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 春游论诗经风雅读书知理学渊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4955
颗粒名称: 第十八回 春游论诗经风雅读书知理学渊源
分类号: I247.53
页数: 6
页码: 141-146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游生忠著的长篇小说千秋雪第十八回春游论诗经风雅读书知理学渊源的情况。
关键词: 春游 诗经 渊源

内容

话说程颐猜测到了哥哥的话意和所指,于是讲:“这恐怕不适合,至少得有个进士功名的才行。”程颢答道:“既然如此,那就再看看。” 元丰三年正月,程颢兄弟一家人都回洛阳城里团圆。文彦博、吕公著、司马光、苏颂等朝廷大臣和亲友们先后来拜访。程氏兄弟忙着应酬。
  元宵节后,程颢和夫人返回扶沟。
  过了一两天,游酢也回到了扶沟县。他继续管理县里的教育并且帮助程颢先生管理学校日常事务。
  县学开学工作安定之后,游酢为了使各个乡里的学校进一步发展,又下乡去巡视各校办学的情况。
  经过一个月左右地奔走,他又掌握了新年全县入学的新生数字,各校的校舍状况,还记录了一些教师反映的情况。
  一天,他向知县程颢汇报巡视的情况。程颢说:“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入学生员的数字还有很大的差距,还要辛苦你多跑腿。”游酢答道:“大人,我一定尽力去做。”程颢听了很高兴,开玩笑说:“好样的,你的态度真让我开心。” 游酢好学心强,一旦有了空闲便跑去向程氏兄弟请教。程氏兄弟见他聪明好学,也热心地教导他。他心里打算过一段时间便到太学读书,可是走不开,还得继续下乡。
  春天里多雨,一连下了半个月的雨。他房间有些潮湿,晚上觉得到被子有一股霉味。
  过了几天,天终于放晴了。他依然忙着书院的工作和下乡。
  一天傍晚,他吃过饭到房间练书法,发现被子放的位置移动了,上前摸一摸,被子还有一点热气,心下明白了有人替他拿出去晒过。这天晚上,他睡在晒过的被窝里,没有了平时的霉味,心中产生了一种感激之情。但是,他不敢多想,强制自己尽快地进入睡眠。
  一日,吕大临、谢显道又来约游酢去玩。游酢说:“不去,就在院里走走吧。”吕大临说:“今日可是上巳节,有情人相会。且往观乎?”游酢听了,屈指一数,吃惊地说道:“啊,三月三啦?好,我去。”原来,远古时代规定每年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为祭祀日。到了魏晋时代,文人雅士有清谈之风,养成了踏青习惯,风气渐盛,也影响到普通的百姓。人们认为每年三月的上巳日时间不一样,干脆确定三月三日为节日。这一天,无论达官贵人还是平民都可以去踏青游玩。
  他们穿过县城,又来到了双洎河畔。双洎河流经扶沟县境,溱水、洧水在这里合流。正值暮春时节,三人漫步河畔,清风拂面,好不畅爽。夕晖下旷野无垠,绿树浮云相映倒影于水中,烟花深处无数的蝴蝶翩翩起舞,好一副迷人的风景图。途中,果然见有一对对的青年男女或在岸边行走,或在阴凉的树下呢喃燕语。大临说:“眼前之景正如《诗经》中《溱洧》篇所描写一样。不过,古代青年男女在洧水岸边踏青游春,有互赠兰花表达爱情,而今却不见。”谢显道说:“也许,古代时这里的人还更开放。”游酢说:“更开放是不可能。从《将仲子》的诗篇中‘人言之可畏’便可以知道,那时人们也已经有道德伦理的约束。《诗经》中爱情诗歌占多数,圣人总结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无邪’是客观的。”大临讲:“定夫所说正确。古人了不起啊,能够创作出《诗经》这么优美的诗篇。现在的诗,反而没有以前那么活泼生动了。”谢显道说:“唐朝的诗歌不错啊。”大临说:“可是,现在连唐朝也不可比。”游酢说:“一个朝代有一个朝代的产物。唐朝有诗,现在有词。古人席地而坐,现在人喜欢坐凳子、椅子。怎么能够相比呢。”吕大临说:“定夫更年轻,故思想、见解亦别于我与显道也。”游酢答道:“二位兄长学识渊博,定夫终身学之不尽。” 他们边走边谈论着,走到了蔡河(惠民河)边才返回。
  到了他们的宿舍,游酢见到大临所编的《元丰己未吕与叔东见二先生》册子,说道:“哇呀,你好福气,受到二位先生的亲自教诲,借我看看。”大临应道:“好!” 游酢见谢显道在看一篇文稿,走近一瞧,是程颐先生二十岁时写的《养鱼记》,说道:“我看看。”谢显道站起身,让开座位说:“坐着看。”游酢坐下看起来。文章写道: “书斋之前有石盆池。家人买鱼子食猫,见其煦沫也,不忍,因择可生者,得百余,养其中,大者如指,细者如箸。支颐而观之者竟日。始舍之,洋洋然,鱼之得其所也;终观之,戚戚焉,吾之感于中也。
  吾读古圣人书,观古圣人之政禁,数罟不得入洿池,鱼尾不盈尺不中杀,市不得鬻,人不得食,圣人之仁,养物而不伤也如是。物获如是,则吾人之乐其生;遂其性,宜何如哉?思是。鱼之。於是时,宁有是困耶?推是鱼,孰不可见耶。
  鱼乎!鱼乎!细钩密网,吾不得禁之于彼;炮燔咀嚼,我得免尔于此。吾知江海之大,足使尔遂其性,思置汝于彼,而未得其路,徒能以斗斛之水,生汝之命。生汝诚我心。汝得生已多,万类天地中,吾必将奈何?鱼乎!鱼乎!感吾心之戚戚者,岂止鱼而已乎?” 文末注:“庚申正月录于西斋”即去年的正月在(洛阳)老家所抄。
  游酢读完,问道:“季明、显道,你们什么时候得到这篇文章的?”谢显道答道:“前几天,师叔从洛阳回来就拿了这个文稿给我,季明、大临也都抄了一份,你也抄一份吧。”游酢听了应道:“好,谢谢!”于是拿起笔墨开始抄写。抄完,他放下笔,问道:“你们读了师叔这篇文章有何感想?”谢显道答道:“师叔的这篇文章,表现了他的仁爱之心。”苏季明说:“显道所言真可谓切中要旨。”游酢听了,说道:“此文与欧阳文忠公的同题文章,别有一番新意。”苏季明问道:“你更喜爱哪一篇?”谢显道说道:“欧阳文章寓意为小鱼易养,大鱼难养尔。”游酢答道:“欧阳文忠公那篇自不可小觑,其文意小人易得志,大才难有容身之所,寓意深远。细而品之,师叔之文,涵泳亦深。”他略有所思,突然停下话语,用毛笔的笔杆轻轻敲一下笔筒,继续说:“两篇都为不可多得的佳作,难判高下,均可流传千古啊!”苏季明笑了,用手指了指游酢一下。说道:“人们说南方人精灵,果然不差。”谢显道也有所悟,憨憨笑起来。游酢认真地说:“古来难做是文章,如烹调,南北风味各有厨艺,美味佳肴皆因时而出。精美之品人人喜爱,但非人人所能。不信,你们有空将两篇《养鱼记》好好品味、品味。” 三人坐谈了一会,游酢将册子一夹,回到自己的住处。
  游酢忙着下乡调查、落实各地办学的情况一段后清闲了,便静心下来读书。
  一日,游酢到吕大临、苏季明处玩。这一回谢显道、侯仲良、张舜民、王岩叟、孙觉都在。闲谈时,他说:“近来无聊,想读点书充实一下自己,可是没有什么好书可读。”苏季明讲:“没好心情时,读一点有趣的书可以使人精神愉悦,比如《南华经》、《易经》。”侯仲良说:“还是《易经》好。”孙觉说:“《易经》是好,难读。邵康节先生有《皇极书》,玩玩易数,准能够激发兴趣。”吕大临插嘴道:“学易还是先看《太极图说》,再看《皇极书》。”游酢问道:“这两本书我都没有见过。”侯仲良说:“横渠先生的书我有。定夫,明天借给你看看。”游酢站起来说:“太谢谢你了。”谢显道终于讲话了:“二程先生早年从学于濂溪先生,仲良兄可是他们的表弟。” 第二天傍晚,侯仲良将周敦颐的著作《太极图说》和《通书》送来给游酢,便走了。
  游酢开始学习周敦颐的这两本书。
  周敦颐,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他从年轻时便悉心地研究《周易》,继承了《易传》中部分道教和道家的思想,提出了一个简单而有系统的宇宙构成论“太极而无极”,所写的著作《太极图说》,提炼出了太极、阴阳、两仪、五行等术语,归结出“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唯人也得其秀而最灵。”的感悟,从而推演出了“立天之道”、“立地之道”、“立人之道”,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学说,成为理学的开山祖。他的《太极图说》写道:“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 周敦颐的《通书》,从诸多方面阐述了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社会治理主张与见解。
  周敦颐认为人生最宝贵的东西是有“诚”心,在为人修养方面,认为要学习孔子的学生颜子,在治理天下方面,他提出慎用刑法。
  经过几天反复的阅读、体味,游酢领会到了周敦颐的思想和治世的精神。读了周敦颐的书,联想到邵康节的术数,张横渠的“关学”以及二程的“洛学”,多少明白了理学一脉相承的关系,再联想到苏季明所录的《洛阳议论》,程颢先生的《答张横渠先生书》,他明白了前辈在理学方面所付出的代价很大,也悟出了学术上可以有自己的创建,只有深刻地领会和理解这些,深入地加以研究,便能够学习到其中的精髓,化为自己的东西。但是,对于二程先生所蕴藏的东西,目前还不太了解,因此今后应当虚心地请教和留意,才能使自己有所积蕴和发挥。
  一天傍晚,吕大临和谢显道、周纯明几个吃过饭,谢显道说道:“去看看游酢做什么?”吕大临说:“肯定在读书。” 他们来到游酢的住处,见他正在读书,周纯明讲:“大临猜得正着。”谢显道大声喊道:“定夫,到街上走走。”游酢见他们三人前来,只好放下书稿跟着他们出去了。
  逛街时,周纯明问道:“吃个点心怎么样?”吕大临说“咱们买点东西回去吃吧?”游酢附和道:“我同意。”几个都买了一样东西,便回他们的宿舍。
  进了宿舍,游酢见到桌上有一叠文稿,一看是吕大临的笔记,记录程颢先生的语录。游酢说:“大临,这篇文章借我看看。”谢显道说:“定夫,你怎么老是向人家借东西,什么时候你借点文章给我们看看。”游酢答道:“人家主人都没有意见,你发什么牢骚?”吕大临说:“好酒同饮,好文共赏,这才是朋友。”游酢说道:“显道,听到了吧。”谢显道不吭声了。周纯明招呼道:“大家别闹了,坐下喝两口、吃点东西。” 夜半,游酢带着几分酒气,回到自己的住处,坐下读《识仁篇》文章。
  文章写道:“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智、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不需防检,不需穷索。若心懈,则有防;心苟不懈,何防之有!理有未得,故须穷索;存久自明,安待穷索!此道与物无对,‘大’不足以明之。天地之用,皆我之用。孟子言‘万物皆备于我’,须‘反身而诚’,乃为大乐。若反身未诚,则犹是二物有对,以己合彼,终未有之,又安得乐!《订顽》意思,(横渠西铭,旧名《订顽》。)乃备言此体,以此意存之,更有何事。‘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未尝致纤毫之力,此其存之之道。若存得,便合有得。盖良知良能,元不丧失。以昔日习心未除,却须存习此心,久则可夺旧习。此理至约,惟患不能守。既能体之而乐,亦不患不能守也。” 他一口气读完这篇文章,想到:程颢先生的这篇文章大意是讲要认识“仁”是内外一致的,要诚身才能做到“万物皆备于我”。自己确实得改变过去的一些不良习气和学中不当的东西,重新学习,重新做人。想完,静下来了,这时他才发现自己的额头和背上已经被汗水潮湿了,于是跨出房间到院子走走。
  夜空飘浮着一轮明月,繁星密布,空气里吹来一阵微微的凉风,庭院的地面上闪动起几棵树婆娑的影子。他听到了不远处的野外传来蝈蝈的低鸣和蛙鼓的声浪,心底不禁涌起一阵欣喜,初夏了,天气还不算太热,可是这时节大地间万物都在成熟,自己也在走向成熟。他仰望着星空,那被人们赋予神秘色彩的夜空,北斗、南极、牛郎、织女等星星都很明亮,银河的影子还模糊。寂静的庭院飞着那一闪一闪亮光的流萤。他想到:难道天上真的有玉皇大帝、神仙?难道人间的皇帝和大臣真的与天上二十八宿会相对应?自己会不会也是其中的一颗星星?天堂到底怎么样?……忽然,一颗流星从西边划去,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迹。他顿时明白了:人生只有几十年的光阴,时间就像流星一样一闪而过,因此必须珍惜时光。要想在有限的人生中做一点事业,首先得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程颢先生的《答横渠张子厚先生书》、《识仁篇》这两篇文章,告诉人们坚定自己的信心和志向,为人、治学要以“仁”为大体,才能有所作为的道理。
  夜深了,他觉得身上有一点清凉,于是回到房间休息。
  他躺在床上想到:自己现在还不是专门研究这些理学东西的时候,而应该攻读那些应试的经典书籍。月光斜照进他的床沿,他从敞开着的窗户往外看去,月儿虽然不很圆,可是洁白,正朝着他笑似的。他想起了遥远的南方在家里辛勤、吃苦的父母,想起了童年的伙伴,闽北的文朋诗友,还有远在南剑州的杨时,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
  第二天开始,他专心地读有关考试的书籍。
  九月,朝廷改官制,程颢先生升为奉议郎,程家又获得一大喜事。
  程家举行了一个小宴会庆祝这件喜事,程颢先生附近的好友,县里的主簿,游酢也被邀请参加。程颐非常的兴奋,举杯说:“哥,为你获得此职务高兴。”程颢脸色却很平静,说出一番使人意外的话来。他到底说什么话?请君看下回。

知识出处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分为“书院考”和“门人考”两部分,第一部分考证了与朱熹生平有关的书院六十七所,辨析无关的八所,第二部分考证了朱熹在其创建的四所书院中及门弟子二百七十六人。

阅读

相关人物

游生忠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程颐
相关人物
程颢
相关人物
游酢
相关人物
周敦颐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