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回 程颐上疏提学改游酢深思虑为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4974
颗粒名称: 第三十四回 程颐上疏提学改游酢深思虑为人
分类号: I247.53
页数: 4
页码: 233-236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游生忠著的长篇小说千秋雪第三十四回程颐上疏提学改游酢深思虑为人情况。
关键词: 程颐 提学 改游

内容

话说游酢见黄裳前来,连忙起身相迎。 两人交谈一会,黄裳问道:“敦常回家乡隐居了,你知道吗?”游酢听了说:“不会吧。他不是在永丰当知县吗?”黄裳肯定地说:“是吏部侍郎亲口说的。”游酢听了,叹道:“唉!真是人各有志啊。”黄裳问道:“你可看过《莺莺传》?”游酢答道:“没有,那是戏?还是读本?”黄裳说道:“是读本,也是戏。读本是唐朝诗人元稹写的,戏是山西晋城(时称泽州)艺人孔三传编演的。孔氏将《莺莺传》用说唱结合的形式,在舞台上表演给观众看。现在开封经常有人演这种戏。我看过一两回,倒还有一点趣味。你想看,什么时候我陪你去看一回罢。”游酢答道:“戏以后再看,那读本如果有,帮忙给弄一本来读读。”黄裳应道:“这好说,城中到处有卖点,你要收藏的话,最好还是自己买一本。”游酢说道:“这故事听过,确实值得一读。我知道你视书如命,还是我自个买一本。”黄裳笑着说:“你不会也动情了吧。”游酢也笑着答道:“就兴官家放火,不许百姓点灯?”黄裳起身说:“好了,时间不早了,有空再聊。”他走了,游酢送到门口便回来休息。
   第二天,游酢在城中买了一本《西厢记诸宫调》回来读。 这个月,程颐先生给朝廷上了《三学看详文》,并且附了《论改学制事目》一文。朝廷就此召集大臣以及博士等等进行讨论。 《三学看详文》提出了五条学制改革的问题:一是对上舍生的确定,由原来的糊名考试改为“只于内生推择才学行艺为众所称者,升为上舍生。”;二、将原来十二博士同教一经,改为“置博士十人,六人分讲六经,余四人分讲《论语》、《孟子》”;三、取消太学中的律学,“学生当专意经术”,“到吏部人方许入律学”;四、删去《三略》、《六韬》、《尉缭子》,添入《孝经》、《论语》、《孟子》、《左氏传》;五、原来“祖父母丧,亦许应举”,改为“学生遭祖父母丧,给长假,行服。” 晚饭后,游酢刚刚坐下要看那一本《莺莺传》,忽然吕大临和张舜民来串门,只好放下书本招呼客人。吕大临见到书问道:“呦,定夫今天会看《莺莺传》?”游酢说明道:“不好意思,前几天买的刚刚看几折。”张舜民说:“这本书写得好,如果再去看看孔三传或者耍秀才演唱,印象更深刻。”吕大临说:“读本还写得不错,戏没啥看头,就一个人说唱到底而已。”游酢问道:“没有道具?”张舜民说:“有啊,北方的艺人用琵琶、鼓子等,南方的用萧、琴之类。”游酢说道:“你们对这件事情很熟悉。我这个乡巴佬初来京城啥也不懂。”吕大临讲:“这不奇怪。很多东西北方人发明,你们南方人一学就会。现在京城中也有南方的艺人在瓦舍开辟了戏场子,听说满热闹呢。”游酢听了说道:“我初来乍到,对这里还很陌生,今后还得蒙二位兄长多多赐教和引领。”张舜民开玩笑说:“你就不怕我们把你带坏?”游酢肯定地答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谁叫我们是老相识呢。”三人哈哈大笑。吕大临问道:“你们福建有什么戏曲?”游酢答道:“据我所闻,福建泉州府有‘南音’,其他的不知。”张舜民问道:“那么‘南音’怎么一回事?”游酢答道:“‘南音’大约跟晋代永嘉之乱晋人衣冠南渡有关,他们也是从中原迁徙到南方后结合当地的表演艺术产生的一种新戏曲。演奏演唱形式为右琵琶、三弦,左洞箫、二弦,执拍板者居中而歌,由‘大谱’、 ‘散曲’和‘指套’三大部分(俗称“指”、“谱”、“曲”)构成完整的音乐体系。”吕大临讲:“照定夫这么一说,如今京城的诸宫调表演也不是什么新鲜货了。”游酢答道:“哪里,戏曲这方面,我是外行,只是听说而已。再说这类事情,不是我们士人所做的,也不曾理会它。我只不过知道南音这回事而已。”吕大临说道:“定夫讲得对。”游酢补充说道:“虽然戏曲看似是下里巴人的事情,但是能够给老百姓带来娱乐,读书人关心一下这类事情何尝不可。可是,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 接着,吕大临问道:“师叔伊川先生的《三学看详文》看了吗?”游酢答道:“看了,伊川先生在文中指出原来学制存在的弊病,说理得当,做法更简便。”张舜民说:“可是,也有个别思想较保守者反对这样改革。”游酢说:“天下什么事情没有人反对的呢?其附录的《论改学制事目》说得更加具体。过去,同一本教材几个教授上,教者各唱各的调,搞得学子无所适从,此举改革使天下的教者能够专而精,学子能够简单而易学,乃千秋大事。”吕大临称赞道:“伊川先生不愧为一代名儒,不但学问精博,而且看问题亦有很深的穿透力,能够一针见血直切要害。”张舜民讲:“不然,司马光、吕公著等宰相会推举他为帝师。”游酢说道:“其实,荆国公对程氏兄弟的学问也极钦佩,只是政见不同成了异路人。”吕大临说:“苏轼对伊川先生却有看法,非但不以为然,且以唇相讥。”张舜民解释道:“苏学士个性使然也,岂止伊川先生,即使荆国公、司马光相公也敢碰,否则不至于屡屡受贬。”吕大临说道:“人啊,还是谦虚、持重些好。”游酢说道:“文人相轻,古来是个悲剧。其实,有真本领者,只用心于效力朝廷和为民谋利上,哪有闲心搞窝里斗?我们不谈这些,谈了让人寒心哪!”张舜民听了,说:“对,我们谈别的吧。” 三人又谈了些时事,吕、张二人告辞离去。 一天傍晚,邹浩来访,游酢十分高兴:一是两人为同科进士,二是性格相投。邹浩,字志完,号道乡,江苏毗陵(常州古代的别称)人。他虽然是一个学问家,但是为人耿直,爽朗、健谈。这时,他在颍昌府任教授。两人坐下,谈学论道,至半夜才分手。 到朝廷一段时间,游酢听说了宫廷中斗争得非常激烈。原来,朝廷群臣之间关系非常奥妙,那些人经常在一起便会被人视为拉帮结派,俗称为“朋党”。游酢想起读过王禹称、欧阳修两人写的《朋党论》,深明朋党之说“自尧舜时有之”,历朝争斗不息。因此,朝廷中资历老者皆知忌讳而避之。游酢乃新入官员,听此一说也谨慎起来,没有其他事情做时只是读书。 同事中大多数人都是钻研学问的,也有几个无所事事、爱理闲事、说闲话的人,有的说:“游大人,书慢慢读吧,要注意保护身体呢。”有的说:“这里可不是程门,没有先生要求你再读书。”众人中,数他和吕大临、李格非三人资历最浅。吕大临听了忍不住会反击一两句,李格非却一语不发。游酢当然知道同僚所说的道理,有时也会若无其事地坐下来与大家说说笑笑。但是,谈吐的话题比较严肃,几乎都是正事。所以,有的人背地里议论:“真是有其师必有其徒,太像程颐先生了。” 过了一段时间,游酢心里想到:自己在地方当官那么自由,而进了朝廷就像小孩似的,没有资历,没有权利;同时也清楚了朝廷是官家们勾心斗角之地,如果站的立场不对,说不定哪一天就会招来飞祸,所以自己说话做事都得十分的小心。神宗年间,王安石与司马光两派的斗争,至今还让人谈法色变。眼下,赵煦刚刚登基不久,贬吕嘉问、吕惠卿、蔡确、章惇等变法新党,司马光、吕公著、文彦博、韩维、范纯仁、苏轼、吕大防、程颐等旧臣重新登台受到重用,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啊。说不定哪一天,新党又卷土重来,朝廷将会重演一场血淋淋的斗争。如果说官宦如海,自己已经被卷入波涛之中了。虽然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自己想当中间派是不可能的,但是完全回避现实、不接触任何人,那也是不可能的。渐渐地,他听到了不少关于朝中官员个性、声誉、掌故等议论,认识的人也日有所增,发现还是有一些大人比较严谨、正派,可以亲近的。历代的朝廷,朝中的官员对任何新进的一位新官员都想拉到自己的阵线来,壮大自己的势力。宋朝中期之后,这种微妙的关系已经成为不公开的秘密。游酢自然也成为各种势力拉拢的新对象。然而,他此时还年轻,对世道了解得不深,思想也还比较单纯,没法想到更深层的东西。 一日,濠州定远县知县陈灌来找游酢,游酢便讲起蔡京。游酢介绍陈灌认识蔡京本是一番好意,他不曾去深想:世间的朋友有好几种,管仲和鲍叔牙可以成为好兄弟,留下管鲍之交千古佳话;而管宁和华歆却貌合心异,最终割席断交。正是:鲲鹏比翼能成友,熊虎相逢必为仇。欲知陈灌认识蔡京后有什么故事,且看后文。

知识出处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分为“书院考”和“门人考”两部分,第一部分考证了与朱熹生平有关的书院六十七所,辨析无关的八所,第二部分考证了朱熹在其创建的四所书院中及门弟子二百七十六人。

阅读

相关人物

游生忠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游酢
相关人物
黄裳
相关人物
敦常
相关人物
程颐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