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回 程伊川受贬西京游定夫初拜范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4978
颗粒名称: 第三十八回 程伊川受贬西京游定夫初拜范公
分类号: I247.53
页数: 9
页码: 254-262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游生忠著的长篇小说千秋雪第三十八回程伊川受贬西京游定夫初拜范公情况。
关键词: 程伊川 受贬 西凉

内容

孙觉顿了顿嗓子说:“司马相公与王安石斗争了十几年,他们两人都于此前的一年去世了。朝廷由吕公(著)执掌朝政,吕大防、刘挚协助,表面看似平静,其实潜伏着更可怕的暗流。吕公(著)、韩维等是司马相公的继承人,但是威望远不及司马相公;‘新党’暂时失去了把握朝政的大权机会,可是余党可谓人多势众,有章惇、曾布、吕惠卿、李清臣、蔡京、蔡卞、蔡确、赵挺之、张商英等,而且他们不少是朝廷大臣或者占据着地方大府的位置。另外,韩忠彦、范纯仁等,他们虽然有才干,然而没有自己的一支人马,自然站不稳脚跟。圣上如今尚年幼,才十二三岁,朝政由太后支撑着。这样的朝廷,就像海中漂泊的大船,掌舵人没有足够经验和力气,加上船中有人想争夺掌舵权,一旦遇到大风浪,不可想象。如果司马相公与王安石有一人在,其中的任何一个都足以镇得住风浪,可惜他们作古了,已经成为历史。”孙觉说到这里停住了。 坐中孙觉年纪最大,资历最老,官位最高,其他都是晚辈。大家听孙老这么一说,不免都有点吃惊。其实,孙觉心中还有很多话,他老于世故,只把话说了个大致。朝廷中还有隔岸观火的人。孙觉所说的隐患去年在司马光病故时已经出现了苗头,苏轼是文学家,不是一个政治家,他仅仅因为瞧不起洛学,轻率地嗤笑程颐,引起了程门弟子贾易等的攻击,才知道自己小觑了“洛学”人物。可是,他并没有想及由此引起了洛、蜀两派的斗争,不仅给自己埋下祸根,而且也加快了整个北宋大船倾覆的危机。这一点,在朝廷官员中比较清醒地认识到厉害的只有两人:一个是蔡京,他心机比谁都深,那一双机灵的耳朵和深不可测的目光,每一天都在极细心地听闻和关注着朝廷的动向;还有一个,便是程颐先生,他目光敏锐,思想深沉,从被苏轼的嗤笑那一件事情想到了这一层,可是他年纪大了不可能再攀到更高的位置,况且也没有这种能量。 一日早朝后,游酢上前问候程颐先生,程颐悄悄地对游酢道:“贤契,官场复杂,要格外小心才是。以后有话到我家中方可谈。此处,人多眼杂。”游酢忙应道:“师叔大人所训极是。” 几天后,陈灌被召为宣义郎,携带着家眷来到了京城。他也被安排到游酢住宅边上,两家成为邻居。陈师锡、孙觉、吕大临、上官均等闻讯都来祝贺、拜年,众家的孩子们见来了陈灌的两个儿子,也都跑来认识、认识,胡同又热闹了好几天。
   陈灌的到来,游酢觉得更有伴。白天一起上下朝,晚上两人互相往来闲谈、下棋。 春初,有一次在讲课休息期间,年少的皇帝赵煦起来活动活动身子,顺便走到院子折了根柳枝玩耍,程颐看见了马上劝说:“今万物生荣,不可无故摧抑。”程颐想借此小事,灌输儒家泛爱万物的思想,赵煦听了不高兴,把柳枝一扔,回到书房去了。 二月的一天,皇宫中的御花园繁花似锦,莺飞燕舞。程颐五十多岁了,一大把胡须,穿着朝服在崇正殿给身着龙袍的赵煦讲解经书,皇太后高氏在一旁坐着,起居郎、史官和丫鬟各一人则挺立着。赵煦已经十一岁了,他已经略懂事了些,听到殿外的鸟鸣声,觉得听老师讲课实在没趣。好不容易熬到了下课,可以到外面走走。皇太后在前面带着赵煦向御花园走去,老师程颐和皇帝的起居郎、史官,还有一个丫鬟都跟着。步入花园,但见有假山、池沼,百花争奇斗艳,鸟声脆然,赵煦顿然精神振奋,伸开双臂舒了舒身子,说道:“这里好极了。”他走得快,高氏小声地说:“皇孙儿,慢些,等等我。”赵煦脚步放慢了,观察着园中的景致,看见了一树很鲜艳的花,于是伸出手折了一枝玩起来。程颐见了赶上前,劝说道:“微臣启奏圣上,花好可观看不可亵玩焉。”赵煦一听,雅兴一扫而尽,心里很不高兴。可是,他知道对老师要有礼貌,便不说话。 这天晚上,他对祖母说:“那个先生太啰唆了,不好玩。”皇太后高氏劝说道:“皇孙儿,程先生是天下闻名的大学问家,你要好好听话,用功读书,将来长大了才能更好治理江山。” 三月的一天,赵煦在洗脸时无意间看到一只蚂蚁在地上,心情一好就把这只蚂蚁给放了。程颐听了这件事情,对赵煦说道:“圣上聪明、英睿,能有仁爱之心,将此推之爱民,实为天下之福。”说了一通大道理。赵煦听了一头雾水,心里觉得这个老先生真烦人。 赵煦闹着要求祖母换更年轻的老师,皇太后高氏知道:皇帝的老师要人品端正、学问好、阅历深,不好轻易更换。
   六月的一天,暑气正炎。 赵煦因患疮疹不能上朝。程颐听说了这件事情,进去问宰相吕公著:“皇上不能够上朝,太皇太后不当独坐,且主子有疾,宰辅难道不知么?”这一回,皇太后高氏听了,认为程颐不能体谅皇帝得病的特殊情况,可是也没有怪他。第二日,吕公著入朝即问皇帝疾病,太皇太后回答:“没有大事。” 朝廷臣子们听到这一件事,于是有的认为程颐爱理闲事、多嘴,本来对他存有怨愤和敌意的都借此机会跳出来大做文章,有的背后煽风点火,有的出面攻击、诽谤程颐。“御史中丞”胡宗愈,“给事中”顾临,接连上奏章弹劾程颐,提出不应当让他当“直经筵”这一职务;“谏议大夫”孔文仲,甚至弹劾程颐“为人卑鄙、投机取巧,从来没有品行,借经筵身份进行游说,到处拜谒重臣,勾通台谏官员,对异己报怨打击,为自己沽名钓誉等,应将他放还田里,以示典型。” 七月,更有人背后议论,程颐说“太皇太后不当独坐”是藐视皇太后的临朝执政。高氏听了人们的议论不免觉得程颐确实不适合留在皇帝身边,只是不是时机,等过了一段再决定。 陈师道由徐州教授被提拔为太学博士。这陈师道,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十六岁时师从文学家曾巩。元丰四年,苏轼出任杭州太守,路过南京(此指今河南商丘),陈师道前往送行,朝廷以他擅离职守为由,被弹劾免去官职。元祐二年四月,苏轼、孙觉等举荐他为毫州司户参军,不久任徐州教授。这次是梁焘举荐他才入京的。
   陈师道是曾巩的弟子,他自身很有才学,为人又随和,一进京城就受到众多朝臣的青睐。 陈师道是个象棋迷,到京城之后在太学里见游酢跟自己的年龄相仿,两人攀谈起来,问道:“夜间无什么去处,要是有个棋友玩几盘就好消磨。”游酢答道:“游某过去曾经向一个朋友学点粗浅功夫,如不嫌弃,一定奉陪。”陈师道听了击掌道:“太好了,晚上就到我家玩两盘。”游酢应道:“一言为定。” 晚饭后,游酢来到陈师道住处,两人寒暄一阵,便摆开了象棋。陈师道是个棋坛高手,不知游酢棋艺的深浅,出于礼貌将红子推给游酢,自己要了黑子,说道:“你先手。”游酢也道:“你先来。”陈师道讲:“你是客人,你先。”游酢见如此说,象三进五,陈师道炮二平六。接着,游酢兵七进一,陈师道马二进三,游酢马八进七,陈师道车一平二捉炮,游酢一看陈师道来的是“三步虎”,知道他的厉害,炮八平四挂角。陈师道马八进七之后,车九进一。中局之后,陈师道双车、双马过河,游酢虽然只有招架,无暇进攻,但是防守坚固。陈师道不禁说道:“定夫兄守棋甚牢,固若金汤呀。”游酢知道自己已处于被动局面,答:“无己兄攻势甚猛,佩服!”陈师道车炮强攻,游酢最终不能坚守,称败。第二局,游酢改变模式,变守为攻,挂中宫炮先发制人,陈师道沉着应对,和局。第三局,陈师道亦用炮挂中宫,游酢反而马二进三。中局之后,双方进入胶着状态。陈师道毕竟高手,偷袭叫将取胜。游酢连忙起身说道:“无己兄领教了!”陈师道答道:“定夫兄的棋下得可以,守中有攻。”游酢说:“今后游某得经常来向你讨教。”陈师道道:“相互学习嘛。咱们喝茶,改日再切磋。”两人交谈些闲话,游酢告辞回家。
   从此,两人夜间经常来往下棋。
  一日,张舜民来看望郎舅陈师道,说道:“我有个学友叫游酢,跟你同僚,关系还好吧。”陈师道答:“因为同龄,性格也颇合得来,时有往来,经常一起讨论学问,晚间有时一块下象棋。”张舜民说:“这好,叫他来家里一起坐坐。”陈师道应道:“好。” 不一会,陈师道领着游酢来了。三人坐下,相谈融洽。
   八月,朝廷终于下令罢去程颐的“直经筵”职务,让他出任管勾西京国子监。 北宋以开封为京都,并称为东京;以洛阳为陪都,称为西京。朝廷仅设两处国子监,西京国子监,即相当于朝廷设立的洛阳大学,地位仅次于京城的国子监。程颐是洛阳人,做学问的,皇帝给他这个职位,也算给了他面子。他到了国子监觉得没有什么不合适,专心地办教育、做学问起来。暂且按下不表。 朝廷中官员向来以山头或帮派为依托,主子与成员之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树倒猢狲散”就是这个道理。程颐的被贬,标志着“洛党”彻底地失去了皇帝和皇太后的信任,那么这一派人今后至少一段时期内别想得到朝廷的重用。 但是,程颐的影响在天下很大,崇拜他、跟从他的人越来越多。河南有个秀才姓尹,名焞,字彦明。这年秋天,他参加举人考试,因为见到试卷上“发策”(考题)中有“元祐邪党”之问,感叹道:“噫,时局这样,还可以追求当官享受福祿吗?”不答题而离开考场。他回来告诉程颐先生说:“先生,我从此再也不应进士这门举业了!”程颐退居后不想多理闲事,回答说:“你有令堂在,问问她老人家吧。”尹焞回去告诉其母陈氏,他母亲说:“我只知道你以善为学养,不知道你以福?为学养。”程颐先生听说这件事情,感叹说:“和靖的母亲很贤啊!”这件事情很快传开,程门弟子中无不对尹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一回,尹焞到京城办事,顺便来拜见游酢。游酢很热情地接待了这一位师弟。游酢问起最近做什么时,尹焞认真地回答道:“《孟子》曰:‘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听了这话,游酢称赞道:“真君子也。” 却说朝中的“潞国公”文彦博,觉得自己年纪已经老了,多次要求退出宰相的官职,皇帝觉得他是三朝元老,一时少不了他,便下诏命他每十天到赴朝廷议事厅一次,会面商议重大的事。另一位宰相吕公著也因为年纪大要求告老回乡休养,朝廷不但准他回乡,而且拜他为“司空”,“同平章军国事”之职务。因此,朝廷授吕大防、范纯仁为左、右仆射兼中书门下侍郎,孙固、刘挚为“门下中书侍郎”,王存、胡宗愈为尚书左、右丞,赵瞻“签书枢密院事”。吕大防朴直无党派,范纯仁追求仁厚宽大,也不愿拉帮结派,二人协力辅佐治理,朝廷才一时算得清明。 “右司谏”贾易,因为他的老师程颐被贬在外,心中很不平,又上奏疏弹劾吕陶与苏轼拉帮结派,文章中语句还侵犯到文彦博、范纯仁等大臣。太皇太后看了奏疏,要惩罚贾易妄言,还是吕公著看在老友程颐的面子情分上,出来替他说情减轻责罚,只是让他出知怀州。 此事一出,朝廷哗然,群臣私下各有见解,议论纷纷。游酢最为难:贾易同出程门,贾易语言攻击到范纯仁,范纯仁又是忠厚的前辈。游酢不好言语,因此只得缄默。 重阳后一天,谢显道回老家上蔡省亲完,要到吏部办公差,来到京城见天色不早,便来拜访游酢。两人坐谈了一会,游酢问道:“最近忙什么?”谢显道说:“你也在地方呆过,要做的公务多而又繁杂。哪有闲心思及学问?偶尔,读读《论语》罢了。你呢。”游酢应道:“读书的功夫是有,只不过读不出什么来。” 吃罢晚饭,两人谈及程颐先生被贬一事,谢显道叹道:“原来只一件细微的生活小事,酿成一场宫廷的斗争,实在不可思议啊。”游酢说道:“是啊,身为朝廷臣子,按理应当为天下的安定和老百姓的福祉担忧,没有想到有的人却为鸡毛蒜皮搞得乌烟瘴气,真是无聊透顶!”谢显道问道:“你应该听说了,朝廷的大臣现在分成好几派,照这么说,你我岂不成了洛党一派的人了。”游酢道:“嗨!朝廷内分党派,看来天下从此不得安宁了。其实,本来没有什么党派之分,现在被人一挑明,反而使人感到真有其事,不得不站在自己所属的一派上去不可了。但是,这样让人觉得在朝廷之上如履薄冰。”谢显道说道:“说的是。近来,朝廷各分党派,相互寻找仇人的空子,熙宁、元丰时期的旧臣,不是被流放就是被贬,除著名诸奸臣外,连出入王、吕之间的张璪、李清臣,也都被罢免职务,离京城到地方当官。”游酢道:“所谓的洛、蜀、朔三种人,他们只因为意气不孚,因此构成一些小怨恨,没有大碍。这三股力量本来可以互相制约,使朝廷内部达到平衡稳定。这种局面一旦被打破,朝廷便失去平衡。最让人担心的祸害,是朝廷中暗藏着一班奸邪的人,他们本来对洛、蜀、朔三种人恨入骨髓,见这些人之间互相内讧,高兴得很,正在暗地里等待时机图谋不轨。他们一朝得势,天下必乱。我们也休想有太平日子过的。”谢显道说道:“是啊,谁知道会遇到这种乱世呢。要不是为了五斗粮和妻子、儿女,我倒真的愿意出家去,图个清静。”游酢道:“出家倒不必。出家多苦!如果局势真的那样,我们可以心静如水地静观其变。我们不是酒肉之徒,而是箪瓢可以过日子的人,哪怕嚼菜根也比那清灯黄卷、梵语中的生活有趣味得多。”谢显道说道:“定夫兄,看来你对禅是学到家了。”游酢嘿嘿一笑,说道:“你比我还更禅呢。一个人,不论儒家也好,禅家也好,最关键是要有一颗平常心,一切顺其自然,才能宠辱不惊,能进能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谢显道说道:“只能如此而已也!” 游酢问起在湖北的情况,谢显道简单地概述几句,顺便提到:“我收了一名叫朱震的弟子,其人甚忠厚,笃学。”游酢听了说道:“名师出高徒,一定不错吧。”谢显道说:“尚年轻,待历练方知所以。” 谈到半夜,谢显道问道:“什么时候有空到湖北走一走?”游酢回答道:“在官场上说不定哪一天在哪里,还愁没有跑的地方。明日何不一起去铁塔登高,以散散心。”谢显道应道:“正合我意。” 次日早上,游酢和谢显道两人用过早餐,正要准备一块前往铁塔,吕大临和张舜民前来了。游酢见了他们便招呼道:“你们来啦,进屋坐吧。”谢显道是个憨直的人,说道:“我们正要去铁塔,你们何不同去?”游酢眨了谢显道一眼,忙道:“不要紧,大家难得相聚,坐坐再说。”吕大临和张舜民两人也相互看看,张舜民说道:“这是好机会,我们也去。”吕大临点头说道:“我来此也是要约游酢到外面走走,太巧了。大家一起去吧。”于是四人一起往北出发。 铁塔位于开封城内东北隅,五丈河的北岸,从城南往御街直走到北面的宣德楼前再朝东拐,穿过马行街,跨越五丈河,奔向东华门大街。 铁塔这一带是比较清静的去处,平时路上来往的行人不多,可是到了秋游季节游人倒不少。京城中有一百五十多万人口居住,到了节日出游的人很多,所以路上来往的游客络绎不绝。张舜民与游酢在前,吕大临和谢显道在后,四人见往来的人熙熙攘攘的,不好谈天下大事和各自的胸怀,只谈些闲话。
   来到东北隅,遥见一座八角十三层的塔,高五十余米,挺拔凌云,风姿峻然。 铁塔建于北宋皇祐元年,是一座铁色琉璃砖塔,俗称铁塔。塔内存放佛舍利。走到塔下,游人如织,喧哗声不绝于耳,可以看见有人在仰首而望,有人在唧唧喳喳地议论,风中传来塔上悬铃在空中叮作响声。他们端详一下塔身,其塔通体遍砌铁色琉璃釉面砖,装饰美丽,景致壮观,不禁都颔首赞叹。接着,他们随人流步入塔内,旋梯登道,可拾阶盘旋而上。 塔身砖面图案有佛像、飞天、乐伎、降龙、麒麟、花卉等五十多种。当登到第五层时,可以看到开封城内街景,登到第七层时,看到郊外农田和护城大堤,登到第九层便可看到黄河如带。登到第十二层时,一股清风扑面,他们顿觉精神倍爽,往外一看,白云缭绕,浑如身临天界一般。谢显道叹道:“难怪人们说‘铁塔行云’。”吕大临说:“真是手可摘星辰了。”游酢说:“这情景得用苏学士的词来形容才恰切。”谢显道问道:“怎么形容?”游酢回答道:“高处不胜寒!”张舜民会心地笑了。看完塔,他们便徐徐而下。
   在归途中,他们一路说笑个不停。 忽然,张舜民讲:“明年的今天,大家不知道是否能够在一起。”谢显道问道:“难道,听到了什么不利的风声?”吕大临说:“舜民讲得不错,人生难测,何况身在宦海。师叔和贾易已经被赶出了京城,朝廷的斗争还有戏看呢。”谢显道说:“大临.你担心什么,你哥哥是宰相,谁敢动你?”吕大临叹道:“在朝廷,谁能够说得准什么时候上下。我兄长性直,又不懂得笼络人马,迟早有一天也照样被排挤出京城的。”张舜民讲:“大临说得有理。定夫,你以为呢?”游酢答道:“是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像我这样的人,明年也许真的不在京城了。”谢显道说:“定夫,怎么这么悲观?”张舜民接过话,说:“我和定夫都是没有背景之人,乐观不起来。定夫还好,不露声色,可是我前些年因为写诗被贬了一回,说不定过几年有人算老账,又得再贬。”吕大临听了,想起王安石去世时张舜民做过几首诗,有点吃惊,讲:“真的,吊唁荆国公时,舜民做了那几首诗好是好,也许有人不高兴。”谢显道讲:“我不做诗,做了惹麻烦。”张舜民讲:“你不做诗,可是你是程门弟子,比我好不到哪里去。”谢显道听了,不再说话了。游酢见情,讲:“大家都别过分担心,只要心中无愧,走到哪里不是生活?”吕大临帮腔道:“定夫说得对,我们都开心些。” 回到城里,大家相互告别,各自回家去。 一日,孙觉与范纯仁交谈,提起游酢的才学,将情况介绍给范纯仁听。范纯仁:听了,说道:“哦,此乃贤人,可交也。记得去年我见过游君一面,你可叫他有空来坐坐。” 在孙觉的引见下,范纯仁亲自接见了游酢,进行了一次面谈。
   范纯仁问道;“游君之见,何以强国?” 游酢答道:“首在富民。” “何以富民?” “无农不稳,无商不富,故当农商并重。如今天下百姓温饱不能保障,饿殍比比,粮食不足,其因在民自无田地。倘若商业发达,生意好做,或者有工可做,亦有谋生之处,何至于衣食之忧?民富,则国自强。” “民富何以见国强?” “民乃国之兵,兵壮岂不是国势强大。” “有理,见识亦深远。我何其晚见君也。” 这样,范纯仁真正认识了游酢,并且有了良好的印象。 范纯仁正想着重用游酢,谁料不久朝廷又兴起一个风波。因为有个官员胡宗愈曾经上过《君子无党论》奏疏,“右司谏”王觌偏偏上书说:“胡宗愈不应执政,前说不应有党,这时又进《无党论》,像这样反复无常的人不应当在朝廷。”太皇太后看了,勃然怒道:“文彦博、吕公著也说王觌不适合(担任这个职务)。”独有范纯仁出来辩论道:“朝臣当中本来无党派,不过善恶邪正,各以类分。像潞国公彦博和吕公等都是几朝老臣,岂可雷同?从前先帝的大臣范仲淹,与韩琦、富弼,同时执掌朝政,各举所知,当时流言蜚语指责他们为朋党,因此他们三人相继外调,于是有一网打尽的传言。这本是王拱辰的原话。此事未远,望太皇太后和陛下鉴察!”随后,范纯仁又录了欧阳修《朋党论》文章呈将进去。 太皇太后对范纯仁的用意未能够理解,还是把王觌贬为润州知府。接着,门下侍郎韩维,也被人谗言参倒,离开朝廷去邓州任知府。太皇太后起初要召用范镇,派人前往征求范镇的意见。范镇,字景仁,成都人,与司马光齐名,其时范镇年已八十,不希望再起,他的从孙叫祖禹,也从旁劝他不要再出山当官,因此范镇坚持不接受所授之职务。朝廷只好下诏授给范镇“银紫光禄大夫”,封为“蜀郡公”。范纯仁见太皇太后对他的话听不进去,自己便做了退出朝廷到地方去当官的打算。
   冬天来临了,不但北风刮得厉害,而且霜雪交加。
   一个雨天的夜晚,吕氏和儿子都入睡后,狂风吹打着门窗,雷声隆隆,下起倾盆大雨。 游酢独自坐在书房里,心情却很不平静。朝廷内部的斗争一浪高过一浪,愈演愈激烈。他想不到,自己原来以为上朝廷当官是一件大好事,前途较大,可是万万没有料到却如此的复杂、可怕。游酢推测到不同派别的斗争不但未真正的停息,而且有斗争愈来愈烈之势。程颐先生和贾易的相继离京,都显示了一个信号:敌视程颐先生及弟子的党群大有人在,自己是程门的弟子朝廷上下无人不晓,随时都可能受到打击。自己刚刚结识范纯仁大人,没有想到前几天听说了他已经提出了要求离京的消息。重阳节与谢显道的一番对话又浮现在眼前,自己是箪瓢可以过日子的人,不如到地方当个小官,既实在又可以免去不必的担忧,而且地方县级以上的官年俸比朝廷一般官员高一些,住宿条件好而且不用缴费,地方上的物价较便宜,开支更少,朝廷还规定有不少招待费用和开支报销。他下决心自己主动提出离开京城。
   第二天,游酢向赵煦上疏,以“服侍家中亲人不方便”为理由提出了自己要求外调的请求。 不久,朝廷果真就准了奏,同意他出京城,但是没有考虑他的“侍亲不便”,而是派他出任偏远的河南西北部河清县知县。他明白了朝廷的内部情况复杂,什么也不说,领命前去。至此,程门弟子几乎从朝廷扫地出门了。河清县是个什么地方?请君看下回。

知识出处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分为“书院考”和“门人考”两部分,第一部分考证了与朱熹生平有关的书院六十七所,辨析无关的八所,第二部分考证了朱熹在其创建的四所书院中及门弟子二百七十六人。

阅读

相关人物

游生忠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孙觉
相关人物
王安石
相关人物
陈灌
相关人物
蔡京
相关人物
游酢
相关人物
程颐
相关人物
吕公
相关人物
韩维
相关人物
章惇
相关人物
曾布
相关人物
吕惠卿
相关人物
李清臣
相关人物
蔡卞
相关人物
蔡确
相关人物
赵挺之
相关人物
张商英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