!自予兄弟倡明道学,世方惊疑,能使学者视效而信从,子与刘质夫为有力矣。”(《祭李端伯文》)在场中的人听了更加伤心,有人潸然落泪,有人竟然大声哭起来。
   除夕,下了一场小雪。人们在呼呼的雪花飘飞中送走了一年。
   元祐四年正月,河清处于一片冰天雪地之中,黄河与运河上下都冰封着。 因为河清地处偏远的县城,没有多少亲戚来,也很少有朋友来,游酢与家人在城中过着平淡的日子。游酢又去拜访程颐先生,向程颐先生请教学问。 一天晚上,七岁的孩子游撝在餐厅看书写字,五岁的游拟缠着游酢,说道:“爸爸,讲一个故事给我听一听。”游酢只好应道:“好吧,爸爸就讲一个。”游撝和游拟齐拍掌道:“爸爸讲故事喽!”游酢讲了孔子东游的故事,问道:“你们兄弟觉得这个故事好听吗?”游撝和游拟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好听!”游酢又问道:“你们兄弟想一想,哪一个小孩说的道理更正确呢?”游撝说:“圣人孔子都不知道,我哪里能够知道呢。”游拟则问:“爸爸,那两个小孩他们争的不一样呀,一个说远近,另一个说的是冷热呢。”游酢听了,对游拟投去赞许的目光,说道:“还是拟儿聪明,那两个小孩争辩的问题是不一样,一个是讲到距离关系,另一个讲的是冷热关系,不同的问题能够有准确的答案吗?天上只有一个太阳,跟我们人居住的世间应该是距离一样的,只不过中午时温度更高,所以觉得更热;早晚气温更低,所以觉得更凉。爸爸知道的也有限,只能这么说。你们兄弟,以后要勤于学习,凡事要多动脑筋想想。爸爸要看看书了,你们去外面玩吧。”游撝和游拟高兴地跑出家门玩去了。
   到了中旬,朝廷传来苏颂主持造水运仪象台(天文钟)成功的消息。 二月,京城又传来司空吕公著去世的消息。这个消息传开,天下一时惊讶。太皇太后召见辅臣,流着泪对大臣说道:“国家不幸,司马相公既亡,吕司空复逝,为之奈何?”说毕,高太后即和赵煦前往吊唁、祭祀,赠给吕公著“太师”荣誉称号,封他为“申国公”,给予追认“正献”的谥号。
   游酢想到春耕在即,便开始到各个地方走走,了解一下情况。 四月,朝廷改革了科举制度,设立经义、诗赋两科,废除神宗时期考试法律制度的内容,朝廷规定:凡是考试诗赋科的进士,必须在《易》、《诗》、《书》、《周礼》、《春秋·左传》、《札记》内选择一本经典熟读;凡是专门考试经义的举子,必须学习《诗》、《礼记》、《周礼》、《左氏春秋》、《书》、《易》、《公羊》、《谷梁》、《仪礼》中两部以上儒家经典等条令。 这个月,汉阳郡府吴处厚得到蔡确当年在安陆县出游当地车盖亭时写的《夏中登车盖亭绝句》诗十首,其中第十首写道:“矫矫名臣郝甑山,忠言直节上元间。钓台芜没知何处,叹息思公俯碧湾。”蔡确的诗中引用唐朝的郝处俊于上元年间进谏阻止多病的唐高宗欲让位于武后一事。吴处厚将蔡确写的诗作了笺注,上报中书省,指斥蔡确曲折用典,以唐高宗传位武则天事,影射赵煦不能让高太后听政之意。高太后大为震怒,命宰执们论处蔡确。因此朝廷又掀起了一场风波。这场风波原来只是两人恩怨引起的斗争,可是事情到了朝廷就转化为一件影响到政局稳定的恶浪。 谏官张焘、范祖禹等遵照高太后的旨意讨论处理蔡确的问题,请求将蔡确交给刑部严肃处理。皇帝下旨令蔡确自行分析说明清楚,刘安世等人上奏说蔡确的罪很明确,何须等他自己陈说,于是皇帝把蔡确贬为光禄卿,分管南京。不少的谏官还以为蔡确罪重罚轻,议论不休。范祖禹也上书认为蔡确有重罪,应当从严处理。于是,文彦博、吕大防等准备把蔡确流放到南岭外,只有范纯仁对大防说道:“南岭这一路自‘乾兴’(注:宋真宗年号,公元1022年)以来,荆棘丛生近七十年,如果我辈创下这个先例,用流放方式惩罚官员,恐怕朝野上下都会震惊、害怕.可能导致局势转为不安定了。”大防于是不再言论。过六日,皇帝又下诏再贬蔡确为英州别驾,安置新州。范纯仁又进去对太皇太后道:“朝廷应当从宽厚仁慈出发,不应该在文字方面吹毛求疵,贬窜大臣。譬如猛药治病,足损真元,还求皇上详加体察。”其实,朝廷怎么惩罚蔡确是一回事,范纯仁为人仁慈忠正,是从朝廷官员长远的利益考虑的,他的建议富有远见,可是被有些人误解为执政能力太软弱。太皇太后不采纳范纯仁的意见。恰巧,潞州知州梁焘受奉被召为谏议大夫,经过河阳,跟邢恕会面。邢恕说蔡确有良好的策略可以立功,托梁焘入朝时声明。梁焘答应了他,等到进了京都,就把邢恕的话上奏。太皇太后出谕大臣道:“皇帝是先帝长子,理所应当立他当皇帝,蔡确他有什么好的策略可以立功,像他这样欺君的人,以后如果再得入朝廷,恐怕皇帝年少,将被他所欺,必受大害。我不忍明说,特意借讥讽皇上为名,把他贬谪驱逐出朝廷,以此来杜绝后患。这事关系国家大政,虽奸邪的人会有怨恨和诽谤,我也没闲暇理睬了。”司谏吴安诗与刘安世等,于是上奏疏弹劾范纯仁,说他与蔡确是同党,吕大防也上奏言蔡确党派很大,不可不治。因此,范纯仁力求罢政,出知颍州府。太皇太后又不舍得,再三挽留,范纯仁便留了下来。 但是,朝廷内大臣们纷争不止。范纯仁实在看不惯朝廷的纷争,连续上奏要求辞职。赵煦特地召见他,给他赐座,对他说:“爱卿德高望重,乃朝廷所倚赖;今虽将要去京城以外的地方为官,凡时政有可裨益者,但入文字进言。”范纯仁听了顿首受命而出。 六月,范纯仁出任河南颍昌府知府。朝野上下,对此议论很大,游酢距离开封两百余里,有时到京城走动,消息自然听得很清楚。 那范纯仁便是范仲淹的第三子。原来,范仲淹共有五子:范纯佑、范纯诚、范纯仁、范纯礼、范纯粹。范纯佑、范纯诚皆早逝,范纯仁、范纯礼后来都官至宰相,范纯粹历任州府地方官,官至“谏议大夫”。
   话说范纯仁来到颖昌之后,觉得心头有些孤寂,想到了在河清的年轻知县游酢。 游酢闻讯正想到他府上拜访。范纯仁大人已经派人前来请他前去一会面,他才终于决定去拜访一趟范纯仁大人。
   一个风和日丽日子,游酢从数百里外赶到颖昌府衙。 游酢见了门口的差役,拿出手本递过去,差役道:“原来是游大人,范大人交代过,大人来可以直接面见。请跟在下来。”差役带着游酢到了范大人的住处。
   到了门口,差役跑进去报告:“知府大人,游大人来了。” 范纯仁听差役说是游酢来了,亲自出门相迎,十分高兴地说:“欢迎、欢迎,游大人,老夫有失远迎。” “恩相在上,在下有礼啦!” “好,大家都好。里面请——” “大人,您先行。” 范纯仁笑呵呵地拉起游酢的手,说:“咱们一块走。” 进了范纯仁的府邸,只见范府里外有两层,庭院整洁,有不少的花卉,一股清香的芬芳扑鼻而来。
   “恩相好雅兴,花卉不少。” “哎,老夫没有别的嗜好,闲暇时侍弄些花草。” 上了大厅,范纯仁一再让游酢上座,游酢明知自己身份低微,无论如何也不肯,只在下首坐了。范纯仁见游酢再三推让,也只好由他,家里佣人很快上了好茶。
   范纯仁询问游酢道:“令尊、令堂可健?” 游酢抬起双手合拢着向范大人回复道:“多谢恩相的错爱,家中椿萱俱好。” 他们一边喝茶,一边闲谈。 喝了两盏茶,范纯仁说:“游大人,来这里就是一家人了,不要那么多礼节。”游酢说:“恩相客气了。”范纯仁讲:“游大人看得起我老夫,屈驾寒舍,使老夫寒舍蓬荜生辉啊!”游酢回答:“岂敢、岂敢,我是仰慕‘先天下之忧而犹,后天下之乐而乐’而来的。”范纯仁答道:“那是敝人先严,我是子不如父呢。”游酢说:“恩相过谦吧,我读过大人的文章,也听说过大人的政声,怀着敬佩之情来的。”范纯仁夸奖道:“游君乃程门高足,学问高,萧山一任,决事果断,名震朝野,如今年纪轻轻已经成为一国之士,前程无量啊!”游酢说:“哪里哪里,今后还得恩相多多栽培。” 半个多时辰之后,游酢起身要辞别,范纯仁应道:“不忙吧,天时还早,再座谈一会。”游酢见范大人诚意相留,又坐下。 范纯仁问:“游大人,河清的状况如何?”游酢答:“在下不才,仅维持而已。不过,那儿民风倒纯朴,地方治安也较好,这都托老百姓的福啊。”范纯仁说:“凭大人的学问,治理一个小县有余裕,实在是大材小用呢。”游酢回答:“岂敢!孟子说文王治理七十里地也有学问,何况一个县。”范纯仁听了,讲:“如此说得有理。”范纯仁转而说道:“现在跟你商量一件事情。你来得正好,我正在愁府学缺少教授,你就过来帮忙,平时有些事情也好商量、商量。”游酢听了应道:“岂敢说帮忙,能够跟从大人身边做事是天大的福气,在下唯马首是瞻,听命就是。”范纯仁高兴地笑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事就说定了。我明天就奏报朝廷,你先回去静候佳音。” 范纯仁很有修养,城府颇深,大约坐谈了两三个时辰,可是只字不提朝廷内部的事情。游酢虽然心知肚明,也懂得在范大人面前装着不知情,两人只是闲谈关于读书方面的话。 游酢要起身告别。范纯仁说:“老夫刚刚接任不久,千头万绪要理,希望你早日来此。”游酢答:“多谢恩相栽培。” 回到河清县,处理了几天积压下来的文件和事情,觉得松了一口气。可是,京城的学友传来急信:“学友刘质夫去世。”游酢连忙赶往京城。 途中,游酢回想到:刘质夫自少受学于程颢、程颐二先生,力学不倦,性孝敬长辈、友爱兄弟、乐做善事,不为其他学说所蛊惑,而且精通《春秋》。他是程门得意的弟子之一,人也长得高大,又极聪明,可惜寿不长。
   到了京城,看见许多在附近的程门学友也赶来参加吊唁。程颐闻讯十分伤心,亲自撰写祭文并且前往吊唁。 事后,谢显道对学友们说道:“大家留意《春秋》的学习很对。昔日听程先生说,学习《春秋》须要广见诸家的学说。程门的弟子当中唯有刘质夫得到程先生旨意为多。”大家听了对刘质夫的早逝更加惋惜。 这次去京城,从学友交谈中了解到朝廷的政局发生激变的内幕:自从范纯仁离开朝廷后,朝廷更乱了。“尚书左丞”王存,本来为蔡确所举荐的人,所以被贬出知蔡州;胡宗愈已早为谏官所弹劾,罢去尚书右丞之职务。于是,朝廷提拔刘挚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苏颂为尚书左丞,苏辙为尚书右丞。适逢赵瞻、孙固两人先后都去世,韩忠彦进为“同知枢密院事”,掌管朝廷军事大权,王岩叟为“签书枢密院事”,复召邓润甫为“翰林学士承旨”。邓润甫曾经依附王安石、吕惠卿两人,出知亳州,到这时才被召回朝廷。梁焘、刘安世、朱光庭等,连续上疏弹劾邓润甫不可用,但是都不见上报给皇帝。梁焘等于是力请调到地方为官。没有想到,朝廷竟然决定将梁焘贬为郑州知州,朱光庭贬为亳州知州,刘安世也被贬为“提举崇福宫”。文彦博因年老多病辞官回家。“右司谏”杨康国上疏弹劾苏辙兄弟,文学不正;贾易又升为“侍御史”,他与“御史中丞”赵君锡,先后论苏轼之罪,苏轼被贬出知颖州。贾易与赵君锡也一并调离京城到地方任职。刘挚的性格峭直,与吕大防议论朝政,动辄产生争执。“殿中侍御史”杨畏,刚刚攀附上吕大防,于是弹劾刘挚结党营私,说刘挚联络王岩叟、梁焘、刘安世、朱光庭等为死友,且与章惇等人往来。太皇太后即当面训斥刘挚,邓润甫在场见到这样的情景,心里觉得官场十分可怕,退朝后上奏章为自己申辩,要求调离朝廷到地方任职。梁焘、王岩叟果然上疏论救刘挚。太皇太后愈觉得他们的行动可疑,于是将刘挚出知郓州,王岩叟亦出知郑州。不久,朝廷又要召程颐入“直秘阁兼判西京国子监”,被苏辙出面所阻,程颐也上书推辞不就职。这便是洛、蜀、朔三个党派之间相互斗争,宋朝宫廷群臣从此你上我下,开始一片混乱。谁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一场恶斗,为后来蔡京等上台将这些人一扫而净、独揽朝政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游酢参加完刘质夫的吊唁回河清县来,立即投入到处理公务中去。 年底,朝廷下来圣旨游酢调任颖昌府教授。离开的那一天,李开学和当地的乡绅以及许多百姓前来送行。欲知游酢到颖昌后况,请看下文细表。

知识出处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分为“书院考”和“门人考”两部分,第一部分考证了与朱熹生平有关的书院六十七所,辨析无关的八所,第二部分考证了朱熹在其创建的四所书院中及门弟子二百七十六人。

阅读

相关人物

游生忠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游酢
相关人物
苏轼
相关人物
谢显道
相关人物
范纯仁
相关人物
范纯礼
相关人物
范纯佑
相关人物
范纯诚
相关人物
范纯粹
相关人物
张焘
相关人物
范祖禹
相关人物
李开学
相关人物
李端伯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