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回 杨中立访友拜师程明道讲学爱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4957
颗粒名称: 第二十回 杨中立访友拜师程明道讲学爱徒
分类号: I247.53
页数: 8
页码: 151-158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游生忠著的长篇小说千秋雪第二十回杨中立访友拜师程明道讲学爱徒情况。
关键词: 程明道 讲学 爱徒

内容

话说程颢先生到了颖昌,在韩维大人的帮助下租用城中一座房屋居住下来。
  元丰四年春节后,谢显道、吕大临等弟子们陆续回到程颢先生身边,程颢先生只得利用现成的房屋给弟子们讲学。
  游酢又千里迢迢奔往河南扶沟,继续当旧职。因为县里没有什么事情,游酢便经常到颖昌跟谢显道、吕大临等同窗住在一起学习。
  游酢的跟来,多了一名南方学生跟从,使程颢先生心灵得到很大的宽慰。因此,程颢对游酢格外的器重。在这里,游酢不仅认识了韩维大人等,而且得到了程颢的亲自指教。
  程颢亲自讲学。这时的主要生源还是本地的,但是外来的也比以往明显增加,还有刘询、邢恕、贾易等也前来学习。讲学的内容也还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列为教科书,这是程门首创。程氏兄弟讲课又生动有趣,允许学生有疑问当堂提出,允许讨论,老师见到学生有好的见解能够给予肯定和鼓励,学生们课堂上都情绪高涨,气氛比一般的学校活跃。在这里,游酢的学习获得了很大的进步。
  一日,湖北的林大节来投程门。此人身材敦厚,圆脸,性格憨厚,喜于谈笑,胖乎乎的脸一笑就更像弥勒佛,众学友见了无不喜欢。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大家吃过饭到宿舍休息。林大节讲起自己的故事:原来,他出生于竹匠家庭。他十一岁时,其父为当地一个姓叶的乡绅编竹器。做完活,叶乡绅不肯付工钱。眼看就要过端阳节了,父亲去要工钱,还是领不到,回来在家里唉声叹气。林大节听了,自己悄悄溜出家门,上叶家讨所欠工钱。叶乡绅正在热前一年酿的酒,这样酒才能过三伏天而不坏,见了林家的孩子来了,故意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呀?”林大节说出自己的名字,叶乡绅刁难说:“我出一个对子,如果对得上来,工钱马上兑现。”林大节应道:“出吧。”叶乡绅张嘴说道:“竹笋方萌,何日等来林大节。”林大节想了一阵,回答道:“梅花初放,几曾看见叶先生。”叶乡绅一边热酒一边摇着扇子,又出口说道:“酒热何须汤盏烫,滚开滚开。”林大节触景生情,答道:“厅凉无用扇子搧,退下退下。”叶乡绅只好放下手中的活,说道:“你这黄毛小子,果然有一点本领。”说完,将工钱付给了林大节。
  众人听了,都拍掌称好。
  热闹过后,吕大临说:“大节,既然你少年时就这么了得,那么现在一定更厉害。我现成出一个对子,让大家见识、见识。”众人齐声道:“好!”吕大临出口说:“汉阳多好汉。”这一上联,前地名、后名词,前后都同用“汉”字,没有一点知识的人难以对上。林大节听了站起来,想了想,在屋里踱来踱去,急得直搔头皮。谢显道见他为难的样子,问道:“要不要帮忙?”林大节摇摇头。游酢见他走进自己的身边,抬脚轻轻踢了他一下,他停住,游酢跟他眨一眨眉眼,用手指一下门,比一下关门的姿势,他还是反应不过来,游酢于是故意大声暗示说:“关在屋里想不出来,还不到屋外想想?”这一下,他终于明白了,喃喃地自言自语道:“关内有——,关内有”游酢补了一句:“有熊”林大节高兴地说道:“有了!关内有雄关。”吕大临瞪了游酢一眼,说道:“有的人还是不要长大好,有的人确实大了才好。”谢显道说:“不行,定夫犯了规,不算。”吕大临说:“算了,我们谈点别的。”谢显道插嘴道:“我看不行,定夫要罚请酒。”游酢叹道:“冤也,帮人还得受罚。”林大节忙抢过话,说道:“大家别闹,我林某请,走吧。” “哇!——”众人欢呼雀跃,一起奔出屋,上街去了。
  不久,李端伯也来跟从二程先生学习,并记录有二程与韩维的问答语,即《端伯传师说》。
  书院的学习,平时主要是弟子自学,先生有空的时候才会来讲讲课,或者为学生解答疑难问题。而弟子,有专门在书院学习的,如:刘质夫、谢显道、吕大临、李端伯、林大节等;也有在社会上来去自主的,如:游酢;还有的是已经在官场,有空时候来请教一些问题便走的,如:吕希哲、邢恕、贾易、张舜民、王岩叟等;也有心中对先生仰慕却没有前来学习的私淑弟子,如邹浩、陈灌等。另外还有像浙江永嘉的几位太学生,慕名前来拜见一两趟的。程颢、程颐兄弟虽然暂时都闲居,社会上还是很多的应酬,一是与朝廷的文彦博、司马光、韩维、苏颂等大臣以及旧日的同僚好友来往密切,二是与各地的名士有交往,更重要的是要静心做学问,著书立说。但是,他们大多时间在书院,尽力地多利用时间各自给学生讲述自己的著作《易传》,学生只得边听边做笔记。
  有一天傍晚,游酢在书院的门前终于又见到了程小姐。她可能是来看望父母亲的,气色有点苍白,脸上带着几分倦意。游酢上前问道:“吃过了吗?”她抬头看了一眼,苦笑了一下,点点头,应道:“吃过了。”游酢慢慢地从她身边走过去。
  没有看见春梅的影子,他想起了春梅。那是一个聪明、勤劳、善良的女子。其实,娶她为妻子可能会很幸福。可是,自己考虑到母亲已经口头答应了吕家亲事,没敢欺骗春梅。如今,她已经不知道在何方了。
  一天,吕希哲来拜访程颢、程颐先生,他见到谢显道、游酢、吕大临等师弟,留下来跟他们一起。
  吕希哲是个开朗、直爽的人,通过接触、交谈,游酢才知道了他的家世和经历。
  原来,吕希哲字原明,寿州(今安徽凤台)人。他出生于官宦世家,祖父吕夷简任过宰相、父亲吕公著时下为朝廷重臣。他从小师从焦千之、孙复、石介、胡瑗学习,后来又跟从张载、程颢、程颐、王安石等,见多识广。王安石劝他不要追求科举,于是绝意进取,只是太学生出身,以父亲的官职之荫进入官场。他是程颐先生第一个弟子。
  第二天,他便回自己的任所去了。
  三月,朝廷下诏书:“闻河北、京东西、河东、陕西、淮南路不雨,已伤麦苗,谷田亦干,未可耕作。其令守吏博访名山、灵祠祈祷,罢同天节上寿、赐燕群臣、进奉酒器香合等。” 过了一段时间,扶沟县派人来催游酢回去,游酢又离开颖昌。
  五月的一天,林志宁来到游酢的住处,游酢问道:“志宁,什么风把你刮来啊!” 林志宁说:“唉,我去找潞国公文彦博大人求教,他却告诉我说来拜二程先生,派人把我给送到这里啦。你欢迎不?” “哪里话,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中立说,他也要来。请君帮忙引见。” “这好说。中立呢?” “他过一两天就会到的。” “那好呀,到时我们几个老乡又可以在一起了。” 三天后,游酢正在看书,忽然,门外传来一阵熟悉的脚步声。他忙起身要去迎接,走到门边,与一个人撞了个满怀。
  “定夫兄,想死你啦!” 游酢一见是杨时,露出喜出望外的脸色,招呼道:“好,坐吧。” 杨时说:“茶啊,快渴干了。” 游酢说:“坐,这就给你倒。” 看杨时喝得差不多,游酢问:“这一回是到哪儿上任?” 杨时回答:“没错,这次放了徐州司法,你说这样的官当不当真是无所谓。” 游酢说:“你胸怀鸿鹄,来日定然会有万里鹏程。” 杨时说:“唉,别提哪!我是绕道来看看老兄,玩它几天再说。哎,你曾经在程大人身边做过事情,不如先带我去拜访他?” 游酢答应:“好啊!明天我正好休息,到时一起去。” 杨时问:“最近读什么书?是在温习准备考试吗?” 游酢无可奈何地说:“我还是一介布衣,不读书又哪里有出路?” 杨时说:“人生有无作为不在早迟,老兄或许将来比我更有前途呢。” 游酢叹道:“而立之年了还在青灯黄卷下,惭愧惭愧!” 杨时讲:“老兄,俗话说‘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你也略知禅理的人,看开些。” 游酢说:“人要面对现实,这点道理你比我明白。哦,先告诉你,程大人人很好,可是伊川先生最忌讳别人谈禅,如果见了他,千万不可言及禅字,否则你我都尴尬。” 杨时听了,说:“哦!还有这一回事?小弟谨记就是。” 第二天,游酢带杨时一起去拜见程颢先生。
  谢显道长期住在程家,见游酢带了个同伴来很高兴。游酢将杨时和谢显道做了介绍,谢杨两人认识了。谢显道问:“中立兄,今天来什么事情?”游酢说:“专程前来拜师。”谢显道答道:“我们一起拜吧。”游酢和杨时都点头说:“行!”于是,三人商量了拜师的事情。
  三人同时向程颢鞠躬、行拜师之礼。程颢十分高兴,将三人一一扶起,说:“好啊,老夫收贤辈为徒,但愿不负老夫所望。你们先去休息,住下,明天再给你们讲些道理。”程颢先生问杨时来的原因,杨时照实说了,程颢先生讲:“没关系。
  你先住下。” 他们便在那儿住下。由于程家住房本来就不大,程氏兄弟夫妇、子女还有父亲一大家人。游酢和谢显道原来住在偏房,现在多了杨时还有李端伯,住房更紧张了,这个房间只好打两张床,谢显道与李端伯都是北方人,他们合睡一张床铺,游酢便与杨时合一张床铺。游、杨两人性格相投,夜里交谈到很迟。游酢问道:“你已经是入仕途的人,为什么还来拜程大人为师?”杨时发出了笑声,说道:“这你就不知道了。一个小官吏,何时才能出名?程先生是天下名士,成了他的学生比中一个进士好用,现在朝廷启用人的时候都讲出自何师门,我这还不是为将来的前途着想。”游酢叹道:“还是你心肠多弯。”杨时说:“我不比你。你是早就名副其实的程门弟子,我才刚到这里。” 第三天,程颢开始给他们讲学。
  程颢讲:“善于提倡治理天下的人,不担心法度无法确立,而是忧愁人才不能培养起来,善于修身的人,不忧愁人才的素质好与不好,而是忧愁所跟从的老师教学方向不明确,人才培养不起来,虽然有很完备的法度和良好的愿望,谁来施行呢?老师教学方向不明确,虽然有很好素质,谁能够成为人才? “品行上犯了错误,则可以改正;事情的失败无不在于乱,然而也可以防治的。如果不是自暴自弃的人,谁不可以成为君子?” 游酢问道:“先生,仁义一词怎么理解?” 程颢回答:“人必然都有仁义的心,然后才可能有仁义之气表现出来。所以从古人讲‘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可以知道这个道理。” 游酢又问:“弟子听说先生昔日曾经从学于前辈张载,不知道所学有哪些心得?” 程颢答曰:“我的学习虽然有受张载先生的影响,可是‘天理’二字却是我自己体悟出来的。” 程颢外表看似严肃,为人却很温和,向他求学的弟子,真有如沐春风的感觉,弟子对问题有疑义,他总是耐心地启发讲解,像孔子一样诲人不倦;弟子有自己的观点时,他会说:“贤辈,且待商量。”因此,弟子们学习得很愉快,进步也很大。
  这时,大名清平人(今山东省临清市)王岩叟虽然已经在朝任官,有空时也照样前来学习。
  游、杨两人在一起无话不谈。有时讲故事,有时聊天下大事。有一回,游酢问道:“你有没有听过杨家与赵家的故事?”杨时反问道:“没有啊,什么故事?”游酢讲道:“那好,我讲一讲。我小时候听大人讲,唐朝时司天监杨均松从朝廷隐退回家乡江西后,专门从事看风水,人们称他为杨公,成为一代名师。一天,他经过一个地方,在渡口搭上姓赵的艄公的船。在河中心看见水底一穴好风水,叫‘水牛倒浆’。可是,他自己不会水性,决定与赵家合葬。于是问:‘艄公,你家有没有葬的上代骸骨?‘艄公应道:‘有啊。’杨公说:‘这河底有一穴好风水,我们两家合葬怎么样?”艄公回答“好啊’。两人商量好某月某日某时一同做这个风水。到了那一天,杨公来了,两人都带着先人骸骨在河边烧成灰,然后用洋芋叶包好带上船。杨公说‘等一下你下到河底,将我家的这一包挂在牛角,你家的那一包塞进牛嘴巴。’船到河中心,艄公用竹篙将船插定,自己便下到水底,心想;他是风水大师,肯定为他家谋更好的,他不懂水性,下来这里由我说了算,不如改成把他的塞进牛嘴,自己的挂在牛角。艄公挂好上到船上,杨公问他‘你怎么挂?’艄公照实了,杨公叹了一声气。按照做风水的规矩,地师要对风水下断言,杨公说道:‘赵家一代天子,杨家万代封侯。’据说,后来赵家果然得到了江山做了大宋的皇帝,而你们杨家出将,历代封侯呢。”杨时听了,说道:“这故事倒有趣,恐怕是后人编造的吧。”游酢说道:“也许你说得有理。反正闲着无事闲聊呗。”两人谈来谈去,谈到今后的事,游酢说:“我们年轻的时候好好在外面拼搏它几十年,老了咱们两人在一起盖一座茅屋,像陶朱公一样种姜、养羊,或者像陶渊明自耕自食,过着‘种菊竹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生活多么自由自在。”杨时回答说:“好啊。但愿我们老的时候还能够在一起。” 一天,谢显道由家乡上蔡县要回开封太学,路过时去探望先生程颢。游酢跟程颢正在谈话,见了谢显道立即站起招呼道:“你来啦,让我好想啊!”谢显道应道:“我也一样想你啊。”说完走到先生程颢面前便拜,程颢问明显道来的原因,然后说:“不久就要考试了,还有空分心,还是赶快回去太学里读书吧。” 他听了先生的话,觉得自己确实不够专心,羞愧得脸红了,应道:“先生教诲得极是,学生知错了,这就回去读书。”程颢脸上露出喜悦的颜色,说:“这样才像我的学生啊!你先去跟定夫聊一聊,明天就一起回去攻书吧。”游酢说:“先生,我们俩出去走走。”程颢答道:“好、好。你们后生人在一起多交谈些考试的事情哦。” 苏季明、吕大临、周纯明、游酢、杨时、刘询、李端伯、林大节聚集在一起,邢恕、王岩叟等有空时也前来听学。因此,程门一时桃李盈盈。
  一日,程颢又来讲学,众多弟子都很高兴,踊跃地发言、提问。
  林大节问道:“先生,怎样学习才能做到仁呢?” 程颢说:“要学习仁的人,只要结合实际去做,约束自己的言行而已,因此古人讲‘从自身处去问,接近处去思’,那么‘仁就在其中了’。” 刘安节问:“仁和心有什么不一样吗?” 程颢答道:“对于人体内而言,叫做心,它的德,叫做仁。” 王岩叟提问:“从个人修养来讲,要达到善的地步,必须诚心地努力去做,然后才能有所收获。他如果不做,不可以勉强他。” 程颢回答道:“我认为不是这样。如果任凭他自己所为,听任他不作为,那么智商中等以下的人,自暴自弃的人就多了。因此,圣人非常重视教育,用它来教育感化人。” 王岩叟问:“立德与进德哪个先为好呢?” 程颢分析说:“有先树立道德观念再勇于做有道德事情的,这种人是上等的;也有勇于做有道德之事再进行道德修养的,这种人稍微差些。” 苏季明和吕大临没有见过这种活跃的场面,他们看傻了;周纯明、杨时都默默地听着、记录着;林大节反应较慢,左看谢显道的,右看杨时的,邢恕只是端坐着听、心中默默地记而已;游酢则边听着先生与弟子问答边记。
  程颢先生也没有想到,弟子们问得这么勤快,提出这么多问题,他热得额上沁出汗珠,可是心中非常愉快,若无其事地从容应答、解说着。
  大家见程颢先生累了,也不再问,静了下来。程颢先生跟大家坐着闲聊:“林大节稍微有点戆,可是每当对一句话学习得到体会,便去实践它。有这样学习精神可敬。听了不去做,十有九空。”林大节憨笑了一下,其他学友也跟着笑了。侯仲良进来说:“先生,有人来找你。”程颢先生起身说:“贤辈,今天就先学习到这里,大家回去休息,你们相互交流,切磋切磋。”学友们一起起立,说:“先生慢走。”程颢先生跟侯仲良走了,大家也散伙回到住处休息。
  众多的南北弟子汇集在一起,大家一起学习和生活。程氏兄弟主张开放式办学:一是学生不限地区,不论门派,来者不拘,而且学生来去自由;二是教材自编,根据社会的形势和考试的需要来定;三是学习形式新颖,师生有不同的看法可以自由发言,共同探讨。因此,课堂上学习气氛十分活跃。课余时,学友之间有时探讨学问或者谈论天下的时事,有时则娱乐。
  由于当时南方福建到程门求学的人唯有游酢和杨时两人,程氏兄弟对这两位青年的栽培格外悉心,课余时常常另外给他们单独心授。游、杨两人也特别聪明和颖悟,所学比一般的弟子要快,程氏兄弟益发垂爱。
  一天下午,吕大临去拜见程颐,讲起见到了游酢之事。程颐先生说道:“游酢、杨时他们先前只知学习禅,等明白了那禅学里没有去处,所以来这里求学,我却担心他们不能改变过来。游酢、杨时是前来跟从学习者当中聪明伶俐的高才……”大临听了也不说什么,便回太学去了。
  程门一时桃李盈门,声名传遍天下。可是,在二程兄弟看来,还嫌美中不足,外界对程门怀有一种神秘感,有人想试探其奥秘。所以,下面便有一篇佳话。

知识出处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分为“书院考”和“门人考”两部分,第一部分考证了与朱熹生平有关的书院六十七所,辨析无关的八所,第二部分考证了朱熹在其创建的四所书院中及门弟子二百七十六人。

阅读

相关人物

游生忠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程颢
相关人物
游酢
相关人物
谢显道
相关人物
叶乡绅
相关人物
吕大临
相关人物
李端伯
相关人物
吕希哲
相关人物
杨时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