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回 三人夜游相国寺两友赏花上河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4975
颗粒名称: 第三十五回 三人夜游相国寺两友赏花上河城
分类号: I247.53
页数: 6
页码: 237-242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游生忠著的长篇小说千秋雪第三十五回三人夜游相国寺两友赏花上河城情况。
关键词: 夜游 相国寺 赏花

内容

话说陈灌听了游酢的介绍,答道:“既是同乡,可与一识。”两人便前去开封府找蔡京。 京城开封内城的建筑布局,南以朱雀门为界,进去是州桥,按由南到北的顺序,依次为东面是大相国寺、景灵东宫、土市子,中间是景都亭驿、灵西宫,西面是开封府、御史台、尚书省。北面宣德门内为宫廷,即大内。大内后是景龙门。东北角按由北到南的顺序,依次有马行街、樊楼、潘院、界身院、太庙。御史台紧邻开封府。于是,游酢与陈灌到开封府拜见蔡京。 蔡京见了游、陈二人,表现极为热情,道:“二位乡谊(同乡的意思),今日光临,理应蔡某做东。”游酢说:“我们吃过了。”陈灌云:“要做东,下次吧。” 蔡京高兴地讲:“了翁真爽快。”接着说:“那好。咱们到相国寺走走。” 京城开封的夜生活十分丰富,不但有酒家、戏棚、青楼、脚店,而且不计其数的夜宵摊点,随处可见灯红酒绿,轻歌曼舞,客栈几乎都有娼妓,街头和不少的住户还有暗娼。相国寺是京城最开放的地方,酒家、客栈和娼妓聚集在这里,其中以“录事巷”最著名。这条巷中,几十家都供养着花枝招展的妓女,不过人们对这些姑娘都雅称为“录事”,她们有的因无业而堕落的,有的被引诱或者威逼来的,但是几乎是“营妓”,每月向官府交纳税收,是合法的职业。每家的门前有招呼、引导客人进屋的,也有的专门在天井里为顾客倒酒、陪酒的,有的吹拉弹唱,大多的姑娘陪了酒然后带顾客到阁子上做“鸳鸯”。然而,也有艺妓,她们不仅会琴棋书画,而且能诗词歌赋,卖艺不卖身。文人们集会或者消闲,多请艺妓们来助兴。这里的人员最杂,也有一些流浪汉、乞讨人以及从远地刚刚来到这里的流民。奇怪的是,上至皇帝、宰相,下至普通的百姓,人们总喜欢往这里跑。一般的官员到这里消闲,像家常便饭一样。但是,官员们很少人会去青楼、瓦子、客栈、脚店嫖妓,因为士大夫很讲究面子,风流的文人,尽可到高级的茶馆等跟妓女们开个房间风雅一番。当然,如果没有什么地位的文人则可以像柳永那样长期地醉眠妓院,博得风尘女子们的欢心。
   三人一路上边走边叙乡情。从开封府穿过中间的都亭驿,大约半个多时辰便到了相国寺。 蔡京说:“咱们找个地方吃个点心。”游酢和陈灌也觉得腹中有些空了,应道:“好吧。”走了几家,几乎坐满了人,来到一个僻静的胡同口,见一家店里只有一张桌子已坐着一皓首长髯长者和一位中年客人,其他都空着。蔡京说:“就这里好,清静。”三人便进去坐了下来。
   游酢说:“元长兄,这样清坐也不是办法。” 陈灌故作惊讶、开玩笑地说道:“怎么,蔡大人字叫元长?” 蔡京问道:“奇怪吗?” 陈灌说道:“不奇怪。元者猿也,可是你长得如此英俊潇洒、风流倜傥,一点也不像山中的猿猴。” 游酢说:“猿也有长得壮的。” 蔡京听了也不介意,说:“照你们这么说,我也推理、推理。灌者通獾,陈灌是獾了,而定夫号豸山,便是獬豸。怎么,我们都是山中的动物啊?” 陈灌笑哈哈地:“谁说不是,我们福建是典型的山区,闽山的动物。” 三人都哈哈大笑。蔡京叫道:“小二,来三碗面。” 游酢说:“有芋包吗?换芋包。” 蔡京说:“不用了。到京城还吃芋包,让人笑话。” 陈灌也点头道:“还是芋包好。” 蔡京喊道:“小二,换三碗芋包,再添一壶老酒。”接着说:“其实,我也爱吃芋包。可是,你们是客人。” 陈灌回答道:“你把我们当外人啊。” 蔡京重新坐下,说道:“哪里哪里。我们是同乡。” 小二眼尖,见三个都是身着官服的,连忙送一壶酒、三副碗筷和杯子过来,边摆碗筷边问道:“三位大人,要什么下酒?” 这下蔡京聪明了,问道:“你们二位要点什么?” 游酢看一眼陈灌,说:“你点吧。” 陈灌想了想,说道:“花生米半斤、肉干三两,牛肉汤各一碗。”他看看蔡京和游酢,问道:“你们还要什么吗?”游酢摆摆手,蔡京却说:“再来一盘‘洗手蟹’。”陈灌对小二说:“就这么多,快些上来。”小二哈个腰,唱喏道:“花生米半斤、肉干三两,牛肉汤三碗,一盘‘洗手蟹’。” 陈灌问道:“什么是‘洗手蟹’?”蔡京莞尔一笑,说:“将蟹拆开,调以盐梅、椒橙,然后洗手再吃,所以叫洗手蟹。”陈灌说道:“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吃蟹哪有不洗手的。”游酢说:“我们福建人海味吃多了,不过这种吃法听来倒新鲜。” 转眼功夫,小二将下酒的佐料摆到桌上,给三人斟上酒,走了。陈灌一看,那一盘的蟹不过六只,而且不怎么肥,问:“这蟹新鲜吗?”蔡京说:“京城离海那么远,哪能像海边那么新鲜,有这样已经不错啦。”游酢说:“放心吃吧,开封府老爷在此,谁敢坑他?”蔡京先用筷子夹了一只到碗里,用手将蟹拆开,拿过盐梅、椒橙倒上,说:“二位,看着了吧,我可要去洗手喽。”两人看了,也跟着动起起手来。三人洗完手,回到原位坐下。蔡京举杯说:“来、来,二位品尝一口这里的酒。”游酢和陈灌也举杯。三人边饮边开始吃蟹,蔡京问:“这蟹的味道怎样?”游酢和陈灌答道:“不错。”邻桌的两人在慢条斯理吃汤面,他们默默地听着,看着三人的言行举止。
   游酢说:“刚才说到山中动物,我倒想起还有一个将乐的同庚,叫杨时,他号龟山呢。” 蔡京说道:“是吗?我们福建人喜欢山,走到哪里都不忘家山,热爱自己的家乡没有错啊。来,干一杯!”三人碰杯后,都一饮而尽。蔡京又给游酢和陈灌二人斟满了酒,然后也给自己满上。 过一会儿,小二端上三碗热乎乎的芋包。陈灌一看,碗里的芋包烫得倒丰满,上面撒了一点芝麻,可是不够油,于是说:“猪油拿一点来。”小二爽快地应道:“好咧。”游酢夹了一个芋包尝一口,说道:“最好再加一点老酒才更香。”于是,给碗里倒了一点老酒,问道:“你们要么?”蔡京和陈灌异口同声答道:“要!”游酢便给他二人也倒了一点老酒。蔡京说道:“论饮食,我们南方人讲究得很,北方人较随便。”陈灌应道:“所以南方人长得细嫩矮小,北方人长得高大粗壮。”游酢却说道:“我以为人的身材大小,跟饮食关系不很大,起最主要作用的应该是水土问题。因此古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蔡京对游酢称赞道:“这个问题,你的看法很对,我也有同感。”陈灌不禁问道:“那元长兄比我们高大,像个北方佬,怎么个说法?”游酢答道:“相书上说有南人北相,北人南相之别。元长他属于南人北相,乃富贵之命。如果是北人南相,那么多是下贱之命了。”陈灌不服,他问道:“张良是哪里人?他个子矮小,不是照样官至宰相。”蔡京见状,说道:“二位乡谊,好啦!好啦!闲谈不必较真。我们不谈相呀、命的,谈谈新鲜事吧。”陈灌仍不服地说道:“要谈论就要分清子丑寅卯。”蔡京听了,说道:“我说一句公道话,定夫原来所说的水土养人没有错,后来再说到相貌方面也有道理。但是,这是两个问题。了翁抓住后面的一个问题要论个究竟,所持的观点同样正确。然而,定夫所说的是普遍现象,了翁所论的是特殊现象,牛头对马嘴,怎么能够一致呢。况且这种可以不断转移矛盾的话题论得完吗?”陈灌听了,才拱手道:“还是元长兄高明,佩服、佩服!” 三人说说笑笑,谈些天下的听闻,渐渐谈到了人的个性。
   陈灌讲道:“我性直口快,不比定夫那般文质彬彬,今后有什么得罪之处,还请二位海涵。” 蔡京说:“了翁这就见外了,乡谊嘛,大家都在宦海,今后风雨同舟,相互提携才是。我看,我们三人义结金兰如何?” “以愚之见,还是不结为好,结了总有不便。”陈灌云。
   蔡京问:“定夫意下如何?” 游酢答道:“了翁所言亦可取,有此心即好。” 吃罢,蔡京买完单,三人说笑着走出店门。 中年的汉子问:“师傅.你看刚才三人的前景如何?”长者说:“你发现没有?三人不但相品不一,而且吃相也大不一样:年龄最轻的吃东西刷刷响,年龄中等的那个有轻微的声音,而年龄更长的却不声不响。”中年的汉子回答:“弟子不曾注意,依师傅看,三者当中那个最厉害?”长者说:“吃咱们这种饭的,眼力最重要,可是悟性也少不得。三者中,嚼骨无声者,乃大贵人,但心肝狠毒;响者,性急,其名声也大,恐怕难免颠沛罹难;轻微者,一生较平稳。”说罢,他们起身也离开了酒店。 从此,陈灌经常与蔡京交流学术和政见,成为笔友。朝廷上下,无人不知。可是,他们俩没有想到后来会成为一对政敌。 八月,范纯仁因为朝廷的开支吃紧,建议仍然实行“青苗法”,很多人以为不妥。当时司马光正抱病在家,闻讯急忙入见高太后,追问:“这是哪个奸人主张重新实行这个方法的?”范纯仁在旁吓得不敢吱声。 这件事情在朝廷传开,一般的臣子只得像小媳妇一样,在朝廷上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与人接触。他们只有回家才自由地舒口气,在老婆、子女身上获取笑声、宽心和欢乐。 游酢也如此。他每天在家里,大多时间看书,有时逗逗孩子,回想起在萧山的忙碌工作和生活,叹道:“还是在地方好啊。” 重阳节,到西北角的上河园观看菊展是京城人生活中的一大盛事。京城的官员按照朝廷的规定,有一天的公假。前一天,陈灌对游酢说:“明天到上河园赏菊如何?”游酢应道:“好!” 第二天,他们俩吃过早饭就一起出门去。 上河园处于外城(俗称“新城”)东水门外七里的郊区,那里濒临汴河,又是京城商业、贸易的闹区,平时就车水马龙,游人络绎不绝。他们来到上河园,只见汴河两岸,有农田、村舍、酒店与河中往来的船只、纤夫,风光旖旎,来来往往,熙熙攘攘。最热闹是“虹桥”。那桥的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桥没有用一根柱,都以巨大的木头虚架起来,用朱红的颜料油漆,远远看去就像一道飞虹。他们登上桥,桥的上下,人们摩肩接踵,桥头有用席棚临时搭成或者用大伞遮阳的饮食摊、刀剪摊、杂货摊。桥下两侧有临河的茶座、酒店等。过了桥,是一座小城,城内街道的两旁,楼舍交错、店铺密集,有店名的,没店名的,井然有序地排列着。一年一度的传统花会在这里举行,更是热闹非凡,沿街摆满黄色、金黄色、白色、紫色各色的菊花,上千盆的菊花迎风盛开,犹如一片海洋,琳琅满目,令观众望洋兴叹。秋高气爽,凉风习习,满城的空气里又飘溢着浓郁的馨香,人们更加心旷神怡。行人中有穿短衣的,有牵着骡马的,也有骑着高头大马的官员和坐在轿上怡然自得的贵妇、仕女以及侍从人员,街上的行人有边走边观赏的,有驻足品赏的,也有交头接耳品头论足的,还有人站在楼阁上俯身而看,也有人站在河船的舷板蹬足望之。商店的小二和摆摊的妇女不时地吆喝着,在招揽来往过客的生意,人们的说话声、争吵声、嬉笑声、打骂声、小孩们的哭啼声都搅和在一起。游酢说道:“这秋游的热闹景象比起张择端描绘的《清明上河图》还要热闹几许呢。”陈灌说道:“与其说热闹,还不如说嘈杂。”两人说说笑笑地返回了。 寒露节后,京城开封已是一片霜天雪地。京城中上百余万的住户,家家人几乎都窝在炕上过日子。天气寒冷,煤、炭也日用渐大,因此价钱也涨了,人们一片怨声载道。 吕氏带着孩子,秋香也没有闲着。她每一天早晨就把炕烧得热乎乎,做饭、烧水。吕氏起床后,洗刷完要出门上街买菜,她就帮忙带孩子,吃过饭还得洗衣服。入冬以来,天气寒冷,吕氏不让她洗衣服,只是叫她看孩子,帮忙烤烤衣服。 她十三岁了,已经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鲜活红润的脸蛋时时挂着笑容。当逗孩子玩时,她发出的笑声犹如银铃般的清脆。她聪明伶俐,乖巧听话,不仅吕氏喜欢,游酢也觉得这女孩可爱,每天退朝回来便教她认字、写字,有时也给她讲一个故事。 一日,吕氏说:“咱们要是有一个像秋香这样乖的女孩多好。”游酢说:“我们把她当女儿看待,不是一样吗?”吕氏看一眼秋香,问道:“老爷和我要收你为女儿,愿意吗?”秋香连忙点头,回答说:“愿意!”吕氏高兴得溢出喜悦的泪花,说:“那你就做我们的女儿吧。” 不知不觉到了十月,苏轼冒着风雪严寒来到京城就任“中书舍人”(负责收存奏疏,起草诏令的机构,一般由六人组成)。只因苏轼这一来,有分教:好心进谏遭零落,无意轻言惹祸端。正是:一石击起千层浪,党群纷斗乱江山。欲知苏轼进京惹出什么事端来,请看下回。

知识出处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分为“书院考”和“门人考”两部分,第一部分考证了与朱熹生平有关的书院六十七所,辨析无关的八所,第二部分考证了朱熹在其创建的四所书院中及门弟子二百七十六人。

阅读

相关人物

游生忠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蔡京
相关人物
陈灌
相关人物
游酢
相关人物
苏轼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