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回 归宗岩云溪似画玉华洞泉韵如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4940
颗粒名称: 第八回 归宗岩云溪似画玉华洞泉韵如歌
分类号: I247.53
页数: 8
页码: 55-62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游生忠著的长篇小说千秋雪第八回归宗岩云溪似画玉华洞泉韵如歌的情况。
关键词: 游酢 进京 赶考

内容

熙宁四年春节后,黄(坑)麻(沙)溪两岸的景色比往年更加美丽。富垄村边上的田地里有人在锄田、犁田,私塾里传来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
   杨时又来到了富垄村。游酢见了欣喜若狂,忙接入家中。
   两人坐下互相询问别后的事情,交谈一会读书的情况。游酢问道:“打算进京赶考吗?” 杨时答道:“听说朝廷有了新的规定:‘八品以下官员子弟及庶人之俊秀者’皆可入太学。我们何不先去投考太学,再从太学考进士。” 游酢说:“我也有此意。” 杨时回答:“好啊,到时一起去。” 游酢说道:“我有个好友,姓林,名志宁,建安人,此人极热心肠,见识多,交游又广,颇懂得玩,善对弈,诗亦可,下次约他一块来。” 杨时立刻应道:“那可一定得见识、见识。” 两人交谈了些禅家所学的心得。正谈得投机,忽然有人大声问:“定夫,来客啦!” 游酢一听声音,对杨时说:“是我大哥。” 一个头裹一条青巾、身材魁梧高大的青年进了屋,游酢说道:“哥,不是别人,是杨秀才。” 杨时站起身,与游醇互相施礼问候罢,各坐下又攀谈了起来。
   杨时说:“适才与令弟正商量明年进京应试之事呢。凭你兄弟的才学,科甲题名是早晚的事。” 游醇说:“杨秀才可别夸,我家兄弟至今还未登科甲,只不过徒有虚名而已。嗨!自古来读书成名,虽然说得自身努力,还得家里风水好才能顺利。” 杨时说:“老兄说得也有几分道理。” 游酢却说道:“行可兄,别听他的,我哥向来信那些东西。” 杨时讲:“咱们都是乡村人,风水之事虽然不可尽信,但是命运却是有的。人生各有不同,岂非命运?拿禅家而言,此乃缘也。” 游醇问:“杨秀才愿哪一种呢?”’ 杨时答:“随缘吧。” 游酢说:“哥有所不知,杨秀才的话里带有禅意。” 杨时反问道:“定夫兄休见笑,你对禅不是也有点兴趣?” “哈、哈、哈”游酢和杨时两人都笑了起来。
   游醇起身说:“杨秀才,你先坐,我有一点事情出去走一趟。” 杨时说:“不好意思,在下使老兄没趣,失礼,失礼。” 游醇应道:“没事,你俩谈得投机,可以为知己。朋友易得,知己难求啊。我告辞了。”杨时起身相送道:“老兄慢走。” 游酢说:“坐吧,我哥生性直率,心肠却好,量亦大,别介意。” 晚饭后两人聊天,游酢提议:“我带你去归宗岩走走。”杨时说道:“何不顺便去我家看看玉华洞?”游酢应道:“好!” 第二天清早起来,两人吃过饭便赶路。
   他们一路上边走边交谈。
   杨时问道:“你对变法有什么见解?” 游酢答道:“变法好啊,三四年来农田、水利、均输、青苗等给天下的老百姓带来不少的实惠。可惜,朝廷的政策到地方就变味。比如,朝廷规定农民可以五户联保向地方县、州贷款。但是,地方上官府怕穷人还不起钱,不让贷款,只有地方上有钱有势的或者富裕户才能贷到。另外,百分之二十的利息也太高了,真正贫穷的人真的担心还不起,也不敢贷。” 杨时说:“是啊。我家乡也有像你所说的情况。这样,富的人更富,穷的更穷。有的人还责怪变法,说不是变法还不会这么苦。” 游酢讲:“变法本身没有错,错的是地方官员、土豪等作祟。因为,变法触犯了官僚地主们的利益,所以从朝廷到地方反对者也不少。听说,司马光等大臣因反对变法被贬到地方上去。看来,这是一场很复杂、尖锐的斗争。” 杨时说:“变法不好搞,历史上的商鞅变法就是一个例子。宰相王安石是要学商鞅,他确实很有勇气和胆略。” 游酢又讲道:“要变革肯定会有斗争。可是,我朝积贫积弱已久,民不聊生,边界又战事频频,不进行变法,江山何以保持下去?现在,像王安石宰相这样能够为百姓生存、天下存亡着想的为官者少啊。” 杨时又说:“听说朝廷中有些平时人称很稳重的大臣,如富弼等都反对王安石,不被当今的皇上重用而放到一边了,苏轼等也被贬。” 游酢说:“变法要搞,不过正确的意见也要采纳。但是,对于不同看法,有好建议的人却不可打击报复,打击面太大,自己也站不住脚。” 杨时听了,笑道:“你的思想成熟比较早,看问题比较有远见,将来如果能够出仕,可以有一番作为。” 游酢谦虚地回答:“哪里。我们现在是纸上谈兵啊。有为天下忧之心,而手无寸铁。当然,如果我真的有那一天,理当尽自己绵薄之力而为之。” 一路上,两人你一言,我一语闲谈着,不知劳累。到了莒口镇的街上,杨时问:“去熊敦常的家吗?”游酢回答:“去看看。他经常出去不一定在家。再说,我们还得赶路。”到了熊敦常的家,一问果然不在,他们便又上路返回街上。 经过一家茶馆门口,游酢才说:“好渴,找口茶喝。”杨时说:“还找茶。饭馆里有,顺便吃饭。”两人进了一家饭馆。
   午饭后,他们休息一会儿,又继续赶路。
   傍晚时分,他们来到了建阳城。 城内有内外两条大街,还有四五条小巷。主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两边店铺林立,酒旗飘飘。不时有牛车和单轮的手推小车经过。这里物品丰富,有农家的瓜菜,竹木用品,也有一堆堆的茶叶、笋干等土特产,还有铁器的农具;酒家飘出酒香和各种佳肴的混合味儿,摊点上果条、芋包、磨浆果、煎饼等应有尽有。
   当晚,他们在城里一家最便宜的客栈过夜。
   一觉醒来,他们知道已经是辰时,吃个早点上路。
   步行了十几里山路,他们终于来到归宗岩前。 归宗岩在建安城西北约十来里的徐墩乡溪口村,自古有“小武夷”美称。山中林木繁茂,有听泉阁、石心泉、一线天、凌虚台、香炉峰、蝙蝠洞等景,其中五代时建的“崇仁禅寺”闻名天下。
   杨时初来乍到,抬头看时,前面只是一片巨大的岩石,不见去处。
   游酢见杨时疑惑,说:“行可兄,这处风景特殊之处就在洞口,进了洞可以说便有无穷的境界。” 那石门说来也奇,像一扇石屏裂开,洞小得仅容一人通过,长五米,高约两米。 果然,出了洞,豁然开朗,一股清凉之气扑面而来,放眼古木参天,怪石嶙峋,满是绿树繁花,藤蔓生光,一群群的鸟儿在飞着、鸣叫着。
   他们沿着崎岖的小路,往前走。 走了大约半个时辰,来到一个石厝。这石厝不大,但形如客厅,内宽约四米,深约五米,可容数十人。游酢问道:“行可兄,歇一口气怎么样?”杨时点点头,两人不约而同地走进去歇息。 出了石厝,又走了一段崎岖的羊肠小道,但见前方一座巨岩高耸,有一道水珠自上飘落下来,游酢介绍说:“这是瀑珠崖,你看怎么样?” 杨时称赞道:“妙!妙!” 接着,他们向上继续攀爬。
   杨时抬头隐隐地望见了一座寺庙,便问:“前面那一座什么寺庙?” 游酢答道:“叫崇仁禅寺。这寺庙建于五代梁开平二年,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寺里的香火可旺呢。我来过两回,与这里的方丈见过面。现在几年不知道寺里情况怎么样。” 他们登上寺前,已经汗流满面,气喘吁吁,往寺里一看人影绰绰,还有几个和尚在走动。
   “进去看看。”杨时说。 两人进到寺里,向和尚买了些香、纸、烛,给菩萨焚香、磕头、烧了纸,沿着“回”字形楼廊转一圈,就出来了。 话说这崇仁禅寺坐东朝西,面积有十多亩大,左侧是凌虚台,一座突兀拔尖的小石山,山上有一个亭叫“白鹤亭”;右侧有一座高六十米左右如石狮的山,山峰险峻,在离地十米多高出溢出一挂清泉,当地人称为“石心泉”。
   游酢提议说:“到凌虚台走走。” 走几十步,凌虚台就到了。那亭是用山间的杉木造的,离地面半米高,三面有坐凳。他们在“白鹤亭”坐下来休憩。游酢凭栏远眺,云淡天阔,千山叠翠,万木葱茏,近睹则建溪如带,轻烟袅袅,田园如画。 杨时问道:“定夫兄,您到哪些地方游玩过?”游酢回答:“现在还不敢想有多少游山玩水的时间啊。”杨时说;“男子汉大丈夫出去走走,能够增长见识,扩大视野。”游酢问:“如此说来,我倒得向你学习。行可兄,您觉得这儿风景跟您家乡的玉华洞相比如何?”杨时说:“各有千秋吧。不过,我那儿偏远,人迹罕至,这儿毕竟是州府所在的附近,因此游踪不绝如缕。” 两人在山上游玩了一大半天,诗兴来了。游酢提议道:“行可兄,游览了这里有何感想,来一首怎么样?”杨时说:“定夫兄,看来你是心中有底了,老兄既然提出了,小弟奉陪就是。还是你先来吧。”游酢应道:“你既然这么说,我就从命了。题目就叫‘登归宗岩’,让老兄见笑。”说完吟道:“奇冠南闽此最奇。归宗千古是谁归?至今来访谁先至,知是曹刘先我知。” 杨时听了称赞道:“好诗啊,”说完,也吟道:“瑶草侵阶古刹幽,曹刘风格几经秋。至今洞口泉声戛,犹奏当年启迪猷。”后来,他把这首诗题目定为《同游定夫登归宗岩》。
   他们又在山中转了一些地方,看看天时一不早,便决定下山。
   回到洞口,日影已有点斜了。两人向建瓯而去。当晚下榻于建安城一家客栈。
   第二天从山路穿过,傍晚时分赶到洋口山乡。杨时在街上有一位堂姐,即到她家投宿。
   天亮两人早起动身,经顺昌,向北行走。
   天黑前,他们才到将乐县城,找了一家客栈住下。
   将乐县城位于闽中,这个县城地盘不大,人口稀疏,只有一条两百多米长的小街。 因为玉华洞位于将乐县城十四五里的天阶山下,杨时决定先带游酢去游览该洞再到他家去。客栈的老板听了道:“听说那洞又长又暗,还要多带些松明去呢,没有火,什么也看不见的。你们要去,松明店里有。”当天晚上,几个后生人来串门,听说明日去玉华洞,个个乐了,都说要陪客人一起去。
   吃罢早饭,杨时和游酢,还有一群后生人聚齐后便出发了。
   他们又走了一个多时辰才到玉华洞。 玉华洞全长十多华里,主洞五华里,是福建最大的石灰岩溶洞。洞内有两条通道,分藏禾、雷公、果子、黄泥、溪源、白云六个支洞,另外有石泉、井泉、灵泉三股溪流,清澈如镜。洞中景观众多,其中以琼玉宇、渴龙饮水、朝天曙色、童子拜观音等形象逼真,最为吸引人。
   大约一个多时辰,两人来到玉华洞山脚。 天气晴朗,春风和暖。但是,因为洞长且深,到了山上的洞口前,便有一股凉习习的风拂面袭至,此处名“一扇风”。众人点着了松明火把,进入洞内,但见一厅如屋,可容百人,已闻溪水潺潺。杨时担心游酢初来不熟悉走丢,说:“我牵你吧。”游酢回答道:“不用。”大家你呼我喊,声音在洞里嗡嗡回荡。约行两里许,见有一口直径一米的圆井,地下水由此涌出,水珠呈梅花状,大小不一,纷纷扬扬,鼎沸翻腾,煞为好看。继续往前行走,见溪流清得能见水中沙石,溪上有木梯,沿梯而下,洞中上下及两壁岩乳石钟,千奇百态。众人这个摸摸,那个动动,又说又笑,好不热闹。洞中宽窄不一,宽处可数人并行,窄处若羊肠小道,穿迂其间,不时亦有小径曲折通幽。人们在洞中悠然地穿游。不知不觉过了两个多辰,及接近走出洞口的“五更天”时,众人手中的火把已经快烧完。出了洞口,抬头一看,日影已经正中了。大家熄了火,扔了松明,站在洞口,呼吸一下清新的空气。 杨时道:“来到此处,理当留一首诗作个纪念吧。”游酢回答道:“客随主便,恭敬不如从命。只不过我初游不知详情,倘若不佳,还请赐教就是。” 杨时道:“那不必太谦虚。今日当我先来,诗题叫《咏玉华洞》吧。”便吟道:“苍藤秀木绕空庭,叠石层峦拥画屏。混沌凿开幽窍远,巨灵分破两峰青。云藏野色春长在,风入衣襟酒易醒。采玉遗踪何处问,拟投潜缓学仙径。” 游酢听后,知其用青字韵,亦和其一诗道:“我的拙作叫《游玉华洞》吧。”他也吟道:“天然仙窟若华庭,百里绵延叠翠屏。鬼斧神工传古意,云缠霞绕入丹青。风敲石鼓泉声嘎,石润冰肌梦幻醒。忽听莺声人豁朗,风光无限别幽径。” 众人下了山,继续赶路回家。 走了一个多时辰,看见有一条溪流,游酢问道:“前面的溪是何名称?”杨时答道“此溪名金溪,自归化流来,经顺昌,汇入富屯溪,亦为闽江上游一支流;这里可通金华、银华、玉华三洞。今天金华、银华二洞就不去了,我们还得赶路。” 游酢问道:“到你家还有多少路程?”杨时回答:“我家在龙湖村,距明溪县十余里,离将乐有一百二十里。如果从这里算起,大约还有百里路。晚上,我们只能到蛟湖村过夜了。” 天黑前到了蛟湖村,他们便在一家客栈过夜。
   第二天晨起,他们又赶路。
   下午,终于到了杨时的家乡龙湖村。
   杨时的父亲杨埴和继母正年富力强,都为人热情好客。他们看见儿子带来一位朋友,忙出门热情相迎。
   杨时说:“爸,妈,这是建阳的游秀才。” 杨老夫人“哦,游秀才,快进屋里坐。” 游酢上前躬身施礼道:“叔叔和婶婶好!” 杨时道:“进屋休息吧,累极矣。” 两人进屋坐下,老夫人给端上了一大碗茶,问道:“游秀才,走这么远的路,辛苦了吧。我这就去给你俩烧一锅滚水烫脚。” “没事。”游酢笑着回答。
   杨埴也进来与游酢攀谈。
   当晚,杨家烫酒煮鸡款待,甚为热情。因为,连日步行劳累,两人洗完脚便早早去睡了。
   次日醒来,天已大亮。 龙湖村虽然不大,但是地形独特,多岩石,其村石笋林立,有白石寨、凤凰岩、突瀑泉等风景。村里居住着一色杨姓的人家。杨时的家,位于水尾,其对面的一山——封山支峰,状似一只巨龟,因此自号“龟山”。 游酢洗了脸,走出门口环顾四周,但见东南有一座山峰高而秀,其他三面虽然较低,却环拱如屏;一条小溪自东南而入,曲折如蛇,若隐若现,水口罗城周密,去水不见归处。转身回顾后山,厚而大,来龙一贯,穿帐过峡且多起伏,不禁暗暗叹道:此贵地也。
   杨时也出门来,见游酢站着看风景,道:“游兄,我家风水如何?” “天然佳地,难得。” “此话怎么讲?” “有此风水宝地,何愁他年不发迹,且子孙绵远也。” “多谢游兄美言。” 上午两人在家闲谈。杨时拿些自己所读的书籍和所作的诗文给游酢看。坐久了,两人觉得无聊,讨论些学问的事情。
   中午,杨时的母亲和妻子杀鸡、热酒、做饭招待客人。 午饭后,杨老夫人端了一碗东西,对游酢说:“喝口擂茶”,游酢说了句:“谢谢”接过擂茶坐下,问杨时:“这擂茶喝了有什么好处?”杨时回答说:“可以去油腻,也可以清肝明目。”过了一阵,游酢真的觉得油腻尽退,满腹舒畅。于是,又问:“擂茶用哪些东西做的?”杨时回答说:“以芝麻、茶叶、陈皮为主,也有人配之以‘吉利朝’(俗称鱼腥草)、川芎、藿香、凤尾草等。我家乡凡是婚庆寿诞或者敬客人都用它。”游酢说:“原来,你家乡还有这样的习俗。” 住了一天,游酢提出要回建阳,杨时便决定相送一程。
   游酢向杨时的父母辞行,二老都走出家门相送,道:“游秀才,日后有空再来玩。” 游酢施礼应答道:“一定会来的。阿叔和阿婶保重。”说完,便与告辞杨时起程了。 转眼到了夏末。黄(坑)麻(沙)溪沿岸树木葱茏,田野的禾苗已经流青溢翠,远远望去像一大块的绿毯。小暑边一场大雨过后,溪水也涨高了好多。山中有木头的老板忙着招艄公装木排运往南平、福州。溪流中,不时有木排顺流而下。 一天,林志宁、叶默、熊敦常三人到游酢的家玩。闲谈中,游酢认识到自己必须走出家门去,说:“到延平、福州看看,扩大视野,增长一些见识。”林志宁答道:“好主意!”叶默也说:“我也早有这个想法。”熊敦常说:“这天气正适合出游,太爽了!”于是四人进行了一番商量:先去延平找黄裳,再到福州。游酢建议道:“明天正好有人捎木排去延平,我这就去联系,我们搭他们的排去,既快又省得走路。”林志宁与叶默听了击掌道:“太好了!天助我也。”欲知后事如何,请君看下回。

知识出处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分为“书院考”和“门人考”两部分,第一部分考证了与朱熹生平有关的书院六十七所,辨析无关的八所,第二部分考证了朱熹在其创建的四所书院中及门弟子二百七十六人。

阅读

相关人物

游生忠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林志宁
相关人物
叶默
相关人物
熊敦常
相关人物
杨时
相关人物
游酢
相关人物
游醇
相关人物
富垄村
相关地名